博客來BOOKS - 2017國際書展 一年一度「折扣最大、品項最多」線上書展。

博客來BOOKS - 2017國際書展 (一年一度「折扣最大、品項最多」線上書展。包含中文、外文、簡體、雜誌、MOOK、CD/DVD,史上最強,6萬種參展商品3折起!滿999再現折100元!)

目前分類:社會科學 (15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永續經營的社區營造策略[Yong Xu Jing Ying De She Qu Ying Zao Ce Lve]~推薦!

作者:柯一青
出版社: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13/08/27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30元

ISBN:9789865780081
規格:平裝/180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永續經營的社區營造策略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廿個貫穿台灣南北的社造成果,凝聚、重生、以及永續經營!

  ◎為文化紮根,本書提供了綠色觀光、農村觀光、社群觀光及博物館觀光等多元的社區營造風貌,讓讀者明瞭現階段台灣社區的發展現況與未來走向。

  ◎貫穿台灣南北,從神入鬼(大甲媽祖繞境到民雄鬼屋)、跨越族群(彩虹眷村到三義客家桐花祭)、人文與自然兼容並蓄(汐止夢想社區到淡水海口沙崙社區)等,廿個各具特色的社造成果,遍地開花。

  ◎本書為市面上少見有關探討社區營造的專書,因此適合作為案例教材。

  讓「社造」成為人們追求理想居住環境的「心」生活運動!

  社區總體營造是文化紮根的重要工作,每個用心的社區都是在地文化的呈現,如何激發在地認同情感,真的十分重要。本書介紹的社區營造案例與故事,讓人深刻感受人民對自己社區的熱愛,不同的社區各自以不同策略與方法達到凝聚人心的社區營造,令人肯定與感動。這看似簡單的信念,執行上需要特殊的手法與格外的用心,凝聚人心才能共同營造家鄉的夢想藍圖,本書介紹的案例與方法,期待讀者能融入並了解其深刻的意義。期待更多民眾一起投身社造工作並營造美麗家園。

作者簡介

柯一青

  臺中市外埔區人
  中國技術學院建築工程系畢業
  華梵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畢業
  中華民國城鄉風貌協會講師
  新北市政府準社區規劃師
  行政院環保署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臺北市勞工安全衛生學院列冊講師
  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勞工安全衛生暨工務課課長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永續經營的社區營造策略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作者序

第一章 運用社區再生的力量──營造永續發展基礎
第二章 以失落空間為主體的社區營造策略──以民雄鬼屋大與大士爺廟為例
第三章 以重新建立社區藝術價值的社區營造策略──五彩繽紛的空間想像:彩虹眷村
第四章 以改善環境景觀的社區營造策略──蛻變的石碇溪畔美麗山街
第五章 維護地方流動的命脈──雙溪社區的威尼斯願景
第六章 以建立地方文化特色館的社區營造策略──北投溫泉博物館
第七章 以地方文化節做為社區營造永續發展策略──以三義客家桐花祭為例
第八章 以工業產業遺跡的社區營造策略──今生今逝煤完煤了猴硐區域發展
第九章 以地方廟宇為主體的社造策略──以紫南宮為例
第十章 維護自然環境的社區案例──淡水海口沙崙地區之展望
第十一章 將藝術氣息引入社區的社區營造策略──汐止夢想社區
第十二章 社區自主節慶,歡慶地方凝聚的脈動──大甲媽祖繞境
第十三章 改善空間環境的社區總體營造策略──以虎林公園及周邊環境改造為例
第十四章 由私人別墅演變成臺中市長官邸的歷史建物──與商圈結合成的社區文化
第十五章 尋找遺忘的記憶──萬華廣場
第十六章 尋找過去產業的社區營造策略──白米木屐村社區營造
第十七章 以社區福利為起點的社區營造手法──吉慶社區聖誕巷案例
第十八章 利用社區副產品為主體的社區營造策略──宜蘭珍珠社區
第十九章 以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融合的社區營造策略
第二十章 體驗蛻變之愛河與十三號碼頭空間改變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永續經營的社區營造策略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作者序

  迎向全球化到來之際,人們開始追求精神的交流、心靈的充實與安定,過去以經濟發展為主的生活方式已漸漸讓人感到失落,反而懷念起往日以鄰里宗親同庄同姓所聯繫的社區型態,造就社區總體營造運動興起的契機。然而,社會在改變,已經失去的凝聚力要再找回實在不容易,社區營造的實踐需要一些策略與方法,本書將這幾年所見的營造案例或見解彙集成書,提供後續推動者的參考,然而,臺灣人總有著新的創意與策略,許多案例也不斷的出現,我們期待社區營造可以在正確的觀念下繼續的蓬勃發展下去。有些案例以體驗民族文化的族群觀光、接觸農村的自然及日常生活、與住民愉快地對話的綠色觀光及維繫及營造地域整體文化的博物館等觀光型態而表現,也有許多特別的策略來聯繫居民的向心力,但是這些絕非絕對的標準作業流程,社區營造也非以所謂的教戰手冊或守則就可完成,社區營造最重要的是使人們對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感到榮耀,進而懂得品味營造過程所付出的喜悅,凝聚社區的向心力並創造出豐富的地方文化。

  現今社會普遍延伸的產業文化,普遍認為社區只要有了產業,自會產生文化,尤其是吃食產業,但是地方有了吃食產品就代表營造了地方文化嗎?似乎並不是如此的容易。以喝咖啡為例,咖啡的本身並非是文化產業,如何喝咖啡才算是文化產業,連同為了完成喝咖啡這件事所衍生的程序、活動或器具等,應該才是真正的文化意涵。如何找到社區的特殊文化潛力,利用社區重要元素將人心凝聚起來,才是真正的社區總體營造,反之,在缺乏社區人心凝聚的情況下,社區則容易被外來的商業行為而破壞,甚至社區原有住民漸漸的離開,變成一個充斥外來投資客的商圈。沒有社區的基礎下,就容易隨著政經社會的變遷而頹敗,期望這本書可以給予讀者正面的意義,更深入的去體驗社區經營者的用心,亦可供環境教育及通識課程中之教材。

柯一青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永續經營的社區營造策略


ISBN:9789865780081
規格:平裝/180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永續經營的社區營造策略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第一章 運用社區再生的力量──營造永續發展基礎

鄒族部落vs.經濟開發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區的山美村是一處(TSOU)鄒族部落,組織為嚴格的父系氏族組織,以大、小社分脈聯合的政治性組織為主,以豐富山林與溪谷的資源自給自足。日治時代,阿里山成了掠取木材資源的工廠,山美的樟樹也難逃經濟掠奪下被砍伐的命運,隨著樹木不斷的倒塌,達那伊谷的動物自然是四處逃竄離開原來的棲息地,豐沛的魚群也開始被捕殺來食用。在1970年代末,阿里山公路開闢,高山茶種滿公路沿線,山美村居民的自給經濟開始改變,雇主以豐渥的薪資雇用當地居民做揹肥料、採茶、製茶及除草等雜務,被迫成為破壞加元的幫手。便利的公路開通,也帶來了違法傾倒的土方和濫闢的茶園,嚴重影響了當地的山坡地水土保持。受到如此工業化的影響後,原本部落經濟漸漸瓦解,年輕人口嚴重外流,達那伊谷被劃歸為水源區與保安林的範圍中,徹底切斷鄒族人與這條溪谷的關聯。原本與山美人的生活緊密相繫的溪流,成了政府資產,失去聖地意義的達那伊谷和其他臺灣河川一樣,人群隨興的在達娜伊谷溪炸魚、毒魚及電魚,不出幾年,曾是鄒族聖地的達娜伊谷溪(達那伊谷原本是鄒族敬畏的聖地,屬於那裡的魚與所有動物都不能捕殺,當獵人帶著狗經過達那伊谷時,必須用項圈綁在狗的脖子上,不能讓狗在聖地中任意撒野狂奔。),已遭嚴重的破壞,卻也讓部落居民察覺到環境破壞的警訊,也清楚的發覺到山美社區的潛力,決心搶救山美的生命之河。

地方環境覺醒與努力
七○年代的臺灣,生態保育的觀念雖已漸漸萌芽,但在當時經濟取向的臺灣,並沒有如何復育一條河川的成功前例。為了部落恢復河川美貌的願景,當時的村長及部落幹部逐一拜訪部落長老,一步一步喚回長老們的感情與記憶,終於獲得五大氏族的同意。找到社區內的影響力,是很重要的事,繼而誕生全臺灣首創的河川自治公約,公約中明定:達娜伊谷是山美村全民共有的財產;拒絕政府任意委由財團投資開發;十五歲至五十歲的山美人,都有義務保衛達娜伊谷。1995年臺灣第一座社區自主推動的「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揭幕,社區居民的美麗夢想,終於初步實現。

他們除酌收清潔費以作為維護環境之用外,也考慮溪中生態的平衡,在雨季和魚類繁殖期開放曾文溪供釣客垂釣,並提供魚苗賣給養殖業者。生態公園的收入成就了社區福利、文化承傳和農業改造的基金,舉凡老人安養、學生獎助學金、急難救助、結婚補助及生育補助,都是從社區自主觀光收入來支付的。「如果我們善待達娜伊谷,達娜伊谷將會反哺我們。」

推動人對部落族人的承諾,終於被印證了,更難能可貴的是年輕人逐漸的再回到部落裡工作,積極的投入社區營造的心非常強烈,藉由對於地方的認同轉而對地方文化的驕傲,重現「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歌曲中的美麗畫面。這是少見的社區完全自主的案例,社區民眾自己規劃自己的未來,也成功達到初步的理想,生活得以調節,感情也更緊密,社區營造的實踐在原住民部落中完美的呈現,其實觀光只是部落的手段,重點是達到部落重建的理想。

ISBN:9789865780081
規格:平裝/180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永續經營的社區營造策略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7743?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落地生根:台灣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 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21世紀臺灣社區營造論述之形構 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造(增訂版) 社區力量:西雅圖的社區營造實踐 咱ㄟ社區:永續台灣的美好力量 城市造反:全球非典型都市規劃術 開枝散葉:台灣社區營造的捕夢網 永續國土.區域治理.社區營造:理論與實踐 社區創新營造論文集 落地生根:台灣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 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21世紀臺灣社區營造論述之形構 咱ㄟ社區:永續台灣的美好力量 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造(增訂版)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店不死[Shu Dian Bu Si]~推薦!

作者:石橋毅史
譯者:楊明綺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3/08/26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80元

ISBN:9789571357928
叢書系列:NEXT系列
規格:平裝/280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其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書店不死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書店是一種「親手把書交給讀者」的行業,
也是把「書」裡的知識與情感傳承到下一個時代的力量。

探討「書」與「書店」的現在與未來,
含有深刻熱情與反思的報導文學之作。

  在東京的商店街,一手創立只有五坪大書店「日暮文庫」的原田真弓;
  迎戰「電子書時代」,極力主張「紙本」優點的淳久堂的福嶋聰;
  在和歌山「人口只有百人的村落」經營「井原心靈小舖」的井原萬見子;
  岩手縣「教主級」的前「澤屋書店」店員伊藤清彥;
  在鳥取追求並實踐「一般書店」的「定有堂書店」老闆奈良敏行……

  在市街書店逐漸消失,書店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薄弱的現在,他們所捍衛的「書店」之所以應該存在的理由究竟為何?

  他們為何堅持開設書店?

  在電子書逐漸抬頭的時代,紙本出版流通業的運作系統現況是如何呢?在現實環境日益嚴苛的氣氛下,書店的存在意義是什麼?一些被認為「有特色的書店」裡的店員、老闆們,是以怎樣的姿態繼續經營著這個事業?

  本書作者石橋毅史曾在出版社任職、而後擔任雜誌記者,憑藉著對紙本書的熱愛,及對書籍從業人員背後執著熱情的好奇,在成為自由作家之後,遍訪日本數個知名的特色書店、連鎖書店、二手書店,專訪書店從業人員的工作心得,試圖從中分析「書」和「書店」在今後的發展與應該繼續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時代意義。從根本重新審思這般「傳遞書」的職業,存在的意義究竟為何?

作者簡介

石橋毅史

  一九七○年生於東京都,日本大學藝術學系畢業後,進入出版社工作。一九九八年進入新文化通信社,擔任記者。二○○五年升任總編輯,二○○九年十二月離職,目前為自由撰稿人。

譯者簡介

楊明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目前專事翻譯與文字編輯。代表譯作有《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一個人的老後》、《超譯尼采》等。

  個人部落格:blog.yam.com/mickey1036(東京兔跳格子)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書店不死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序章∕驅使她的動力為何?

第一章
勇於挑戰現況的女人──原田真弓一手創立的日暮文庫

第二章
爭論的男人──淳久堂書店.福?聰與電子書時代

第三章
閱讀的女人──井原心靈小舖,支持井原萬見子的動力

第四章
脫離常軌的男人──前澤屋書店店員.伊藤清彥的隱遁

第五章
化為星星的男人──前書店店員.伊藤清彥今後的動向

第六章
施比受更有福──定有堂書店.奈良敏行與贈與論

第七章
徬徨的男人──巡禮那些缺乏特色的書店

第八章
問題之男──千種正文館.古田一晴的獨到之處

終章
她究竟想傳遞什麼?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書店不死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1∕遍地開花的書店精神

銀色快手(荒野夢二店長)

  受邀寫這篇推薦序的時候,我正籌備著一間小書店誕生。今年的五月初,我和內人去了一趟京都旅行,在那裡我拜訪許多小書店,大多位於巷弄間,或普通公寓的樓上,有的沒有掛招牌,有的招牌不甚明顯,有的甚至問了住附近的居民,也搞不清楚書店的正確位置,相當隱祕,不過,我還是逐一克服阻礙,拜訪了這些極具特色的小書店。

  三年前,我在台北的泰順街,曾經在地下室開設了一間小書店。當時,有些朋友慕名而來採訪,問及書店的構想是參考哪間書店?我笑而不答,其實當時對於實體書店該如何經營根本一無所知的我,所參考的範本是京都的惠文社一乘寺店,等到把書店收起來之後,才和內人真正實地走訪了惠文社,那簡直是朝聖的行程,踏入店內,你不知道我有多麼地感動,樸實而人文的讀書氛圍,不需要刻意說明,就能感受濃郁的氣息。後來,逛過幾次仍像初次造訪一般的新鮮,充滿好奇心。一個獨立經營的書店能夠做到全國知名,甚至成為外國觀光客必訪的景點,可見它的文化魅力和影響力,其能量是如此的豐沛。我相信它是所有書店人夢寐以求的願景。

  《書店不死》這本書,日文原文是「本屋」□死□□□。從文意上來解讀,作者石橋毅史刻意用「本屋」和連鎖「書店」作個區隔,本屋指的是過去個人獨力經營的小書店,而非企業化管理的連鎖書店,而一些專賣舊書或是專門主題的小書店,也包含在「本屋」的範圍。相較於台灣,這些年逐漸冒出頭,遍地開花的獨立書店和小書店,也屬於「本屋」的範疇,除了獨力經營之外,還有著個人堅持的創業理念,對於社會議題、環境議題、女權運動、社會運動、弱勢團體和兒童教育等方面都有長期的關注與參與,使得書店不光只是販售書籍的功能,也兼具社區活動中心、情報的交換以及發信站、社會議題的行動串連、讀書會和藝文活動空間,有些書店背負著社會責任,有著強烈的使命感。

  而小型的社區型書店,也默默耕耘著小眾的閱讀社群,在街頭巷尾掌起一盞盞文化的燈火,即使被書價折扣戰壓得毫無利潤可言,即使受到網路書店和電子書業的夾殺衝擊,仍秉持著理念與意志撐下去,為的是延續書店的精神,而《書店不死》的熱血澎湃,勢必能提振書店從業人員的信心,也提醒著愛書愛閱讀的我們,書店是「人與書邂逅的場所」、是有溫度有對話的「閱讀空間」、是親手將書交付到客人手上的「溫暖行業」,無論環境再怎麼艱難嶮峻,這個社會上總有某個角落,還有人願意去從事這樣的文化事業,收到翻譯初稿,我前後讀了三遍,深深為之感動,並砥礪自己也要成為樂於傳遞文化薪火的書店人。

  書店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是值得我們一再思索的課題。看到百人村小書店的故事,幾乎熱淚盈眶,無論再怎麼辛苦,也要騰出時間為村裡的孩子們說故事;用行動書店的概念,開車去深山裡分享書香的喜悅,滿足每一個求知的幼小心靈;在日本大地震之後,努力奔走重建社區圖書館的熱血書店店員;只有幾坪大的空間,忍受著三餐不繼的營業額,依然堅守小書店理念的女主人;每一個故事,都悄悄地打進讀者們的心靈深處,原來逛書店是這麼有意義的一件事,原來我們在追尋的是回歸樸實的一種夢想,透過紙頁的油墨香,店主的熱心推薦、書架的精心陳列,人與人那種親密的交流和互動,所營造出來的人間風景,書店不止是一種行業,也是人生的志業,夢想的實踐與挑戰。

  就在截稿前夕,我的小書店也悄悄孕生了,覺得是該為地方上做些自己該做的事。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得好:「這裡就有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

  雖然不知道未來會有多艱難,我甘心默默守著小書店的火把,不讓它熄滅。

推薦序2∕囚犯的兩難

盧郁佳(作家)

  日本出版業報紙的前任記者,在實體書店急遽萎縮的危局中,採訪寫下這本全日本野戰現場報導,憤怒歸咎於大型連鎖書店拓點,大型出版社與大型發行商控制獨立書店。這些大企業投機炒作少數暢銷書暴起暴落,喪失多元選擇,放棄扎根地方。原本是書店培育特定讀者,讀者培育特定書店,雙方發揚個人自主戰鬥的活潑能量;而這種長期累積出特殊情感的彼此歸屬關係,卻被大企業只看帳面的功利速成思維斬斷,店員喪失推薦書籍的自主權力,職人累積的選書專業淪為多餘,導致資深人才出走創辦獨立書店,屢敗屢戰,倒了再開,或以鬥志悲願「半X半書店」打游擊,實現書店作為社會企業。書店的本質是溝通,就像社會的血管系統,一旦堵塞,社會就中風癱瘓,所以通路必須多元,選書必須多元。這些獨立書店職人為守住自己的媒體、持續發聲,以各種姿態賭上了人生,宛如紀錄片栩栩在目,複雜面貌令人震懾、玩味。

  日本連網路書店都不打折、還得加運費,台灣書業比日本更多一重折扣血戰的壓力,狀況值得數十本書紀錄討論。但是本書內容予我最大啟發,是更清晰透視台灣相形所缺少的具體文化要件。台灣各通路、產業甚至各種組織,都面對同樣問題:集體主義的幽靈陰魂不散,導致過勞體制的分化,疏離,壓抑溝通協調,不信任,而難以達成升級精緻轉型所需的高度協調、合作無間。

  雖說與書中人同樣身為書店職工,但我更以一個人的身份,急切想將本書偉大貢獻呈敬於諸君:對人性的復歸。

  孤立導致分化崩解

  內向潔癖孤僻的傢伙們,在世界上得到的伴侶就是書。因為多多少少不相信人,蹺體育躲在樹上看小說,間或用懷疑眼神睨視操場上的多數,心想他們究竟忙什麼呢。但是進入書店與中大型企業,考驗就來了。乍看有壓力要我不相信人,放棄人,才做得下去;最後則會發現,一切問題來自我不相信人。

  孤立主義看似個人主義,其實相反,是集體主義的產物。習慣孤立,一旦遭逢變遷困局,只能選擇互相指責、斷尾求生。因為缺乏信任基礎,所以不存在合作求生的選項。無法合力對抗大環境,只能把敵人設定為身邊的同業與合作夥伴。

  遇到危機,反射動作是決定要犧牲誰來度過難關。我們把這島嶼當成一艘遇難斷糧多時的漂流船,停留在抽籤決定要吃誰的肉,低眼看籤前那刻的心情。

  近日兩岸服貿協議爭議中,電子商務業者表示,台灣只要不向陸資開放出版業,開放印刷業沒關係。而後,既能交換電子商務西進大陸,其實出版業開放也沒關係。

  有發行商希望陸資來台開書店打破壟斷,出版社希望陸資印刷廠提供更便宜服務,老闆希望陸資給資金,員工希望陸資來換掉老闆、變慷慨點。如果書店也巴望陸資出版社低折扣,出版各環節就翻版了霧社事件敗因,與更早無數次倒戈:被殖民者利用殖民者殺害內部敵人。歷史上任何殖民,都要靠被殖民者內部恩怨而遂行。你眼中的殖民,對他而言是解放。這是原先社會的關係失靈,使得衝突未獲協商支援。如果還有一絲機會來得及去面對問題,都要面對。

  服貿協議不是第一次全球化壓境,上一次是電子書。在電子書發展上,美國書業從作者到出版社,冒高度風險去投資開發、內容創新時;台灣是電信業者一面猛發新聞稿虛張聲勢,一面責怪出版社不肯顧全大局虧本釋出海量版權。台灣對電子書的想像是:出版社想靠電子書省掉印刷廠、書店分成,作者想靠電子書省掉出版社分成,讀者想靠盜版電子書省掉作者分成。

  斷尾求進步,有時可看成是撿現成的極致:黑吃黑。

  能夠這麼容易捨棄對方,乍看是利益衝突,實則是陌生隔閡。一夕暴雨洪流衝進原本關係的裂縫時,我們並不修補,只不耐煩等著對方立場從我的立場邊緣崩塌流失分解,而對方也一樣等著我被消滅。

  因為過勞體制,忙碌首先省略的就是閒聊,依賴電子往返精簡訊息,即使見面也只談正事,業務去書店沒空多聊,原本能帶回出版社給編輯的珍貴訊息就少了。各環節之間都要靠閒聊才能充分掌握對方情境、互相配合,但帳面上看不出其價值與因果關係,結果會計制度扼殺了創新機會。書店不知道印刷廠的艱困,不認識社子廠區人們是在如何場景心緒下工作生活;編輯不知道門市;作者不知道業務。互相支持共生的人們,竟然會想要犧牲對方來前進,親不知子,骨肉流離。我們互不信任,只打聽,不討論,視產業為你死我活的飢餓遊戲。

  而日本業者不但鄭重其事社交閒聊、開讀書會、評者編者書店業者寫書議論業界形勢,還把讀書會內容也出版成書,他們確實知道訊息在合作中佔據的關鍵地位,為之不惜投資心力於公共性。我欠下這隱形公共巨債,令我心痛。

  在台灣,人們以為自己怠於工作時,通常已過勞而不自知,實際上是怠於社交,怠於遊戲,怠於知識生產,而甘為奴役。知識不是炫目又有深度的翻譯進口貨,而是身邊人為了解決當代問題的自力發明。社會衝突必須經由知識而不是暴力來檯面化,得到回應和理解。

  產業鏈每個環節如果個別孤立,就形成囚犯的兩難:在隔離審訊,互不知情下,最有利的博奕是犧牲別人自保。要突破囚犯困境,唯有信任與溝通,永遠相信,永遠主動接觸,永遠不怕復合。

  集體主義的隱形幽靈

  書中的書店員工川原,痛恨別家抄襲她獨見創獲的選書,遂離職創業,設法找到別人無法抄襲的個人風格行銷,就是自己朗讀繪本,將大量複製的書本,轉化為不可複製的個人現場live表演。讓人反省書店的手工性質,亦即通路多元,如何受到企業規模化傾向的毀壞;而重新摸索自我,又需要多強大的專注堅持與敏感覺察。

  台灣大型書店常向出版社要求「獨家」書封、折扣或贈品,重點放在獨家。所謂「獨家」就是相信書都是一樣,在哪家店買沒分別;所以書店極力製造出區隔來,中國大陸京東書城惡鬥當當網的免費割喉戰也基於此想。

  但是,沒有兩家書店會是一樣的,即使連鎖書店也做不到。書店生來就不同,且隨著生長而改變,這間書店吸引欣賞這種性格的人,那間書店吸引欣賞那種品味的人。話題只要談到振興書市,就會反射性地吸引一種論述,希望找到金主設一平台羅列所有書籍清單,毫無遺漏,取代總是健忘、東漏西缺的書店。我可以保證,若有這家書店,你不會供貨,因為自己出的書埋葬在浩瀚書海;也不想光顧,如果你不想花數小時在負手踱步瀏覽書名嘖嘖稱奇。我總是以為自己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什麼都好,直到學會痛苦承認自己既易怒又嚇人,而且腳很臭,居然仍能和少數特別寬容的特定人士交上朋友。我們不想承認自己原本就是獨家,有很多獨家缺點,但是發掘、磨練一項獨家優點便足以吸引顧客成交。因為我們都是集體主義的兒女。我們誤以為別人賣得動的書我們也賣得了,以為排行榜不管哪家都是一樣的,其實它是大小考名次榜在我們生命中的投影,優等生才會得人疼,劣等生沒人愛。其實,從來沒有人把我們照名次排。

  拼折扣就是台灣加工出口區削價搶單的傳統邏輯,我不相信別人會願意花時間認識我,所以我也懶得花時間爭取別人接受我,我只相信別人永遠用同一基準把我和其他人排名次、比價三家不吃虧。所以其他人全都是我的對手。其實,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對手,只有永不相遇的朋友。

  台廠低潮沒訂單就裁員、放無薪假;在台日廠卻是沒訂單就進行員工研修,醞釀創造下一波榮景。如果平日賺的是工時血汗錢,我們便無法承受艱苦時堅守彼此、風雨相依的團隊風險。而集體主義永遠在把成本外部化,用外包或過勞來壓低成本,作為生存優勢。而外包和過勞加深了隔閡疏離,使我們容易捨棄對方,斷尾求生。

  在彼此孤立的世界裡,只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許多作者覺得遠不如我的新書搶了我的排行榜名次;出版社覺得別社新書佔了原該屬我的曝光版位;書店覺得別家書店沾了我的光搶了我的業績。危機使人陷入戰或逃的迷思,持續的危機則會讓人陷入被害情結。面對痛苦衰退時,我容易染患市場競爭觀念這種無可救藥的疑心病,像每個人驚聞伴侶提分手時立刻問:「那個人是誰?」把此消彼長看成被奪,歸諸竊奪者的不義,就蒙蔽了我,無視於種種結果源於自己的作為,也就喪失承擔責任與自主權力。

  新書上榜時,作者想不到也有人正在為下榜心焦;出版社收到書店告知「因為別家延書,所以請你遞補上最佳版位」時,覺得天理昭彰;書店跟風推銷別家書店暢銷書時,相信自己在盡責。我容易無視從假想敵那裡得到的利益,而放大因假想敵所致的損失,這就是假想敵的起源。

  當本書作者憤怒投奔地方上的叢林游擊隊,準備聲討連鎖企業的罪惡時,卻發現這些默默奮鬥的英雄早已寬容看待體系。書店和二手書店互相幫助,甚至書店願意在門口放置免費交換的書箱,說出這番感謝:「只要看書的人多了,買書的人就多了。」

  實際上,整個系統相依為命。即使是在對我最反感的對手那裡,也還有許多人在依靠我守住。即使是讀者進我工作的書店翻書找到標的,然後到對手網路書店訂低價書,讀者的光臨便是緣份的機會,假使我的工作對他有所貢獻,便會對世界有所貢獻。

  敵人是大吃小嗎?

  本書是否在描述小書店和連鎖書店間的對立呢?我從中讀到兩者間更多的共通性,人與組織的關係,組織與社會的關係。書店員工從新人階段開始,在服從與衝撞中學習,累積圖書知識;成熟後獨當一面,專業主張彼此不同,已有自信去堅持己見。如果體制彈性無法吸納衝突為成長契機,人才便會脫離體制、獨立創業。無論時局好壞,各行各業中年創業現象的本質就是瓜熟蒂落,要把經驗理念付諸商業實驗,這也是有利社會持續創新的機制。企業流失人才固然損失龐大,但創業增加更有利於社會。

  連鎖書店門市感受來自總公司的業績壓力,和小型獨立書店感受來自出版社、發行商的財務壓力,是一致的。獨立書店限於規模小,向發行商談判進貨折扣等條件時處於劣勢,如果聯合一百家書店共同進貨,互相承擔其中個別書店拖欠、倒帳,分散風險固然可行。但若要承擔一家造成的損失,其餘九十九家也會關心其經營,無論協助支持、或是強迫改造,如果每家要花一半時間處理平台業務、共同問題,那麼情況便類似連鎖書店付出的高昂行政成本。規模大有優勢,也有劣勢。

  書店是為了出版社能出書、而代為向大眾招募個人小額集資的銀行;發行商是為出版社和書店外包風險,銀行的銀行。在獨立書店系統中,由發行商來承攬風險。往來書店中若有倒閉,發行商最直接手段就是提高其餘書店的保費、亦即交易風險門檻。連鎖書店總公司的因應可以比較複雜些,但也可以說同為進貨選擇、和預算控管。

  若單純屈服於風險,便產生了書中所詬病的書店,向出版社和發行商傾斜,進貨受牽制,專擺大眾暢銷書。無論是連鎖書店、小書店,都有此例。而個性化選書經營,也是連鎖和小型都有。如果要把連鎖書店等同於單調的暢銷書,小書店等於精緻手工選書,並不準確。現狀是各種圖書通路,在經濟停滯、零售受挫中,喪失個性的趨勢。解決不僅關於我們個人從集體主義附身之中覺醒的靈魂再造,機制也必須再造。任何平等開放的交易平台,都不會是別人現成準備好等待我們享用,總是參與、實驗、努力不懈得來。大企業過度優化的弊病,自主小企業摸索創新商業模型的苦旅,兩邊都在艱苦奮鬥,也都值得奮鬥。

  重尋自我與復歸社會

  說到市場,侵佔別人既有市場最快是常識;說到緣份,大家都說不可強求。與其說是市場,不如說是緣份。以等待的心情用雙手持續累積,從內向潔癖孤僻傢伙,學會真心去交陪,創造種種緣份。成年人看著新書銷路萎縮,然而輕小說、動漫、羅曼史卻成長不輟,總視為不入流、媚俗。但若擠進動漫展人潮,看看悶熱喧嘩汗臭中,讀者卻如朝聖熱情投入享受,便會明白,那是愛啊。作者編者業務與讀者對內容投注海量的愛,牽成了如此緣份。成年人不相信自己的愛,以愛為恥,偶爾能製作、推薦自己喜愛認同的書,竟以為是「自己的私心」,這種貶低愛、沒有愛的奴隸日子過多久了呢。能過多久呢。若從報表抬頭,看看過街人群,看看人們的表情,看看表情下的心,或者我們原本膽怯的心,決策會有所不同,或者能冒險去創造自己,創造緣份。

  書市的萎縮,來自人際關係的消失與淺薄。心思忙亂時,無法好好體會別人的心,無法好好體會自己的心,也就無法好好表達自己。失去了有意義的相處後,連帶也就無法獨處了。喪失獨處的滋潤,只能在臉書上公開情緒困擾的一兩句喊話,而無法承受面對面深入談論困擾,彼此都束手無策。閱讀是獨處的一種,一個環節,一個生態指標,一個關鍵物種。

  在工作中思考,討論,並寫成書出版,開店實踐理念,倒閉後重新進入連鎖書店,或是繼續開店,半X半書店,兼職補貼養店。那並不是世人以為的清高虛名,而是「無論何時都不放棄與人溝通」的信心。那一定是來自時常傾談相契而能心領神會,對人與土地共同的愛。

  在台灣,我們彼此競爭,但更重要是同時我們也是一個團隊。為了更好地活下去,我們總要放下手上的事來傾聽彼此,支持到底,成為一個團隊。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書店不死


ISBN:9789571357928
叢書系列:NEXT系列
規格:平裝/280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其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書店不死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對井原來說,眼前最重要的事,就是一個月後舉行的「童書書展」。

「童書書展」是由井原心靈小舖往來的經銷商東販,為促銷童書以及推廣各地讀書風氣所舉辦的全國巡迴活動。決定好協辦的地方書店與活動內容後,出版社就會負責出書參與活動,其實改名前的舊美山村也舉辦過類似活動。活動為期兩天,會場設於井原心靈小舖與附近的上阿田木神社,還有溫泉旅館愛德莊等三處,除了舉辦讀書會之外,還有織染體驗教室等活動,到時設於愛德莊的主要會場,將運入上百箱童書和繪本。

書展期間的營收不是此次書展唯一的目的,主要還是希望能吸引更多當地居民以及遠道而來的遊客,共同參與這次的活動。

井原為了宣傳這次的書展活動,正忙著進行她發想的一項名為「挑戰一個人舉辦一百場說故事時間」的活動,這活動會一直進行到書展活動當天為止;她將在當地各場所舉辦一百場說故事時間的活動,為書展活動催生人氣。我到訪的這天早上,她已經跑了兩處地方,累計辦了快五十次的說故事活動。

「即便已經誇下要舉行百場的海口,但這很難啦!」井原自嘲地笑著這麼說:「就像今天早上,活動剛開始就沒什麼人來參加。想說沒辦法,還是硬著頭皮開始。聽起來很奇怪吧?看來一開始就要聚集人氣可沒那麼簡單啊……。難不成要我扯著喉嚨大喊:『活動開始囉!』還是乾脆用唱的呢?明天還要繼續進行哩,這可怎麼辦呢?」

翌晨,我離開距離井原心靈小舖約三十公里遠的JR御坊車站旁的商務旅館,前往要去井原心靈小舖半路上的一個車站「Sanp in中津」(中津當地農特產展示販售中心)。就在提早到的我眺望著一早就很熱鬧的特產店時,瞥見井原萬見子駕駛的白色小轎車駛入停車場。

井原一手抱著小立牌與摺疊椅,一手提著裝有宣傳單與繪本的藍色提袋。她先將這些東西放在店門口,然後走進去大聲地打招呼:「早啊!今天也借一下店門口囉!」有位店員回應了一聲:「沒問題!」然後繼續忙著招呼客人。

井原走到店門口,架起比她的膝蓋再高一點的小立牌,上頭繪著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女性手筆的可愛插畫,還有「說故事活動盛大舉行中,請大家多多支持」等字眼。接著井原將印著「挑戰一個人舉辦一百場說故事活動,盛大舉行中」的宣傳單,以及下個月即將舉行的「童書書展」宣傳單,用膠帶輕輕地固定在柱子上。

然後將折疊椅放在自己面前,搞不清楚是用來放置繪本,還是井原說故事時要坐的,看來好像是要給來聽的人坐的樣子。

「好啦!都準備好啦……在這裡進行好嗎?會不會妨礙別人出入呢?」她往我這裡瞧,喃喃自語,看得出神情有些緊張。

「不會,這裡很好啊!」我邊點頭邊回應。一出店門口就是寬敞的停車場,但要在停車場的哪裡舉辦活動才能聚集人氣呢?畢竟大家來買東西都必須從這裡經過,所以就是這裡了。

現在才早上八點半,絕大多數都是來買東西的人,而且多半都是腳步匆匆地經過。

「看來只有這裡比較適合了。」井原悄聲喃喃。

只見她有些緊張地走來走去,然後又走回來拿起宣傳單。

ISBN:9789571357928
叢書系列:NEXT系列
規格:平裝/280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其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書店不死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7683?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路 重生的書店:日本三一一災後書店紀實 不懂帶人,你就自己做到死!:行為科學教你把身邊的腦殘變幹才 Google模式:挑戰瘋狂變化世界的經營思維與工作邏輯 村上收音機 只能在京都遇見的二十三間書店 生活家的器物 書店本事:在地圖上閃耀的閱讀星空 日本古書店的手繪旅行:經典書店X經典老書X資深書迷的愛戀 字型之不思議 書店本事:在地圖上閃耀的閱讀星空 我的書店時光:尋找人與書的靈魂交會 重生的書店:日本三一一災後書店紀實 只能在京都遇見的二十三間書店 A. J. 的書店人生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2版1刷)[Rang Lao Shi Zi You : Jiao Ren Bu Jiao Shu (2 Ban 1 Shua )...]~推薦!

作者:黃慶祥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3/08/2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50元

ISBN:9789571172552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規格:平裝/352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2版1刷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教育>其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2版1刷)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什麼是老師?本書將21世紀數位時代的「老師」定義為:懂得用數位科技來做「創意教學」,教學生「做自己」和「做世界」的老師。做老師其實很容易,因為有教科書可照本宣科,但要做「有創意的好老師」,就不簡單。老師首先面臨的考驗是:「教書」還是「教人」?「務實」還是「務虛」?只教書,老師是個沒有理想的教書匠;只教人,老師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教育家,如何在現實和理想間取得平衡,是「有創意的好老師」的第一個考驗。現行的教育環境,迫使大多數老師的教學策略太偏重「教書」或「務實」,而忽略了「教人」或「務虛」,代代相傳和因果循環的結果,造成華人世界缺乏主體性的學術理論和思想架構,宛如臺灣的電子代工產業一樣,淪為歐美或日本的「學術代工」。華人世界若要走出「學術代工」的宿命,就要改變學術產業鏈的遊戲規則,以「虛實合一」的教學策略,讓老師和學生都能自由思考、發揮創意潛能,才能建立華人自己主體性的學術理論和思想。本書就是從「解放老師自由、發揮學生創意潛能」的觀點出發,與老師分享如何挑戰自己和突破現行教育束縛,重新定位教學策略,不僅要教外在知識性的「書」,更要教內在思考性的「人」,甚至教人比教書重要。

本書特色

  不必等「有權力的人」來改變教育,只要自己有創意,就能改變教育。本書呼籲所有老師先「解放教學形式,讓教學創意自由遨翔」。教外在知識性的「書」,更要教內在思考性的「人」,甚至教人比教書重要。

  ●本書打破傳統「理論、方法、實踐」的線型思考模式,以「理念、創意、對話」的互動思考模式為架構。
  ●教學生讀活書:如何想、如何問、如何網路、如何創意、如何做自己、如何做世界。
  ●老師不再以「書」為本。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才是真教育。
  ●在「數位化」和「全球化」的趨勢中,使用新媒體來發揮天賦潛能、自由創意。

作者簡介

黃慶祥

  追求創意
  不用教科書
  多寫patent少寫paper
  臺灣「二維條碼報稅」創新推廣
  國立中山大學與雅虎奇摩「網拍」創意教學

  臺灣彰化二林人,先後畢業於臺中師專、美國伊利諾州國民教育學院、美國奧立岡州奧立岡大學,歷任新北市汐止區北峰國小教師、行政院研考會資管處副處長、國立中山大學資管系副教授和教授,2009年退休。學過教育、管理、電腦,走過政府、學校、企業。

  1993年命名「二維條碼」並在臺灣推廣,政府、學術、企業,甚至大陸也跟著使用。最成功的案例是二維條碼報稅,由1998年的6千人增加到2004年的150萬人,占全國個人綜所稅報稅人數450萬人的1/3。專長為「資料自動蒐集Automatic Data Collection, ADC」,包括「二維條碼為主的資料自動蒐集,2D-ADC」和「網路為主的資料自動蒐集 web-ADC」。前者為本土性產品,後者為國際性產品。相關發明專利共9項,教學相關書籍4本。

  作者在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的最後10年,已不再使用教科書、不再上課考試、不再上課點名,但只要用點創意,也有期末才出版的教科書、也知道學生出缺席狀況、也有期中考或期末考,然而其形式、內容、意義都已跳脫傳統的觀念,讓學生耳目一新,知道讀活書、找創意的重要性。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2版1刷)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自序 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

第一篇 理念篇

 第一章 已經不一樣
 第二章 正在轉變的世界
 第三章 網路世代的特質
 第四章 應該改變的教育
 第五章 如何教數位世代

第二篇 創意篇

 第六章 教學生如何想
 第七章 教學生如何問
 第八章 教學生如何創意
 第九章 教學生如何網路
 第十章 教學生如何做世界

第三篇 對話篇

 第十一章 讓故事說話
 第十二章 讓影音說話
 第十三章 讓學生說話
 第十四章 讓愛心說話
 第十五章 讓老師自由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2版1刷)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自序

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

  一個小學老師的話:
  很想在窒息的教室裡,找得屬於自己的自由。

  一個大學教授的話:
  讓老師自由可以改變華人「學術代工」的宿命。

  甚麼是老師?唐朝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一文定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定本中解釋:「老師」是對傳授道業、學問或技藝者的尊稱,凡教授學生、傳授知識的人、統稱為「教師」。本書將二十一世紀數位時代的「老師」,定義為:懂用數位科技來做「創意教學」,教學生「做自己」和「做世界」的老師。

  做老師其實很容易,因為有教科書可照本宣科,但要做「有創意的好老師」,就不簡單。老師首先面臨的考驗是:「教書」還是「教人」?「務實」還是「務虛」?只教書,老師是個沒有理想的教書匠;只教人,老師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教育家,如何在現實和理想間取得平衡,是「有創意的好老師」的第一個考驗。同樣地,教學有「務實」和「務虛」二大策略,「務實」是老師以傳統思考,教學生修行外在的知識,以教科書及升學考試為主;「務虛」是老師以創新思考,教學生修行內在的思維,以發展學生潛能和邏輯推理為主。「教書」比較類似「務實」,「教人」比較類似「務虛」,「務實」和「務虛」的教學策略各有優劣,隨著時空環境不同、學生個別差異、老師個別差異等多元因素的影響,「務實」和「務虛」會有不同成效的教學結果,贊成和反對的人士也就二者皆有。

  現行的教育環境,迫使大多數老師的教學策略太偏重「教書」或「務實」,而忽略了「教人」或「務虛」,代代相傳和因果循環的結果,造成華人世界缺乏主體性的學術理論和思想架構,宛如電子產業一樣,淪為歐美或日本的「學術代工」。我們華人在學術產業鏈的下游,貢獻生產製造的材料和勞力,而歐美或日本則在學術產業鏈的上游,享受高附加價值的學術品牌和學術尊榮。華人世界若要走出「學術代工」的宿命,就要改變學術產業鏈的遊戲規則,以「虛實合一」的教學策略,讓老師和學生都能自由思考、發揮創意潛能,才能建立華人自己主體性的學術理論和思想。《讓老師自由》一書就是從「解放老師自由、發揮學生創意潛能」的觀點出發,與老師分享如何挑戰自己和突破現行教育束縛,重新定位教學策略,不僅要教外在知識性的「書」,更要教內在思考性的「人」,甚至教人比教書重要。期望「讓老師自由」能改變華人「學術代工」的宿命,早日建構完成自己主體性的學術理論和思想。

  傳統出書或教育理論都架構在「理論、方法、實踐」的線型思考模式,本書打破傳統,以「理念、創意、對話」的互動思考模式來撰寫《讓老師自由》一書。線型思考模式會限制老師的自由創新,流於統一標準規範,讓老師誤認只要依「理論、方法、實踐」的流程來做教學,自然就會成功。互動思考模式則鼓勵老師自由創新,不要統一標準規範,教育理念改了,教學創意就源源而來,教學對話就油然自生,就有機會成為「有創意的好老師」。

  二○○九年八月是作者從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提早退休的日子,也是作者開始撰寫此書的開始。此書希望將自己四年小學及二十二年大學的教學經驗和理念,跟所有的學生、家長、老師分享。為了吸取寫書的創意點子,作者常常請益朋友和逛逛書店。二○一○年六月,在臺北逛書店時,看到李家同教授的新書《李家同談教育:希望有人聽我的話》。他在序中談到寫書的理由之一是:「就因為沒有人理會我,我只好寫這本書,希望有權力的人能夠看到這本書」。這句話激起作者的創意點子,因為做過大學教授和校長、當時身為臺灣總統府資政的李教授都有這樣的無奈和感慨,那其他的老師是否有更大的無奈和感慨?特別是高中、國中與小學老師們。

  作者要回應李教授「希望有權力的人能夠看到這本書」的感慨,說:有權力的人並不一定有能力改變教育,但是海峽兩岸許許多多默默耕耘的「創意教學」老師,卻是有能力改變教育的人。作者寫此書,就是「希望有能力改變教育的人能夠看到這本書」,共同來改變海峽兩岸的教育。作者相信「改變從老師自己開始」、「自由思考才能創新」、「教人重於教書」的三大理念,故將本書命名為《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

  好友陳年興是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的教授,也是國際知名的網路教學(e-learning)專家,他在網路教學的國際歷練和模式創新,成為作者最寶貴的請教對象,他無私的經驗分享,提供本書的整體架構和出版模式最寶貴的建議。蕭乃沂是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的教授,他有深厚的資訊管理學術背景,對網路的混成教學、數位學習與數位公民都有獨特的研究,他看過此書初稿多次,對於本書的章節安排和核心理念的表達,提出精闢的改進建議。本書原來取名為「我在教人、不在教書」,後來改名為「讓老師自由」,並修改「我教人不教書」的次標題,成為「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以更符合本書的創新突破及凸顯教育的核心問題。

  本書初稿先上傳到網誌(wordpress)上徵求「前讀者」的意見,所有的回饋皆已納入本書中,特別感謝下列朋友的寶貴建議:在臺灣,台北縣新店市新和國小林華鈴老師、桃園縣桃園市建德國小莊雲燕老師、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許麗玲教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軟體工程系鄭伯壎教授;在中國,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邊霞教授、南京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范琰教授、南京行知小學楊瑞清校長。

  臺灣和中國的教育都受升學考試的魔咒所困擾,教育環境對老師有很多的束縛或框框,但在教室內的老師仍有相當自由的「創意教學」空間。作者在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的最後十年,已不再使用教科書、不再上課考試、不再上課點名,但用點創意,也有期末才出版的教科書、也知道學生出缺席狀況、也有期中考或期末考,然而其形式、內容、意義都已跳脫傳統的觀念,讓學生耳目一新,知道讀活書、找創意的重要性。

  因為「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教學生讀死書,不如教學生讀活書(如何想、如何問、如何網路、如何創意、如何做自己、如何做世界);也因為「人是活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unique),除了和別人不一樣外,今天的自己也和昨天的自己不一樣,老師和學生都是「人人不同、隨時在變」,如何教和如何學就「千變萬化」了,這就是「教育之美」。撰寫此書之目的是:(1)與海峽兩岸的老師分享,如何創造和欣賞「教育之美」?(2)如何以「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的理念,來教數位時代的學生讀活書?書中的故事和教學案例,取材自海峽兩岸,希望兩岸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能相互分享。

  面對二十一世紀快速變遷的數位化和全球化,老師要如何教數位時代出生的學生,並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教學理念問題。理念改變了,教學自然有創意,有創意的老師就能改變教育。我們不必等「有權力的人」來改變教育,只要我們自己有創意,就能改變教育。我呼籲所有的老師先「解放教學形式,讓教學創意自由遨翔」,參考本書的「理念、創意、對話」,規劃執行自己的創意教學,學生就能:思考、發問、創意、網路、做自己、做世界。老師不再以「書」為本,而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才是真教育。從今天開始,讓老師自由,教人更重於教書。

  作者相信只有「讓老師自由」,才會有創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愛心」。在《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一書中,作者將教育理念定位為:讓學習者在數位化(digitalization)和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二大趨勢中,能使用新媒體來發揮天賦潛能(potential)、產生力量(empowerment)、自由創意(freedom)。本書就是架構在教育的「理念、創意、對話」等三個相關層次上;每一章都會提出該章的基本理念、創意方法、對話價值。

  本書分為三篇,第一篇理念篇,包括第一─五章,分享教育理念為什麼要改變(why to change),強調做教育要有理念、信仰和熱情。第二篇創意篇,包括第六─十章,分享如何教(how to teach)和教什麼(what to teach)的議題。第三篇是對話篇,包括第十一─十五章,分享教師自由的價值(free for teachers),強調老師自由才能讓故事說話、讓影音說話、讓愛心說話、讓學生說話、讓老師自由。    本書內容簡介如下:

  第一篇   理念篇(第一─五章)

  探討世界正在轉變,教育已經不一樣,網路世代的學生特質也不一樣,老師必須要認知到這個不一樣,同時做一些改變來重新學習如何教數位世代的學生,利用新媒體給教育產生力量,創造學生做世界的機會。

  第一章   已經不一樣

  分為:(1)新媒體革命,(2)老師與教科書,(3)教人不教書,(4)結語等四節。從「新媒體給教育產生力量的機會」的觀點,分析新媒體對老師、學生和教科書的影響,期許老師體認教育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理念問題,理念對了,就會做出好的創意教學。

  第二章   正在轉變的世界

  分為:(1)慢速變遷的教育,(2)快速變遷的世界,(3)不協調的三世界,(4)結語等四節。從「世界唯一不變的定律就是變」的觀點,藉由三個網路影片,先分析「慢速變遷的教育」和「快速變遷的世界」的落差,說明教育的問題在老師,讓老師自由,才能改變教育,期許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將學生連結到他們的未來世界。再以「不協調的三世界」,來說明二十世紀的「教學世界」,無法面對二十一世紀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工作世界」。

  第三章   網路世代的特質

  分為:(1)跨國的研究,(2)澳洲的研究,(3)台灣的研究,(4)多元工作技能的挑戰,(5)結語等五節。從「創新、速度、個性化是網路世代的學生特質」的觀點,分析網路世代的學生特質,期許老師以創新教學來滿足網路世代的學生特質和學習需求。

  第四章   應該改變的教育

  分為:(1)我在教人、不在教書,(2)教育的問題在老師、不在學生,(3)老師的問題在創意、不在知識,(4)教學模式由「教師教」改變為「學生學」,(5)結語等五節。從「教育不是要學生接受答案、教育是要學生挑戰答案」的觀點,分析網路世代學生所面臨的挑戰,期許老師改變教育理念。

  第五章   如何教數位世代

  分為:(1)想和問的教學,(2)網路世代老師的五項技能,(3)連結到他們的世界,(4)結語等四節。從「今天的老師必須和昨天的老師不一樣」的觀點,提出想和問的教學架構,期望老師要隨著網路世代成長,具備數位世代需要的五項教學技能。


  第二篇   創意篇(第六─十章)

  探討網路世代的學生未來需要具備的六項能力,面對數位化和全球化的潮流,老師如何創意教網路世代的學生學得這六項能力。

  第六章   教學生如何想

  分為:(1)半杯水,(2)如何想,(3)資料不會說話,(4)太陽才是問題,(5)結語等五節。從「我思故我在」的觀點,先用「半杯水」的故事來讓學生學習「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得到什麼?」;再用多層次的思考模式來說明「如何想」,包括事實性描述、概念性分析、價值性判斷、理論性驗證等四個步驟的循環;最後以「資料不會說話」和「太陽才是問題」二個故事來說明「教學生如何想」。

  第七章   教學生如何問

  分為:(1)哈佛的難題,(2)諾貝爾大師的問題,(3)我以提問為生,(4)怕問的魔咒,(5)什麼是好問題,(6)如何問出好問題,(7)教學生如何問,(8)想和問,(9)想和問和找,(10)結語等十節。從「沉默不是金」的理念出發,探討學生不會問或不敢問的原因,然後分析什麼是好問題及如何問出好問題,最後以北歐芬蘭一位高中生的故事,說明「想、問、找」三者之間的關係。

  第八章   教學生如何創意

  分為:(1)回顧創意、(2)解剖創意與大腦、(3)創意教學、(4)創意是可教可學的、(5)創意技巧、(6)學習典範的轉移、(7)創意期中考、(8)另類畢業考、(9)另類畢業旅行、(10)另類物理教學、(11)傳統故事、(12)創意教學獎、(13)讓天賦自由,(14)結語等十四節。從「讓天賦潛能自由」的觀點,在第(1)到(5)節探討創意理論和技巧有關的議題,在第(6)到(10)節說明學習典範的轉移和創意教學的實例,在第(11)節以部落故事、折半法、傳統謬思、誰是老大、畢業贈言、張冠李戴、紅綠燈等七個故事說明如何教學生創意,在第(12)節說明如何利用創意教學獎來激勵老師的創意教學,在第(13)節介紹美國學者羅賓森(Robinson 2009)「讓天賦自由」的創意教學名言。

  第九章   教學生如何網路

  分為:(1)網站歷史,(2)為何使用網路,(3)為何網路搜尋,(4)如何使用網路搜尋,(5)網站可信度,(6)如何辨識網路消息的真假,(7)新聞群組和網路論壇,(8)網路提問,(9)網路風險,(10)結語等十節。從「連結到學生的世界」的觀點,探討如何使用網路的10個相關議題。在第(4)節,利用「網路搜尋目的」和「網路資訊層次」二個面向,將網路搜尋之目的分為:答案型、解釋型、意見型、因果型等四種類型。在第(6)節,以二○○九年中國流行的「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為例,利用多層次思考模式來說明如何辨識網路消息的真假。在第(9)節,從「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過濾色情網站」、「如何減少網路足跡」等三個面向,探討如何教學生降低網路風險。

  第十章   教學生如何做世界

  分為:(1)老師發現自己,(2)教學生做自己,(3)教學生做世界,(4)結語等四節。從「人活著是為了改變世界」的觀點,分析如何教學生做自己和做世界,其方法是認識自己、認識別人、認識世界,然後堅持信仰、追求真理、造福人類。

  第三篇   對話篇(第十一─十五章)

  探討老師要以不同的方式來與自己對話、與學生對話,才會有創意老師,才會教出創意學生、傑出人才和大師。如何利用故事對話、影音對話、學生對話、愛心對話,及如何讓老師自由,是本篇的核心議題。

  第十一章   讓故事說話

  分為:(1)沒有教科書的教學,(2)教科書學生自己寫,(3)沒有點名的課,(4)框框說,(5)如何寫啟示,(6)撈魚哲學,(7)哈佛教授如何教學生想,(8)結語等八節。從「老師也要故事行銷」的觀點,分享沒有教科書的教學故事,分享學生自己寫教科書的故事,分享沒有點名卻知道學生是否出席的故事,分享創意教學是要跳出框框的故事,分享如何教創意思考和如何寫啟示的故事,分享撈魚哲學和師生對話的故事,最後分享國際名校哈佛大學教授如何教學生想的故事。期望老師看過這些故事,創造自己的教學故事,突破傳統的教學框框,用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天賦潛能。

  第十二章   讓影音說話

  分為:(1)電影的創意教學,(2)動漫的創意教學,(3)影音創意的教育,(4)結語等四節。從「影音是數位世代的語言」出發,分析如何利用電影、動畫、漫畫等三者來進行影音創意教學。

  第十三章   讓學生說話

  分為:(1)學生是金馬獎的主人,(2)學生是演講的主角,(3)學生是記者會的主角,(4)創意的自我介紹,(5)第一堂課的震撼,(6)歷史回顧,(7)結語等七節。從「多一點時間傾聽學生說話」的觀點,分享讓大學生發揮創意潛能的教學案例,讓學生做教學的主人和主角,讓學生自行辦金馬獎頒獎典禮,讓學生自行接待演講貴賓和主持演講會,讓學生寫出很有創意的自我介紹,讓學生在開學第一堂課就感受創意教學的震撼,讓學生回顧老師的教學還有那些需要改進的,期望老師多傾聽學生講話和學會懂得學生的心。

  第十四章   讓愛心說話

  分為:(1)愛心教育,(2)特殊學生的教學,(3)賞識勝於批評,(4)五個手指頭的故事,(5)認識自己最難,(6)結語等六節。從老師「不是不愛學生、是不會愛學生」的觀點,分享中國教育家楊瑞清的愛心教育,分享特殊學生的教學案例,分享將賞識教育應用在學生作業的經驗,借用星雲大師五個手指頭的故事來說明要賞識學生個別差異,以及用「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等四個層次,來說明如何認識自己。

  第十五章   讓老師自由

  分為:(1)老師自由的定位,(2)老師自由的內涵,(3)如何讓老師自由,(4)結語等四節。從老師「不是沒有自由、是不會使用自由」的觀點,將老師的價值分為形象價值和知能價值,將外在環境的期望分為不同的期望,然後利用「老師價值」和「外在期望」的差異,來探討「如何讓老師自由」。

  本書內容取材來源分為三部分,以美國為主的國際性資料來建構世界教育潮流和理念,以台灣和中國的本土性教學案例來說明華人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方法,希望華人教育能在二十一世紀快速變遷的數位化和全球化的生存競爭中,成為世界教育的主流,不會落後,更不會被淘汰。希望所有的華人老師共同來改變「學術代工」的宿命,進而有自己的主體性學術理論和思想。

  為了實踐「新媒體給教育產生力量的機會」,本書以新媒體呈現的方式來撰寫,大量提供超連結(hyperlinks),讓讀者能快速在網路上找到延伸參考資料,並將參考資料直接放在每一章的後面,讓每一章都是一個完整的閱讀主體,每一章都可單獨下載閱讀,以發揮數位媒體在知識傳播的能量和機會。透過「讓老師自由」的網誌(freeforteacher.wordpress.com),讓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創造更多的可能;未來本書可能不再是我個人的書,而是所有讀者共同參與的書,任何人只要在網誌上參與本書的討論分享,就有機會改變本書的面貌,也就有機會改變我們的教育。

  青年憧憬未來,壯年忙碌現在,老年回憶過去。寫這本書時,作者正處於壯年和老年的關鍵時刻,作者想逆轉傳統,不要進入老年時光,不要只回憶過去,仍要繼續追尋未來。以前是「學校的老師」,退休後是「時代的老師」,如果你問作者在追尋什麼?答案是:創新和改變。感謝所有認識過作者的人,有你們真好,讓作者認識世界人生;感謝所有不認識作者的人,有你們也真好,讓作者期待追尋不知的未來。歡迎來「讓老師自由」的網誌分享交流。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2版1刷)


ISBN:9789571172552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規格:平裝/352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2版1刷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教育>其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2版1刷)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第一章 已經不一樣~~~新媒體給教育產生力量的機會~~~

1. 新媒體革命


以網路科技為主的新媒體,在二○一一年一開始就展露巨大無比的影響,藉由臉書、推特、手機為主的社會媒體(social media)或社群媒體(community media)的傳播,執政多年的突尼西亞(Tunisia)和埃及(Egypt)總統,在其平民示威遊行的壓力下,不到一個月就先後下臺,臉書革命(facebook revolution)或推特革命(twitter【1】revolution)就用來形容北非的突尼西亞和埃及二個國家的平民革命,這股臉書或推特革命的風潮始於突尼西亞,而該國的國花是茉莉花,故也稱茉莉花革命(jasmine revolution)【2】。非常巧合地,以臉書創辦人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為故事主題的《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3】電影,在二○一一年一月十七日拿下第六十八屆金球獎最佳劇情電影、最佳導演以及最佳編劇和配樂四個獎項。

新媒體不僅影響國家政治轉型的成功和失敗,也會影響其他領域和層面,茲舉臺灣和中國大陸的二個實例來說明。

(1)臺灣二○一○年的白玫瑰運動

臺灣的白玫瑰運動是二○一○年八月,由一群網友在臉書成立「正義聯盟」粉絲團,要求淘汰不適任法官,修法加重對十四歲以下及身障者性侵犯的刑期。短短數天,就吸引近三十萬網友連署;接著發起白玫瑰運動,用白玫瑰代表孩子的純潔,玫瑰刺代表司法的不公,要求臺灣政府正視司法改革;最後在二○一○年九月二十五日號召上萬人上街遊行,以突顯社會大眾對一連串輕判孩童性侵案的法官的不滿。白玫瑰的心聲是呼喚社會公義、期盼司法正義。白玫瑰是民眾對司法體系黑暗面的失望,參與者來自家庭,父母子女攜手參加,共同討伐不肖法官和不合時宜法律條文,要求司法改革。此事件也是先由新媒體(臉書和網路)先發起,傳統主流媒體(電視和報紙)才跟進報導傳播。

(2)中國大陸二○一一年的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

「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的活動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於建嶸【4】教授(兼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所發起,于教授於二○一一年一月十七日接獲一位福建泉州一位母親的來信求助,希望協助尋找她被拐走的兒子。于教授於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五日在新浪微博【5】開通「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的活動,希望網友見到乞討兒童,拿出自己的手機、相機或攝像機,隨手拍照,並寫清楚時間、省市、街道等詳細資訊,發到自己的微博上並電郵到「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微博。短短半個月,就吸引近七萬網友的參與,發佈了一千多張各地網友街拍的乞討兒童照片。

「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不僅出現在新浪微博,也出現在騰訊微博,當參與網友達到一定規模後,就引起傳統主流媒體(電視和報紙)的注意,進而加以深入報導傳播,又見證了新媒體是主流媒體的開路先鋒,兩種媒體的混成(hybrid)使用,會造就更大的影響。

ISBN:9789571172552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規格:平裝/352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2版1刷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教育>其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讓老師自由:教人不教書(2版1刷)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7839?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TED Talk 十八分鐘的祕密 地圖女孩.鯨魚男孩:十年後 黃玟君的觀念英文閱讀 2:如何快速看懂文章 王牌教師的教學力:49招教學祕笈,讓學生專注學習,發揮最大潛力 能力混合班級的差異化教學 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第二版) 125遊戲,提升孩子專注力5 親子資優班:從心開始的53個身心靈教養計畫 教學高手 閱讀有妙招,教學馬上好 王牌教師的教學力:49招教學祕笈,讓學生專注學習,發揮最大潛力 能力混合班級的差異化教學 老師,你可以這樣帶班(2版) 優秀老師這樣做:輕鬆應付課堂挑戰50招 有效教學面面觀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法律新聞學法律[Cong Fa Lv Xin Wen Xue Fa Lv]~推薦!

作者:鄧湘全、呂嘉坤
出版社:書泉
出版日期:2013/08/2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20元

ISBN:9789861218410
叢書系列:小市民法律大作戰
規格:平裝/312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法律>法律實例/應用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從法律新聞學法律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興高采烈簽約買屋,卻發現是凶宅怎麼辦?您知道在游泳池丟大便,會被移送法辦?婚禮當天悔婚逃跑的新郎要負賠償責任,奇怪嗎?

  本書分為房屋買賣、網路、刑事、寵物法律、民事、交通六大主題,藉由真實新聞事件改編的案例,讓讀者瞭解法律適用的原則,遇到類似案例事實,積極面得主張權利,消極面得保護自己。走,就讓我們一起同遊實用的法律世界吧!

作者簡介

鄧湘全律師

  .陽昇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士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碩士
  .中華民國仲裁協會仲裁人
  .臺灣營建仲裁協會仲裁人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榮譽諮詢律師
  .警察廣播電台法律生活單元律師
  .國防部國軍輔導訴訟公聘律師

呂嘉坤律師

  .陽昇法律事務所 律師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士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從法律新聞學法律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Part1 房屋篇
1.不想買到跳樓屋,應知跳樓事!
2.買到有瑕疵的房子,該怎麼辦呢?
3.房屋與廣告內容不符,可否主張瑕疵減價?
4.法定空地如何使用?
5.無權占有就要拆屋還地
6.頂樓加蓋曾經燒死過人,算不算凶宅?
7.買到有瑕疵的房子,如何主張權利?
8.頂樓屋主看這邊---大樓頂設置基地台要經過頂樓屋主同意
9.違章建築之買賣問題
10.管委會可否處罰違反規約的住戶?
11.房屋永久使用權之意思!
12.仲業之斡旋金、要約書,您知多少?
13.社區大樓鐵欄杆掉落傷人,誰的責任?

Part 2網路篇
1.網路購物七日鑑賞期
2.網路誹謗知多少?
3.按個讚有錯嗎?
4.網路拍賣醫療器材,小心哦!

Part 3刑事篇
1.亂罵員工的法律責任!
2.沈迷網路不顧小孩之遺棄罪問題
3.對嘴演唱沒有告知聽眾,是否構成詐欺?
4.想清楚再進去,不要無故侵入住宅
5.偷看簡訊也觸法,查女友小三遭起訴
6.龍發堂丟香焦公然侮辱罪成立!
7.應徵工作交付提款卡,小心變成人頭帳戶
8.潑強鹼,構成重傷罪
9.店家對客人強制搜身,小心觸法
10.糞便哥,毀損他人之物的法律責任
11.通緝犯持假證件洽公,罪上加罪
12.Makiyo「重傷未遂」案
13.未經同意插電使用,小心構成犯罪
14.跑進公寓樓梯間按錯電鈴還不走,構成侵入住宅罪!
15.謊稱票據遺失,小心成立誣告罪
16.過年過節、人情事理,可以送禮給公務員嗎?
17.何謂易科罰金?
18.樓梯間裝監視器是否侵犯鄰居隱私?
19.指桑罵槐罵老母狗,是否構成公然侮辱罪?

Part 4寵物篇
1.打狗致死,可惡!有罪!
2.帶狗游泳溺死不救,小心移送法辦
3.再談談動物保護
4.飼主的法律責任

Part 5民事篇
1.瘋狂購物男,法院裁定花錢需妻同意
2.夫妻講情也講錢--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
3.購買新公司要注意什麼事情呢?
4.未成年子女侵權行為損害他人,家長要負連帶責任
5.商品禮券得否約定使用期限?
6.債務人脫產,債權人有撤銷權可用哦!
7.子女不孝撤銷贈與,強力請求返還
8.拾金不昧之報酬請求權
9.賭債是債?賭債不是債?
10.放炮不要炸傷人,小孩放了大人賠
11.診斷證明書的法律效力
12.失蹤好久,怎麼辦? 3
13.養兒不見得防老啊!
14.愛人要回贈與囉!
15.惡父老病,子女仍要負擔安置費?
16.是送我,還是借我名登記啊?
17.強制執行誰的貨啊?
18.如何結婚?
19落跑新郎之損害賠償責任!
20.聘金支票不得拒付
21.這是誰的小孩啊?
22.造成婚姻破裂有責任的人,是否可以請求法院判決離婚?
23.如何應付債務人惡意脫產行為!
24.婚宴餐廳提供服務有重大瑕疵,請求精神賠償!
25.委託外遇抓姦,看清楚再簽約吧!
26.惡作劇訂餐、訂Pizza、訂飲料,缺德鬼的法律責任

Part 6交通篇
1.路霸霸路之法律問題
2.酒後駕車,警、民爭議之處理
3.酒後駕車之刑事責任認定標準
4.酒後駕車刑責加重了!
5.綠燈行車撞傷搶黃燈之人,駕駛有罪嗎?
6.行人違規過馬路,發生車禍誰的錯?
7.上下班指揮交通不當發生車禍,誰的責任?
8.開車門再不注意後方來車,車禍就賠慘了!
9.真奇了,公園打球竟彈到馬路上發生車禍
10.撞到人應該報警或送醫處理,不然被遺棄致死送辦
11.真可怕,小豬從車上掉下來了!
12.任意攔車擋道構成妨害自由!
13.不當勸阻他人門前停車,小心構成恐嚇罪!
14.假車禍要求賠償,詐欺罪起訴!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從法律新聞學法律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序言

  本書內容,大多是過去在警察廣播電台生活法律單元的講稿,改編集結而成。許多簡單的法律觀念,有些人常常因為法律文字的生硬難懂,就不願意去瞭解,或是說不在乎身旁可能發生的法律事件,以致於遇到事情,手足無措,這種想法是有問題的。

  畢竟日常生活,無一不是法律,其實人的一生中,有意無意,有緣無緣,平均一下,大概都有機會上一次法院,不管您願意不願意,或者是刻意不刻意,機會都是均等的。站在樹下可能都會被雷打到,路邊無意瞄一下怪人可能都會被搥,您說奇怪不奇怪?觀察人們與法院的關係,大家都說最好不要碰到,最好是這樣。就拿去醫院這件事來說,眾人都是能避免,就盡量不要上醫院,試問那位仁兄師姊,沒有上過醫院?所以說,對於法律而言,不要只是看新聞的敘事,帶過就算了,有應該要知道的重要觀念,花很少的時間去記一下,或是告知有需要的人,相信可以減少很多糾紛,或是避免許多無謂的困擾。

  一直納悶為何電視或報紙的新聞,幾乎都以「法律新聞」為主角。每天在電視新聞或報紙上的重頭戲,都是社會法律事件的新聞,為何娛樂新聞不是老大?為何家庭生活新聞不會是頭版?是否因為法律事件,經常都是光怪陸離,比較有賣點,不得而知。

  不過,我們從經常性的法律新聞事件,挑出一些較有趣,或是與我們生活關係較密切的新聞,作為分析的題材,以此分享與聽眾朋友,不僅散播法律常識,也能傳輸一些有益的法律技術性知識。不論法律新聞的本質如何,在眾多法律新聞敘述的事件中,有一些確實值得我們注意,若發生在我們身上怎麼辦呢?曾經有位客戶,子女在外地念書,本想在大學附近某社區大樓,買間房子給子女就近讀書,高興下訂後,發現之前樓上有人跳樓自殺,怎麼辦啊?子女還敢住嗎?如果您是社區管委會主委,社區旗杆倒下砸死人,要您負責,這個主委以後還想幹嗎?人家無理激我、弄我,罵二句難道不合人情事理嗎?每天上演太多太多的法律生活的故事,有上新聞的不過是冰山一角,沒上新聞的成千上萬。

  舉一可以反三,所以我們編撰本書,藉由我們挑選過的案例,輔以白話方式的說明,使一般人都能瞭解這些生活上可能發生的法律常識,有時候,一個小常識可能替您省下千萬元的花費,不要小看這些法律新聞背後所呈現的意義。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從法律新聞學法律


ISBN:9789861218410
叢書系列:小市民法律大作戰
規格:平裝/312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法律>法律實例/應用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從法律新聞學法律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Part1房屋篇

1.不想買到跳樓屋,應知跳樓事!


羅覓鷗與朱俐葉結婚三年後,終於買了自己的房子。沒想到小倆口搬進去之後,才從鄰居的口中得知,這棟公寓曾經有一名男子吳士比從頂樓平台跳樓自殺身亡。膽小的朱俐葉害怕公寓會鬧鬼,每天晚上都失眠。羅覓鷗一方面不忍愛妻受苦,另方面不滿前任屋主雷得從未告知這間房屋是「凶宅」,馬上就去找雷得理論,要求退屋還錢。然而,雷得認為跳樓男子是從頂樓平台躍下,並不是在這間房屋裡面自殺,所以這間房屋並不算是「凶宅」,拒絕退屋還錢。買房子真是要注意啊!

法律新聞眼

曾經發生過非自然死亡事件的房屋,我們稱它作「凶宅」。買賣房屋時,賣方如果沒有告知買方這個房屋內發生過命案,也就是房屋是俗稱的「凶宅」,這件事實,買方可以主張這個房屋有重大的瑕疵,得以請求解除契約或是減少買賣的價金。但是現實生活中,曾經發生一種讓人困擾的情況,就是從屋內往外跳,其他不同樓層之住戶跳樓、發生命案、自殺等等。像上面所說的情形,不是發生在這間屋子或這一個公寓樓層裡,例如樓上有人跳樓,整棟大樓的各個樓層都會變成凶宅嗎?常見新聞的標題上寫著:房屋內有非自然死亡之情事,構成房屋買賣之瑕疵等等。但是在跳樓的情形呢?這是一般人比較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管再怎麼困擾,還是搞清楚比較好!畢竟買賣房屋的時候,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不管是對買方或者賣方來說,都有加以探索的需要。實際上,法律並無明確規定什麼樣的房屋是「凶宅」。內政部曾經對於「凶宅」的定義,作出行政解釋,內容大略是:一般大眾所俗稱的「凶宅」,主要指在賣方持有產權的期間裡,於其建築改良物之專有部分(包括主建物及附屬建物),曾發生凶殺或自殺而死亡(不包括自然死亡)之事實(即陳屍於專有部分),及在專有部分有求死行為致死(如從該專有部分跳樓);但不包括在專有部分遭砍殺而陳屍他處之行為(即未陳屍於專有部分)。請注意,這裡有個「賣方持有產權的期間」這種限制條件哦!也就是說,如果賣方持有產權期間沒有凶殺事件,而是在賣方的「前手」持有產權的期間發生的,可能會被認定不是凶宅!這樣說來,是不是有點怪怪的呢!有關房屋被認定是「凶宅」的這種瑕疵,舉一個曾經發生的案例來做說明:原告主張所購買的房屋,為公寓大廈的其中一個樓層,曾經有人從那棟大樓的其他樓層跳樓自殺,他發現這件事之後,認為所購買的房屋是凶宅,跟被告(賣方)說那個是屬於重大的瑕疵,要求解除契約。賣方主張說:買方又不是買下整棟大樓,他出賣的那一層並不是凶宅,是正常的房屋,不可以解除契約。在這個案例,法院認為大樓的不同樓層,就算曾經發生自殺或跳樓事件,在一般交易觀念上,並不認為其他樓層也會因此變成「凶宅」,這種跳樓事件不會導致房屋價值、效用、品質之減損【註:大樓有人跳樓,真的不會造成這棟樓的房價下跌嗎?前述觀點,值得檢討】。

ISBN:9789861218410
叢書系列:小市民法律大作戰
規格:平裝/312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法律>法律實例/應用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從法律新聞學法律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7864?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跟著法官學法律:父母、老師、學生必知的法律常識  法律保護誰? 一點就通!王牌律師說故事,你一定要知道的50個生活法律問題 生活法律刑不刑(6版) 看新聞輕鬆學法律 1(2版) 關於法律的100個故事 看新聞輕鬆學法律 2 刑事訴訟法筆記:國家考試複習&大學上課筆記(附透明亮面書套) 失控的309:什麼是公然侮辱? 圖解民法 跟著法官學法律:父母、老師、學生必知的法律常識  一點就通!王牌律師說故事,你一定要知道的50個生活法律問題 防小人法律應對術:人生處處是騙局,懂這些不再吃悶虧 法律保護誰? 生活法律刑不刑(6版)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隱形生產線(A hidden army of labour)~推薦!

作者:白曉紅
出版社:南方家園
出版日期:2013/08/24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20元

ISBN:9789868953826
叢書系列:再現HR
規格:平裝/368頁/19x25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華文創作>報導文學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報導文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隱形生產線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改編自作者入圍的報導文學作品《Chinese Whispers》,緣起於多年前的兩則新聞:

  五十八名中國偷渡客在肯特郡多佛港的入境的一台貨櫃車裡被發現窒息身亡。

  如同貨品般,他們的屍體倒臥在一箱箱的進口番茄之間。從比利時的幸布若支港越渡英吉利 海峽,六十名中國男女在攝氏溫度30度以上的暑熱中一路被載運到多佛港。離開比利時不久後,貨櫃車上的冷藏裝置便被荷籍駕駛關掉,而他非常清楚貨櫃車後面藏著六十個人。

  另一則:在莫克姆灣,二十三名在海上拾貝的中國勞工因生產要求,工頭罔顧漲潮時間,而溺斃海上。

  英國社會對多佛港悲劇的反應,是漠然的震驚。社會對移民群體的缺乏認識和無知,反映在大眾和媒體對多佛港悲劇的充滿偏見的分析。而所謂英國的「華人社區」展現的,只有強烈的精英主義和階級歧視。那些不代表勞工階級的「華人社區」組織和領導們,紛紛與多佛港悲劇劃清界線,好像五十八名中國人的死亡,是工人和農民的死亡,與己無關。

  來自天津的李然原是鐵路服務員,自認出身城市是見過世面的人,因為不滿於國內現狀,他決定透過仲介出國「掙錢」。沒想到借了一大筆錢讓蛇頭安排,到了國外,一切盡不如預期。輾轉曲折的打工經歷,從電子零件大廠、食品加工廠、花廠、拾貝到販賣盜版光碟,沒有「身分」的人,注定得不到與勞動力相對平等的收入;各種仲介、工頭、房東的層層剝削。艱辛的路上也結識不少海外打工的同胞,每個人都是負債累累地咬緊牙根地苦撐,只為能給遠在家鄉的親人寄上微薄的薪水,盼望下一代有個美好的將來。

  這是在社會檯面下一群隱形勞動者的處境,他們為經濟繁榮的貢獻超乎我們所想像,同樣生活在文明開化的城市中,當我們在逛超市、購物消費,他們的生活卻暗無天日,每日往返於住所和工廠,只能趁休息的短短幾分鐘偷閒打盹,磨耗生命。今日,全球化的論述已成為最熱門的市場語言,全球資本不需人類的面孔,即可在一觸指尖之際周遊世界。跨國企業之間金融的流通,從不需受制於國界的管制。然而,全球化僅僅帶來了資本的自由。人民──上千萬尋求生存,尋求庇護的勞工卻只能前仆後繼地湧向看不到未來的悲慘命運。

本書特色 

  *從電子零件到食品加工甚至海濱拾貝等,看似文明的現實國度下,原來竟還隱藏著這樣的黑工大觀園!

  *改編自非法勞工紀實報導,一則活在文明社會底層下的幽靈人口故事。

  *原報導《Chinese Whispers》曾入圍英國歐威爾書獎(Orwell Prize)

  「白曉紅是一位充滿勇氣和執著的作者;她的暗訪調查是揭露英國華裔勞工苦難的先驅」  --- David Leigh ∕〈衛報〉調查部編輯

作者簡介
 
白曉紅

  出生臺灣,自1991年定居英國。威爾斯大學批判文化理論研究所,杜倫大學東亞研究所,以及倫敦西敏士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於<�衛報>服務,並為各英華文報撰稿。著有《Chinese Whispers: The True Story Behind Britain's Hidden Army of Labour》(2008),《Scattered Sand: The Story of China's Rural Migrants》(2012), 和《Invisible: Britain's Migrant Sex Workers》(2013)。《Chinese Whispers》一書入圍英國歐威爾書獎(Orwell Prize)前六名侯選名單;《Scattered Sand》一書則於2013年贏得英國「前衛圖書獎」(Bread & Roses Award)。

  單篇報導作品也曾獲2004年艾瑪獎「最佳平面新聞獎」入圍;2008年獲勞動世界媒體獎「年度特寫報導獎」等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隱形生產線


ISBN:9789868953826
叢書系列:再現HR
規格:平裝/368頁/19x25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華文創作>報導文學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報導文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隱形生產線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第一章

車窗外飄著陰冷細雨,一棟棟維多利亞時代的紅磚民房上的煙囪吐著灰煙,漫布在一無生氣的倫敦天空。那灰白參濁的雲層,好像緩緩下沉似地壓迫人心。已經兩天以來找不到說話對象的李然,感覺格外沉重。自前天抵達英國後,唯一對他開口說了話的,是來接機的一名中國人。那也不過是簡簡單單的一句:「咱們這兒照規矩,接機是收費兩百鎊。」

來自天津的李然,自知是見過世面的人。人情冷暖他什麼也嚐過。依著車窗,他默唸著,激勵自己,「出來,就是要受點磨練。」他聳聳肩,大丈夫,難道還怕寂寞?再望窗外,卻又不禁嘆了口氣。

這趟路,倒是讓他憶起在國內那段每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斷重複的旅程。李然過去是一名鐵路服務員,是跑天津到廣州那條線的。每回一上了車,就得兩天後才能回家。賣命地幹活,但多少年來也沒見工資漲過。一千多塊人民幣的月薪是餓不死人,但日子過得戰戰兢兢。家裡年邁父親身體欠佳,李然連醫療費用都難以負擔。二十八歲了,卻一無所有,自己感覺真不像個男子漢。

他那時最愛說的那句話就是:「咱是個好老百姓。」好老百姓日復一日的守本份,但心裡是日復一日的不滿現狀。他常問自己:為什麼不滿現狀,卻要守本份呢?守本份不能帶來什麼前途,就連成家都沒本。還年輕的李然有一天突然覺悟了:他實在非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不可。

在鐵路工作期間,李然和同事們總會探討以後的出路。有些同事談到合夥做點小生意。但李然沒有資金,覺得自己沒本做投機的事。「在現在的中國,不投機,哪裡能賺錢?」一位同事這麼說。但李然此時在盤算的,是比較長遠的改變。他夢想著有一天能有自己的事業。

一天,午休期間,大夥坐在餐廳裡用餐。同事老王嚼著饅頭,吃著酸菜,又嘆道:「哎,這工作我是幹不下去了,你們看,物價一直在漲,咱們工資就是漲不上去!這樣下去日子還怎麼過?」

大夥也都搖頭嘆息。李然此時已累得一句話也不想說,只是低頭嚼著饅頭。他心想,這車上連伙食都不行,還談什麼加薪?他又想,自己是這條線上最年輕的工作人員了,看看同事,都是四五十歲的老職員了。他們有家要養,再怎麼樣也得撐下去。自己呢?有什麼好理由忍受這般待遇呢?想著想著,又是滿腹的不服。

「你們有沒有想過,」老王出乎大夥意料地說出了他的想法,「出國掙錢?」
「出國?」李然抬起了頭,這還是他第一回聽到這個說法,「有可能嗎?」
「怎麼沒有可能?」老王答,「天津的出國仲介有的是,我就知道兩家。」
「你怎麼知道的?」李然問。

「出國仲介又不是什麼秘密,怎麼不知道?我兒子的一個朋友半年前去了英國,就是在天津市找的仲介。他知道的仲介有十幾家。他說其中有兩家名聲比較好的-不是每家仲介都是正規的。」

「仲介給弄出國要多少錢啊?」李然越聽越有勁兒。

「我兒子的那個朋友花了七萬塊辦的,」老王答,「是一大筆錢,但聽他說,到了英國很快就能把錢掙回來,那裡工作一點不難找,掙的可是英鎊啊!「」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隱形生產線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隱形生產線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隱形生產線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隱形生產線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隱形生產線

ISBN:9789868953826
叢書系列:再現HR
規格:平裝/368頁/19x25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華文創作>報導文學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報導文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隱形生產線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7204?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隱形性產業:英國移民性工作者 雨季的孩子:來自亞洲底層的苦難印記 散沙:中國農民工的故事 零下40度的勇氣 人生至少歐北來一次:這個島嶼教我的事 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用更有說服力的方式行銷你和你的構想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溫柔的心,強大的力量:德國人的日常思考 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 蟹工船 隱形性產業:英國移民性工作者 散沙:中國農民工的故事 雨季的孩子:來自亞洲底層的苦難印記 Compassion 真的假的小時候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Ba Chi Men : Zai Xian 2% De Xi Wang Yu Fen Dou]~推薦!

作者:關曉榮
出版社:南方家園
出版日期:2013/08/17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800元

ISBN:9789868831476
叢書系列:HC文創者書系
規格:平裝/400頁/19x25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人們為了生存而不懈奮鬥,不是為鏡頭與筆墨而生活。」

  《八尺門報告》最早發表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與《人間》雜誌創刊號連載五期,當時是一九八五年底。此報告發表時以〈百分之二的希望與掙扎──八尺門阿美族生活報告〉為題。

  這個標題緣起於台灣少數民族各族群在二戰後至今,其總人口數大約佔全台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二,「百分之二的希望與掙扎」或能突顯少數民族在台灣社會的極端弱勢與困境。

  幾乎在《八尺門報告》發表同時期,為了維護和保障自己的權益,台灣原住民掀起了一波波自覺性的社會運動,並於1984年成立了「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爭取原住民的自主地位。這個以原住民知識青年為中監分子的「原權會」,不僅提倡「部落主義」,並跨越族群、城鄉,爭取原住民的身分地位、自我認同、國家族群與文化政策等訴求。

  然而將近三十年過去了,原住民社會運動發展至今,成果有增編原住民保留地、成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憲法增修條款、原住民電視台成立等,以及各原住民族正名、身分、母語、就業、經濟立法保障等,但原住民在台灣社會的極端弱勢與困境真的有獲得改善?關曉榮決定重回八尺門,希望透過紀錄在時間容顏裡所顯示的意義,看見都會原住民的變遷與困境,讓社會大眾正視、關注都會原住民生存及生活空間等議題,進而從原住民政策、土地、經濟、社會、文化與教育等根本的社會構造,去思索並尋求解決問題之有效途徑。本書收錄大量攝影圖像以及當時作者紀錄文字,包括一九九六和二○一一年重返八尺門之心得與後記。

本書特色

  *繼台灣報導攝影重要代表作《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蘭嶼1987》後,睽違多年作品。

  *收錄一百八十五張攝影照,橫跨近三十年,另收錄已絕版之《八尺門手札》

  *附錄包含一九九六年以及二○一一年重回八尺門隨筆、後記。

作者簡介

關曉榮

  報導攝影與文學工作者,致力於當代台灣原住民族歷史與現實的社會調查報告。關曉榮曾在1984年赴基隆八尺門記錄當地阿美族島內移工的生活,後寫成〈2%的希望與掙扎〉於1985年人間雜誌創刊號發表,並在美國文化中心開辦攝影展。之後於1987~1988年赴蘭嶼進行達悟族社會調查報告工作,並於《人間雜誌》分篇發表〈蘭嶼報告〉,頗獲攝影界重視。曾任《天下》專職攝影、《時報雜誌》採訪記者、自立報系專題採訪記者、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記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教授(2012退休),著有《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蘭嶼1987》、《八尺門手札》、《女兒的胞衣》等書,以及《我們為什麼不歌唱》、《國境邊陲:1997島嶼上的人類》等紀錄片。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前言

人們為了生存而不懈奮鬥,不是為了鏡頭與筆墨而生活。

  1984年10月16日,搬進「八尺門」月租600元,不到三坪的房間,開始蹲點式的報告工作,1985年5月3日,工作告一段落搬回台北,著手沖洗照片,整理、編輯與寫作。

  1985年11月,「2%的希望與奮鬥一一八尺門阿美族生活報告」發表於「人間」雜誌創刊號。

  1991年「八尺門」聚落在基隆市政府整治計劃與居民進行相關權益協商,尚未取得共識期間發生一場無名大火,焚毀多戶住房後全面剷除,不留絲毫痕跡。

  1996年,重回「八尺門」,基隆市政府已在原址改建為190戶五層樓房,其中110戶為原「八尺門」阿美族住戶,改名為「海濱國宅」。依據1985年蹲點工作留下的生活筆記,與重新整理、挑選、編輯的照片,集結成「八尺門手札」專書由台原出版社出版。

  2011年7月13日,「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阿美族青年董安妮來電:「去年策劃的『八尺門原住民生活攝影展』因基隆市政府年度預算調配困難,現在剛獲得批准通過,計劃總算可以實現。」董安妮是阿美族移居基隆的第二代,現職「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會館就座落在原「八尺門」聚落外沿,走路進村大約五、六分鐘。董安妮多年前讀到1996年出版的「八尺門手札」,有感於八尺門報告,紀錄了阿美族移民社群的生活史實,若能讓這些影像紀錄,回到現在已經面目全非渺無痕跡的八尺門,應有一定的歷史意義。

  同年三月間,老朋友鍾喬、范振國、楊渡相聚敘舊時,提起經過上世紀八○年代的原住民運動到現在,原住民的現實處境並沒有根本的改變。當年對台灣「原住民運動」曾經有過影響的「八尺門」報告也早已絕版,如果能想辦法重新出版,應有一定意義。影像重回八尺門與八尺門報告再出版面世,這兩件事竟在報告發表27年後因緣際會走到一起。這想必是件有意思的事情,然而,這個「意思」的內涵會是什麼?還很模糊,一時間想不清楚,是不是能想得清楚也沒有太大把握。

  2010年董安妮第一次聯絡我的時候,問她這個影展打算展過一次就算,還是要永久保存?展過就算的話,可採用電腦輸出的技術,成本較低。如要永久保存,就得採取典藏級專業黑白照片沖放,成本要高出許多倍。董安妮的計畫要永久典藏,昂貴的費用由計劃案通過的經費支出,我則承諾照片版權的無償使用。挑選照片、專業沖放尺寸、技術監督等事務,就成了我當然的責任。

  在挑選與沖放反復思考的過程裡,再次閱讀這些照片是個難能可貴的機會,從這些物質化空間的影像複製和再現的紀錄,細讀出過去被遺漏的歷史含意。具體的說;一張阿春當年在海上作業,被繩索絞斷左手中指,就近緊急獲准進入福建省漁港,就醫後返台回家。母親請來幾位教友,在家裡為阿春祈求天主保佑而禱告的照片裡。時隔27年,第一次把注意力集中在阿春父母早年胼手胝足搭建起來的家屋,每一片牆面、每一寸天花板、每一次搬動、每一次鋸切、每一根釘、一個家庭照集合相框、一個個小擺設、乃至每一次揮動鐵槌的氣力,都是第一代移民求生存的有生力量,化作物質庇護的家屋。

  人們在這個「家」的空間養兒育女,擁有與自身的勞動密不可分的精神價值。這與現代化公司營造,私有財產金錢交易的五樓「國宅」之間,存在著截然迥異的精神內涵。通過這一番重新的閱讀,讓我有如身歷其境回到當年阿春告訴我,讓我始終不能忘懷的八尺門建村的歷史性行動。

  故鄉來的阿美族人,多半因為家庭人口增加,土地生產難以維生,當地也找不到什麼工作,於是紛紛離家到西海岸來謀生。到基隆來打漁也是你傳我我傳你,陸續地愈來愈多。在基隆打漁出港進港總不能跑回台東去住,於是就跟著最早的人的腳步,來到八尺門這個不屬於私人也沒什麼人要來的地方。本來這裡只有幾戶貧窮的漢族人零星地在山腳下住著,來的人多了就沿著山腳向北邊靠海的地方發展。人更多了,就開始朝兩小山山坳的兩側向上找地方,所以我家就在這半山腰上。

  我家搭屋之前,基隆的警察已經因為這裡人愈來愈多而開始取締。所以鄉親們在墾地之前,聚在一起商量。為了對抗警方,決定許多人一起動手,不但工作速度快,而且人多勢眾,或許比較有利。結果,警方加強了人力還是進行了取締。有一次大約有七、八十個人因違法開墾而被捕,其中還有媽媽帶著吃奶的小孩,通通抓到警局裡去。警局一下子到處擠滿了人,等待問案調查。七、八十個人擠成一團,大人叫娃娃吵,時間長了大人要吃飯,小孩要吃奶,弄得警方焦頭爛額,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將族人草草釋放。

  當然,族人們又約好了下一波繼續墾地的行動。這一回警方學乖了改變了策略,一到現場先命令大家不准動不准跑,族人統統傻在那裡,警察一件一件把所有的工具統統沒收,然後把族人驅散。取締的風頭過後,族人又再買來工具,約好下一次行動,並且在村外靠馬路的地方留了把風的人。警察聞風而來匆匆趕到墾地現場,只見族人一個個一堆堆站在那裡,草是剛砍的,土是剛挖的,但是每人都兩手空空,不見一樣工具。他們雖然生氣,也只好無可奈何地撤走。

  就這樣經過三番五次的拉鋸戰之後,用地開墾出來,警察也不可能破壞這些地。族人各家慢慢地經過一段時間,將蓋屋子的各種亂七八糟材料都準備好之後,如法泡製地邀來散居各地的親友,同心協力在最快最短的時間裡搭蓋房子。等到警方聞風趕來,只見一戶戶的住屋昂然地挺立。警方調整了取締的計劃成熟後,花費更大的氣力,把我們的房子一間間強制拆除了。但是他們卻帶不走房子的材料,隔不了幾天,所有的家屋再度復原,警察又來拆光。

  族人最後想出一個辦法:把屋子基本的結構、窗、門等重要部分,編好相關的號碼,用油漆寫在材料上面。一旦風聞拆除的日子,大家在人來之前,先把屋子拆出一個半垮的樣子,警察來了,到處看看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得拍下照片,做為已執行過拆除工作的證據,回去交差。八尺門這個村子,就這樣每戶至少被拆過三次,最多有拆過八次的情況下,警方終於放棄了與族人們頑強的求生意志和力量對抗的念頭。村子就這樣以違法的情況掙扎著生存過來,直到今天仍然是違建。但是慢慢地也請准了地址、門牌和戶口,水和電也可以接來這裡了。

  阿春平淡地述說這段往事,沒有怨尤也沒有勝利的沾沾自喜。而我卻從現在的角度,看見阿美族人奮鬥求生的歷史縱深,並因其壯麗不屈的生命力而震動不已。

  前些年在學校開報導攝影課,向學生介紹並討論西方報導攝影與社會發展的內在關係。被譽為美國報導攝影先驅的LewisHane,曾專注拍攝二十世紀初,自歐洲到「機會的大陸」美國謀求生路的新移民。同時還拍攝受到嚴重剝削與摧殘的童工,進而推動美國國會保護童工的立法。LewisHane在一項拍攝工業城匹茲堡的工作中詢問新移民勞動者:「你們在美國生活如何?」得到的回答是:「我們不活在美國,我們活在美國的下面。」

  二戰後中國內戰中的台灣,在美國霸權支配的冷戰構造下,扶殖反共軍事戒嚴政體將台灣編進東亞第一島鏈,充當反共、反新中國戰略前哨。通過「美援」的支配、控制,奉行資本主義體系依附型經濟發展策略。上世紀六○年代中期後,入台外資投注的新興勞力密集加工出口產業,一面結合國民黨政權政策性榨取農業剩餘的官、商資本,一面榨取廣大農村剩餘勞動力。台灣當代資本主義體系依附型分工模式佈署下,對外加工出口貿易與內部需求的市場化建構逐步完備。新興產業用工需求龐大的引力,致使傳統產業勞動力需求出現缺口。

  在這一股現代化商品經濟生產與消費的市場大潮下,原住民族人民在台灣區域性發展滯後的原居住地生計維艱,工資勞動需求加大,開始朝向擁有工薪勞動機會的台灣西部產業帶流動。戰後,原住民族已遭到嚴重破壞而式微的傳統生產方式與共勞互助的生產關係,在勞動商品化的生產體制下,被僱傭勞動工資計價全盤否定。原住民族移工成為不擁有生產資料的無產者,被新興產業資本原始積累的強大趨勢無情的推進缺工的傳統產業,流向夕陽煤礦地底、近遠洋漁業船艙、建築工地腳手架、以及慘無人道的「販賣人口」雛妓私娼寮。

  當年決定住進八尺門一探究竟的時機,正處於依附型發展的中心國主宰,指使台灣統治當局為傳聲筒,大肆渲染亞洲四小龍台灣經濟奇蹟的時刻。鋪天蓋地的宣傳,片面地製造台灣民眾生活富裕社會繁榮,自我感覺良好的社會氛圍。對於依附型發展理論,提出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因依附型發展導致發展停滯的理論爭論,以及依附型發展對第三世界環境、資源與廣大勞動人民的掠奪、毀棄和奴役,斥為無稽視若無睹。「台灣錢淹腳目」而八尺門阿美族移民卻不折不扣地「活在台灣的下面」。輾轉於重重剝削、惡性循環的債務、船難死傷、勞動傷害、無工會、無勞保、黑道勢力、酒精、家庭暴力、兇殺、鬥毆、子女受教權失序斷裂,堪稱暗無天日的生存搏鬥。

  在八尺門居住期間,雖然因為年齡的差距,很少與孩童交談。但因為與成年人的交往,體驗到成年人為生存而搏鬥,保護自己家小的困頓與艱辛。總讓我每次注目一張張孩子稚幼天真的童顏時,雖不能讀出孩子未來的命運,卻明白無誤的讀到他們應有的平等權利。正因為如此,1985年4月26日,離開八尺門之前幾天,在札記裡紀錄了當時的心境。

  今早騎機車往基隆站時,近海港邊的市街,到處穿梭著許多學生模樣的外籍青年。碼頭區靜泊著一艘造型新穎光鮮亮眼的輪船,船體漆著Universe字樣,正是各聲響亮的大學船。各國籍的學生們穿著輕便的夏裝,洋溢著青春的朝氣。好奇的遊覽行止,掩不住一股在富裕環境中成長的自信,與蠢蠢然意欲探索世界的勃勃生氣。這不僅與老大的基隆市容,形成強烈的對比,也揭穿了我內心的寂寞蒼涼。此刻坐在小屋裡,八尺門破落的掙扎與Universe大學船交疊的景象,總也揮之不去。

  事隔11年後1996年,阿春已婚,兩個孩子三、四歲模樣,就像當年村子裡未就學的孩童一樣天真漫瀾。2011年再見到阿春時,他已經54歲,老大21歲,老二20歲,都已成年。正是1985年,被陳映真和王信選作「人間」雜誌創刊號封面人物高昌隆同齡的青年。從阿春口中得知,青年高昌隆是阿春的一個姪兒,1964年生,拍下那張照片時正好20歲,高昌隆於2005年過世,時年41歲。

  據說:高昌隆被發現陳屍於基隆附近山區的一處斷崖下,檢察官驗屍時,兩手還緊抓著幾束雜草,估計墜崖身亡的可能性較高,至於為何進入山區?是否有他人同行?現場沒發現任何可疑的兇器,也沒有狩獵或採集的必要器具。是意外失足墜崖?亦或外力致使墜崖?外力迫使墜崖的行凶動機是什麼?許多疑團都沒有聽到調查結果,只留下一個泛泛的非正常死亡的終結。面對當年曾經引起各式各樣浪漫想像的封面人物高昌隆,雖然當時他已是個洋溢著青春氣息的20歲青年,但也還跟孩子一樣沒有人能讀出他的未來。

  41歲正值英年卻結束生命於非正常死亡,雖沒有足夠的事証來解讀這命運的因果,但人們在求生的過程裡,沒有人能免於外在環境的各種條件和勢力的籠罩和束縛,個人回應外在挑戰的內在力量趨疲、趨弱甚至崩潰,終將個人推向失敗與毀滅也是生存搏鬥的鐵律。不論如何,高昌隆的死亡,總是讓當年的青春想像與對未來的浪漫憧憬砰然碎裂。

  人們為了生存而不懈奮鬥,不是為了鏡頭與筆墨而生活。因此,以紀錄的方法探究人們求生的現實與精神,就必須把握人與現實搏鬥折而不撓的精神力量,以及在搏鬥中,挫敗倒下的意義。阿春國小三年級到基隆八尺門,16歲跟隨父親上船。第一次出海,親身體驗小漁船在驚濤如山的浪尖,瞬間陷落骸浪的谷底時的驚惶和恐懼。從船員到大副到船長的海上勞動生涯,在台灣鎖島戒嚴時期,到過大陸福建、山東,朝鮮半島以北,南至巴士海峽,更遠渡重洋到非洲大陸,並在南非港岸滯留期間擁有一段戀情,後因離開管制區買條褲子被捕遣返台灣,留下一個沒見過面的孩子,至今失去聯繫成為遙遠無解的懸念。

  說不盡的悲歡離合、患難真情,孕育了台灣當代原住民族生產者,在資本的壓迫和盤剝下身体力行的日常化抵抗,跨國勞動、跨文化交往的勞動者世界觀。這與作為第三世界台灣依附型發展的上層建築,建立在下層剝削所得的政客、官員、資本家、學者、觀光客,熱衷於低著奴才的頭前往第一世界朝聖,回過頭來又沾沾自喜的往第三世界獵奇的消費者世界觀,存在著截然對立的矛盾,也存在第三世界反壓迫主体重建的思想資源,發人深省。

  2011年重逢的短暫日子裡,向阿春查問許多照片中人的姓名和現況,許多訊息都已模糊、斷裂,掩埋在瞬息萬變的現實泥沙之下。八尺門報告首發至今已經過了27年,才第一次從阿春和其它村民的交談裡聽到,在阿美族移民的母語意識裡,基隆八尺門一直以來都是阿美族移民原居住地台東縣「奇浩」,八尺門移居地是人們百折不撓屢建屢拆、屨拆屢建的精神故鄉「奇浩」。

  第一代移民當年有能力購買二十餘坪住房的人,也隨著像阿春的兒子一樣長大成人,原有的居住空間已不能滿足需要,於是在基隆八斗子外圍地屬台鐵的小山坡上出現了新一代「奇浩」。不論在海上、陸上、在八尺門、在八斗子、在汐止花東新村、在新店小碧潭、在溪州、在樹林三鷹橋下、在福建漁港、在山東、在朝鮮半島、在凶險的巴士海峽、在重洋外的非洲大陸,在被台灣鎖島查封的真實版世界地圖裡,「奇浩」:早已是原住民族阿美族人生與現實世界的歷史航標,也是被美國帝國主義冷戰附庸所閹割的當代無主體台灣意識喪失的主體性資源。

  面對當年的紀錄,驚覺紀錄的有限和現實多變的複雜性。紀錄與敘事的把握,只是紛亂、蕪雜、龐大、從不停止變動的現實難以捉摸的一個單薄、脆弱的努力。被紀錄方法的侷限隔离,斷裂在敘事之外的世界,總存在著更大更深知所不及的真實。阿春的母親,與我相識以來很少主動說些什麼,問起當年「奇浩」建村,蓋了拆,拆了蓋,蓋了又拆,拆了再蓋的往事,她只淡淡的吐出一句話:「那個時候很累。」父母一代的奮鬥已成過去,阿春的奮鬥代表父母一代的未來,還有正在成為阿春的未來的下一代奮鬥。歷史不僅僅是過去的物化沉積,更是現在與未來前仆後繼的有生力量的創造。

  本書以1996年出版的「八尺門手札」為基底,附上2011年與阿春短暫重逢的有限紀錄。或許有助於進入較長的時間跨度與空間質變的視野,回顧和思索被壓迫與被損害者,在勞動創造價值的日常化實踐中,所體現的貢獻、犧牲、抵抗和追求平等解放的凜然大義。影像紀實的現實主義取向,具備將瞬間消失的物質現實視覺化、空間化、經驗化的穿透性連結力量。文字敘事的特質在於將現實脈絡化、歷史化、概念化、思想化。這兩股求實、求真、求知的力量相互作用相輔相成,使得過去、現在、未來從狹隘的線性時光隧道三段式分离斷裂中解放,成為動盪不羈變化莫測的時間與空間一體的歷史海洋。

  1984年八尺門「奇浩」昔日的空間和人事,都已風起雲捲消失在現實的地平線下。紀錄的方法固然存在許多侷限,卻也是人類歷史語言發展過程中,賴以觀察、記事、思考、評論、辯證的手段。在這個意義上,本書新版或可當作見證二十世紀起始至今不斷的,基隆八尺門「奇浩」阿美族原住民族勞動者有生力量的精神傳記。

  2013、2、05
  2013、2、18
  2013、2、21
  2013、2、26修改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ISBN:9789868831476
叢書系列:HC文創者書系
規格:平裝/400頁/19x25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ISBN:9789868831476
叢書系列:HC文創者書系
規格:平裝/400頁/19x25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2918?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蘭嶼報告1987 ~ 2007 寫真物語(上):日本攝影大師語錄1889-1989 南風 攝影的藝術:追尋個人之道:攝影家的創作方法與視覺觀點 蘭嶼報告1987 ~ 2007 南風 隱形生產線 盡頭 九重葛與美少年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消費場所(Consuming Places)~推薦!

作者:約翰.厄里
原文作者:John Urry
譯者:江千綺
出版社: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08/16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50元

ISBN:9789574455461
叢書系列:文化湯
規格:平裝/320頁/15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其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消費場所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人們如何利用一個地方?換句話說,人們如何「消費」一個場所?為什麼一個地方會讓人覺得喜愛或反感?為什麼某些地方會引來觀光客、投資者或外來移民?他們如何消費這些地方?這樣的消費又怎樣影響當地的人與環境?本書以社會學的角度,全面探討場所如何成為體現社會關係的媒介。

  作者詳列各派社會學家對時間、空間與自然的看法,全書分成「社會與空間」、「結構轉型與服務業」、「消費、地方與認同」、「消費自然」四個部分,主要觀點集中在現代社會的觀光旅遊及文化服務業如何發展成為重要產業,從而改變人們對特定場所的觀看與消費方式。

本書特色

  1.本書是社會學、地理學、休閒研究、都市與區域研究及文化研究領域必讀之書。

  2.作者前一本長銷著作《觀光客的凝視》(The Tourist Gaze),是該領域經典好書,深獲讀者肯定。

  3.與國家教育研究院合作翻譯發行,此學術著作出版經專家推薦及審查。

作者簡介

約翰.厄里 John Urry (1946-)

  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社會學教授,曾任該校社會學系主任(1983-1989)、社會科學院院長(1989-1994)、研究部部長(1994-1998),以及英國高等教育補助審議會(HEFCE)科學研究評估計畫社會學小組主席(1996、2001)。John Urry的研究領域相當廣泛,對觀光與流動的社會學研究尤其廣受注目,著有多本分析現代社會的著作,研究成果豐碩而多元。

譯者簡介

江千綺

  美國密西根大學自然資源環境學院景觀建築組博士候選人,現任北區職訓中心造園景觀設計相關課程外聘教師、景觀專業諮詢及專業英文翻譯。專研景觀研究及觀光休憩,譯有《澎湖海洋地質公園—文化與旅遊篇》、《小門嶼的故事》、《永續栽培設計》、《道法自然》(合譯)。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消費場所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前言      

第一章 場所消費的時間與空間
   
第一篇 社會與空間
第二章 社會學作為一門寄生的學科:惡與善
第三章 集體行動的新馬克思主義:批判分析
第四章 社會、空間與地域  

第二篇 結構轉型與服務業
第五章 鄉村之重新建構
第六章 資本主義生產、科學管理與服務階級
第七章 英國是第一個「後工業社會」嗎?

第三篇 消費、地方與認同
第八章 觀光的消費 
第九章 觀光、旅遊與現代化主體
第十章 地方文化之重新詮釋
第十一章 觀光、歐洲與認同

第四篇 消費自然
第十二章 觀光客的凝視與環境
第十三章 湖區的營造
第十四章 社會認同、休閒與鄉村地區

參考書目
索引
 
表目錄
9.1 資本主義、觀光與旅遊
9.2 後福特主義消費的轉變
11.1 審美的世界主義
12.1 觀光客的凝視形式
13.1 北方與南方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消費場所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緒論

  我多年來熱衷的領域可稱之為場所社會學。就因為這份熱忱,讓我注意到人們如何實際體驗社會關係,包含相當親近與非常遠距的社會關係,以及兩者如何相互影響。但因為「場所」並不是清楚而明顯的實體,顯而易見的這種關注並非來自經驗主義。如果不致力於探討主要理論,就無法理解場所。若欲理解看似簡單的場所社會關係和場所消費,就必須加入許多複雜的社會理論。的確,幾乎所有主要的社會和文化理論,總與某種「場所」的解釋相關。然而,這些理論卻未解釋場所的多樣化,因為它們並未涵蓋時間社會學及空間社會學、社會環境和物質環境間的關係,還有實物消費和自然與人造環境消費之間的相互依賴等。

  因此,我想在本書建立三個論述:第一個論述是了解場所是複雜的理論和實證工作,需要一系列創新技術和調查方法;第二個論述是大部分社會理論都未能依照需求處理場所的本質問題,因為這些理論不知如何處理時間、空間與自然;第三個論述是至少部分場所是「被消費的」,對這種消費模式的分析研究並不多,而且多牽涉到人類感官的範疇。

  本書書名為《消費場所》(Consuming Places),這個標題意欲表達四項主張:第一,人們逐漸把場所重新建構成消費中心,成為商品與服務被比較、估價、購買和使用的脈絡;第二,就概念上來說,場所本身是被消費的(consumed),尤其在視覺層面上。其中特別重要的是為遊客和當地人提供各式各樣的顧客服務;第三,場所實際上確實是被消耗的(consumed)。場所因為具備某項特質(工業、歷史、建築物、文學、環境),所以人們覺得它地位重要,不過這些特質也會隨著經年累月的使用而逐漸枯竭、消滅或耗盡。第四,場所可能會吸引(consume)一個人的認同,這樣的一個地方就成為名符其實的令人著迷(all-consuming)之所。這對遊客、對當地人,或對兩者而言皆是如此。如此的場所認同感,可能產生多重的在地熱情、社會和政治運動、保護協會、一再前往的旅遊模式、享受四處漫步的樂趣等等。論及消費∕場所關係,上述四個面向所揭示的矛盾和模稜兩可,正是本書探討的重點(場所與消費的相關探討參閱Sack 1993)。

  場所的理論分析日新月異,這亦是我關注的面相,尤其是「重新建構」(reconstructing)此一概念。使用「重新建構」一詞,正說明了1970年代末以降,學界理解場所的方式出現重大改變。有兩大現象造成此一轉變:1970年代末、1980年代,世界各地經濟急遽轉變;與此同時,政治經濟學取向再度活躍於社會科學領域,這兩個現象迫使學界必須就場所瞬息萬變的經濟基礎,展開研究和理論化的工作。我將在本章節後續部分,詳細討論那肇始於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一改我們對場所的理解之理論轉移。1980年代中晚期,人們開始意識到,政治與文化實乃建構場所和場所經驗最核心的一環,因而重新建構一詞的意涵也隨之變易。我個人特別關注場所消費,尤其在視覺層面上,並試圖把某些商品與服務消費的分析概念,連結到場所消費上。

  之所以轉向文化,是受到兩個概念上的轉變所刺激:第一,研究者開始注意到人們對於場所的理解,不單只是被賦予的,實際上是由文化建構而成的。第二,研究焦點轉而處理文化變遷的經濟基礎,並關注我曾在他處提出的「符號經濟」(economy of signs)(Lash and Urry 1994)。這也導致使許多研究開始重視所謂的文化產業--藝術、觀光、休閒——文化產業如今已成為各地經濟、文化急遽改變的關鍵因素。

  就在這些革新概念發展之際,我們對於社會和自然兩者關係的認知也有了些微改變。社會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的學問,過去,社會學立論的大前提是,社會和自然彼此截然有別。如此的觀念其實透露出改造自然的想法,甚至還把自然概念化成應受人類、社會馴化與支配的不自由領域。不過近年來,將自然視為就在那裡(out there)且應受控制和支配的觀念,卻同遭學術和實務層面的批判(同樣參閱Lash and Urry 1994: 第十一章)。特別是環境保護運動已然改變我們對於自然的理解,而近年諸多新興構想認為自然同時涵蓋了社會和自然環境,其共通特點即是「整體的自然」(integral nature)。

  本章的重點,我應當擺在鑽研多年的時、空議題上(參閱Urry 1981b; Gregory and Urry 1985)。本章我將會指出,時空議題在當代社會學理論本應舉足輕重,可然而實情並非如此。二十世紀社會理論史,就某些方面而言,係一部時空議題意外缺席的歷史。不過我也會指出,時空議題不盡然一片空白。四處突圍的時間與空間論點,試圖破除原有的看法,這些既有概念一再清楚界定出立基在與無涉時間與空間的社會學。社會,向來被當作從內部自行生成,有它們各自的社會結構,完全不受時間、空間所囿。此外,每個社會自成一格、互不往來,社會的界限幾乎等同於民族國家的疆界,舉凡規範共識、結構衝突或策略行為,在概念上多半被當作社會內部運作的過程。除卻都市及鄉村社會學,學界很少去正視社會內部空間彼此分化、區隔的過程。因此,二十世紀社會學研究的焦點多半側重在獨立的社會體系,認為社會結構不因空間條件不同而有所差異,也很少認真分析各式各樣的社會時間(social times),更無視場所和組織在重要意義上而言,其實是有時效的。

  已有論者指出,學界對空間的忽視更甚於時間。索雅(Soja)提到,在十九、二十世紀交替的三、四十年間,全世界接二連三發生重大的技術、文化變革,影響深遠,徹底翻轉當代生活的空間基礎(spatial underpinnings)(1989),這些變革包括電報機、電話、X光、電影、收音機、腳踏車、內燃機、飛機、護照、摩天樓、相對論、立體派、意識流小說和精神分析(另可參閱 Kern 1983)。但索雅卻認為,這些變革多半未能從當時的社會理論裡反映出來。因為有關空間變革的討論全劃歸到另一門獨立學科領域之下,也就是日漸趨向實證主義的地理學。地理學把學門界線劃得涇渭分明,謹守明確的學術分工。索雅因而推論,有一種歷史意識銘刻在社會理論之內,導致「歷史的『想像』似乎可以消弭地理的想像」(1989: 323)。如此的歷史想像,儘管可從二十世紀馬克思主義便能見到端倪,不過相對而言,社會學對於下列議題依然無動於衷:明確時間的重要,尤其是社會關係因時而異、難以一概而論,以及特定社會結構之內,其實包含著不同的社會時間。

  本章第一部分,我將扼要摘錄一些二十世紀早期關於時間和空間的著作;第二部分,我將敘述是什麼促成了1970年代和1980年代整個時間和空間觀念的改變,使得空間和時間因素更廣泛地被應用於社會學和社會理論;最後一部分,我將分析1980年代稱為「時空」社會學和社會理論研究計畫之興起。闡述的焦點會放在幾本重要著作上,這些著作皆採納學者從事社會結構與文化過程相關研究時,應當確認時間與空間這樣的觀點,亦接受時間和空間既是權力的本質,亦是衝擊社會結構與文化過程的內在要素。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消費場所


ISBN:9789574455461
叢書系列:文化湯
規格:平裝/320頁/15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其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消費場所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消費場所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消費場所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消費場所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消費場所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消費場所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消費場所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消費場所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消費場所

ISBN:9789574455461
叢書系列:文化湯
規格:平裝/320頁/15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其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消費場所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5496?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物質文化 移動 觀光客的凝視3.0 旅行的異義:一趟揭開旅遊暗黑真相的環球之旅 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 城市的意象 第4消費時代:共享經濟,讓人變幸福的大趨勢 公平經濟新藍圖:2016勞動政策白皮書 寰宇主義與自由地理 城市的精神:為什麼城市特質在全球化時代這麼重要? 移動 物質文化 符號與空間的經濟分析 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 城市的意象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三姨KTV殺人事件[Shi San Yi Ktv Sha Ren Shi Jian]~推薦!

作者:張娟芬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3/08/09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00元

ISBN:9789868965218
規格:平裝/280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華文創作>報導文學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十三姨KTV殺人事件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平反冤獄靠什麼?
靠當事人的清白,靠救援團隊的細心、努力,靠家人的情感支持?
這些或許都對,但是最關鍵的是:運氣。

  二○○二年,台中十三姨KTV,一群輕狂的年輕人喝醉了酒在KTV裡鬧事。其中,羅武雄對著天花板與酒瓶開槍取樂,驚動了KTV的工作人員報警處理。警方趕到後,隨即與羅武雄一行人展開槍戰。羅武雄中槍而亡,員警蘇憲丕也身中三槍,送醫不治。

  但這個案件在審判後,卻出現了峰迴路轉之處:開槍殺警的人是羅武雄,被判殺警的卻是替羅武雄保管槍枝的鄭性澤。羅武雄與蘇憲丕已死,無法再開口證明。而這個明顯可被質疑是誤判的案件,到底是怎麼回事?

  事實是:羅武雄攜帶了四把槍,其中兩把交由鄭性澤保管,而員警蘇憲丕衝進來時,他拿著本來就在開槍取樂的兩把槍,朝著蘇憲丕射擊。

  案件判決卻說:蘇憲丕衝入包廂後,向羅武雄開了五槍,羅武雄還來不及開槍就被擊斃。而鄭性澤卻坐躺在沙發上朝蘇憲丕開槍,直到克拉克卡彈為止。

  持槍鬧事不對、殺警更是重罪,若是閱讀十三姨KTV的新聞,我們會認為這是一群荒唐少年,罪有應得。但是否因為如此,我們就能縱容警方冤枉沒有殺人的鄭性澤?是不是因為表面上的「罪有應得」,我們就可以讓司法體制刑求、誤判?

  在所有冤獄案件中,鄭性澤案或許不是最出名的,但冤獄該有的誇張事蹟,鄭案卻都備足:

  1. 刑求:鄭性澤在槍戰中受傷送到豐原醫院包紮時,病歷沒有眼睛瘀傷的紀錄。隔天早上七點,鄭性澤在警局做自白,並送到看守所。看守所的體檢表寫著:「左眼內淤血,左眼浮腫」。

  2. 破壞現場:KTV包廂中一共查獲四把槍枝,但這些槍枝的「掉落位置」,卻是整齊並排在沙發上,像是我們在購物網上看到的拍賣品一般。

  3. 流程草率:案件發生後,檢察官沒有把兇槍拿去驗指紋,一直拖到一審,才由法官送驗。

  4. 物證蒐集不全:羅武雄身中兩槍,彈頭卻沒有取出來。當日有員警持錄影機蒐證,但錄影帶卻沒有送交法院。更別提卷子裡沒有羅武雄陳屍的照片。

  夥伴被鬧事青少年殺害,任何員警都會悲憤異常。但,不能因為如此,我們就以主觀認定殺人者另有其人,而非交給證據來還原現場;也不能因為這樣,我們就讓司法體制「刑求」嫌疑犯。難道有罪者,如何刑求都可以?無罪者,刑求他就是暴政?我們的人權是否該重新重視司法流程的謬誤?

  與一般講述冤案書籍不同的是,本書沒有結局。書中沒辦法寫:「在歷經漫長的訴訟之後,鄭性澤案改判無罪……」,因為事實是,鄭性澤案在提出上訴後,連再審的機會都還沒得到。

  然而,也正因為沒有畫下句點,因此我們抱持希望,希望能透過這本書,讓社會大眾瞭解冤獄,也希望喚醒大家,我們還有改變結局的力量。

作者簡介

張娟芬

  台大社會系畢業,丹麥阿胡斯大學與德國漢堡大學聯合授與新聞學碩士。雖參與社會運動多年,但在蘇建和案之前,她對於死刑沒有支持亦無反對,深入蘇案後,張娟芬改變了關注司法的角度,重視人權議題,並在撰寫《殺戮的艱難》時決定支持廢死。

  她的作品曾獲中國時報十大好書、聯合報年度選書、台灣文學獎。現專職寫作,並準備攻讀博士班,著有《姊妹戲牆》、《愛的自由式》、《無彩青春》、《走進泥巴國》、《殺戮的艱難》等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十三姨KTV殺人事件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1. 苦命律師
2. 鄭性澤案上路了
3. 驚嘆號中間為什麼有空白?
4. 失望就留在昨雨
5. 你怎麼還在褚劍鴻?
6. 可以殺。可以殺。可以殺
7. 炸彈爆炸之後
8. 訪鄭滄彬筆記
9. 荷花荷花幾月開?
10. 如何動搖原判決?
11. 莉絲變胖了
12. 重建娃娃屋
13. 熱血律師辦冷案
14. 殘缺的拼圖
15. 好消息,壞消息
16. 媽媽愛堅強
17. 計畫中與計畫外
18. 運氣

附錄一   鄭性澤案大事記
附錄二   解讀鄭性澤案槍彈物證
附錄三   槍彈物證分析
附錄四   鄭性澤案判決證據對照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十三姨KTV殺人事件


ISBN:9789868965218
規格:平裝/280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華文創作>報導文學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十三姨KTV殺人事件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1 苦命律師

我不記得那一天是否晴朗。我出門的時候心情是沈重的,前一夜恐怕沒有睡好。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蘇建和案要宣判,總是做最壞的打算:如果判有罪,要賴在地上當刁民。

我清空了袋子,裡面只剩下一點錢,沒有任何證件。穿可以拉扯的衣服,邋遢著到了法院門口。時間漸漸接近了,等待的人群已經沒有心情聊天。有個人拿出手機,跟台權會的伊翎咕噥了一句。電話是進到法庭去旁聽的先遣部隊打出來的。伊翎微微地……那到底算不算是一個笑?可是她至少沒生氣,所以,應該是無罪吧?那人說:「無罪。」然後就歡呼了。喊了幾句口號以後,吳豪人取下眼鏡開始哭,那最初的笑與快樂似乎也就退去了,心疼、不忍與嘆息代之而起。

第二個無罪判決。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這三個名字我說得很熟了,雖然我跟他們並沒有真的很熟。他們十九歲的時候入獄,二○○○年獲得再審的機會,二○一○年得到第二個無罪判決。我們的司法是一條漫長的水道,上沖下洗左搓右揉,在裡頭泡久了,即使判無罪也沒辦法很高興,因為全身皮都皺了。

這樣的司法令我們謙卑。這並不是終點,檢察官大概還是要上訴的,然後最高法院又不知道怎麼盤算了;但我們決定還是要為這一點餅乾屑小小慶祝一下,吆喝著去旁邊的東吳大學城區部喝杯咖啡。

東吳城區部牆不像牆,門不像門。在人行道上,站著一個一臉惶惑的莊林勳。他在獄中得了憂鬱症,出來以後好多了,但他站在那裡,好像超越時空。「你怎麼一個人在這裡?」事太關己了,他木然沒有反應。玉珍過去溫暖地抱抱他,他什麼也沒說,像一截木頭似的任由玉珍抱一下。

一轉頭,羅秉成律師朝這裡走過來了。我心裡大喜:「天堂有路你不走!」在法院門口我就看見他了,沒找他講話是想放他一馬,他可自己送上門來了,那就休怪我無情!第一句話說:「恭喜!」第二句話就說:「那可以輪到鄭性澤了嗎?」

鄭性澤,這個名字我比較不熟,但是放在心裡已經很久了。我看當時所有的死刑定讞判決,鄭性澤的案子是令我納悶的,因為判決裡都是有罪推定。例如凶槍上沒有鄭性澤的指紋,判決就說:那是因為沒有立刻把槍枝送驗。講得好像只要即時送驗就可以驗出鄭性澤的指紋似的,這不就是有罪推定嗎?十幾頁的判決,好像頗有那麼回事,可是當我認真回想到底找到了什麼證據,卻想不出來。正因為這樣,判決才需要「推定」。如果有證據的話,還有什麼好「推定」的呢?

羅律師微微低著頭,聽我簡報案情,旁邊卻忽然伸出一隻手,差點打掉我的眼鏡。我回過神來,原來是林勳。我想到他出手的突然與力道,簡直餘悸猶存,「還好沒打到我。」我重新戴好眼鏡,林勳的手臂還緊緊地箍著羅律師。就我所知他們一點也不熟,絕對不會抱來抱去的。到此時我才知道林勳內心有多激動。先前我們一伙要喝咖啡的人都是女生,他別無選擇,只能當一根木頭。原來,當羅律師朝我們走過來的時候,見獵心喜的人並不只我一個。

我很不好意思。那天在日記上寫下:「苦命的律師。人家做完一件大事去放假,他馬上被捉到,來了下一件差事。」

但是不管,羅律師答應了。他說接下來的年假,他會研究一下鄭性澤案。

蘇案並沒有在那一刻停駐,後來那個無罪判決被發回,繼續又一輪的上沖下洗;我們的喜悅果然是短暫倏忽的。但是不管。搶在那個壞消息還沒來得及追上的空檔,我們不僅一起快樂的喝了一次咖啡,而且給鄭性澤找來了一個平反的起點。

ISBN:9789868965218
規格:平裝/280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華文創作>報導文學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十三姨KTV殺人事件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5328?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無彩青春 殺戮的艱難 路人變被告:「走鐘」的刑事司法程序/Convicting the Innocent-Where Criminal Prosecutions Go Wrong 斷臂上的花朵:從囚徒到大法官,用一生開創全球憲法典範 冤罪:一個冤案被告對警察、檢察官和法官的控訴 噬罪人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3冊套書) 獄卒不畫會死 不再沉默 TED Talk 十八分鐘的祕密 殺戮的艱難 無彩青春 路人變被告:「走鐘」的刑事司法程序/Convicting the Innocent-Where Criminal Prosecutions Go Wrong 斷臂上的花朵:從囚徒到大法官,用一生開創全球憲法典範 冤罪:一個冤案被告對警察、檢察官和法官的控訴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彩青春[Wu Cai Qing Chun]~推薦!

作者:張娟芬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3/08/09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80元

ISBN:9789868965225
規格:平裝/328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無彩青春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矛盾反覆的嫌犯自白、從未出現過的凶器……真相,是這起案子的第三個死者。在真相之後,是賞罰問題,但要在司法裡面找到正義,怎麼會這麼難?

  又經過八年的努力與煎熬,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於二○一二年八月三十一日獲判無罪,全案定讞。最終判決採用李昌鈺博士的現場重建,認為汐止血案現場狹窄,不可能容納四個人同時行兇;全案應是一個兇手、一把兇刀所造成,與蘇建和等三人無關。

  與作者張娟芬討論的時候,我們同時想到了法律最矛盾之處:法律只是社會最低限度的保障,但人們總是冀望法律明辨是非善惡。一邊質疑司法的不公,同時卻又深深地依賴法律為我們說清楚誰對誰錯。而夾在這種期望與失望之間的我們,最終會為這樣的落差感到疲倦。究竟我們該將法律擺在什麼樣的位置?這個社會會有包青天嗎?或者,我們需要重新去釐定法律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

  蘇建和案是張娟芬參與社會運動的轉折點,因為這個案子,她將視野放到了司法改革以及廢除死刑的訴求。二○○四年撰寫《無彩青春》時,張娟芬試圖從堆疊了十多年的卷宗裡,疏理出蘇案的面貌,並潛藏她對於司法制度漏洞的抗議。二○一三年《無彩青春》重新出版,我們則希望將問題拉大一些:可不可以透過蘇案,讓我們用更多元的角度來思考司法?思考死刑?

  如果你對死刑還沒有想法,或者你明確支持或反對廢死,都希望可以花一點時間閱讀《無彩青春》。《無彩青春》存在的意義並非勸說人支持廢除死刑,而是告訴我們三位極可能沒有犯下殺人罪的青少年在法庭迷途二十年的故事,這之間他們被判多次死刑,遇見許多人要替他們伸冤,在絕望與懷抱希望之間遊盪、喪失信念後復又得到救援,他們的故事透露出法律的漏洞、司法尚需改進的空間,以及最脆弱的人性。

  這個故事裡的警察是否有錯?檢察官是否有錯?承認殺人的蘇建和等三人又有錯嗎?(甚或是有罪嗎?)答案在每人的心中自有定論。我們只是希望透過重現蘇案,能讓我們有更多的空間去思考:法律是什麼?法律及社會有何需要我們推動改進之處?如果讓我們重新思考死刑,我們可以怎麼想?死刑背後所代表的人權,甚或是社會對於人權的觀念,還有可以調整的空間嗎?

  在新版序言裡,張娟芬寫到撰寫本書的初衷:「我深受震動,覺得蘇案也應做如是觀:在不正義之中追問更深刻的問題。於是我決定寫《無彩青春》。」

  這簡短的句子,正是《無彩青春》一書始終存在的原因:它不僅記錄台灣司法史上的轉捩點,更代表的一個多方面思考的可能。

作者簡介

張娟芬

  台大社會系畢業,丹麥阿胡斯大學與德國漢堡大學聯合授與新聞學碩士。雖參與社會運動多年,但在蘇建和案之前,她對於死刑沒有支持亦無反對,深入蘇案後,張娟芬改變了關注司法的角度,重視人權議題,並在撰寫《殺戮的艱難》時決定支持廢死。

  她的作品曾獲中國時報十大好書、聯合報年度選書、台灣文學獎。現專職寫作,並準備攻讀博士班,著有《姊妹戲牆》、《愛的自由式》、《無彩青春》、《走進泥巴國》、《殺戮的艱難》等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無彩青春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新版序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第一章    跳過他自己
第二章    惡戰的序幕
第三章    黑洞隨便說
第四章    證據不說話
第五章    我所言庭上不相信
第六章    看破看不破
第七章    蘇爸的消逝
第八章    夢幻隊伍
第九章    包青天與王迎先
第十章    枯萎的記憶
第十一章    自白的魔咒
第十二章    隧道症候群
第十三章    青春降靈會
第十四章    如果、如果、如果
第十五章    法醫沒聽懂
第十六章    扮豬吃老虎
第十七章    法官排行榜
第十八章    唯一做錯的事
第十九章    乾澀的淚眼
第二十章    霧中風景
第二十一章    深山水遠
後記 

附錄    蘇案大事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無彩青春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新版序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就像甘藍菜被反覆加熱端上餐桌,
  凡人在無盡的重複裡受盡了折磨。
  --羅馬作家朱凡諾(Juvenal)

1

  第一次被判死刑的時候,莊林勳十九歲。他說,「哪有可能!」那是年輕受冤的憤憤不平。

  第一次被判無罪的時候,莊林勳三十一歲。他想:「哪有可能?」那是飽受折磨以後,微近中年的不敢相信。

  從十九歲到三十一歲,莊林勳、蘇建和、劉秉郎坐了十二年牢。初解嚴的台灣,大家一方面認為沒有了戒嚴,社會會亂,所以要治亂世用重典;另一方面認為戒嚴已經過去了,不會再有冤假錯案了,所以作奸犯科被判死刑的,都應該殺。

  他們三人背負的罪名是殺人、強盜、強姦,正是大家認為該殺的那幾類。於是他們認真寫了遺書,清空牢房裡的東西,準備了「上路」的衣服。他們列名死囚名單長達五年,時時驚險,最後居然生還,簡直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他們三人的共同履歷如下:

2

  蘇案是很多人關心司法改革的起點,對我來說也是如此。一九九九年,顧玉珍在當台權會祕書長,為了喚起更多人對蘇案的注意與瞭解,辦了「作家探監」活動。回來以後,我寫了〈飛入尋常百姓家〉:

  時差。九五年就三審定讞了的三名死刑犯,拖著金屬沉重的撞擊聲來到了九九年。去土城探監兩次,眼前是三條隨時可以被取消的人命,三個早已被宣告應該消逝的形體。槍聲都響過了,我聞到火藥擊發的煙硝味,子彈劃過空氣嘶嘶飛行,慢動作。時間是借來的,卻不知道到底借到了多少。拿一把尺,循著子彈行進的方向往前畫虛線,單薄的胸膛跳動的心就在不遠處。虛線中的空白串起成為實線的時候,三個生命就將斷裂成為虛空。

  那好像不是活著,而是暫時還沒死。那好像不是生命,而是類死亡,類鬼魂。搶在某種時差裡,我們會面,進行幽冥兩隔的交談。

  當蒼白的面容與我相對,我很自然的去尋找他們與我的關連性。我們年齡相近,他們小我兩歲。被捕的時候才十八、九歲,如果沒有冤案的發生,我們不會相見,彼此的生命也不會因此感到缺憾可惜。如今我們還是在冤案的前提下相見了,無法忽視這個前提,卻很想忽視。第一次見面,我一點都不想問案情,獄中八年,他們說過上千次吧,生命不該只剩下這個。只想若無其事說一點有的沒有的,運氣好的話,也許可以不動聲色的,悄悄收藏一枚微笑。

  回來以後的幾天,看了台權會寄來的資料,覺得這真是個政治威權殘留下來的最後冤獄,經典的。營救行動卻盡其所能的匯聚了法界專業人士、社會運動者與「社會名流」,就一個社會事件的行銷而言,差不多也是經典了。台權會的朋友問一位參與營救的法界人士:「您覺得我們還有什麼可以做的?」「沒有!」很難反駁。縱然不想承認。

  於是我每天傍晚爬到陽台上高高蹲踞,看著天色的變化直到夜晚正式來臨,山間有時靜默,有時呼嘯,我希望自己強壯,能夠平靜柔和,什麼都不計較。悲沉的心念有這樣的人間美景安慰著,很夠了,很奢侈了。傍晚是一天中令我明確感到外在世界存在的時刻,天光遞移的韻律外於你我意志,外於人世紅塵,「和諧、美麗、敏感、優雅」。山間晶瑩的亮著燈火,那麼謙和節制,天色尚明時一燈如豆,夜色深重時也一燈如豆。很夠了,足以令我善良的微笑。

  或許因為這樣,我開始想忘記他們。第二次探監,帶了一些怪里怪氣的書去給他們看,仍然感覺到自己很想忽視那迫在胸前的死亡,獄中八年了,判死刑四年了,這樣一個人會不會逐漸習慣自己鬼魂一般的存在?我幻想跳過一條河,直接來到他們獲得重生的日子,看見他們以清白之身成為社會新鮮人,我為那樣的他們挑選著書籍。當他們又拖著沉重的鐐銬走進會客室的時候,我假裝一切都已完成,時差被消泯了,子彈被收回了,河被跳過了,我假裝天地靜好,大家身輕如燕,嘻皮笑臉。

  一轉身走開,我就忘記了他們,只看見魂飛魄散的一隻鬼,曾經為社運寫過柔情蜜意的文字,也寫過劍拔弩張的文字,如今靜默無言,啞著。這是另外一重時差,我們失之交臂,沒有在彼此鬥志高昂武功高強之際並肩作戰,所以幽冥兩隔。他們三人其實以各自的方式懷抱著存活的信心,專注的營救自己,冤獄是人生中的歧出,不知道最後會通往哪裡,但旅程中哺餵著對生命的渴望。只有我在河的這一岸遠眺,看著夜幕低垂。

  帶著期望幻想這就是最後一眼,以後三人冤情昭雪,世界遼闊起來,生命終於填進了那些原本就該有的,即使俗事多麼無味,情愁多麼無謂,都好。我們終將痛快相忘,因為不必記得,也許素面相見。也許我們在路上擦撞路邊吵架,互相幹譙一番絕塵而去,心底暗暗奇怪這哪裡來的俗辣怎麼有點面熟咧。連那樣都好。所謂人生哪,不過是飛入尋常百姓家。在那裡,時間是自己的,不用借。

  再審宣判的那天,我不敢面對現實。我上了公車,司機在聽廣播,講話的是當時的司改會執行長林靜萍。從她的隻字片語,我拼湊猜測著到底是判有罪還是判無罪,一個後知後覺的人,緊張著擔憂著那個已經宣布了的判決。晚上手握著遙控器,一台轉過一台,眼淚終於流下。

  那陣子恰好讀了蘇曉康的《離魂歷劫自序》。他在六四之後流亡美國,全家經歷了嚴重車禍。回顧這一切,他自省:「我只有淺薄的公平索求,不懂得不公平是更深刻的問題。」我深受震動,覺得蘇案也應做如是觀:在不正義之中追問更深刻的問題。於是我決定寫《無彩青春》。

3

  《無彩青春》於二○○四年出版之後,蘇案的審判還繼續進行,直到二○一二年,終於無罪定讞。其間有幾件事情,值得在這裡更新補充。

  蘇案最關鍵的證據,是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所做的現場重建。他的鑑定報告指出,現場牆面血液噴濺完整,可見行兇時沒有人站在旁邊。現場空間狹小,如果有四個人揮刀猛砍,一定會不小心砍傷彼此,因此推斷兇手應該只有一人。李昌鈺推斷可能的行兇動線,與王文孝「一人犯案」的初供,細節完全相符。

  蘇案的第一份無罪判決(二○○三年)是一份妥協色彩濃厚的判決。對於三人是否被刑求,判決說不能確定;到底幾個人犯案、幾把兇刀,也不確定。在一團迷霧之中,「罪疑唯輕」,從輕發落罷。就形式上來看,這份判決將死刑案件逆轉改判無罪,堪稱石破天驚。從內容上來看,它採取折衷策略,無助於釐清事實。所以我寫道:「人放出來了,但真相還在坐牢。」

  蘇案的第二份無罪判決(二○一○年)有兩個突破。第一是認定蘇建和有被刑求。自白既是刑求所得,當然不具證據能力;這對於日後的冤獄賠償尤其重要。第二是採用李昌鈺的鑑定報告,認為應是一人犯案、一把兇刀。蘇案的第三份無罪判決(二○一二年)也持相同立場,並且更進一步地否定法醫研究所「四人犯案、四把兇刀」的鑑定報告,認為它沒有證據能力。

  李昌鈺的鑑定報告,用3D電腦動畫作成短片以後,相當程度的還原了現場。刑事鑑識的門外漢看了動畫也能夠身歷其境,體會到多人犯案之不可能。直到李昌鈺的鑑定報告,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才真正重獲清白。

  無罪定讞以後,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向法院提起刑事補償的請求。四千一百七十日的冤枉,應當如何計價?依據《刑事補償法》,每日補償金額最高五千元,例如江國慶案就依五千元計算。結果高等法院裁定補償蘇建和等人每日一千二百元至一千三百元不等,理由是三人當年被羈押的時候學歷不高、收入不豐。

  當年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才十九歲,就被國家抓起來、關到牢裡去、安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一關十幾年,當然無法繼續唸書與工作啊!現在國家倒反過來說,你的青春不值這麼多錢。這就好像一個討厭鬼在超級市場裡,拆開一支冰棒就吃起來,店員要求他付帳,他卻說:「我只願意付半價,因為這枝冰棒已經被咬過了。」

  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的生命裡,確實留下齒痕。請問,冰棒是誰咬的?

4

  蘇案關鍵性地影響了我對死刑的看法。以前只知道司法「應該」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直到蘇案,我才看見司法「實際」上不是這麼一回事。國家的刑罰,只要一不小心,就不是正義。

  二十一年來,蘇建和案經歷了兩階段審理,所受待遇截然不同。第一階段是案發的一九九一年到一九九五年死刑定讞,依照當年的法庭實務,檢察官從不到庭,法官與檢察官角色模糊難辨,理應中立的裁判者,往往情不自禁下場扮演追訴者的角色,予人「球員兼裁判」之譏。

  第二階段是二○○○年開啟再審到二○一二年無罪定讞。這時候蘇案已經是各界矚目的指標性案件,享有司法的最高規格待遇。二○○三年刑事訴訟法大幅修正,更是一個分水嶺。蘇案再審以後,到庭執行公訴職務的檢察官均是一時之選。然而彈指之間,已經有兩位明星級的檢察官官司纏身。

  李進誠在蘇案再審時擔任檢察官。他於二○○五年榮升金管會檢查局局長,隨即涉入喧騰一時的「股市禿鷹案」。二審法院認定,李進誠放出對勁永公司不利的消息給聯合報記者高年億,導致勁永股價大跌,李進誠的友人早已放空勁永公司股票,即趁此機會低價回補。李進誠於二○○八年依貪污治罪條例被判九年六個月有期徒刑,全案尚在進行。

  更一與更二審的公訴檢察官是陳玉珍。特偵組調查發現,陳玉珍檢察官以職務之便向電玩業者索賄兩千多萬,依違背職務收賄罪起訴。收押多時之後,陳玉珍一審時當庭認罪。案件還在進行中。

  我常戲稱法庭旁聽是「無聊體驗營」。想像你正在看好萊塢電影的法庭戲,但是是毛片,一刀未剪,冗長、單調、焦點渙散。纏訟多年的案件大多呈現類似的樣貌:重複已經飽和,正義仍然稀薄。

  只要有李進誠與陳玉珍在,法庭便稍減無聊,因為他們都頗擅長表演。否則的話,不難發現聽眾眼神呆滯空茫,視線凝結在蘇建和、劉秉郎和莊林勳的後腦勺。最長方形的頭是蘇建和,最正方形的頭是莊林勳,介於兩者之間、比較圓的頭是劉秉郎。

  每一次開庭都有類似的疲憊感:這個空間裡有的是不斷重複與互相算計,「正義」的追尋所剩無多。法庭是檢辯雙方法律技術的競技場。最神聖的正義殿堂也無法避免意義的凋零,弔詭的是我們卻非如此不可。

5

  立法院旁邊的濟南長老教會,是蘇案救援的一個歷史地點。他們死刑定讞以後,有好幾年的時間,所有救濟途徑輪流碰壁,司法的糾錯機制完全失靈。救援團體決定每日定點繞行,地點就選定這個古樸美麗的紅磚小教堂。聽說有時候小貓兩三隻,淒風苦雨,靜走變成苦行。最後,蘇案如願再審,救援小隊走進台灣高等法院第一法庭,光榮結束二百一十五天的靜走。

  約莫十年以後,蘇案又在濟南長老教會辦活動。小小的露天廣場,溫暖的音樂與燈光,竟然來了一百多人。高中生穿著制服來,圍著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上了年紀的老先生坐在板凳上,不離不棄,直到最後。椰子樹高高撐起,在風裡搖曳,沙沙作響。我真希望當年那堅持靜走的兩三隻小貓能夠知道,現在隨便就叫來一百多人了。

  救援團體帶著他們三人從最南到最北,最後剪成的短片再怎麼陽春也令我激動,那些路上隨便一句「你就是那個蘇建和喔?加油!」都多麼珍貴。忘記是哪一年,台北捷運初通車,蘇建和他們三個還在牢裡,最大願望是想坐捷運。於是我們帶著他們的人形立牌去坐捷運。我們在捷運上分發文宣,一位乘客接過以後,憤怒的退還:「我才不要拿,你們都替兇手講話!」

  曾經,他們不在,他們只是三個紙板。曾經,我們努力解釋,人家也不要聽。現在,蘇建和可以有模有樣的談法律了,有一回收到他的email,署名只簽個「蘇」,我乍看以為那是蘇友辰律師寫來的,細看才知是蘇建和。劉秉郎被問到如果沒有出境的限制要去哪裡玩,他說沒有想去哪裡,「我們三個都一樣,自從出來以後,我們都很想回家。即使只是幾天而已,我很快就覺得,好想回家喔。」莊林勳得努力才能把下垂的嘴角往上揚。救援團體的人說,這一趟從南到北好累,可是帶莊林勳走出來,他改變很多,單單這個部分就值得了。

  我知道誰不在:盧正不在,江國慶不在,鄭性澤不在,邱和順不在,徐自強不在……只看蘇建和案,覺得他們三人倒楣到不行;再看別的冤案,會羨慕蘇建和他們三個怎麼那麼幸運。

  用過去的記憶比對著現在的進步。那或許就可以滋養自己,不再多問什麼而繼續頑鬥下去。做就是了,看有什麼把戲什麼招數都使出來,就是,頑鬥到底。

  每一次重複都有嶄新的意義,
  引領你向神靠近一步又一步。
  --甘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無彩青春


ISBN:9789868965225
規格:平裝/328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無彩青春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第十八章 唯一做錯的事

別人是怎麼向你指控我的,我不清楚,
但他們口才那麼好,
簡直連我都快忘記我是誰了。
──蘇格拉底

九十一年十二月五日星期四,下午兩點半,蘇案的辯論庭。按照慣例,審判長逐一提示證據,並且問被告對這項證據有什麼意見。距離汐止血案的發生,已經十幾年了,蘇案卷宗汗牛充棟,所以提示證據得費好一番工夫。隔天早上繼續開庭,好不容易把所有證據都提示完畢,便讓告訴代理人代表被害人家屬發言。

林憲同律師首先指出,因為王文孝已經槍決,造成再審所能調查的證據有所殘缺。「除非有強烈到足以排除所有的不利證據或補強證據,否則就沒有無罪推定原則之適用。」

接下來是楊思勤律師發言,出乎意料之外的,他說:「剛才林憲同律師的發言,對被害人家屬有利的部分我們贊同,但他剛剛說,本案是殘缺的再審,我不贊成。我們不樂意本案再審,但既然依法再審了,就不能說是殘缺的。」楊律師指出,蘇建和等三名被告曾經控告汐止分局警員瀆職,但警察獲得不起訴處分,可見他們的刑求抗辯並不成立。「我們認為這個案件經過四十七位法官的審判,最後終於再審,除非我們在再審程序發現很重要的證據,足以推翻十一年前的事實,否則在十一年後,以發現一個小皮包就來推翻十一年前一個慘絕人寰的案件,我們不以為然。」

石宜琳律師認為,蘇建和等人都曾自白犯罪,而王文忠與王文孝的供詞,是本案很重要的補強證據。何況鑑定報告認定有三把兇刀,也駁斥了辯方「一人犯案,一把兇刀」的主張。「儘管我們多麼不贊成『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殺人償命』,但是這個案子兇手的狠毒,非常少見。請合議庭的各位法官不要被被告楚楚可憐的外表給蒙蔽了,也不要受到未參與審判的外界所影響,更不要被辯才無礙的各位辯護人說服。司法的最後一道防線,就仰賴各位法官來維繫了!」

審判長宣布證據調查完畢,開始言詞辯論了。先由檢察官論告。整個審判過程裡,大部分的時候檢察官在法庭上並不很積極發言,站起來跟辯方律師針鋒相對的,常常是告訴代理人。如今檢察官要開口說話了,令人格外期待。

檢察官首先列舉本案的證據,包括:王文孝的指紋、警棍與小皮包、二十四元硬幣、菜刀,以及吳銘漢的兒子的證詞。

檢察官反駁辯方所提出的刑求抗辯與不在場證明。他指出,王文孝並沒有說自己被刑求,所以他說蘇建和等三人是共犯的說詞應該可信;劉秉郎在檢察官偵訊的時候雖然翻供,但也沒有說被刑求。當年與蘇建和關在同一舍房的何先生與黃先生,對於蘇建和的傷勢說法不一,而在一審時曾經有一位游先生為蘇建和出庭作證,可是檢方調取士林看守所的紀錄,卻發現他從未與蘇建和同房。

他也指出,蘇建和一直說他不知道崔紀鎮是檢察官,可是這次再審當庭勘驗偵訊錄音帶,卻發現崔檢察官一開始就對他表明身份了,後來蘇建和也兩度喊他「檢察官」。

ISBN:9789868965225
規格:平裝/328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無彩青春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5331?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殺戮的艱難 十三姨KTV殺人事件 血汗超商:連鎖加盟如何變成鏈鎖枷盟 斷臂上的花朵:從囚徒到大法官,用一生開創全球憲法典範 法律人的第一本書(5版) 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9個國家X4萬公里,一位人權律師的溯源紀實 冤罪:一個冤案被告對警察、檢察官和法官的控訴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流浪法庭30年:台灣三名老人的真實故事 糧食戰爭 殺戮的艱難 十三姨KTV殺人事件 斷臂上的花朵:從囚徒到大法官,用一生開創全球憲法典範 意識形態的幽靈 臺灣妖怪研究室報告(一套三冊盒裝)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MAN AND HIS SYMBOLS)~推薦!

作者:卡爾.榮格/主編
原文作者:Carl G. Jung
譯者:龔卓軍
出版社:立緒
出版日期:2013/08/09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90元

ISBN:9789866513817
叢書系列:新世紀叢書.心靈
規格:平裝/484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心理學>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榮格在世最後一部著作

  榮格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很簡單:
  心靈生活越豐富、象徵生活越寬廣的人,
  越有能力熱愛自己的命運。

  榮格是二十世紀的思想巨擘,
  其學說影響所及已超出了分析心理學的範圍,
  而進入了藝術、科學、宗教與生態學的領域。
  他同時也幫助世間男女認識自己,
  使他們的生命更充實、完滿、喜悅。

  本書即是他特別為一般讀者編寫的,
  也是他畢生行醫著述的思想精華總結。

  他在八十三歲之齡開始,
  傾其生命最終歲月之心力投注本書,
  在撰著完成後不到十天便與世長辭,享年八十六歲。

  若不是為了一個夢,這本書根本不會被寫出來。約翰.弗利曼(John Freeman)在序言中告訴我們,那個夢說服了榮格,他可以——其實是應該——跟那些沒有心理學專門知識的人解釋他的想法。於是,年屆八十三的榮格,為這本書做了完善的規劃,包括他希望自己四位最得力助手要寫的章節。生命已近尾聲的他,把自己最終的歲月都投注在這份工作上,勉力完成了他自己的關鍵章節,寫完後不出十天,他便撒手謝世。

  本書乃空前絕後之作。綜觀全書,榮格強調人類若要成就其圓滿成熟,只能透過對潛意識的認識與接納,而這種認識,須藉由夢及其象徵來取得。每一個夢,都在與做夢者進行直接、親身與有意義的溝通,這種溝通雖然運用了通行於全人類的象徵,但卻以全然個體的方式來運用它們,因此,夢也只可能以全然個體的「線索」來詮釋。

  榮格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很簡單:心靈生活越豐富、象徵生活越寬廣的人,越有能力熱愛自己的命運,而心理分析師的任務,便是幫助我們面對那些突如其來的意象、形象和景象,鼓舞我們去提煉其中象徵意涵。

作者簡介

卡爾.榮格(Carl G. Jung)

  榮格(C.G. Jung, 1875-1961),瑞士精神病學家,生於康斯坦斯湖濱,在巴塞爾學醫,後來在蘇黎士的伯格霍爾利精神病診所工作(1900-1909)。1907年在維也納結識弗洛依德,成為其主要的合作者。1911—1914年任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主席。但他後來漸對弗氏方法持批評態度,最後導致兩人於1913年關係破裂。他發展了自己的學說,並名之為「分析心理學」,以區別於弗氏的精神分析和阿德勒(Adler)的個人心理學。他的學說包括對心理類型(外向和內向)的描述,對「集體潛意識」的探索,以及把心理視為一種表現在「個體化」過程中的「自我調節系統」。他先後在巴塞爾和蘇黎士任教。1961年卒於瑞士屈斯納赫特。

校訂者簡介

余德慧

  台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教授,《張老師月刊》創辦人之一。1951年出生,2012年卒於花蓮。

譯者簡介

龔卓軍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曾任教於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及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所長,現為該所博士班專任副教授。著有《文化的總譜與變奏》(台灣書店),譯有《人及其象徵》、《拉岡》(立緒)、《空間詩學》(張老師文化),合譯有《自由與命運》、《夢的智慧》(立緒)、《傅科考》(麥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導讀〉夢從象徵擷取心靈的奧秘◎余德慧
〈譯序〉潛意識現象學:鵝味、乳房潰爛與煉金術士◎龔卓君
〈英文版序〉恰似飛鳥盤桓高昇,視野漸開◎約翰.弗利曼

1潛意識探微∕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夢的重要性
潛意識中的過去與未來
夢的分析
類型問題
夢的象徵中的原型
人類的靈魂
治療分裂

2古代神話與現代人∕約瑟夫.韓得生
永恆的象徵
英雄與英雄創造者
成年禮原型
美女與野獸
奧菲斯與人子
超越的象徵

3個體化的過程∕瑪莉—路易絲.弗蘭茲
心靈成長的模式
同潛意識的初步接觸
對陰影的認識
安尼瑪:內在的女人
安尼姆斯:內在的男人
「自性」:整體的象徵
與「自性」的關聯
「自性」的社會側面

4視覺藝術中的象徵主義∕阿妮拉.賈菲
神聖的象徵——石頭與動物
圓的象徵
現代繪畫作為象徵
事物的隱密靈魂
從現實中引退
對立面的結合

5亨利的夢:一件個體分析中的象徵∕尤蘭得.雅柯比
分析的開始
第一個夢
對潛意識的恐懼
聖人與娼妓
分析的進展
卜卦的夢
面對非理性
最後的夢

〈結論〉科學與潛意識∕瑪莉—路易絲.弗蘭茲

專有詞彙與英漢對照表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


ISBN:9789866513817
叢書系列:新世紀叢書.心靈
規格:平裝/484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心理學>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

ISBN:9789866513817
叢書系列:新世紀叢書.心靈
規格:平裝/484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心理學>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5827?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 榮格心靈地圖 榮格人格類型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與解析 榮格心理治療 非理性的人:存在主義研究經典 榮格與密宗的29個「覺」:佛法和心理學在個體化歷程中的交叉點 自卑情結:你的困境,由你的認知和生活風格決定 你的生命意義,由你決定:著名個體心理學大師的不朽鉅作 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 榮格人格類型 榮格心靈地圖 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與解析 自卑情結:你的困境,由你的認知和生活風格決定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危險療程:心理學大師榮格、佛洛伊德,與她的故事(A Most Dangerous Method: The Story of Jung, Freud, and Sabina Spielrein)~推薦!

作者:約翰.克爾
原文作者:John Kerr
譯者:陳雅馨、楊晴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3/08/08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520元

ISBN:9789862724231
叢書系列:科學新視野
規格:平裝/560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心理學>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危險療程:心理學大師榮格、佛洛伊德,與她的故事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精神分析領域的經典之作

  她是榮格的病人,也是他的祕密戀人。
  她促成榮格與佛洛伊德的世紀交會,
  因此激盪出心理學發展與科學思潮的卓越高峰,
  卻也造成這對師徒關係決裂、各立門戶。
  這是心理學界最著名的三角關係,也是最引人入勝的心靈探險。

  一九○四年,一位名叫薩賓娜.史碧爾埃的俄國年輕女子被帶到蘇黎世的精神病院,接受卡爾.榮格的治療。受過良好教育的薩賓娜聰明有才華,成為榮格不可多得的研究對象,兩人跨越了醫病關係界線,發展出不倫之戀。

  榮格將秘密戀人的案例以「薩賓娜.S」為代號發表,藉此向佛洛伊德討教,兩人因此建立起深厚的師徒情誼,他們的思想交流為精神分析奠定了未來的基礎。

  臨床心理學家暨出版社編輯約翰.克爾藉這段學術界不可告人的三角關係,鉅細靡遺地重現二十世紀初精神病學發展與精神分析的崛起與興盛。薩賓娜不僅促成兩位心理學者的世紀性思想激盪,對精神分析做出實質貢獻,她是榮格的「阿尼瑪」,也成為佛洛伊德與榮格日後分道揚鑣的風暴核心人物。

  這本故事張力十足的心理學思想史在2002改編為舞台劇《與榮格密談》(The Talking Cure),名導演大衛.柯能堡在2011年將同名故事搬上大螢幕,但三位傳奇人物的天才思維、針鋒相對的精采對話,卻只在本書中完整呈現。

本書特色

  ◎ 精神分析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 文筆佳,論述觀點犀利,綜合諸多可信史料,客觀描繪精神分析發起的社會和歷史背景

  ◎ 兩位心理學大師的發展歷程:描寫榮格與佛洛伊德兩位大師由欣賞到親如父子的關係,隨後互不往來的交往過程,藉而揭櫫二者在精神分析上的重要地位,總結各家特色,各派岐見爭執,毫不遣漏。

  ◎ 一樁不欲人知的學術界八卦,比小說還精采:沒有什麼比薩賓娜更能道出佛洛伊德與榮格的辛辣絕交過程。作者以精湛的寫作技巧,藉由這起「學術界三角關係」道出一則動人的故事,並指出薩賓娜對精神分析發展的實質貢獻。

  ◎ 一本客觀、史料雄厚的思想史:介紹佛洛伊德的臨床方法、當時的政治與社會氛圍、歇斯底里症、反猶太主義、性二元論,以及知識份子之間的思想激盪。

  ◎ 2002改編為舞台劇《與榮格密談》(The Talking Cure)

  ◎ 名導演大衛柯能堡在2011年將故事搬上大螢幕,改編電影聚集了維果莫天森、綺拉奈特莉、麥可法斯賓達三位巨星詮釋書中三位傳奇人物。

  ◎ 三位傳奇人物的天才思維、針鋒相對的精采對話,只在本書中完整呈現。

作者簡介

約翰.克爾(John Kerr)

  畢業於紐約大學,之後成為臨床心理學家。目前是美國The Analytic Press出版社的編輯,此出版社專門出版精神分析的書。此外也曾任Freud and the History of Psychoanalysis期刊的共同編委與撰稿人。

譯者簡介

陳雅馨

  台大社會所畢。自由譯者。譯有《愛情的正常性混亂》(立緒)、《未來的性》(麥田)、《路西法效應》(合譯)、《REPLAY重播》(商周)、《意識究竟從何而來?》等書。

楊晴

  淡江大學英文系畢,略通法文、西班牙文、拉丁文。領有國家英語導遊執照,曾任英語導遊、線上遊戲公司教育推廣講師、英語教師、華語教師、台灣及美商多國語言本地化公司專案經理,管理近36種語言;業餘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文化志工。2001年起中英筆譯至今,2012年開始中英口議。實體出版英譯書籍:《玉山國家公園導覽手冊》、《當代攝影新銳二十》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危險療程:心理學大師榮格、佛洛伊德,與她的故事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專文推薦>薩賓娜的危險療程 陳玉慧
媒體評論

前言

第1部 一個歇斯底里的案例
第1章 父親的手
第2章 精神病院
第3章 榮格的測驗個案
第4章 女人的說謊天性

第2部 新的神經健康原理
第5章 蘇黎世學派的崛起
第6章 榮格與佛洛伊德
第7章 科學的童話
第8章 性研究及心理學研究

第3部 運動
第9章 美國與核心情結
第10章 有兩個骷髏頭的房子
第11章 國際精神分析學會
第12章 精神分析的靈性趨勢
第13章 垂死和復活的神

第4部 私密生活
第14章 轉化
第15章 友誼之死
第16章 只餘靜默

第5部 餘波
第17章 精神分析運動史
第18章 天命的追尋

後記
延伸閱讀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危險療程:心理學大師榮格、佛洛伊德,與她的故事


ISBN:9789862724231
叢書系列:科學新視野
規格:平裝/560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心理學>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危險療程:心理學大師榮格、佛洛伊德,與她的故事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一九〇七年三月三日,佛洛伊德與榮格初次見面,他們兩人就欲罷不能地聊了十三個小時。這兩個人最後一次一起出現在同一個房間,是一九一三年七月七日至八日,在慕尼黑舉行的第四屆國際精神分析大會上。就人們所知,在這個場合中他們沒向彼此說過半句話。於是思想史上最惹人爭議的一段情誼,就在沉默中結束了。然而,這兩個並肩工作了六年多的男人,仍毅然決然地改變了二十世紀的思潮方向。

這是個關於那段夥伴情誼的故事。但是我並不想要以傳記的角度來講述這兩個男人的一生;我也不想偏袒任何一方。我之所以想要講述這個故事,是希望大家可以注意到這兩個人的共同研究成果的重要議題。

在他們倆人合作的這段期間,佛洛伊德與榮格使新的心理治療方法——精神分析,得到極大的注目,並因為其詮釋性觀點而贏得了廣泛的接納,這些觀點有些相當激進,也因此而使其變得與眾不同。若沒有這兩個人,或者更明確地說,若沒有他們的通力合作,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精神分析就不會存在。但如果佛洛伊德和榮格催生了極度新穎的事物——直到今天我們仍持續體會到其日新月異的價值,那麼他們也以無可避免的方式形塑了他們的創造物;該方式不僅反映出當代的需求,我們也應該要瞭解並認知其最終造成的扭曲是什麼。

榮格和佛洛伊德間的情誼是個值得敘述的重要故事,但卻不容易從批判的角度來說明。我們偏向對這兩個男人抱持欽佩讚賞的態度。我們寧可一直將他們當成英雄,希望他們一如其後出現的無數軼聞趣事中的形象,擁有魅力、富有人性、多疑且聰明絕頂。在為人類的心靈,尤其是為人類的限制開啓了全新的視角後,佛洛伊德與榮格勢必是與自我反思的無比重負共同存在的第一批思想家,而這自我反思正是現代人的心理學的特色。就這個意義上,他們是第一批二十世紀公民。 想到他們擁有維持這些新自覺形式所需的人性美德,就令我們心滿意足又欣慰。

在對立中,人往往會突顯出自己的性格。在他們晚年時,即便情勢迫使他們必需反對自己的理論,他們也能優雅以對。對於佛洛伊德那不悅的抗議,我想我們都耳熟能詳了;他說:「有時候雪茄就只是雪茄而已。」但或許他對於亞伯拉罕.卡迪納(Abram Kardiner)所提出問題的回應更能說明一切;卡迪納在一次訓練分析中針對一個特殊的精神分析命題的邏輯提出質疑,「噢,別把那看得太嚴肅。那是我在一個下雨星期天的午後編出來的。」這無禮的答覆呈現出佛洛伊德人格中的頑強特質。當納粹當局要求他簽署一份宣傳性聲明,表明他在獲准移居前曾得到他們的良好待遇時,佛洛伊德回以英雄式的華麗詞藻。簽上他的名字之後,他周到地附上一句:「我衷心樂意向任何人推薦蓋世太保。」

榮格也採取一種置身事外的距離。在他創辦的學院舉行的一次座談會中,他悄悄跟一位同事吐露心聲:「謝天謝地,我不是個榮格學者。」榮格對於病患也一樣直言不諱。當一個年輕的女性厭倦了只是談論她那得不到回報的情慾轉移,而提議一起在沙發上躺下時,榮格犀利地回答:「是的,我們可以躺下來;不過之後總得要再次起身的。」而跟他的維也納故友比較起來,榮格的盛名也不遑多讓。在晚年的一次倫敦旅行中,榮格利用一個下午,獨自前往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找一本珍本書籍。但是在門口,一個警衛禮貌地問他:請問您的通行證呢?榮格回答他沒有通行證,他是從蘇黎世來的卡爾.榮格,他不知道需要通行證。警衛顯然嚇了一跳,問道:「卡爾.榮格?您是說佛洛伊德、阿德勒、榮格嗎?」榮格若有所思地回答:「不……只有榮格而已。」(他後來獲准入內)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危險療程:心理學大師榮格、佛洛伊德,與她的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危險療程:心理學大師榮格、佛洛伊德,與她的故事

ISBN:9789862724231
叢書系列:科學新視野
規格:平裝/560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心理學>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危險療程:心理學大師榮格、佛洛伊德,與她的故事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4973?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 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 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與解析 榮格心靈地圖 論女性:女同性戀案例的心理成因及其他 榮格人格類型 你的生命意義,由你決定:著名個體心理學大師的不朽鉅作 TO麻吉:ㄇㄚˊ幾手繪明信片微型書 拉岡 自卑情結:你的困境,由你的認知和生活風格決定 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 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 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與解析 榮格人格類型 路西法效應:在善惡的邊緣了解人性(修訂版)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恩歷史唯物論的歷史與誤論[Ma / En Li Shi Wei Wu Lun De Li Shi Yu Wu Lun]~推薦!

作者:孫中興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期:2013/08/06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00元

ISBN:9789866525711
叢書系列:SOC社會學系列
規格:平裝/240頁/11x18.5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馬/恩歷史唯物論的歷史與誤論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誰是歷史唯物論的「第一小提琴手」?

  馬克思與恩格斯是思想上的親密戰友,彼此合作的時間長達四十年,但過去研究《歷史唯物論》的著作多半只強調馬克思的貢獻,好像恩格斯並不存在,或是對此問題沒有任何貢獻。

  本書作者對這種「有馬忘恩」或「重馬輕恩」的現象大為不滿,因此從兩人思想的變化及出版脈絡,剖析兩人的分別貢獻與共同貢獻,希望能將「該歸功給馬克思的歸給馬克思,恩格斯的歸給恩格斯」。

作者簡介

孫中興

  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著有《令我討厭的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理論旅人之涂爾幹自殺論之霧裡學》、《馬克思〔異化勞動〕的異話》。主要開設課程包括社會學理論、愛情社會學、知識社會學及聖哲社會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馬/恩歷史唯物論的歷史與誤論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寫在開始之前

第一章 脈絡和文本

第二章 馬恩合體版
第一節 隱藏版的唯物史觀:《德意志意識形態》
第二節 革命的號角響起:《共產黨宣言》

第三章 馬克思版
第一節 「半隱藏版的唯物史觀」:〈馬克思寫給安年科夫的信〉
第二節 公開站在蒲魯東的對立面:《哲學的貧困》
第三節 另一篇對工人的演說:《僱傭勞動與資本》
第四節 豐富的四年(1849-1952):四本書、一封信和一篇演講辭
第五節 怎麼看都不像「大綱」的《大綱》
第六節 唯物史觀的最高峰:《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序言〉
第七節 最後的補充:《資本論》第一卷和《哥達綱領批判》

第四章 恩格斯版
第一節 談唯物史觀不能「忘恩」
第二節 《德國農民戰爭》
第三節 《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
第四節 〈卡.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書評〉
第五節 〈住宅問題〉
第六節 寫給在倫敦的拉甫羅夫的信
第七節 《反杜林論》
第八節 〈卡爾.馬克思〉
第九節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第十節 《共產黨宣言》〈1883 年德文版序言〉
第十一節 《家庭、私有制及國家的起源》
第十二節 《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第十三節 五封信
第十四節 怎樣?忘恩者?

第五章 Q & A 與總整理
第一節 必也正名乎?
第二節 「馬∕恩思想連體嬰」,誰的功勞?
第三節 誰的著作?
第四節 正本清源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馬/恩歷史唯物論的歷史與誤論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寫在開始之前

  過去三年我利用暑假連續寫了三本小書,所以好像發展出一套「一年一書」的模式。這其實是因為找到了一套「別人都不這樣看問題」的模式,所以就我這個「暑假哪兒也不去」〔可是最常被問到就是「暑假不出國喔?」〕的人就自訂「暑假作業」來自娛一番。外人多半不解我的「寫書之樂」,而我卻以孔子在《論語》〈學而〉開頭的「悅樂君子」自勉,人不知而不慍。

  上一本寫了馬克思的「異化」問題,接下來這本就處理「歷史唯物論」問題。這個問題首先有著不同的名號,不過卻有著大同小異的內涵。

  過去的研究有些已經注意到這個理論的基本要素,但是往往各依作者的主見,從馬克思的著作文本中隨意抽取排比,然後分析總結。這些研究多半只強調馬克思的貢獻 ,好像恩格斯並不存在,或是對此問題沒有任何貢獻。我對這種「有馬忘恩」或「重馬輕恩」的現象大為不滿,希望這一本書能「該歸功給馬克思的歸給馬克思,恩格斯的歸給恩格斯」。我相信只有注重兩人的個別性以及出版脈絡,才可以解決我個人關心的「馬恩異同」的爭論。

  另外,以前的研究多半既不注重文本的全面性,也不注重其脈絡和主題。所以常見「不在乎思想變化或出版先後」而隨意排比相關文獻,急於找出統一的結論。這樣的研究通常都只選取徵引馬克思或恩格斯的幾本書或文章斷片,就對馬克思或恩格斯的歷史唯物論大做文章。這樣的研究往往在引證時只方便作者列出馬恩全集或選集的頁碼,而不從文本的脈絡來看,更不留心文本的主題和發表的脈絡。

  我的研究企圖走出和前人不同的道路,所以會特別強調文本的全面性及其脈絡、主題等;進而探討研究者在詮釋文本時,特別是內容衝突的文本時,應當考慮文本之間的優位性,而不能一視同仁,甚至為了既定結論而故意忽略文本的衝突性。

  在開始之前,回顧一下我對這個主題的認識,多少也可以反映出我自己所處的時代變遷,以及我的知性成長軌跡。

  我是從高中的三民主義課本初識這個主題。在當時反共的政治意識型態下,課本上反映的當然是「批判錯誤」的反對立場。我自己當時閱讀的一些相關課外書籍也是同樣立場。到了大學修習社會學理論,這樣的「三民—馬克思主義」已經比較鬆綁,但還是透過美國課本認識到一個簡單的近乎所謂「庸俗馬克思主義」(vulgar Marxism)所透露出的概念,那時最常受討論的是「異化」問題〔當時都翻成「疏離」,一直到 1980 年代末期我開始教書才沒人提「疏離」,都改成「異化」〕。

  後來到美國念研究所,「社會學理論」課堂第一周近乎五百頁的閱讀資料中,就只有馬克思的東西,讀得我七葷八素,完全不知作者所云。雖然在美國讀書已經不需要政治上的批判,卻還是因為語文程度和背景知識太差,而完全迷失方向。回國教書之後,每年都要教馬克思和恩格斯;這時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東西已經不再是政治上「敵人或同志」的二選一選項。我將這個章節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教馬克思,一部分教恩格斯,剩下的部分則教馬恩合著的東西。經過多年的積沙成塔式閱讀,我終於讀出一點心得。更加慶幸的是,當時負笈紐約時在二手書店買了許多相關書籍,塵封多年,這次終於可以派上用場。真可以說是「買書千日用在一時」。

  我關心的不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是否正確,我關心的是要從什麼角度來了解兩人分別的貢獻和共同的貢獻。我也關心在詮釋這些貢獻時要注意到文本的全面性和其性質,以及研究者決定的「詮釋位階」。我關心的是用不同方式去詮釋馬克思和恩格斯,而不是改變世界。不過,運氣好的話,或許可以改變詮釋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世界。就這個和著名的《關於費爾巴哈》第十一條相左的立場而言,我絕對稱不上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當然也不是「恩格斯主義者」,我只是個對研究馬克思和恩格斯有點不一樣看法的人而已。可是,馬克思(2004:13)引用過但丁的話:「走你的路,讓人們去說罷!」。如果就此點而言,我又好像是個「馬克思主義者」。但是,「是馬非馬」都不是重點吧!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馬/恩歷史唯物論的歷史與誤論


ISBN:9789866525711
叢書系列:SOC社會學系列
規格:平裝/240頁/11x18.5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馬/恩歷史唯物論的歷史與誤論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馬/恩歷史唯物論的歷史與誤論

ISBN:9789866525711
叢書系列:SOC社會學系列
規格:平裝/240頁/11x18.5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馬/恩歷史唯物論的歷史與誤論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5235?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馬克思「異化勞動」的異話 令我討厭的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 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增訂版) 解讀馬克思 自殺論 共產黨宣言(完整導讀版,林宗弘導讀) 馬克思學:經濟先行的社會典範論 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 孔恩vs.波普︰爭奪科學之魂 學著,好好愛:台大超人氣「愛情社會學」精華,六堂愛的必修課,翻轉愛的迷思 馬克思「異化勞動」的異話 令我討厭的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 學著,好好愛:台大超人氣「愛情社會學」精華,六堂愛的必修課,翻轉愛的迷思 論時間 韋伯學思路:學術作為一種志業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Through the Language Glass: Why the World Looks Different in Other Languages)~推薦!

作者:蓋伊.多徹
原文作者:Guy Deutscher
譯者:王年愷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13/08/03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80元

ISBN:9789862621660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規格:平裝/336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其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為什麼古希臘人覺得羊是紫色的,蜂蜜是綠色的?
  解開語言學百年來的大謎團,
  本書將告訴你語言如何影響你我的思考及知覺方式。

  ◎ BBC山謬強森獎、英國皇家學會溫頓科學獎入圍作品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金融時報》年度最佳讀物
  ◎ 已售出十四國版權, Amazon讀者四顆星推薦

  常有人說,一個國家的語言,反映了該國的文化、心靈和思維模式。德語格外有秩序的特性讓德國人的思想如此井然有序?聲調優美曼妙的法語則是讓法國人如此浪漫的原因?只要比較葡萄牙溫潤的聲音與西班牙語的艱澀音調,就能理解這兩個民族的性格差異?

  語言會不會影響你的思考方式?換個語言,我們會不會擁有不一樣的世界觀?

  過去兩百年間,這個擾人卻又迷人的問題在學界中掀起大戰。語言的影響力曾攀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語言學家們一度認為語言就是我們思考的局限,歷經長久激烈的論戰,當今語言學的主流看法則認為語言對我們的影響事實上是微乎其微。

  著名語言學家多徹在這本書一反當今公認的看法,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絕對是「會!」,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例子看到,不同的語言不但會影響說話者所著重的資訊,也會間接影響到我們感知世界與記憶的方式:

  1. 跟澳洲某一原住民溝通時,你可能需要隨身攜帶羅盤,因為他們所用的語言中不存在「前後左右」的相對位置,而只使用「東西南北」的絕對位置,因此他們可能會說:「請往東邊坐一點」、「舉起你北方的腳向你手的南方移動」,這樣的語言使得此族人自小便擁有超人般的方位辨識系統,如同擁有絕對音感一般,不論身處何時何地,他們永遠都知道北方在哪裡。

  2. 在許多語言中(如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名詞會區分為陰性與陽性,同一個字,例如「橋」在西班牙語中為陽性,德語中則為陰性,因此西班牙人在形容橋的時候,常會說「沈穩的、有力量的」,而德國人則常用「優雅、美麗的」的形容詞。這種傾向不僅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語言使用者的偏好,在許多文學作品中更可見一斑。

  3. 在某些印地安語言中,「藍色」與「綠色」都是同一個字,而在俄語中,被我們認為同樣都屬於藍色調的「深藍」與「淺藍」是完全不同的字,而研究顯示,這些人的色彩視覺經驗可能真的與我們有些不同……

  本書將會帶領你穿越時空,從古希臘的荷馬到十九世紀的達爾文,從蠻荒野人到白袍科學家,多徹在書中綜觀語言學兩世紀的發展歷程,以極其豐富的有趣實例,向我們展示不同語言的特殊性,深入探討許多有關語言、文化和大腦的勁爆問題,並藉此告訴我們:語言對我們的影響,也許比你想像中的要來得更多、更令人驚奇!

作者簡介

蓋伊.多徹 Guy Deutscher

  一名以色列的語言學家,曾經擔任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和荷蘭萊登大學古代近東語言學系的研究員,現在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語言、語言學與文化學院的榮譽研究員。著有《語言的推展: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演進》,目前居住於英國牛津。

譯者簡介

王年愷

  台灣大學外文系、台北藝術大學管絃擊樂研究所畢業,現就讀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譯著包括《網路讓我們變笨?》、《台灣產業聚落:蛻變與重生》等,文章亦散見於《PAR表演藝術》和《繆斯客》雜誌。對語言有極高的興趣和熱忱,只可惜比較沒有學習新語言的天份,已屆而立之年卻只有學過四種語言。畢生目標是世界各大語系的語言至少都學會一種。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前言 語言、文化與思想

第一部 語言明鏡
第一章 替彩虹命名
第二章 誤導人的長波
第三章 住在異地的無禮之人
第四章 那些在我們之前就說過我們說的話的人
第五章 柏拉圖與馬其頓的養豬人

第二部 語言透視鏡
第六章 高喊「沃爾夫」的人
第七章 太陽不從東方升起的地方
第八章 性與語法
第九章 俄羅斯藍調

後記 原諒我們的無知
附錄 觀看者眼中的顏色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

語言是看世界的一面鏡子! 南方朔∕作家、評論家

  以色列語言學家多徹所寫的這本《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換個語言,世界就不一樣?》是很重要也很有趣,也具有知識強度的語言學著作,因為它觸及的乃是當代認知科學最前沿的問題。語言只是外表,隱藏在裡面的有腦神經生理學、生化遺傳學、知覺理論、西方的古典學、人類及考古學、文化科學等。讀了這本書後,我們當知道學問有如大海,我們所知道的只是汪洋中的點滴而已。如果我們能夠體會到知識的無邊無涯,對學問的敬畏,更加好奇及樂於追求,那才是讀了本書最大的收穫。

  我們都知道,我們看到和所感知到世界,而後將我們的感知說出來,那就是語言和語言學的源起。但這只是源起,真正的問題才剛剛發生而已。例如,我們感知的世界是真還是假?人們的感知有沒有普遍性,A的認知和B的認知,今天的認知和古代的認知是否相同?當人們用語言說出自己的感知時,說出來的是實像或虛像?A所說的和B所說的是否相同或相通?當這種問題無限追問下去,我們的疑問就更多了,不同語言的人是否有不同的感知或思考的方式?語言是否有優劣高下之分?為什麼世界上,各種語言的使用者有那麼大的不同?語言的差異是自然決定,或是文化決定?當我們思考到這些問題,我們會掉進知識的迷霧中,一方面我們更迷惘,但換個角度,我們卻也愈來愈聰明開闊。這就是追求知識真正快樂之處,進步因此而發生。

  多徹這本著作,其實是很有野心的。它從語言的幾個基本問題:語言是怎麼說顏色、方位、性別等基本的知覺,一路直通語言的本質和差異、知覺的科學和文化社會科學,甚至還包括了文學與哲學等。本書沒有試著要給人任何具體的答案,只是陳述了相關的學術思想譜系及語言和相關學問演化發展的過程。本書在知識上有破無執,其實是本極佳的深層語言知識論的啟蒙之作。這種性質的著作,縱使在西方亦不多見,它的論旨也只散見於各種高等學報及論文選集裡,因此我建議讀者,對此書要細讀細想,透過此書來擴大知識的視野,那才不枉此書的價值。

  本書把「語言如鏡」當作書名裡最大的隱喻,他的這個隱喻是出自路易斯.卡洛爾(Lewis Carroll)所著的《愛麗絲的境中奇緣》。愛麗絲的奇遇來源有二:一個是「仙境」(wonderland),另一個則是和世界相反的「鏡中世界」(Through the Looking-Glass),而「語言如鏡」所指的,就是我們透過語言所認知的世界,其實是個很不確定的世界。就以本書談的最多的色彩這個問題而言,近代有關色彩的研究,乃是一個龐雜的學術領域,剛好前幾年我約略的讀了當代顏色學家,麻省理工學院哲學教授拜斯尼(Alex Byrne)及伊利諾大學哲學教授希爾伯特(David R. Hilbert)合編的兩大冊《顏色的科學》和《顏色的哲學》論文選集,我即理解到顏色問題早已成了當代認知科學和認知哲學的主要新興領域,它涉及物理學的光學、神經生理學的視覺細胞學、知覺訊息的神經傳輸、人類的視覺感知能力等科學領域,也涉及人類的色彩經驗、如何敘述顏色的能力以及顏色辭彙的演化等哲學文化領域。色彩的科學和哲學,統稱為一種認知科學,語言學只不過是它的分枝而已。

  本書在談到人們敘述色彩的語言時,真是旁徵博引,他從十九世紀英國的古典學學問家首相格萊斯頓對荷馬的顏色敘述開始,一直談到當代色彩科學的最新發展和色彩認知所產生的爭端,不是博學者寫不出這樣的著作。

  世界是個實體,人的感知是第一面鏡子,把感知到的用語言去說出,那是第二面鏡子,因此透過語言來認知世界,有時清晰,有時即難免繞射折射出現許多鏡像,因此語言不準處,我們真正看到的是人們以自我為中心所形成的文化偏差。在人類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文化問題其實扮演了極重要的因素。這也是人們在反省語言問題時,不能疏忽了它背後的文化論的原因。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


ISBN:9789862621660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規格:平裝/336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其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第一章 替彩虹命名

時間是西元一八五八年,地點是倫敦。七月一日,剛剛遷進皮卡迪利街伯林頓府新總部的林奈協會,即將有兩篇論文在那裡發表;這兩篇論文分別由生物學家達爾文和華萊士發表,共同主張物競天擇的演化理論。不久後,這道戰火就會燃起,燒遍知識界,並且觸及人類理性的所有角落。達爾文主義的野火不久就會延燒過來;不過,我們的故事並不是從這裡開始的。故事的起點比這早幾個月,地點是相隔幾條街的西敏區,故事的英雄人物讓人頗為意外。他現年四十九歲,已經是一位相當著名的政治人物,不但是代表牛津大學的國會議員,還曾經擔任財政大臣。但是,他還要十年才會成為英國首相,而且還要更久才會被公認是英國偉大的政治人物。事實上,格萊斯頓此時已經在英國反對黨裡坐了三年的冷板凳,但他可沒荒廢掉這段時間。

格萊斯頓在未擔任政府職位的期間,將他傳奇性的能量轉移到思想上面,而且特別集中在他熱切關注的那位古代詩人身上:「替人類開創詩人這個崇高職位,又在他自己的根基上建構一個宏偉堅固的房舍,不但高高聳立在普通人的才藝之上,甚至連不平凡人物的作品都難望其項背。」對格萊斯頓來說,荷馬的史詩只能說是「純人類文化史中最傑出的現象」。從他在伊頓公學的學生時期以來,《伊利亞德》和《奧德賽》一直陪伴著他,成為他的文學避難所。但對於信仰虔誠的格萊斯頓來說,荷馬的詩作不僅是文學作品而已;它們是他的第二本聖經,也是在基督教啟示之外,以最讓人崇敬的形式展現人性,並且完美匯集各種人格和人類經驗的集大成之作。

格萊斯頓自己的鉅著《荷馬與荷馬時代的研究》(簡稱《荷馬研究》),才剛剛在三月出版。這套書一共有三大冊,篇幅超過一千七百頁,每一冊都厚重到幾乎可以用來當門擋。書中涵蓋的主題包羅萬象,有如百科全書:從《奧德賽》的地理、荷馬時代社會的女性地位,到海倫的道德品行。其中藏身在最後一冊最末端,很不起眼的一章,有著奇特卻又看似無關緊要的主題:〈荷馬的感官認知和色彩的使用〉。格萊斯頓在細讀《伊利亞德》和《奧德賽》之後,發現荷馬對顏色的描述不太對勁;而格萊斯頓所下的結論實在是太瘋狂、太讓人摸不著頭緒,與他同時期的人實在無法消化,大都直接否定這些看法。但是過沒多久,格萊斯頓這項難題就會讓學術界發動上千艘的戰艦,對至少三個學術領域產生重大影響,開啟究竟是大自然或文化掌控語言的論戰,並且過了一百五十年還沒有平息的跡象。

對一位早就習慣今日學術寫作無聊又無趣的人來說,閱讀格萊斯頓談論顏色的那一章確實相當令人震撼,就像遇見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一樣。讀完以後,只能讚嘆格萊斯頓的想法新穎、大膽,分析思辨有如利刃一般,還有一種喘不過氣的感覺:不論你在閱讀的時候讓思辨過程在自己腦子裡跑多快,他總是比你再快兩步;不管你想提出什麼樣的反駁論點,他總是在你出現這個念頭以前就在幾頁前交待過了。正因如此,格萊斯頓這篇傑作會得到這麼奇怪的結論,更是讓人震撼。若用現代的術語來形容,他認為荷馬和同時期的人看到的世界比較接近黑白二位元,而不是全彩二十四位元。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

ISBN:9789862621660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規格:平裝/336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其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4582?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語言與人生:在說與聽之間,語言如何形塑人類思想、引發行動決策和價值判斷?(全新增訂版) 哎唷!牙齒「踩」到嘴唇?揭開兒童語言學習之謎 字型散步:日常生活的中文字型學 回話的藝術:有些時候你不該說「正確答案」,你該說的是「聰明答案」 英語的祕密家譜:借來的文化、逆勢成長的歷史、強制推銷的人類意識大雜燴 希臘羅馬神話:永恆的諸神、英雄、愛情與冒險故事(精裝珍藏版) 跟各國人都可以聊得來:語言大師教你如何掌握三大關鍵快速精通各國語言,學了就不忘! 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這是突破人生限制的希望之鑰! 改變世界的九大演算法:讓今日電腦無所不能的最強概念 歷史之名 哎唷!牙齒「踩」到嘴唇?揭開兒童語言學習之謎 語言與人生:在說與聽之間,語言如何形塑人類思想、引發行動決策和價值判斷?(全新增訂版) 英語的祕密家譜:借來的文化、逆勢成長的歷史、強制推銷的人類意識大雜燴 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這是突破人生限制的希望之鑰! 跟各國人都可以聊得來:語言大師教你如何掌握三大關鍵快速精通各國語言,學了就不忘!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一把抓:你未必深知的108個問題(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推薦!

作者:華志堅
原文作者:Jeffrey N. Wasserstrom
譯者:楊濤斌、蔣文豪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3/08/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00元

ISBN:9789865842062
叢書系列:八旗中國觀察
規格:平裝/272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中國一把抓:你未必深知的108個問題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讀《中國一把抓》,一周變成中國通!
如果你想了解中國但只想讀一本書,那它無疑就是《中國一把抓》。

  @中共政權究竟如何利用孔子?儒家是否阻礙了帝制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共是如何打敗國民黨的?中國共產黨算是一個新王朝嗎?……

  @為什麼中國現任領導人不否定毛澤東?中國政府為何一直不肯改變對天安門事件的態度?自1989年以來中國政府如何因應各類抗議?現今中國的異議人士有哪些人?……

  @舉辦大型盛會對中國會繼續起重要作用嗎?中國真的仍是一個無神論國家嗎?中國是老大哥式的國家嗎?美國人和中國人在西藏問題上的分歧是什麼?

  @中國有可能成為一個民主國家嗎?中國的民族主義有多強大?十年之內中國將擁有哪種政府?中共所面臨的大挑戰有哪些?兩岸之間會不會開戰?…………

  關於中國,你看似明白,卻總有無數迷思;你以為懂得,總難免盲人摸象。
  本書在手,不必盲人摸象看中國。一冊在握,中國歷史和政治一點通。

  本書作者華志堅是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他在研究中國的領域裡浸淫了三十年。經常在課堂上、演講後、飛往亞洲的飛機上,被問及各種關於中國歷史、政治和現實的ABC,這促使他編寫了一本快速中國指南,用108個問題來答疑解惑。

  很少有哪位學者,能夠把上下三千年的中國歷史和複雜難解的現實政治,壓縮為精彩的108個問答,從誰是孔子,到共產黨如何打敗國民黨,以及今日的中共是否會統治世界,把這些看似孤立,但內在有驚人關聯的各種問題編織為一本書。這無疑是一項了不起的創舉。

  如果你想了解中國但只想讀一本書,那它無疑就是《中國一把抓》。《脆弱的強權》作者謝淑麗點評本書說,從美國飛往北京的讀者只要在飛機上閱讀《中國一把抓》,關於中國歷史和政治的各種必備知識,你下飛機時就可獲得。事實上,很多飛往北京的一般美國讀者,也多會在飛機上閱讀此書,而下飛機時,他們儼然已經是「中國通」了。

  如果你是一個歷史和政治議題的愛好者,我保證本書,無論是作為起步階段的閱讀,還是溫故知新,都大有裨益。如果你是歷史學者或中國問題專家,我也保證你會驚嘆於本書把如此多樣、如此復雜的中國問題化繁為簡、深入淺出的能力。

作者簡介

華志堅(Jeffrey N. Wasserstrom)

  是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L)歷史系的校長講座教授和系主任。他是一位浸淫在中國歷史和現實政治研究中已經三十載的傑出學者,也擔任《亞洲研究期刊》的編輯和《洛杉磯書評》的亞洲區編輯。因為有太多的讀者、學生、前往中國進行商務往來的人向他請教各種關於中國的問題,所以他從中精心挑選了108個問題,短小精悍到讀者可以在從紐約或洛杉磯飛往北京或上海的飛機上讀完,從而了解一個真正的中國。事實上,本書已經成為中國入門必讀書。他最近編著的一本書是《中國肖像:快速變遷的土地,快速變化的個人生活檔案》。他也是部落格China Beat的共同創辦人。

譯者簡介

楊濤斌、蔣文豪

  本書由楊濤斌和蔣文豪合譯,他們是熱愛翻譯的自由譯者,譯文多見於《領導者》、《文化縱橫》雜誌,並合譯過《社會工作手冊》、《讓新聞更勇猛》等書。蔣文豪的譯稿也經常見之於《共鳴》雜誌及《東方歷史評論》網站,此外他還翻譯過八旗文化出版的《北京說了算?中國的威權模式是否會控制21世紀?》一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中國一把抓:你未必深知的108個問題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第一部 歷史遺產

1  思想學派
孔子是誰?
孔子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他的政治願景是什麼?
對孔子而言,歷史有多重要?
孔子在中國一直受到尊崇嗎?
孔子在他所處的時代受歡迎嗎?
孔子學說的影響力始於何時?
一個世紀前的人們如何對待孔子?
儒家是一種宗教嗎?
一九四九年後孔子的境況如何?
孔子為何再次受到青睞?
中共政權近年來究竟如何利用孔子?
儒家是否阻礙了帝制中國的經濟發展?
中國有本土的「民主」傳統嗎?
Democracy的漢語表達及其確切含義是什麼?

2  帝制中國
中國早期的朝代主要有哪些?
這些朝代是如何統治的?
什麼是「朝代循環」?
「朝代循環」論有怎樣的政治意涵?
所有的朝代都很相似嗎?
帝制中國如何與外國互動?
什麼是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產生了什麼影響?
大清王朝為何垮台?
何種內部發展削弱了清帝國?
農民反叛的意義是什麼?
什麼是太平天國叛亂?
為何中日甲午戰爭如此重要?
什麼是拳匪之亂?
這場危機如何遭到誤解?
中國對拳亂有何不同的評價?
瞭解中外對拳亂的不同評價為何重要?
清帝國的統治如何落下帷幕?
中共政權是一個新王朝嗎?

3  革命與革命者
孫中山是何許人也?
就任總統後,他為何被袁世凱擠下台?
什麼是「北洋軍閥時期」?
什麼是五四運動?
五四時期最重要的激進派作家是誰?
中共如何看待五四時期?
俄國革命的示範為何如此重要?
什麼是第一次國共合作?
五卅運動為何重要?
什麼是北伐?
蔣介石是何許人也?
什麼是長征?長征對毛的意義是什麼?
什麼是南京大屠殺?
中共是如何打敗國民黨的?
群眾運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揮了什麼作用?
什麼是抗美援朝運動?
什麼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運動?
反右運動期間發生了什麼?
女性在中共統治前十年中的境遇如何?
毛澤東及其主要盟友都是些什麼人?
人們如何看待毛的著作?
什麼是大躍進?
什麼是文化大革命?
何謂四人幫?
為什麼中國現任領導人不否定毛澤東?
除了視為惡魔外,人們還怎樣看待毛?
毛在中國被認為是一個罪人嗎?
普通中國人如何看待毛?

第二部:當前及未來

4  從毛澤東到現在
鄧小平是誰?
鄧小平的繼任者是哪些人?
鄧小平究竟做過哪些事?
人們現在如何看待鄧小平?
什麼是民主牆運動?
天安門事件的真實情況是什麼?
中國政府為何一直不肯改變對天安門事件的態度?
其他共產黨政權的垮台對中國有何影響?
中國統治者如何避免陷入「列寧主義消亡」之境地?
中國政府如何因應八九年後的各類抗議?
中共為何以及如何鎮壓法輪功運動?
現今中國的異議人士有哪些人?
劉曉波是誰?
網路在政治異議中起到什麼作用?
中國的數位落差意味著什麼?
中國的防火長城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嗎?
二零零八奧運為何對中國意味重大?
舉辦奧運向我們揭示了中國的哪些資訊?
主辦大型盛會對中國會持續地具有重要性嗎?
什麼是「一胎化」政策?
中國政府鼓勵溺殺女嬰以限制人口規模嗎?
當代中國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嗎?
中國與其他國家有何共同之處?

5   美中之間的誤解?
美國人最常誤解中國的是什麼?
中國的多樣性為何遭到忽略?
中國的族群呈現怎樣的畫面?
瞭解中國的地區差異有多重要?
瞭解中國的年齡差異有多重要?
中國真的仍是一個無神論國家嗎?
中國是「老大哥式」國家嗎?
中國人誤解美國最大根源是什麼?
美中在西藏問題上有怎樣的分歧?

6  未來
中國一心想主宰世界嗎?
與台灣開戰的可能性有多大?
中國會成為世界上最具支配性的經濟強權嗎?
長久以來的鄉土中國能否很快變成城市中國?
中國有可能成為一個民主國家嗎?
人們將如何評價胡錦濤時代?
中國的民族主義有多強大?
未來十年中國將擁有哪種類型的政府?
中共面臨著哪些重大挑戰?
中國在環境和能源相關上面臨哪些嚴重問題?
腐敗和政府信用問題為何令中共擔憂?
美中如何調整以適應一個雙方皆為超級大國的時代?
中美之間有哪些共同之處?
這些共同之處是否意味著美國人要避免批評中國呢?

致謝
注釋
進一步閱讀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中國一把抓:你未必深知的108個問題


ISBN:9789865842062
叢書系列:八旗中國觀察
規格:平裝/272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中國一把抓:你未必深知的108個問題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中共政權是一個新的朝代嗎?

哈里森•索爾茲伯里(Harrison Salisbury)關於中國的暢銷書定名為《新皇帝們:毛和鄧時代的中國》(The New Emperors: China in the Era of Mao and Deng),其暗含的意思是,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九四九年革命與建立中華民國的一九一一年革命是類似的,都可以視為新一輪的「朝代循環」。(9)其他西方作家也使用帝制隱喻來說明毛的為政之道和深居簡出。就像一位中國古代帝王一樣,毛也被視為神一般的政治人物。並且,中共高層內部的運作,甚至他們的日常生活,都被層層掩蓋——一切都隱沒在距離故宮不遠的戒備森嚴的中南海之中。

此外,在中國國內,也有對現任政權的批評者使用類似的隱喻質疑那些革命的代表人物,稱共產革命完全割斷了與歷史中國的聯結。比如,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期間,抗議者常常用「皇帝」一詞來描述鄧小平的行為。當時有一張大字報,將鄧刻畫為現代慈禧。慈禧(1839–1908)是清朝同治皇帝的母親、光緒皇帝的伯母,在大半生時間內,她一直是中國事實上的統治者(將鄧比作慈禧,其依據是,儘管鄧在一九八九年是中國最高領導人,但他卻沒有擔任任何正式職務,如黨的總書記、國家主席或總理)。另外,帶有嘲弄色彩的「太子黨」一詞常用來指稱中共高層的子女,許多民眾認為他們享有不公平的優勢,過著特權生活。薄熙來也許是其中最著名的、或許也是最聲名狼藉的一位。他是一位富有魅力的政客,在擔任重慶市委書記期間,贏得了廣泛的支持。然而,在二〇一二年初,他因一樁謀殺醜聞和大規模腐敗指控而遭到整肅。

此類帝制隱喻有其自身的價值,它凸顯了這樣一個事實:當前的中國仍被歷史上一再出現的政治問題所困擾,包括私人關係或某些狀況下的家庭關係所誘發的高層腐敗。然而,帝制隱喻不宜過多使用,也不能過於當真。在中華民國,蔣介石的繼任者是其子蔣經國。同樣的情形還發生在美國,來自布希家族的兩位成員便間隔不遠地分別擔任過美國總統。而在中國,沒有哪兩位最高領導人之間存在血緣關係。並且至少從毛時代至今,中共統治一直都帶有寡頭政治的色彩,由一個統治集團(其成員之間沒有血緣關係)共用權力,這有別於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

不僅如此,帝制隱喻還從許多方面模糊了中國現在與過去的界限。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在經歷的變化是如此迅速,任何認為其歷史只會一再重演的觀點都只會帶來更多的害處,而不是好處。

然而,朝代循環和天命觀作為一種觀念,仍值得牢記。正如下面的章節所顯示的,中共領導人所擔憂的某些事情——如民間宗教的謠言、以及對自然災害的解讀——仍與古代皇帝據以判斷自身天命長短的那些擔憂極為相似。

ISBN:9789865842062
叢書系列:八旗中國觀察
規格:平裝/272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中國一把抓:你未必深知的108個問題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3910?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求財富、真相和信仰 匱乏:中國到底還缺什麼? 玩出好運:全世界成功者正在玩的500題心理測驗 我是世界最大黨:誰在統治及如何統治中國 最熟悉又最陌生的14億消費者:亞洲消費趨勢權威揭露中國市場新面貌 古希臘密碼 被扭曲的中國:誤導全世界的49個迷思 中國悄悄占領全世界 中國下一場政變:習近平會做什麼? 可以確定的中國未來 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求財富、真相和信仰 匱乏:中國到底還缺什麼? 尋路中國:長城、鄉村、工廠,一段見證與觀察的紀程 大路:高速中國裡的低速人生 中國是誰的?從台北看北京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校在窗外(教改二十周年紀念版)[Xue Xiao Zai Chuang Wai ( Jiao Gai Er Shi Zhou Nian Ji Nian Ban )...]~推薦!

作者:黃武雄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13/08/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00元

ISBN:9789866723919
叢書系列:左岸社會觀察
規格:平裝/416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教育>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學校在窗外(教改二十周年紀念版)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出版十年  暢銷破萬本
啟發台灣教育走向自主學習與創造互動環境
探討通識課程、社區大學、公民運動的重要文本

  繼《童年與解放》之後,作者將關注的焦點從人的自然能力轉移到屬於文明的抽象能力,強調文明的特徵在於抽象。正是抽象,使人與其他動物有別。抽象能力是教育實踐的重要核心。

  本書分成五個篇章,前兩篇以「孩子為了什麼去學校?」破題,大江健三郎的回答是人要與世界連結。作者則從「人為什麼要活著?」這更根本的問題出發,指出:人的存在有三個原始的趣向,亦即「維生、創造與互動」。三者必須充分發展,而且相互穿引,人的生活才會紮實而快樂。目前學校教育只重視維生,使人患了「維生肥大症」。學校應延續人天賦的創造特質,並著重互動,使人與世界連結。但不同時空之下人類的經驗紛雜繁複,必須發展抽象能力來整合這些經驗,使對學習者本身成為意義,並因而構成自己的世界觀。作者強調:除了「打開經驗世界、發展抽象能力」之外,學校教育的第三個任務便是「留白」。

  第三篇進一步解釋「套裝知識」與「經驗知識」的區別:把人對世界所認識的種種樣態,經大幅篩選,濾掉無數生動有趣的特殊經驗,再經抽象化、系統化,如此編製而成的知識體系,便是所謂的套裝知識。另一方面,以學習者為主體,直接與不同時空之下人類的經驗起共鳴或衝突,結構而成的經驗網絡,則為經驗知識。「知識解放」,就是將套裝知識經驗化的過程。

  書的後半部,深入教育改革與社區大學的實踐面。在第四篇中,作者以近身的觀察,抽繭剝絲,闡述二十年來教改的初衷,與其後現實發展的落差,包括「廣設高中大學」以及「教育現代化」的扭曲與變形。最後一篇則說明社大成立的旨趣與課程規劃,是台灣公民運動重要的啟發性文本。

  本書出版十年迄今,影響遍及社區大學、公民團體與各實驗教育學校,其思想的種子則撒播在無數年輕熱情的心田,一方面揭開菁英主義的團團迷霧,另一方面為台灣未來的教育開啟一扇貼近真實世界的窗。

作者簡介

黃武雄

  一九四三年生於台灣新竹,父籍嘉義朴子,為台大數學系退休教授,專業幾何研究,並擅長散文,文體獨特,曾獲一九八二年中國時報文學散文推薦獎。除專業論著及本書外,另著有《學校在窗外》(左岸)、《台灣教育的重建》(遠流)、《黑眼珠的困惑》(人本)、《木匠的兒子》(聯經)。早年受教育部委托,編寫高中數學實驗教材,親赴中學實地,深入基層觀察教育現實。三十年間經常撰文評論台灣教育與社會。一九九四年發起四一○教改運動,一九九七年倡議普設社區大學,衝激體制教育,並為台灣兩大體制外教育系統開拓新視野。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學校在窗外(教改二十周年紀念版)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推薦序 小野
篇一 孩子為了什麼去學校?
之一 替那些死去的孩子活下去
之二 如果死亡只是像睡夢
之三 天上還會再長出一個月亮
之四 我要到那不知名的地方
之五 學校教育的本來面目是一頂小丑帽
之六 一個不存在的女人名叫麗娜

篇二 通往普遍世界的雲梯
之一 學校該做而且只做這兩件事
之二 貓在畫廊裡看畫
之三 在看不見摸不到的世界裡思考

篇三 知識是人的創造經驗
之一 套裝知識與經驗知識──兼談社區大學學術課程的定位
之二 獨立思考與主體經驗──比較通識教育與社區大學的理念
之三 理性的叛逆與解放──論通識教育與科學教育

篇四 教育改革是一團迷霧?
之一 唐吉訶德的眼睛黑白分明──當前教改問題對話錄之一
之二 學校在窗外──當前教改問題對話錄之二
之三 教育改革要發展公共論述──當前教改問題對話錄之三
之四 教改怎麼辦?
教改的架構與菁英思維
底層部分的改造
向上層部分滲透
之五 十年教改煙雲過(文集)
再等半個世紀
九二八與教師自覺運動

篇五 社區大學與公民社會(文集)
之一 社區大運動的萌芽
深化民主與發展新文化
一九九七之後台灣往哪裡去?──李天健專訪
先有社會重建才有心靈改革
從人民權談台灣當前政治──李天健專訪
之二 社區大學與發展公民社會──李天健專訪
之三 社大運動一路走來跌跌撞撞
請地方勢力不要把社區大學看成票倉 
幾個問題一個夢
社區大學的核心任務──重建每個人屬於自己的世界觀
社區大學實踐的若干反省──楊志彬專訪
之四 公眾力量與台灣政治前途
從鄉野三害談台灣公眾力量的形成
公民制憲與台灣的政治前途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學校在窗外(教改二十周年紀念版)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

學校在窗外,我站在窗外看著教室裡的你

  「教育不要走過去的老路,不要教出和我們這一代一樣笨的大人。我們要有自覺,自己是扭曲的教育制度下的不良產品,我們要教出比自己更好的一代來……」

  今年是410教改運動的二十週年,明年,台灣最大規模的一次教改就要上路了,十二年國民教育的實施已經勢在必行。現在的八年級(過去的國二生)確定會是第一屆十二年國民教育的白老鼠。

  據說,大部分的校長和老師在解釋最新的十二年國教的入學方式時,會說得舌頭打結,因為那個方案的複雜及荒謬,是難以形容的笨,抱歉,我很主觀的用了這個很不禮貌的字眼──笨。真的,就是笨。這也是當年為什麼來自民間立意良善的410教育改革運動,後來變得千瘡百孔的原因了。所有的問題,都來自無法從整體結構和思想上做徹底改變,只改變了制度上的皮毛,又大量遷就了原有的教育現況,結果是搞亂了整體結構,一場革命成了混亂的鬧劇。
這二十年來,台灣歷經了政治上的兩次政黨輪替,教育部長到底換了幾個,他們為台灣的教育制度做出了哪些貢獻,說實話,很少人能說得清楚。反而是在體制外曾經做出許多具體建議,埋頭用功撰寫許多教育改革論述的黃武雄老師,是我們一定會記得的重要人物。學數學的黃老師除了推動410教改之外,三年後又繼續提倡社區大學,到近幾年提出了千里步道運動。他對於台灣的社會、教育和環保有一套很完整且一貫的論述,始終如一,清楚而堅定,不像政治人物施政時隨著民意修改那樣,少了核心主張。

  黃老師曾經說,關於教育的基本觀念,他最欣賞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nmurti)的說法︰「教育的目的,在於免除人的恐懼。人越了解世界,越了解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位置,越能免於恐懼。」而事實上,我們台灣的教育制度和方法卻是反其道而行,黃老師認為我們學得越多,反而越恐懼。他曾經這樣批判台灣的教育:「我們只會在孩子身上堆積一些缺乏意義、又不經反思的知識,要他們堆積這些知識,去擁有地位與財富,結果呢?人擁有越多,越怕失去,因此心裡永遠是恐懼的。」克里希那穆提曾經用一句話總結他這一生傳播的許許多多的觀念,他說:「我只教人一件事,那就是觀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後加以超越。」黃老師一直認同這樣的教育觀念,他總是強調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原本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保護每個孩子自身的創造力,從他們本身的經驗世界出發,透過所學習到的知識,和外在的世界做出連結。他認為,在教育過程中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和能力,才會帶給人喜悅和快樂。不然教育帶給孩子的都是挫折和痛苦,孩子無法從這樣的教育中變得更自在、更有自信,更知道自己未來的人生是要什麼?是做什麼?

  許多人反對教改的理由,無非是認為,教改強調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老師採取放任和自由的態度,會讓學生失去基本的文明傳承和基本知識的學習,甚至失去「競爭力」。黃老師為此提出了解釋:「我從來沒有反對過文明傳承,我一生用一半以上的精力,做的無非就是這件事,到今天猶日日寫書,想把前人艱深而美麗的數學成就盡量白話,讓下一代領悟。但我主張要傳承的是文明中那些好的、令人讚嘆的東西,而非封閉的心智、扭曲的價值,與平庸的見識。」黃老師提到,台灣傳統的教育觀念,是強調「人與人」的競爭,所以才會用各種方式達到人與人競爭的目的,包括大大小小的考試、評鑑、排名、分等級、分班,使得我們的學生日日夜夜活在挫敗中,總是認為自己成績考試不如別人,應該被社會淘汰。在這樣扭曲變態的教育制度下,已經有太多太多的孩子成了犧牲的祭品。教育要改革,是改革教育的制度和教育的方法,要教育孩子「人與事」爭,把事情做到最好。

  教育不要走過去的老路,不要教出和我們這一代一樣笨的大人。我們要有自覺,自己是扭曲的教育制度下的不良產品,我們要教出比自己更好的一代來。黃老師很少談及品德教育。他說,人因為自己的興趣而投入工作,從中體會出來的價值,這裡面經常蘊含著品德。所以他不贊成對學生們大談道德這些充滿教化意味的東西,因為那往往容易流於偽善。他認為善與美時常座落於真之中,讓孩子保有赤子之心,誠實面對自己,有了真,品德何需教育?

  這些年他更深一層去思索人存在於這世間的原始動力。於是他將他對於教育更深刻的看法寫在《學校在窗外》這本書中,也對於當年教育改革提出之後在教育界發生的種種變化,提出了清楚明白的反省和思辨。我們的孩子日日夜夜被關在學校裡面,可是真正的學校卻是在窗外。我站在窗外看著教室裡的你,也會想起當年被關起來的自己,到了現在,我依舊天天做著考試的惡夢,常常在黑夜中驚醒,泫然欲泣。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學校在窗外(教改二十周年紀念版)


ISBN:9789866723919
叢書系列:左岸社會觀察
規格:平裝/416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教育>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學校在窗外(教改二十周年紀念版)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篇一 孩子為了什麼去學校?

之一 替那些死去的孩子活下去




小說家大江健三郎在他的名著《自己的樹下》中,討論「孩子為什麼要上學?」,書中有一段對白:

媽媽,我會死嗎?

你不會死,我希望你不會死。

可是我好像聽到醫生說,這孩子沒救了。我覺得我會死哪!

對白的背景是:幼年時期的大江,放棄學校的功課,拿著植物圖鑑,獨自走入山裡,去學習植物的名稱和生態。一個大雨傾盆的秋日,他迷失在山中的森林裡。隔日被發現躺在一棵七葉樹下發著高燒,村子的人把他救了回來。

就算你真的死了,媽媽還是會再把你生下來。

但是那個小孩和現在就要死去的我,不是同一個人吧?

是,是同一個小孩。我再把你生下來之後,就會把你以前所看過、聽過、讀過、做過的事一一講給那個新的你聽,那個新的你也將學會現在的你所說著的語言,所以你們是同一個小孩。

隨著秋天過去,大江逐漸復原,初冬回到了學校。

事隔半個多世紀,現今大江已步入老年,他記得當時回到學校之後,時常陷入沉思,在心中自言自語:

教室或運動場上的同學們,是不是也都由他們的爸媽把那些沒長大的孩子所看過、聽過、讀過、做過的事反覆重述,讓他們代替那些死去的孩子繼續活下來呢?而這事的證據,就是我們都繼承了同樣的語言在說話。

而我們每個人不就是為了把這語言變成自己的東西,所以才來到學校的嗎?我想不僅是國語、理科、算術,就連體操,也都是為了繼承死去的孩子的語言,繼承他們所看過、聽過、讀過、做過的事,才必須學習的東西!一個人獨自跑到森林中,比對眼前的樹木與植物圖鑑,並不能代替那些死去的孩子,不能與他同化而變成新的小孩,所以我們必須到學校。



老年的大江另一個回憶,是關於兒子光的事。光出生時腦部異常,頭看起來有雙倍大,後面多長了一個大瘤。醫生把瘤切除了。光到四、五歲還不會說話,但他對音樂非常敏感。相較於人類的語言,光更懂得野鳥的歌聲。這時的大江又問起自己:為什麼光非上學不可?光清楚鳥聲,喜歡父母教他認識小鳥的名字,為什麼不可以搬回山谷的村子裡,住在森林邊的老家,與父母三個人一起生活呢?作為父親的大江,為光提出疑問:

我可以讀著植物圖鑑,確認樹名和其生態,光可以聆聽野鳥的歌聲,叫牠們的名字,妻可以畫素描,煮飯做菜,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呢?

光進了學校的特教班,班上許多同樣有智障的同學,時常在教室裡大聲吼叫,此起彼落。上學不久,光便找到一個和自己一樣喜愛安靜,不喜歡吵鬧聲的朋友。兩個小傢伙時常窩在教室角落,手牽手忍耐教室裡的噪音。光還幫助這位行動比自己困難的朋友上廁所,並一起聽FM的音樂節目。

光長大後變成作曲家。大江在他的書中繼續說:

現在對光來說,音樂是為了確認自己內心深處的那些寶藏,把自己與社會相連結的最有效的語言傳遞給他人。光的音樂雖然萌芽於我們的家庭生活,卻在光上學之後形成。不管是國語、理科、算術、體操、甚或音樂,這些都是語言,都是為了讓孩子充分了解自己,與他人相連結的東西,外語也是一樣。

為了學習這些東西,我想不論在什麼時代,這世界上的孩子們都應該去上學。

ISBN:9789866723919
叢書系列:左岸社會觀察
規格:平裝/416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教育>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學校在窗外(教改二十周年紀念版)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4014?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童年與解放衍本(教改二十周年紀念版) 會玩才會學 P.E.T.父母效能訓練 為什麼孩子要上學 史賓塞的快樂教育(暢銷修訂版) 孩子我要你做自己:台灣媽媽╳以色列爸爸╳愛的教育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麥田裡的老師 愛的藝術 遊「戲」童年:扮戲 × 看戲 × 陪孩子玩出潛實力 童年與解放衍本(教改二十周年紀念版) 為什麼孩子要上學 會玩才會學 成為他自己:全人,給未來世代的教育烏托邦 P.E.T.父母效能訓練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毒婦:木嶋佳苗的百日審判旁聽記[Du Fu : Mu Dao Jia Miao De Bai Ri Shen Pan Pang Ting Ji]~推薦!

作者:北原MINORI
譯者:陳系美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13/07/3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60元

ISBN:9789861858951
叢書系列:新視野
規格:平裝/224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報導文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毒婦:木嶋佳苗的百日審判旁聽記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這是一起引人無限想像的案件,
  你不禁想問:
  「倘若今天被告是個美女,或加害人與被害人的性別顛倒,一切,是否就不一樣了?」

  半個世紀以來,最轟動日本社會的案件!
  玩弄男人的純情,奪去他們的性命,大把揮霍他們鈔票的兇手,竟是貌不驚人的她?!

  男人憤怒:「怎麼會有人被那種女人騙倒!」
  女人好奇:「那樣的長相,她憑什麼?」

  「稀有的結婚詐欺師」、「平成毒婦」、「黑寡婦」……
  被媒體過度渲染報導的連續殺人案被告˙木嶋佳苗

  媒體稱她是空前絕後的「毒婦」;
  男性們則願意不斷掏錢奉獻給她;
  審判中關於性愛的赤裸發言、異於常人的價值觀,
  以及特立獨行的裸露穿著都受到矚目;
  甚至出現一群對她產生「共鳴」的「佳苗女孩」……

  史無前例的100日審判、高達1億日幣的詐欺金額、無數被玩弄於股掌的男人。
  她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物?

  絕對稱不上美女的容貌,卻能易如反掌操縱著好幾位男性的原因是?
  她的價值觀為何會如此特異卻強韌?
  她所相信的、追求的「愛」,是否真不同於你我——?

  獨家深入審判現場,
  第一手報導全國矚目的百日審判過程,
  揭露最不為人知的人性黑暗與慾望糾結

  被告的「名器」自豪造成法庭騷動
  家屬證實:被殺害的男人嘴角帶著幸福的微笑。
  激動落淚的男檢察官VS.不為所動的女被告!

  「我認為是這個社會,造就了這個驚世駭人的毒婦。」(本書作者)

  木嶋佳苗在法庭上的供詞——————————

  「有人跟我說,他目前為止做過的女人裡,沒人比我還銷魂!」
  「與其說是我那方面的技巧很好,應該是我那裡的天生機能,比一般女性還好。」
  「我的魅力就是一般女性所沒有的自由奔放。」
  
  「在性愛上,我知道我能給男人不同於一般女人的世界。我做了很多研究,希望能將性的奧義推向巔峰。當我這方面的能力逐步上升後,從男人那裡拿錢,讓男人的性愛層級提升,對高水準的男人提供撫慰和活力,變成了我的工作。這是一般女人辦不到的。在這個領域收錢,我認為是正當的報酬。因為我付出了很多努力。」

  關於木嶋佳苗

  1975年,木嶋佳苗出生於日本北海道,是兄弟姐妹四人中的老大。 由於受母親的耳濡目染,木島佳苗自幼喜歡彈鋼琴,從小就會做出一手可口的飯菜和精美的糕點。

  從2008年起,她開始以「佳苗廚房」的網名在各大婚戀網站上徵婚,竭力將自己包裝成溫柔婉約的淑女形象,誘使一些急於尋找配偶並且有一定經濟基礎大齡剩男、宅男受騙。

  2009年1月到8月期間,木嶋佳苗分別認識了53歲的公司職員寺田隆夫、80歲的退休老人安藤健三和41歲的公司職員大出嘉之。在跟他們建立情人關係後,木嶋佳苗從三名男子處借到大筆錢財,過著奢侈的生活。隨後這三名男子後來均離奇死亡。屍檢顯示,三人都死於一氧化碳中毒,在其中兩名死者體內還發現了安眠藥成分。
 
  由於這名蛇蠍女子手段狠毒,日本媒體送給她「黑寡婦」、「毒婦」的雅號。這起案件也在日本國內引發了廣泛關注,被譽為日本的「黑寡婦案」。

  2012年4月,日本埼玉縣地方法院宣布,木嶋佳苗殺人罪名成立,被判處死刑。退庭後,回到看守所的木嶋佳苗立刻決定上訴。

作者簡介

北原MINORI

  1970年11月24日生,神奈川縣出身,作家,同時也是實業家。津田塾大學國際關係學科畢業後,進入日本女子大學研究所專攻教育心理學,並研究性教育。歷經出版社雜誌編輯、自由作家等職業,在1995年與友人一起設立網頁製作公司。透過此工作接觸網路情報之中,對海外的女性向成人玩具大開眼界。1996年設立第一家由女性經營的成人商品店「Love Peace Club」。

譯者簡介

陳系美

  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畢業,日本國立筑波大學地域研究所碩士,曾任空中大學日文講師,華視特約譯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假面飯店》《真夏方程式》《藍,或另一種藍》《像樣的不倫人妻》《左岸》《那年,我們愛得閃閃發亮》《腳本》《花宵道中》等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毒婦:木嶋佳苗的百日審判旁聽記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第一章 百日審判開始
糟糕!!我被耍得團團轉
被騙的男人們
會跟他上床的男人、不上床的男人
比起整形,還不如花錢買賓士;比起減肥,還不如花錢上料理教室
佳苗給男人們的東西
佳苗girls

第二章 佳苗述說的男人們
法庭內的自誇「名器」騷動
那些真命天子
難以言喻的厭惡感
混濁無光的眼睛
女檢察官VS.佳苗
最終的死刑求

第三章 尋訪佳苗的足跡
首次的罪
與母親之間的糾葛
佳苗眼中的東京

第四章 毒婦
判決
毒婦。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毒婦:木嶋佳苗的百日審判旁聽記


ISBN:9789861858951
叢書系列:新視野
規格:平裝/224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報導文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毒婦:木嶋佳苗的百日審判旁聽記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毒婦:木嶋佳苗的百日審判旁聽記

ISBN:9789861858951
叢書系列:新視野
規格:平裝/224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報導文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毒婦:木嶋佳苗的百日審判旁聽記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4667?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男人真心話,說給女人聽:錯判男人心,失去幸福力。送給想搞懂男人心理,找到真幸福的女人們! 成為黃種人:一部東亞人由白變黃的歷史 花宵道中 24個比利【完整新譯本】 愛的成人式 East India Youth / Culture Of Volume 倦怠社會 決戰王妃 七年之夜 迷聲人魚 I 花宵道中 男人真心話,說給女人聽:錯判男人心,失去幸福力。送給想搞懂男人心理,找到真幸福的女人們! 應召人生:第一位獲得泰國文學獎首獎的應召女,跨海賣春的真實故事 蘇發福日記:鑄鐵鍋中西式不敗料理 女人的絕望:伊藤比呂美的人生相談室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的治理:西塞羅二千年不朽的國家治理術(How to run a country: an ancient guide for modern leader)~推薦!

作者:西塞羅/原著、弗里曼/編選
原文作者:Marcus Tullius Cicero、Philip Freeman
譯者:張玄竺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3/07/2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50元

ISBN:9789865829254
叢書系列:IDEAS
規格:平裝/192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概論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政治制度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國的治理:西塞羅二千年不朽的國家治理術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國之成敗繫於何?

  西塞羅,古羅馬最偉大的政治家
  充滿智慧與廉潔的不朽典範
  直指兩千年來人性深處不變的弱點
  跨越世紀的經典巨作

  ★經典政治學巨作
  ★中英文版本對照
  ★政治學權威精心編選

  選舉前卑躬屈膝的政治人物,為什麼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口口聲聲人民公僕的官僚,怎麼一直在計算利益,看不見為人民服務之心?
  位居高位的權要,為何難以彎下身來,傾聽人民的聲音?

  對於政治人物,你是否總有這種感覺?

  一個好的政治家,除了讓人敬佩的執行力與魄力,還必須有道德、操守、廉恥與自持,並且能夠與其他黨派共同為國家及人民謀利。古羅馬最偉大的政治家──西塞羅,在西元前就提出足以跨越時空的智慧和遠見,然而權力濫用在兩千年多來幾乎沒有改變,無論哪個國家,大大小小的政治紛爭從不止歇。

  溫和的保守派西塞羅,以身為執政官,並親眼看見共和政府垮台的經驗,寫出歷史上最經典的政治哲學著作。他的問題至今仍持續迴盪:政府公平正義的基礎為何?什麼是最好的法律?領導者該具備怎樣的風範?

  西塞羅以非學術理論者的角度提問,更貼近人民的困惑,切中現實局勢。他也提出了諸多兼具哲思與實際的大原則,如「人類行為應順應宇宙與自然運作」、「政府須確保人民私有財產安全」、「統治體制應權力平衡」「領導人須有卓越廉潔的操守」、「貪汙使國家滅亡」等。西元前的深刻智慧與思想,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閃耀睿智的光采,同時也替各種爭論不休的議題,提供新的切入點。

作者簡介

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西元前106年1月3日~前43年12月7日)

  羅馬最偉大的演說家及辯論家,也是羅馬共和國最高執政官。當時西塞羅所摯愛的羅馬面對的是官員濫權、經濟不景氣、外來移民問題、以及黨派間的私利鬥爭。感覺似曾相似?對於領導者及政治問題,西塞羅在信件、演說及著作中早已展現無遠弗屆而超越時空的智慧與遠見。本書收集了其中精華,引導現代讀者與公民以更輕鬆的方式了解自古至今不變之真理。與《競選之道》同為系列冊書,本書集結西塞羅對領導力、政權腐敗、權衡之道、稅收、戰爭、移民及妥協的深沉體悟。這些智慧之語影響了許多偉大的領袖──包含美國建國之父──兩千年的智慧時至今日歷久彌新。

  本書以主題式介紹,並重新以生動活潑的翻譯帶給讀者新的閱讀樂趣。書中更有編者序、註釋、名詞介紹及進階閱讀書單。輕鬆愉悅的導讀方式,使讀者充分享受閱讀與智慧的結合。

編選者簡介

弗里曼(Philip Freeman)

  為《競選之道:現代從政者的葵花寶典》編者及英譯者,著有《眾神喧譁的年代》、《亞歷山大大帝》、《凱薩》等書。哈佛大學古典文獻及凱爾特語文學博士,現任愛荷華州路德學院古典語言學系系主任。

譯者簡介

張玄竺

  英國愛丁堡大學英國文學碩士,目前為專職譯者及擁有全台最美校園的國立東華大學兼任講師。在花蓮過著與世無爭的鄉村生活,怡然自得並甘之如飴。翻譯與教學是夢想、是生活、也是冒險,更是一輩子的志業。

  個人網頁:blog.yam.com/sophie77777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國的治理:西塞羅二千年不朽的國家治理術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導讀
為台灣量身打造的西塞羅 ◎南方朔
我們要改換看待治國者的角度了 ◎陳思賢

導言

國的治理
自然法
權衡
領導力
朋友與敵人
說服力
妥協之道
錢與權
移民
戰爭
腐敗
獨裁和暴君
收場白:衰亡之國

附錄
中英對照表
延伸閱讀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國的治理:西塞羅二千年不朽的國家治理術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導讀一

為台灣量身打造的西塞羅◎南方朔(知名文化觀察家)

  台灣對西方的「古典研究」一向不重視。

  所說「古典」,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定義。大體而言,它指的是希臘羅馬時代的研究。這個時代,一切的學術文化和政治社會的典章制度初興,有系統的思維開始形成。而人們也知道,初興的時代通常也是生命中最旺盛、人們最會對根本問題提出疑問的時代,因此在古典時代必然聖賢哲人前後相望。這也是西方名校如牛津、劍橋古典學研究特別發達、能夠栽培出許多敢於對基本問題提出解答的真正菁英之原因。

  而在西方的古典學裡,西塞羅無疑占有極重要的地位。他是個有學問的政治家,做過律師、財務官、總督,最高做到相當於總理的執政官和元老院的元老。但他生不逢時,他正處於羅馬由共和制轉變為獨裁制的時代。他支持共和,反對獨裁,因而後來被獨裁者屋大維所殺害。但他雖下場悽慘,在羅馬文化史上卻有一個名留千古的「西塞羅時代」,即是指西元前一世紀時的拉丁文化黃金時代,文學、政治、哲學、修辭演講學異常發達。而西塞羅即是那個時代的翹楚,他有思想、有文采、有經驗,他的文章和講稿生動有力,能言人之未言,而有永恆的價值,像美國開國元勳那一代,諸如亞當斯、傑佛遜等人就是他的崇拜者,受到他很大的啟發。現代政治哲學和語言修辭學的許多觀念,也從他開始。我從很早起,就對西塞羅極為崇拜。我的藏書裡,就有一套哈佛大學所出的「羅布古典文庫」(Loeb Classical Library)中的西塞羅全集。

  西塞羅的學問著作專書龐大傑出,涉及道德倫理、個人修身、古代哲學、詩歌、法律、演講修辭,以及領導治理等各種領域,可說是羅馬時代的一個全方位的大型人才。由於他繼承了希臘時代的哲學精華,因此他的學問見解都很有哲學上的高度與深度,能夠觸及各種問題的本質,這也是他的著作,儘管已有兩千年歷史,後人讀來仍有現代之感的原因。

  西塞羅是羅馬時代的超級大師,要全盤加以介紹,至少要一本大書的篇幅。因此,本書不能談他政治哲學的全部,只是提綱挈領地講他對政治領導學的主要部分。但雖然本書卷帙不大,卻已有吉光片羽,讓人對這個偉人級的一代人傑有了概括的認識。一個傑出的政治領導人本來就應該思慮周詳,清廉執政,智慧圓滿,能夠判斷各種情勢,去做出對的決斷。這些都是治理一個國家的鐵則。二千多年前,西塞羅就已講得很透澈了。只是今天的台灣,卻連他所說的標準的百分之一的程度也沒有達到,這實在令人格外感慨。西塞羅終生以羅馬的民主共和為念,他反對獨裁,憂慮羅馬的濫權腐化,現代的史學家已有了定論,認為羅馬之亡,不是亡於異族入侵,而是亡於它自己的濫權腐化,這更證明了西塞羅的遠見。讀了這本小書,我更加覺得,這本書簡直就是量身打造,為無能當道、國家情勢日益不堪的台灣而寫的。因此這本小書,實在值得台灣人拜讀!

導讀二

我們要改換看待治國者的角度了◎陳思賢(台大政治系教授)

  古羅馬政治家及思想家西塞羅一生感時憂國,而我們現今的每一個知識份子與公民何嘗不然?古往今來,多數時候人們都在慨嘆政治:憂心於有權柄者的思維錯誤,能力不佳,或是操守可議,以致誤國誤民。羅馬動盪政局下,西塞羅遭政敵謀殺,但其生前不斷致力於論述「國之治道」;此雖兩千年前往事,但歷來有識者都認為他的看法是切中問題而有效的,只是吾人能否踐履而已。西方漫長的中世紀及近代、現代,一直有人提到西塞羅,嚮往他為恢復古羅馬共和政治的榮耀所開的處方簽,但是多限於學術思想界,一般人較少與聞。現在弗里曼先生將他的政治思想濃縮地選輯介紹給一般讀者,以簡單易懂的白話語體(西塞羅原著均為拉丁文)向學術界之外的「公民群體」傳播,這是一個晚到卻適當的方式!

  為何如此?因為我們需要改換看待治國者的角度了!西塞羅當時的著作是寫給菁英們看的,尤其是羅馬元老院中的成員們,他們身負維繫羅馬共和傳統的重責。元老院推派、選立羅馬的政治領袖,並與之一起治國,故元老們及共和國領袖的心態、思維見地是政治良窳的關鍵。西塞羅本人是這個團體的成員,他也曾以「參與治國者」的身分來看待政治,所以對於治國者的素質要求體會極深。弗里曼在本書所選輯的文字,都是西塞羅對於良好治國者形象之刻畫。西塞羅認為國家是一群公民為了追求共同福祉及公義生活所結合成的共同體,因此治國者的任務只有兩項:提升團體福祉以及實現公義。什麼樣的心態及認識有助於達成此目標?這就是本書的內容所繫。但現今為民主之世,我們並非羅馬元老院成員,亦非統治者,此書與我們關係為何?

  民主時代的「頭家」們,一般對於政治人物的人格、能力及心理特質所知不多,僅能從媒體報導中形成抽象印象;現在我們要將自己假設為羅馬元老院的一員,在彼此相互熟稔的同僚中推舉出一位識見德行均優者,賦予行政責任,而自身隨時監看其表現,「議論長短」,「砥礪攻錯」,同以治國者之高度來衡量評鑑領導者對於共和國的貢獻,這樣才不至於讓民主淪為一種政治「企業」,圖利特定人。這本書是關於好的治國者的特質。因此身為選民,我們平素就要注重對於治國者其本身素質的了解,而非僅選舉時約略知悉其政策政見。

  轉換角度後,民主時代的「頭家」們,時時試著也站在「治國者」的角色與情境盱衡國事,如此習於演練借箸代籌的同理心後,才能分辨出孰為好的統治者。過去以仰望之姿,在一系列名單中選出一個「熠熠發光」的政治明星作為領導者,而後將所有大政完全信託於他∕她,這樣的心態與時代應該結束了,而它已被證明是退化的民主,造成民主式獨裁。

  很多人認為凡是關於領導統御之書,即適用任何人群團體,因此古代許多政論之書也都廣為用來作為企業管理之參考,例如老子、韓非子或馬基維利之著作等。但此書不然。理由何在?因為此書的對象是共和國!共和國不同於君主國,更不同於企業組織;所以共和國需要的是「治道」,而君主國或是企業要的是「治術」,兩者的差異在於前者必須是有裨於全體成員,而後者只是鞏固特定人的利益。換句話說,「治道」追求全體成員之福祉及公義,而治術則追求特定目標之達成,在君主國即是權勢,而於企業乃是成長及利潤。由上可知,共和國的領導者性質特殊,他∕她是公義的僕人,自然法的執行者,大眾利益的捍衛者。無一己之私,無一時之好惡,一切都需以共和國這個共同體之榮耀福祉作為目標。

  本書最後,西塞羅感嘆其祖國已然成為衰亡之國,日落西山,因為元老們沒能心存警惕、戮力護持偉大的羅馬共和傳統。我們今日要挽救民主,就要每一位公民彷彿親身走入羅馬元老院的聖殿廊柱中,張大眼睛觀望、時時警覺不法及不公義,不讓無知及縱容蔓延,致使私心圖謀或無能政客敗壞了共和國。奇妙的,西塞羅這些文字竟然是直接有裨於二千年後地球另一端的我們。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國的治理:西塞羅二千年不朽的國家治理術


ISBN:9789865829254
叢書系列:IDEAS
規格:平裝/192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概論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政治制度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國的治理:西塞羅二千年不朽的國家治理術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導言

「每一頁都像是所有國家的歷史─尤其像我們這四十年來的歷史。只消改掉人名和軼聞就成了我們的歷史。」──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寫於米都爾頓所著《西塞羅傳》

西塞羅生於西元前一零六年,在羅馬驅逐了最後一位皇帝,成立羅馬共和國的四百年後。他來自羅馬東南方的亞爾皮朗小鎮,那裡也是馬略的故鄉。馬略曾因其平民派論及無財產限制的從軍制度改革而與元老院內貴族對立。西塞羅幼年時,阿爾卑斯山另一端的日耳曼族入侵,馬略帶領羅馬與之抵抗,因而鞏固了政治勢力。

出身富裕家庭,西塞羅的父親堅持讓他及弟弟昆塔斯受最好的教育。他們與當時羅馬最好的老師學歷史、哲學與修辭學。年少時,西塞羅曾短暫投身軍隊,但並無太大作為。之後便在羅馬開始接受法律訓練。為洛司基烏斯辯護是他的第一個案件,因其無辜遭受謀殺父親的控告,西塞羅勇敢出面與當時的獨裁官蘇拉和其腐敗的官僚對抗,最終洛司基烏斯獲無罪釋放。但當這樁法案結束後,西塞羅認為自己無法久待於羅馬,於是前往希臘羅德島繼續其學術研究。

蘇拉死後,羅馬恢復共和體制。西塞羅因而當了刑事推事官、法務官,最後在一場激烈的選戰中,當選共和體制最高權位的執政官。但羅馬此時已不可同日而語,過去台伯河岸的小莊園已擴展成跨越地中海的大帝國。如傳說中回到田園耕讀的辛辛那圖斯,在領導國家打了勝戰後,面對國家權力的腐敗和濫用而決定出走。羅馬當時的公民軍隊成了專業軍隊後,效忠的是領軍將軍而非國家。因此,蘇拉的專政和屠殺政敵的做法,成了羅馬共和國的夢魘。即使西塞羅到了權力高處,仍挽回不了憲政體制的破碎。更糟的是,此時派系對立、經濟蕭條,失業率也對公民社會造成了威脅。

任執政官期間,西塞羅及其同黨挫敗了喀提林以暴力推翻元老院的意圖。三年後,龐貝、克拉蘇及凱薩成了幕後統領羅馬的三巨頭。他們邀請西塞羅加入,但他並不願妥協於如此違背憲法的攏絡。然而,因龐貝多年來的支持與凱薩提出的承諾,西塞羅不得不與三方維繫友好關係,並靜待時機,等待回歸他摯愛的共和體制。

但西塞羅在元老院中受到排擠,且沒有實權,只能開始將治理政府的想法化諸文字。凱薩征服了高盧、前進魯比肯後,西塞羅寫出了歷史上最偉的政治哲學著作。他的問題至今仍迴盪著:政府公平正義的基礎為何?甚麼是最好的法律?領導者該具備甚麼樣的風範?西塞羅並非以學術理論者的角度詢問,而是以親為執政官,並親眼看共和政府垮台的身分提問。他期待有人看見,但他的政治影響力卻已明顯下降。如寫給朋友的信中所提:「我曾坐在甲板上,手裡掌著國家的舵,但現在卻連船底都沒了位置。」

凱薩在羅馬內戰中得到勝利,開始了仁厚獨裁的專政,這對西塞羅而言無疑是世界末日。西元前四十四年三月十五日,一陣混亂的政治情勢讓西塞羅有了重回共和政府的希望。他將希望寄託於凱薩的甥孫及養子─年輕的屋大維身上,並相信他會帶領羅馬重回從前共和的榮耀。但屋大維與安東尼的同盟讓西塞羅明白大勢已去。於是西塞羅做出最後的努力,便是以傑出而令人畏懼的演說對抗安東尼的暴政─但自由的時代已不再。在屋大維的同意下,安東尼將西塞羅列為人民公敵。西塞羅臨死前對刺客說的最後一句話便是:「至少確定你好好地砍下我的頭。」

ISBN:9789865829254
叢書系列:IDEAS
規格:平裝/192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概論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政治制度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國的治理:西塞羅二千年不朽的國家治理術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3247?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增訂版) 贏了再說 論義務 用表格管理,工作少40%:當主管一定要會的工作圖解術 沉思錄:羅馬哲學家皇帝省思經典(中英對照全譯本) 康德論教育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 論老年 人生的智慧 麻將完全攻略(彩色加值版) 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增訂版) 論義務 西塞羅文錄(二版) 高盧戰記 贏了再說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千萬別來念法律[Qian Wan Bie Lai Nian Fa Lv]~推薦!

作者:楊智傑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3/07/2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20元

ISBN:9789571171760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規格:平裝/356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法律>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千萬別來念法律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本書主要介紹律師考試影響下的台灣法學教育,批判律師考試對其所造成的嚴重扭曲,包括共筆文化、補習熱潮、學習態度等,並描述律師考試考甲說乙說與獨門暗器等各種不合理設計。此外,本書也討論律師考試對國家人力的浪費,並進而影響法律學術的發展。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滿腔的正義感和對法律人的擔憂。此書新版,作者以親身經歷,說明律師考試限制並無必要,最後以法律系老師的身分,給所有想學法律的人一些中肯的建議。

本書特色

  誰說法律系不好念其實最好念的科系就是法律系!
  考上律師就是「神」,沒考上就「什麼都不是」!
  法律人扭曲的性格,全都是國家考試害的□□

作者簡介

楊智傑

  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取得台灣大學法學博士後,曾任真理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現為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所專任教師。專長為智慧財產權、憲法。

  著有多本入門法律讀物,並翻譯多本英文法律專書。

  著作:
  法律人的第一本書(五南)
  中華民國憲法精義(五南)
  資訊法(五南)
  圖解法律(五南)
  圖解民法(五南)
  圖解憲法(五南)
  著作權法判決與評論(新學林)

  翻譯:
  法理論的基礎(韋伯)
  憲法與政治理論(韋伯)
  把憲法踹出法院(正典)

  主編:
  聽美國憲法說故事(博雅書屋)
  聽美國法律說故事(博雅書屋)

  部落格
  tw.myblog.yahoo.com/yangjames2000 

  教學網站
  teacher.yuntech.edu.tw/yangjames/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千萬別來念法律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推薦序 反壟斷的新紀元
推薦序 激盪與回應
自序

第一章 逐字共筆——法律系上課情況
第二章 台大補習班——整體課程規劃
第三章 補習熱——高等補習教育的興盛
第四章 甲說乙說——國家考試桎梏
第五章 律師太多?費用過高?——法律服務供需失衡
第六章 我是冒牌律師
第七章 翻譯型——傳統法學研究方法
第八章 王牌大騙子——法學新領域與新方法
第九章 科舉遺毒——法律人的價值觀
第十章 律師考試與法學教育改革
第十一章 走上不歸路——該如何學習法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千萬別來念法律


ISBN:9789571171760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規格:平裝/356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法律>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千萬別來念法律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第一章 逐字共筆——法律系上課情況

一位台大財金系畢業的同學如此回憶:「只要在上課時間,遠遠看到前面那間教室外的走廊上擠滿了學生,就知道又發生教室座位不夠用的情形,這一定是法律系的課。」

另一位台大經濟系畢業的同學如此回憶:「只要遠遠看到一個教授穿著西裝,偌大的教室學生們都擠到後面,然後再慢慢向教室前面擴散稀釋,每一個都埋頭苦幹抄著筆記,有時候還看到桌上放著錄音機,這一定就是法律系的課。」

學習環境

台大法律學院位於徐州路二十一號,台大醫院的旁邊,與位於公館的台大校總區完全分離,只有每小時一班的接駁公車作為兩校地的連結。這裡有三個系,法律系、政治系、經濟系,以前都歸屬於法學院,現在法律系獨立出來設置法律學院,而政治系、經濟系與總區的社會系則設置社會科學院,不過只是組織上改制,原本的三個系還是留在徐州路的舊法學院內上課。習慣上,大家還是稱徐州路二十一號的校地為法學院。

整個法學院占地不大,面積比隔條馬路對面的台北商專、成功高中都還要小,院內的建築大部分是日據時代留下來的建築物。法學院除了兩排主要教學教室外,還有幾棟各有研究或行政用途的大樓,與法學院圖書館(簡稱法圖)。這些建築物圍繞著一個小小的水池,稱為弄春池,池中的人造鯉魚口四季不停地噴著水。法學院的隔壁,就是學生宿舍及運動場,對住宿的學生上課而言,非常方便。 

法圖一樓是期刊室與藏書室,二樓則是閱覽室,供學生念書之用。在法學院的三個系中,法圖二樓閱覽室的使用率,就屬法律系最高。這或許是因為文組第一志願的法律系學生,確實比較用功,不過在看到寒暑假中,法律系學生還是勤上法圖念書,這就有點啟人疑竇,真的只是因為用功所以勤上法圖嗎?答案顯而易見,不是因為愛用功,而是因為國家考試制度逼得法律系學生不得不在寒暑假中,仍然要勤奮地上法圖念書。甚至,平常法圖都是晚上十點半才關門,可是寒暑假卻在五點就打烊,讓法律系為了找地方繼續念書而傷透腦筋。為此,還有同學在BBS上抱怨,認為法圖不該這麼早關門。尤其暑假時台北盆地如此悶熱,宿舍又不准裝冷氣,電風扇吹出來的風都是「熱浪」,法律系的同學根本無法呆在宿舍念書。如果跑去醫學院的學生閱覽室跟醫學院的學生搶位子,又會惹來醫學院學生的抗議。不過,法圖基於人力缺乏的理由,仍然無法在寒暑假延長開放時間。無奈,法圖依舊五點準時打烊,法律系的考生們只能繼續流浪在台北街頭,尋找一個舒適可準備考試的地方。中央圖書館是一個不錯的地點,它離法學院很近,一樓有個蠻大的開放式閱覽室,在暑假中若去那邊念書,你會看到一張桌子六個位子上,有四個以上是放著法律教科書或是小六法,就知道法律系學生的勤奮了。

法學院與總區隔離,在人際關係上和與其他學科領域的接軌上,產生了點問題。由於社會科學注重對社會的了解,法學院與台大校總區的隔離環境,使得法學院的學生與他系學生間的互動較少,也較少參與社團活動。這樣封閉的環境下,可能會使得法律系學生以為法條就是一切,而忽略了社會現實。更重要的是,法律系在自我封閉的社群環境下,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價值體系,以為念好書考上國家考試就是人生的唯一目標,而從這裡畢業的學生到了社會上工作後,可能也將這樣的價值觀深植於法律事業中。這點,於本書第九章會再詳加說明。對於這個問題,校方在校友的壓力下,已經開始改革,將來整個法學院(包括社會科學院與法律學院)會遷址到校總區去,讓這些科系的學生能夠在台大校總區的准社會系統中接觸社會現實。不過,從我大一入學,就知道這個政策目標,但到我大學畢業,這個目標仍未實現。

綜之,台大法學院是個鬧中取靜的念書環境,但相對來講卻過於封閉,學生能夠在這邊專心的念書,但其人生價值觀卻某程度地被扭曲而不自知。以下,將開始介紹法律系的上課文化,讀者可漸漸從中讀出法學教育的問題所在。

ISBN:9789571171760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規格:平裝/356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法律>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千萬別來念法律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3825?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法律人的第一本書(5版) 如何成功念好法律:法律人專業學習方法(第二版)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圖解法律記憶法: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 圖解法律 失控的309:什麼是公然侮辱? 富國的糖衣:揭穿自由貿易的真相(2版) 圖解真正用得到的英文:用老外的一天學好英文(1書 + 1MP3) 愛:即使世界不斷讓你失望,也要繼續相信愛 斷臂上的花朵:從囚徒到大法官,用一生開創全球憲法典範 法律人的第一本書(5版) 如何成功念好法律:法律人專業學習方法(第二版) 圖解法律記憶法: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 圖解民法 圖解法律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年輕記者的信(二版)(Letters to a Young Journalist)~推薦!

作者:塞繆爾.弗里德曼
原文作者:Samuel G. Freedman
譯者:梁岩岩、王星橋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3/07/2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20元

ISBN:9789571171715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規格:平裝/184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二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大眾傳播/新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給年輕記者的信(二版)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2010中時開卷:年度十大好書.翻譯類入圍

  在三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本書作者在新聞工作和新聞教育兩方面都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在本書中,他與年輕記者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首先和讀者分享了自己從高中校刊做小記者到大學畢業後走向社會,直至成為著名記者的奮鬥經歷。在做這些工作時,他有對傳統的繼承,也有隨著時代發展的創新。無論是廣播採訪、電視報導、網路部落格,還是偏遠地方的冷僻新聞,作者的目標都是在採訪、寫作、思考、探究的過程中,塑造一個優秀記者的思維習慣。

  在當今社會,隨著媒介形式的巨大變化,新聞行業和新聞記者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而作者以他新奇的觀念和激動人心的故事,為已經或即將踏入新聞行業的人們提供了富有睿智的指導和靈感。

本書特色

  對於新聞媒體的八卦和不正確報導,已偏離社會認知與充滿道德的爭議性,本書是新聞界的良知典範,也是新近從業人員學習的指南。

  媒體不再是各種觀念交鋒之地,只是容納極端偏執思想的回音室?

  當我們看到充斥著色情謀殺、娛樂八卦和虛假造作的各種報導,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價值觀、對讀者負責的勇氣,從未像如今這般重要。

  透過美國資深媒體人之眼,重新檢視媒體運作的核心價值。

作者簡介

塞繆爾.弗里德曼(Samuel G. Freedman)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從事新聞工作和新聞教育長達三十年。已出版過五本書,並為多家媒體撰稿,包括: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全國廣播公司、《滾石雜誌》和《商業週刊》。曾獲普立茲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的提名,並榮獲美國猶太圖書獎。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給年輕記者的信(二版)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致謝
序言

第一章  特性
作為人的新聞記者
忠誠誓言
我們要背叛嗎?

第二章  報導
做足功課
磨損的鞋
搶風航行
匿名的消息來源 
打字與思考   

第三章 寫作 
寫作的階段 
形式和功能 
敬畏文字,尊重語言 
有關我的書
愛與隔離  

第四章 職業生涯
堅守你的立場
為漸進主義唱讚歌
迎難而上
圖書市場上的失敗 

後記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給年輕記者的信(二版)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序言

  三十年前,當我還像你們這麼大時,我就開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報社做記者。就在一九七五年五月的那個晚上之前,我已經在學校報刊做了七八年的時間,是從初中的學校報刊做起的。在這一年的夏天,我在《信使報》實習,這是我第一個既喜歡又能拿到報酬的工作。這家報社位於新澤西郊區,他們的報紙日銷四萬五千份。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從未忘記在那個夜晚所感受到的狂喜。

  當時,我差幾個月就十九歲了。我那時甚至沒有正式的白襯衫或西裝外套。如果沒記錯的話,我記得我向父親借了件便服套裝。他比我矮近八公分,所以這件衣服我穿著不太合身。我的頭髮向下披散著,留著連鬢鬍子,那是我幾個月前去俄勒岡州旅行時開始留的。當時的我看起來簡直像一個流浪漢。

  我擁有對記者這個職業來說十分重要的東西:原子筆和速記筆記本。這些東西比我那不合時宜的穿著重要。在上班前,我趕到了《信使報》的停車場。我的工作時間是從晚上六點半到淩晨兩點半。這裡也沒有什麼訓練和指導的過程。我把在大學校刊工作時的剪報帶來,這讓編輯相信了我的工作能力。於是,我就被雇用了。我的工作是頂替休假的記者採訪當地政府。上班的第一個晚上,我被派到一個叫布蘭奇伯格地方,去採訪鎮委會。當時的情景我至今仍記憶猶新。我在截稿之前完成了工作,並因在文章導言中加進了「assuage」(緩和)這個詞,獲得了夜班編輯的讚賞。

  在我的報導發送完之後,我就有時間觀察自己周圍的一切了。《信使報》佔據了第二十二大街附近的一幢低樓層的現代化辦公大樓。白色的磚和茶色的窗戶很容易被誤認為是保險公司或傢俱店。在新聞編輯室,螢光燈照在一排排仿木的桌子和手動打字機上,令編輯室亮如白晝。編輯在辦公桌前坐成一排,用膠水把剪報黏貼在一張紙上備用。廢棄不用的稿子會專門裝訂起來。在編輯的身後沿著牆放著接收通訊社新聞的機器。在兩扇旋轉門的那一頭有排字室和印刷室,這些地方都被結實的、身上墨跡斑斑的印刷工控制著,他們認為記者是一群愚蠢的傢伙。狹窄的走廊下面是我們的「咖啡館」,那裡有六七台投幣式自動販賣機,裡面有可用微波爐加熱的薄餅。

  我實習的第一夜,就對新聞瞭解甚多,知道這不是《頭版》的神話世界。我們不是在城市哩,沒人戴著軟呢帽,從抽屜裡偷偷拿出酒喝,或喊著:「重寫一遍,孩子。」《信使報》原來在新澤西普蘭菲爾德的鬧區裡。普蘭菲爾德是一個小城市,因在這裡建了麥克卡車廠而發展起來。一九六七年,這座城市的黑人突然爆發騷亂,暴徒把一個白人員警踩死了。因為這個緣故,《信使報》才決定遷移到郊區。

  在以後的幾周我發現,我所認識的記者中,似乎有一半喜歡報導過去的事情,而另一半喜歡報導未來的事情。有一個叫福里斯特的老記者,為了躲避去採訪有關死者的消息而躲在桌子底下;他的同齡人——瑪姬,有時就在桌上睡著了,假髮還會跟著脫落;編輯菲爾則不停地抽著雪茄……但我不能因為有幾個人特立獨行就否定這一整個世代的記者,他們之中還是有能適應現代化大都市的生存環境、具有機敏意識的懷疑論者傑克.吉爾,也有中年時期在美國和平隊轉變人生的理想主義者霍利斯.伯克,他們不但有經驗,而且還有智慧。

  很自然地,我被年輕人的圈子所吸引。這都是些二十幾歲、受過高等教育、雄心勃勃的編輯記者。城市版的編輯安.德沃伊戴著染色的飛行員眼鏡讀稿,還抽著煙,吃著三明治。調查版的記者山姆.梅迪斯用他在羅格斯大學寫的詩談論報紙。安最後成為《華盛頓郵報》駐白宮的記者,山姆成為《今日美國》的特約作家,其他人也去了《巴爾的摩太陽報》、《新聞日報》或《紐約時報》。雖然在那個夏天,這樣的目標看起來還十分遙遠。

  對我來說,一星期掙個一三○美元已經夠多了。那時,我出席了一系列市政會議,從區委會、教委會到城市規劃委員會。我打電話到一些員警部門,瞭解每天案情的摘要。因為我和報紙的戲劇評論家很熟,他請我觀看了夏季的輪演劇目。我很高興能成為這個記者隊伍中的一員,在去採訪之前,我們會一起分享義大利麵;在開車回家前,我們會抓緊時間在安伯斯商店關門前喝上一杯。在那個夏天,那些悶熱潮濕的新澤西夜晚從未顯得那麼富有魅力。

  在夏天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在南邦德布魯克做焦點記者的替補。那是座平靜無事的藍領城市。這時,有人打電話給我提供內幕消息。他說,在此城邊緣的運河邊的小道上有一堆可疑的垃圾碎片。這是那個夏天唯一真實的內幕消息。我開車去那裡,發現了一堆十五呎高的垃圾。透過仔細觀察,我發現在垃圾下面蓋著海綿一樣的白色材料,這使我警覺起來。離這裡幾哩遠就是石棉製造商約翰斯.曼維爾的工廠。工廠裡數百名在職和離職的員工由於吸入粉塵,患了罕見的癌症。我馬上根據這個發現寫了篇報導,這引起了州環境保護部門的重視,派人來檢測垃圾的成分。後來證實這堆垃圾中果然有石棉。這是我第二篇引起轟動的報導。那裡的業主做出反應,雇了個大學生看管垃圾。大學生坐在一輛馬車的沙發上,觀察周圍的動靜。這以後事情的發展,伴隨著頭版照片,成為第三篇引起轟動的報導。好幾個晚上,當我在報社中走過福里斯特身邊時,他總會喃喃地對我說:「石棉,你就是那個寫石棉的人。」我搞不清楚他是在恭維我,還是在譴責我。在八月份快結束的時候,我終於了解到,吸引福里斯特對鮑勃.馬利的注意是最安全的。真沒想到,他居然喜歡鮑勃.馬利。

  我不是在寫這些石棉的文章時,才決心做一個新聞記者。我早在八年級自願做校報總編輯時,便下此決心了。但是,這段《信使報》的工作經歷,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這段經歷讓我感到,我的工作確實是有分量的。它讓我感到我確實是傑克.吉爾、霍利斯.伯克、安.德沃伊和山姆.梅迪斯這些人中的一員。我不只是個實習生,一個無關緊要的人。

  這個夏天,我最後一次的值班結束了。和我實習的第一天一樣,也是發送一些市政新聞,等待著新聞發佈。夜班編輯查理.納特只比我大七八歲,但他皺眉的樣子就像個七旬老人。在兩點半之前,查理不道晚安,是沒人敢走的。而對查理來講,道晚安似乎是極度痛苦的事。好像早幾分鐘下班就會有懶惰之嫌,就會威脅到我們的靈魂。我注意到他道晚安的時候,總是用單調的語調,眼睛總離不開他編輯的稿子。而我們則像一群蟑螂一樣飛速逃走了。但當我度過這個夏天的最後一個美好夜晚時,聽到他說「晚安」,我心裡反而很不好受。聽到這句「晚安」,我很難過,這種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我告訴你這個故事,是因為用它作為開頭沒有任何壞處。我告訴你這個故事,是因為你要從我這裡得到一些忠告,你也應當知道一些給你忠告的人的事。我不能拿有關戰爭的報導來嚇你,教你如何躲避子彈,如何和將軍對抗,因為我從未採訪過戰事。我也不能拿有關白宮內幕的報導來向你炫耀,因為我只去白宮參觀過,從來不瞭解其中的秘密。我寫過一些有關貧困、政治腐敗和詐騙醫療補助方面的報導,但我不能把自己說成是像韋恩.巴雷特和洛威爾.伯格曼那樣的以揭發醜聞為職業的人。我已花費了大量時間探索那些被認為最不性感也最不搶眼的主題,我關注的是文化、宗教、教育和移民等問題。如果你讓我做出選擇,我還是喜歡寫不出名的人,而不願寫名人。當我在聚會中或在編輯室和記者聊天時,偶然得知有人和我報導的人物一樣,我就會感覺我做錯了。

  我也許有和你們一樣的經歷,至少在我們這個行業中是很普通的經歷。我是從一家小報社(《信使報》)跳到中等規模的報社(《郊外論壇報》),再到大報社(《紐約時報》)的。我已寫了六本書(包括這本書)。在過去的十五年裡,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新聞。我的學生自己也寫了書,為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全國廣播公司、《滾石》雜誌和《商業週刊》供稿。

  透過教學、採訪和寫作,我不得不考慮,做為一個新聞記者需要做什麼,做一個新聞記者意味著什麼。在我的課堂上,在我給你們的這些信中,我要把這些思考形成文字。剛到哥倫比亞大學當助教時,對於新聞學是否能被講授,我是抱著懷疑的。我在威斯康辛大學所讀的新聞系的課程,可以說是一種浪費。大學的校報《每日要聞》才是我的課堂,而經驗才是我的導師。一路過來,我真正的指導者是校報的編輯和老記者,而不是學校裡的老師。然而,我還是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第一堂課上向學生說明,學校課程有種改變我心靈的力量。因為我體會到,給學生修改文章時所產生的溝通,正是一種有力的指導。我確信在一個記者的成長過程中,好奇心和嚴肅的工作態度比天生的能力更為重要。

  這些年來,我也逐漸總結出是什麼使新聞教育失敗。原因就是有一群崇拜英雄的學生,對著名作家所寫的戰爭報導頂禮膜拜。我記得我的新聞班上有一位意志薄弱的學生問我,他是否可以蹺課去聽大衛.哈爾伯斯坦的講座。我說:「如果你去聽了哈爾伯斯坦的講座,你將永遠不會成為哈爾伯斯坦。」事實上,哈爾伯斯坦的第一份新聞工作,是在密西西比州的西點的一家日銷量才四千份的報社。現在他七十多歲了,但當他為寫書做研究工作時,他還能為一天能進行兩次標準長度的採訪而自豪。至於我那位蹺課去聽講座的學生,我至今還沒有看到他的署名文章。

  當然,在這本書中,我不會是你的標題編輯,教你怎樣去推敲字句。雖然我希望我所寫的東西能讓你更懂得如何修改自己的稿件,但這本書的本意並不在於此。它不是一本教科書、一本歷史書、一本新聞批評著作,雖然它和這些書有一些共同點。不論是我的還是其他人的書,都不會為年輕記者提供特別的、職業上的指導。這種指導只能從一個有才華的編輯那裡獲得。我很幸運能走過這段路,我希望你也同樣幸運。

  那麼我能為你做些什麼?我希望我能教給你一個新聞工作者接觸世界的方式。我希望我能灌輸你一些思維習慣,鼓舞你去建立職業道德。我一生都在平面媒體工作,但是,我能告訴你有關技巧、正直、好奇心和去關注人類命運的內容,而這些對從事廣播、電視和網路工作的人也同樣適用。甚至我想和你談談繪畫、音樂和戲劇,我很樂意,而且我覺得自己有這個水平。實際上,我確實希望你去學習藝術,它將提升你的文化修養,提升你的生活。偉大的新聞記者絕不會只停留在閱讀報章雜誌、收集新聞材料和收聽新聞報導上,而會在文學、電影和爵士樂等偉大的藝術中尋找養分和催化劑。

  我把你們當做在高中和大學裡的記者,就像我以前那樣,也把你們當做我現在正在教導的研究生,當做我第一次工作時的年輕同事。我還記得那種渴望、那種雄心壯志和對提升自我的渴求。我渴望成為傑出和卓越的人,我也只願意教這些追求卓越的人。我有時被激怒的時候會告訴我的學生,「我嚴肅地對待你的作品,問題是你自己是否嚴肅地對待你的作品」。我承諾,如果你把事情做好了,我會大大地讚揚你。我把我看成你的長者,而不是你的上級。我所獲得的東西大部分來自我的失敗,而不是我的成功。我將把我犯過的錯誤一一指示給你。像我熟悉的一位牧師對他的教徒所說的那樣:「教會不是聖徒的博物館,它是罪人的醫院。」

  我歡迎你的加入,也因為你的關注而感到榮幸。最後,我要你相信,像我所相信的那樣,你已經選擇了一個重要的、有價值的職業,一個不需要感到抱歉的職業,一個能使你快樂的職業。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給年輕記者的信(二版)


ISBN:9789571171715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規格:平裝/184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二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大眾傳播/新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給年輕記者的信(二版)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作為人的新聞記者

要成為有道德的新聞記者,你必須永保仁慈之心。你大概會認為我正在說一個眾所周知的道理。然而客觀的理想狀態是新聞記者對於所採訪的對象採取不偏不倚的態度,為了確保公正,新聞記者被要求不動感情。但我個人總是認為「客觀」是一個錯誤的辭彙,因為人不能迴避主觀。新聞記者所追求的就是怎樣更好地體現公正,這一主題本身值得我們稍後單獨討論。無論你把在新聞中保持距離稱為客觀還是公正,或是有其他什麼詞,新聞距離不能、也根本不應該超越人性的範疇。新聞是關於溝通情感的,而不是拒情感於千里之外。在一些罕見和非常的情況下,新聞是要突破障礙的,這障礙就是藝術界人士所說的「第四面牆」,所謂的「第四面牆」,把人與我們正在報導的事件截然分開。如果你不能成為人,那麼你就不太可能成為記者。

有兩張獲獎照片的故事和照片的拍攝者正好能說明我的觀點。如果你們研究過越南戰爭,那麼你可能看到過一張這樣的照片:一個越南女孩赤身裸體哭嚎著跑在一條路上。那個小女孩是美軍凝固汽油彈襲擊的犧牲品。這個痛苦的被燒灼的女孩的照片並沒有在美國引起深化反戰的作用,倒是使美聯社的攝影記者黃幼公獲得了普立茲獎。但很少有人知道,就在黃幼公拍完那個名叫潘金淑的小女孩之後,他把小女孩帶上了一輛小公共汽車,命令那輛汽車去一家醫院,並在那裡懇求大夫立即進行治療。直到潘金淑上了手術臺,黃幼公才回到美聯社的辦公室去沖洗照片。潘金淑在二十八年之後的一個儀式上對英國女王談到了黃幼公:「他救了我的命。」我應當在這裡加上一句:他也拯救了自己的靈魂。

另一張攝於一九九三年的照片拍的是蘇丹的饑荒。照片抓到了正走向救濟所的一個瘦弱、蹣跚的孩子跌倒的瞬間,孩子的身後是一隻禿鷲。像黃幼公一樣,拍攝這張照片的自由撰稿人凱文.卡特吸引了公眾輿論對這一圖片形象的興趣。卡特也像黃幼公一樣,獲得了普立茲獎。不過他沒有像黃幼公那樣拯救照片中的主角。卡特在英國《衛報》的一位同事大衛.貝雷斯福德回憶當時質問他的情形:「你為這孩子做了什麼?」

卡特回答說:「我什麼都沒做,那裡有成千上萬那樣的孩子。」(卡特的確說過他趕走了那隻禿鷲,還說他拍完照片後哭了幾個小時。)在獲得普立茲獎後不到四個月,卡特自殺了。你永遠不可能知道一個自殺者的確切想法,但事後許多卡特的同事不斷回憶著他作為新聞記者失去人性的那一天。

我知道關鍵時刻的抉擇對於像你們這樣年輕的人是多麼的困難,你們是專業上的新手,想要打造自己的特點,想要理解那些施加在你們良心上的矛盾要求。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二○○一年九月我正在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教授新聞報導導論課程。在「蓋達」組織發動襲擊的那個早晨,我的學生才上了一個月的課。他們立即被捲入了這起自兩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新聞事件,儘管他們還在努力學習最基本的技巧。我並沒有像許多同事那樣把學生送到世貿中心所在的廢墟,讓他們感受對不安全的恐懼,但我讓學生們去進行紐約遭襲的後續報導,採訪紐約市的社區新聞。現在回顧起來,我可以說這種經歷使他們超越了自我。他們寫了多明尼加移民門房在「雙子星」大樓倒塌時遇難,寫了錫克教教徒由於被誤認為是阿拉伯人而被認為有犯罪的意圖,寫了殯儀員為眾多殘缺的屍體辦理喪葬事宜,還寫了消防部門的風笛手樂隊為葬禮和懷念儀式進行了數百次演奏,而他們已經失去了兩位自己的同事。

在報導那些事情的過程中,我的學生也碰到了一些令人極度痛苦而必須面對的問題。我的採訪對象哭了怎麼辦?我可以觸摸他們嗎?我可以擁抱他們嗎?我哭了又會怎麼樣?如果我哭的話算是個很糟糕的記者嗎?在我的課上當助教的《紐約時報》的米爾塔.奧吉托回答了這些問題。在紐約遭襲之後的幾周裡,米爾塔一直在寫〈罹難者介紹〉,這是《紐約時報》為那些被證實在襲擊中遇險的人開設的專欄。換句話說,就是她每一個工作日都在採訪倖存者。她對全班同學講,她在與失去兩個女兒的父親電話交談時如何失聲痛哭。

她回憶了走進《紐約時報》的女廁時,發現一位同事由於極度緊張而在那裡抽泣的場面。米爾塔明白,作為記者,哭泣不會使她受到衝擊和傷害。如果長期不能感受寡婦和鰥夫的心痛,不能感受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和失去孩子的父母的心痛,而且也不能傳達這種痛苦,這種對人性的疏遠就會導致新聞工作者的失敗。

ISBN:9789571171715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規格:平裝/184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二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大眾傳播/新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給年輕記者的信(二版)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3863?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被新聞出賣的世界:「相信我,我在說謊」,一個媒體操縱者的告白 新聞的騷動:狄波頓的深入報導與慰藉 新聞記者與謀殺犯:當記者成為作者(2版) 新聞學:原理與實務 記者囧很大:一個新聞記者的採訪現場與省思 別輕易相信!你必須知道的科學偽新聞 街頭守門人:台大新聞E論壇反黑箱服貿運動報導紀實 為什麼搜尋將被淘汰:在內容被淹沒的網路世界,策展才是王道 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 現代新聞編輯學 新聞的騷動:狄波頓的深入報導與慰藉 被新聞出賣的世界:「相信我,我在說謊」,一個媒體操縱者的告白 新聞記者與謀殺犯:當記者成為作者(2版) 記者囧很大:一個新聞記者的採訪現場與省思 大媒體的金權遊戲:為什麼有權力的人都想要搞媒體?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問李光耀:一代總理對中國、美國和全世界的深思(Lee Kuan Yew: The Grand Master’s Insights o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推薦!

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羅伯特.布萊克維爾、艾利.韋恩
原文作者:Graham Allison、Robert D. Blackwill、Ali Wyne
譯者:林添貴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3/07/22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50元

ISBN:9789571357911
叢書系列:BC歷史與現場
規格:平裝/224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政治人物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其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去問李光耀:一代總理對中國、美國和全世界的深思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全球領導人都該看這本書
李光耀評析全球國際政經趨勢訪談集

  李光耀說話,全球要人都在傾聽!
  歐巴馬、柯林頓、習近平,一致請益

  李光耀是現代新加坡的開國元勳,於一九五九年至一九九○年擔任新加坡總理,在世界舞台超過五十年的歷練造就了他的智慧,一肩承擔新加坡轉變成為現代西方經濟體的重任。他的觀點與言論,全世界的政經要人都在傾聽。

  本書整理李光耀的訪談、演講和其著作的精華,以問答集的方式呈現,逐一點評全球各國的政經分析與未來預言,並為目前在經濟上大力崛起的中國提出觀察,也在權衡美國與中國的競合關係上精闢著墨。本書亦分章論述印度的未來、伊斯蘭極端主義、經濟成長、地緣政治和全球化、民主的未來等議題;並針對多元文化、福利國家、教育和自由市場,提供坦率意見;也揭露了李光耀的自我定位與對權力本質的核心批判。

作者簡介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

  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貝爾弗科學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美國國防部特別顧問。

羅伯特.布萊克維爾(Robert D. Blackwill)

  外交官、政治學者、貝爾弗科學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理事會和董事會成員,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

艾利.韋恩(Ali Wyne)

  貝爾弗科學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譯者簡介

林添貴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現任逢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譯作極豐,譯有《台灣的未來 : 如何解開兩岸的爭端》、《宋美齡新傳:風華絕代一夫人》、《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蔣經國傳》、《季辛吉大外交》(合譯)、《大棋盤》、《李潔明回憶錄》、《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雅爾達:改變世界命運的八日祕會》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去問李光耀:一代總理對中國、美國和全世界的深思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推薦序∕季辛吉
李光耀是何許人?
李光耀說話,全球要人都在傾聽
前言

第一章    中國的未來 
第二章    美國的未來
第三章    美、中關係的未來
第四章    印度的未來
第五章    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未來
第六章    國家經濟成長的未來
第七章    地緣政治和全球化的未來
第八章    民主的未來
第九章  李光耀是如何思考的
第十章  結論

◎台灣觀點
南方朔∕全球推崇的政治老師──李光耀
胡忠信∕戰略縱深.哲學素養.權力本質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去問李光耀:一代總理對中國、美國和全世界的深思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

  我有幸在過去五十年結識許多世界領袖,可是沒有人比新加坡開國總理、且一直是其人民指導精神的李光耀,惠我良多。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在李光耀這位聰明才智與判斷力無與倫比的偉人身上,答案是不問自明。

  新加坡一直是東南亞最小的國家,它是否能夠維持獨立地位,不無疑問,似乎註定要成為更強大的鄰國之附庸國家。李光耀絕不妄自菲薄;他預見到的,不只是一個勉強存活的國家,還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國家。高超的智力、紀律和創造力,可以取代資源。他號召國人承擔起從未想像到的職責:先將城市整頓乾淨,其次專心致志以高超的表現克服鄰國的敵意及自身內部的種族分裂。

  李光耀接篆時,新加坡人民每年人均所得約四百美元,現在卻超過五萬美元。他鼓勵其通曉多國語文的人民成為亞太地區知識和技術中心。由於他的卓越領導,一個中型城市已成為重要的國際及經濟主角,善於培養多邊的泛太平洋關係。

  一路走來,不只是因為他代表的力量,更因為他思想的超卓,李光耀已成為美國不可或缺的友人。他的分析鞭辟入裡,以致交手方認為和他一談,受惠良多。過去三個世代,李光耀屢屢前往華府,廣交美國政府及外交政策高階人物。他的會談受到高度重視,加之他經驗豐富,總是在罕有的坦誠氣氛下進行。每一位和他交往的美國總統,都因為他相信新加坡國運要堅守民主陣容而受惠。尤有甚者,李光耀洞悉該地區思維,能指點我們所面對的世局。

  李光耀的分析照亮了美國長期以來所面對的最重要挑戰:如何與中國在內的亞洲建構根本的、有機的關係。沒有人比李光耀更能就這方面教導我們,使我們了解其性質與範圍。然而,本書證明他的真知灼見不僅限於美中關係,更環繞著國際關係上的每一項挑戰。讀者很快就會發現為什麼李光耀不僅是我們這一代精明的領導人,也是公認的戰略思想家。

亨利.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

台灣觀點

全球推崇的政治老師──李光耀

  新加坡乃是近代亞洲的奇蹟。

  新加坡於一九五六年獨立,成為聯合國第一一六個會員國。但自獨立前後,這個國家即亂成一團,外有對它極不信任的馬來聯邦,對內則是新加坡共黨(社會主義極權)猖獗,使得這個蕞爾小島風雨飄搖。為了國家的安定,於是一九五○年代,新加坡遂大力整肅共黨,這也使得新加坡有了威權國家的惡名。但新加坡的威權並沒有走到壓迫的方向,而是致力於政府的領導改革。於是這個人口只有台灣七分之一、土地面積只有台灣六十分之一鼻屎大的國家遂日益欣欣向榮,使得這個毫無資源的小國成了亞洲四小龍之一。及至到了一九九○年代進入全球化的時代後,新加坡乃是全球第一個理解到開放的重要性的國家,於是新加坡在開放中引進人才技術和資金,發揮了高度的創意與活力,一個蕞爾小島在亞洲已成了與它的疆域完全不能對稱的活力中心。

  而這種巨大的改變,乃是李光耀所一手促成的。在一九五九年新加坡還是一個自治邦時,李光耀的人民行動黨贏得大選,他成為第一位總理。當時的新加坡人均所得只約為四百美元,乃是個不穩定的貧窮地方,但在他的傑出領導下,現在的新加坡已成了人均所得五萬美元的富裕國家。在進入廿一世紀後,全球論競爭力、論國家創意,新加坡不是排名第一也是第二。新加坡這種快速的持續進步是怎麼造成的?

  根據我的有限知識,我認為原因如下:

  一、李光耀在近代亞洲史,甚至世界史上,已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治理模式,政府以知識和責任為基礎,扮演著國家的火車頭,也重塑了社會的行規和紀律。政府的清廉有效、社會的知法守紀、國家方向的確定,使得新加坡不會有太大的摩擦成本。卓越的領導,有助於社會的團結進步,新加坡以領導為核心的治理模式,已替世界豎立了典範。

  二、新加坡已重塑了它的歷史認同和國家認同:它不以種族的起源為終極認同,而是以國家的現在和未來為新加坡的認同。人們都知道,東南亞的華人普遍都有中國文化的認同,這種中國文化的認同經常又和對中國的認同綁在一起,這也是東南亞國家普遍都對華人社會有疑忌的原因。一九五○和一九六○年代,中國對東南亞革命輸出,印尼共黨、馬來西亞華人為主的馬共和新加坡的新共,都和中共有關。東南亞華人的中國認同,對他們的發展其實是弊大於利。因此在李光耀當政下,遂肅清共黨,逐步發展新加坡的新認同,不以華人為主的中華文化為認同目標,而以新加坡的進步繁榮為新的認同,這種新加坡認同亦有利於多種族的新加坡的團結。新加坡以國家的進步繁榮做為新的認同取代了舊式的華人認同,使得新加坡沒有了舊文化的包袱,而可以大步前行,新加坡甚至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加快進入世界的主流文化。近代國家裡,不以歷史作為認同目標、而以現在和未來作為認同目標的,過去只有美國。美國汽車大王福特曾說過:「所謂歷史只不過是一堆夢話,我們活在現在,唯一有意義的歷史,乃是我們今天所寫的歷史。」這種不以歷史作為認同對象,而以現在和未來作為新認同的,廿世紀的亞洲又多了一個例證,它就是新加坡。由於有了新認同,新加坡的進步遂能格外加速!

  三、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李光耀最早體會到世界的競爭已由軍事轉移到了經濟,他不但強化新加坡的競爭力,也在傳布這種變化的趨勢和亞洲的和平競爭概念。他支持中國在經濟、科技和民主上的進步,但因為對中國有深入的理解,他也了解到中國壯大後,必然會以它的經濟力收編亞太秩序,使別的國家均「自藩屬化」,因此為了亞洲的共同利益,他支持美國繼續留在亞洲,也期望印度的強大做為制衡中國的勢力。他這種對中國有期待,但也有警惕的態度,不但成了亞洲的新共識,新加坡自己也致力於亞太地區的安全對話。新加坡每年的香格里拉論壇已成了亞太地區的最重要戰略對話平台。李光耀已成了這個和平競爭時代亞洲戰略思想的共主。

  因此,季辛吉以前推崇李光耀:「他的能力超過了他的國家規格。」這真是對李光耀最真誠的推崇。李光耀治理新加坡這個蕞爾小國,他不但使新加坡日新又新、成了世界上一顆耀眼明珠,他更發揮了高度的思考力,替亞洲的和平競爭擘劃出了藍圖,一個極小的國家,而能發揮那麼大的作用,在人類史上從未曾見。

  而艾利森教授及布萊克維爾教授合編的這本《去問李光耀:一代總理對中國、美國和全世界的深思》,實在是想要理解他這個人,以及他的思想之入門磚。本書我詳細的讀了兩次,對於他這個人理性、務實、追求卓越而又器宇宏大的格局,實在萬分景仰。尤其是最近「習歐會」閉幕,整個「習歐會」可以說都在李光耀的預估之中。

  本書值得全球政治人物閱讀,尤其對台灣的政客格外有暮鼓晨鐘之效,我認為本書對台灣最重要的意義有三:

  一、李光耀說:「我沒把自己歸類成政治家,我自認是個有決心、堅持不懈、一以貫之的人。我立志做大事,我努力追求,以迄成功。就是這樣而已。……任何人自己為是政治家,需要去見心理醫師。」他的這句話簡直就是在寫台灣那些應該去看心理醫師的政客!

  二、他堅信社會成功需要三個基本要素:堅定的領導、有效率的政府、社會紀律。如果一個領導人只想連任,只想討好選票,他就會施政沒有重點,問題愈搞愈糟。

  三、他對美國有信心,對中國有期望,因此他在中美兩大之間沒有去抱哪個大腿,而是扮演公正的第三者,這是真正有益於亞洲的發展策略。他成了中美之間的諍友,北京尊敬他,華府也尊敬他。這是機會主義的台灣所無法理解的。

  因此,李光耀把一個超小國家玩成了超級大國的國際地位,這是不世出的勛業。而這一切的起點,就在於他有能力,有能力的人,始能得到尊敬,無能耍弄權術的人是不可能受人尊敬的!

南方朔(文化評論家)

台灣觀點

戰略縱深.哲學素養.權力本質

  身為全球最資深的政治家之一,有長達半世紀以上的政務經驗,能夠敏銳地與時俱進發表洞若觀火的評論,而且具有宏觀性戰略、哲學性的素養,徹底掌握人性與權力的本質,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放眼於當今全球,仍然是佼佼者之一。

  政治就是實力,談到實力,邏輯與感情都必須退場。新加坡從大英帝國的前殖民地與軍港蛻變為全球競爭力排行前幾名的國家,李光耀的願景、目標、價值、信仰發揮了領導力作用。英語「政府」的原意就是「舵手」,在伊斯蘭文明「一片綠海」中獨樹一幟、乘風破浪,李光耀扮演稱職船長的角色;正如二千五百年前的希臘城邦文明,新加坡也在東亞儒家文化圈再造城邦文明,並把印度、馬來、伊斯蘭文明加以適度融合。本書不是政治理論的玄奧論述,是一位實力人物年過九旬的邏輯、理性分析,對目前全球最熱門議題一一點評,觸及中國崛起、美國霸權、印度興盛、全球金融、伊斯蘭極端主義、民主的未來、新加坡的生存之道,乃至李光耀的自我定位與探究權力本質。我們未必完全同意李光耀的論點,甚至想駁斥其主觀武斷之處,但我們仍被李光耀的分析力道所折服,至少產生「創造性破壞」的省思作用。

  李光耀首先指出一個政治現實,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崛起已是一個不可逃避的現實,正如明清帝國的東亞朝貢體系,中國挾其「世界工廠」與「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在「現金為王」的全球優勢下,以龐大的外匯存底與國家資本主義向外大肆擴張,與美國已成為G2大國。李光耀一方面建議世界各國領袖了解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頓挫與昂揚,以國際經貿遊戲規則與中國打交道;但他也勸誡中國領導者不要重蹈上個世紀德國、日本由盛而衰引發戰亂之覆轍。正如康德所言:「追求永久和平是理性的最高目標,也是一種道德義務。」了解東西文明,具有全球眼光的李光耀扮演「公道伯」的角色,用心可謂良苦。

  李光耀會引起爭端的觀點,是他對中國民主的發展持負面態度。在他觀察,中國若走向民主開放,就會走向動亂崩潰,就像歷代的朝代更替或者民國初期的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這也是為什麼他不會反駁鄧小平觀點的原因:寧願槍斃二十萬個大學生,以此來換取中國的百年和平;這也是為什麼他不會指控鄧小平是「天安門屠夫」的心理因素。李光耀這一代人歷經殖民統治、日軍侵略與新加坡建國初期的鬥爭,深知「穩定壓倒一切」的生存理念,他因此提出了有別於西方文明的「亞洲價值」,並以自身經驗投射到中國的民主未來,認為中國需要的是一個超穩定的中央政治秩序,至於西方人所追求的民主、法治、資本主義、公民社會並非主調,雖然李光耀對中國的威權文化、帝制思想、貪汙橫行、缺乏法治大加批判,但他仍下了論斷:「中國不會成為自由民主國家;它若成為民主國家,它會崩潰。」但又說:「現行制度在未來五十年不會不變。」我們無從預測未來五十年中國的民主發展,但光回顧過去五十年,你能斷言中國如今走上了國家資本主義,中國成為經濟大國嗎?

  從日本與亞洲四小龍經驗顯示,包括漢廷頓教授所提出的「第三波民主」,民主、法治、資本主義與公民社會成熟到一個階段,民主自由如同「葉公好龍」般就會出現,台灣民主化在一九八○年代出現「基因突變」,打破了一黨專政與「中國文化不可能有民主體制」的政治神話,就是一個經典例子。在探求中國未來的民主發展,李光耀顯然仍停留在他的世代經驗,以新加坡自身的統治經驗強加在中國身上。「民主會帶來中國的崩潰」不但失之武斷,這種「威權君父」式的指導觀點,恐怕不易為深受自由民主人權洗禮的讀者所接受。

  李光耀的論述令人折服之處,是他對美國國力的分析,美國的創新、科技、企業、教育、移民,均是美國國家競爭力的底蘊,包括美國人的「邊疆開拓精神」與建立全球最大軍事機器,尤其是英語與網路的運用,均是美國不會淪為「美國帝國的衰亡」的支撐因素。但是李光耀也對美國的預算赤字、國債、高失業率與社會治安深感憂慮,在這個面向,李光耀又回到他所篤信的馬基維利與霍布斯式的權力觀點,他對美式個人主義、多元移民社會深不以為然,他像一個說教的孔孟信徒,又回防成儒教統治菁英,對美式社會嚴加批判。李光耀選擇性地尊重美國的「硬實力」,卻對「軟實力」不加恭維,如果兩相比較他對中美兩國看法,他在乎國家「強大」,對公民社會的養成卻疏少關照,可說是有趣的對比。

  在本書唯一透露感情之處,是李光耀以「護國主」、「監護人」的口氣對新加坡的治理有非常完整的論述,「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是本書的精華篇,值得有志者詳加研讀。李光耀談及政府的角色、領導人的意義、權力的本質與邏輯、菁英決策模式、清晰表達理念,乃至「直昇機品質」,都是一流治國者的肺腑之言,而且言必有中,是教科書學習不到的治國理念與經驗。

  李光耀最佩服的政治領導人是誰?戴高樂、邱吉爾、鄧小平,原因是他們是有膽識之人,李光耀何嘗不以此自況?難得的是李光耀以儒家式的謙虛自稱不是政治家,他認為自稱政治家的人都應去看心理醫生。李光耀的自我定位才是深知「我是誰」的個中三昧:「我自認為是個有決心、堅持不懈、一以貫之的人;我立志做大事,我努力追求,以迄成功。」既謙虛又自信,既宏觀又自省,這就是李光耀特立獨行的領導風格與品質;曾國藩說大丈夫要「志、識、恆」,李光耀都具備了。

胡忠信(歷史學者,政治評論者)

前言

  李光耀是過去半個世紀非常獨特的一位政治家。身為新加坡「國父」及過去五十多年的主導人物,他把一個貧窮、貪腐的城市國家建設為現代國家,人民所得現在已高過於大多數美國人的水平。他不僅是思想家,也是行動家,精於轉型、改造。

  在國際事務上,沒有任何人比這位「新加坡智者」更經常受到一個世代的美國、中國及其他世界領袖的熱切詢問、定期請教和仔細聆聽。從尼克森、季辛吉一九七一至七二年間設計的「向中國開門」政策,以至日後每位白宮主人,包括歐巴馬在內的每位美國總統都親赴新加坡,或邀請李光耀到白宮交換意見。從鄧小平開始積極思考走向市場經濟,進而啟動三十年的兩位數成長,而後到胡錦濤以及內定的國家主席習近平,李光耀都是他們在中國之外最有影響力的諮商對象。

  除了大國之外,像以色列這樣的小國家,需對國境之外的趨勢十分警覺,才得以生存,也從李光耀身上尋求啟示。哈薩克總統納札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發現自己忽然成為從前根本不存在的新興獨立國家元首,以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賓.札義德(Sheikh Khalifa bin Zayed)、盧安達的保羅.卡加米(Paul Kagame),和其他數十個面臨重大挑戰的領導人,無不從李光耀身上得到戰略指引,幫助他們應付國際挑戰。

  這本書的目的不在回顧過去五十年來李光耀的重大貢獻,我們的焦點擺在未來,以及往後四分之一個世紀美國將會面臨的特定挑戰。我們設想二○一三年一月二十日就任美國總統的這位領袖最有興趣的問題,然後摘錄李光耀自己講述的話提出最直接的答覆。我們相信這些答覆不僅對擬定美國外交政策的人士極具價值,對於美國企業界及公民社會的領導人也極富參考價值,因為他們高度依賴他們對廣大世界重要趨勢的預測來投資其寶貴的金錢與時間。我們十分感謝Anthony Tan和Yeong Yoon Ying協助安排我們與李光耀的訪談。

  本書共分十章,以中國崛起做為起始;李光耀對這個議題的了解,毫無疑問遠勝過外界其他任何觀察家或分析家。中國會挑戰美國在亞洲、乃至在全世界做為領導大國的地位嗎?大部分決策者和評論家回答這個核心問題時都含糊其詞。李光耀卻直截了當地答說:「當然啦!為什麼不呢?這種重新喚醒的天命感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中國有意成為全世界最大強國。中國要當中國,要大家接受它是中國,不是西方的榮譽會員。」

  其次我們請教將影響二十一世紀國際政治的與美國以及美中關係有關的問題。李光耀在這兩大國之間,看到衝突對峙的因子:「(中、美)會為了影響力而鬥爭,他們之間的競爭無可避免。」但是他和悲觀論的現實主義者大不相同,只要雙方領導人有理性的判斷,他不認為衝突是無可避免的。

  接下來的篇章探討印度、伊斯蘭極端主義、地緣政治和全球化以及民主等問題。每一章都以關鍵問題做為開端,然後摘要提出李光耀簡潔的回答。這些答案有些頗有尖銳,因為他先天就抗拒「政治正確」,從來不迴避爭議。身為本書的作者和規劃人員,我們避免發言評論或陳述己見,謹守本分,因為想從李光耀的意見受惠的各國總統和他們最親信的幕僚,要聽的是李光耀怎麼說,而不是我們怎麼說。

  我們已經萃取李光耀的精闢見解和核心論述,以便讀者得以迅速瀏覽。請勿誤解,我們的確深信本書每一頁的每一句都值得細加品味,但是讀者可以自己做判斷。我們預測,想要快速瀏覽的讀者可能花上比預期更多的時間,被李光耀的話語牽繫住,細細咀嚼他那些令人驚訝、甚至困擾,但又頗有啟發的主張。

  我們有幸花了許多時間聆聽李光耀大話天下,以及爬梳整理他豐富的作品、訪談錄和演講稿,其收穫超乎我們預期。如果我們能讓讀者分享此一知識饗宴,就不負使命了。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去問李光耀:一代總理對中國、美國和全世界的深思


ISBN:9789571357911
叢書系列:BC歷史與現場
規格:平裝/224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政治人物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其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去問李光耀:一代總理對中國、美國和全世界的深思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精闢觀點節錄】

◎中國有意成為全世界最大強國。各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尤其是中國的鄰國,已經把這一點列入考量。這些政府正在重新調整定位,因為他們曉得若是妨礙到中國的核心利益,後果不小。中國只要不讓進入所得及購買力與日俱增的十三億人口的市場,就足以實施經濟制裁了。

◎中國將來表現其優勢地位的方式,毫無疑問會與以前的時代大為不同。以東亞現今狀況為例,中國已經很明顯地與其鄰國建立主宰的經濟地位關係,也運用這個優勢地位(包括鄰國可以進入十三億人的大市場,以及中國對其他國家進行重大投資)為本身爭取利益。如果國家或企業不接受中國的地位,沒有對其適度的順從,將面臨被封殺於快速成長的十三億人大市場之外的威脅。

◎從中國的輝煌紀錄直線推演並不實際。中國的前途面臨的內外障礙,遠遠超過大多數觀察家所認知。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治理問題:缺乏法治。今天的中國可說是接近於帝治;這個巨大的國家裡有些小皇帝在一大塊地區施展極大的地方勢力;文化習慣限制想像與創意、鼓勵墨守成規;中文透過雋語影響思想,而四千年積累的古籍經典,能說的都說了,而且古聖先賢說得更好;中文非常難學,使得外國人無從擁抱中國或被其社會接納,並且嚴重限制了中國吸引、融合外來世界的才智之能力。

◎習近平很內歛。不是說他不會跟你交談,而是說他喜怒不形於色。不論你是否說了什麼話惹惱他,他臉上總是帶著微笑。他有鋼鐵般的意志,比胡錦濤堅強。胡錦濤登上大位,沒有經歷過習近平那樣的考驗和磨難。

◎中國不會成為自由民主國家;中國若成為民主國家,則會崩潰。關於這一點,我很肯定,中國知識分子也了解。如果你認為中國會出現某種革命以爭取民主,那你就錯了。天安門廣場的學生今天都到哪裡去了?他們完全不相干了嘛。中國人民要的是復興起來的中國。

◎鄧小平說:如果必須槍斃二十萬學生,那就槍斃他們吧。我了解這是什麼意思。因為如果不這樣的話,中國就要亂上一百年……鄧小平很清楚,因此他分階段開放。沒有鄧小平,中國會從內部爆炸。

◎美國因為國債與赤字而焦頭爛額,但是我堅信,美國絕對不會淪為二等國家。從歷史看,美國已展現出很大的更新、復興能力。美國的實力包括思想不落窠臼,不論想像或務實,都涵蓋廣泛;擁有多元化的卓越核心,能競逐創新,擁抱新理念和新技術;美國社會從世界各國吸引才智之士,將他們同化為美國人;美語形同開放系統,是科技、發明、企業、教育、外交界領袖及全球各國菁英的共同語言。

◎如果給老百姓下猛藥,總統不會當選連任。因此就出現推拖懈怠傾向,拖延不受歡迎的政策以爭取勝選。所以,預算赤字、債務、高失業率等等問題就一任接著一任傳下去。

ISBN:9789571357911
叢書系列:BC歷史與現場
規格:平裝/224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政治人物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其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去問李光耀:一代總理對中國、美國和全世界的深思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3602?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李光耀回憶錄:我一生的挑戰  新加坡雙語之路 李光耀觀天下 李光耀: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 新加坡,原來如此!:一個成長在李光耀時代的公民真心告白 本心:張榮發的心內話與真性情 幹嘛羨慕新加坡?:一個台灣人的新加坡移居10年告白 李光耀是狐狸?還是刺蝟? 你所不知道的李光耀 挑戰高薪,勇闖新加坡打天下:在新加坡成功找到好工作和打理生活的全方位指南 把平凡的事,做到不平凡:王品的行政藝術 尋求安全感的中國:從中國人的角度看中國的對外關係 李光耀回憶錄:我一生的挑戰  新加坡雙語之路 李光耀觀天下 李光耀: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 新加坡,原來如此!:一個成長在李光耀時代的公民真心告白 李光耀是狐狸?還是刺蝟? 你所不知道的李光耀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