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Zai Ke Xue Yu Ren Wen Zhi Jian : Wu Guang Dong Wen Ji]~推薦!

作者:武光東
出版社: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2013/11/13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60元

ISBN:9789863262022
規格:平裝/292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其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武光東


  江蘇灌雲人,1934年生。童年在蘇北農村度過,在家鄉只讀過私塾。1949年離滬來台,入空軍406通信大隊任文書上士,同年秋間考入建國中學夜間部,從此開始了身兼軍人和學生雙重身分的求學生涯,前後歷時七年有餘。

  在台大相繼完成學、碩士學位,至加拿大修畢博士學位後,轉赴美國多所大學從事研究工作,1976年返台任教,在陽明大學先後擔任訓導主任、共同科主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等職,並於1988年創建「遺傳學研究所」。退休後,以學習書法、閱讀及旅遊等來安享餘年。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第一卷的〈學思卷〉,收錄了作者過去在國內外求學、工作歷時五十餘年來在報刊所發表的雜文,其中有科學史、科學知識、人物感念和旅遊雜記等;一九七六年,作者返國在陽明醫學院(後改為國立陽明大學)任教,歷時廿五年,直至二○○一年退休,其間的作為均詳細記錄在本書第二卷的〈生涯卷〉內;本書第三部份〈附錄卷〉,收錄了作者在二○○一年退休前後,幾位友好與學生所寫之紀念性文字,見證了作者一生投入教育志業中的若干作為。

  作者身為一名遺傳學家,卻在陽明大學負責推動其後的通識教育改革直至退休,以科學專業背景來從事人文教育的紮根工作,成為作者教育生涯的意外之旅。

本書特色

  作者以科學家身分推動人文的通識教育,遊走於「科學」及「人文」之間

  本書揉合自傳和科普散文,回顧作者一生的所遇所感所思,足以為時代留下珍貴紀錄

名人推薦

  洪蘭教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序】 一輩子的事/洪蘭教授
【自序】  開啟記憶之窗

學思卷

孟德爾主義百年慶
春夜隨筆
金恩之言
科學‧工藝‧文明
遺傳學之旅
母校與師恩
點一盞希望的明燈──歸國雜感
戴波克──分子生物學的先驅者
人類的染色體
夢想與呼喚
談談「中表婚」
科學宗教及其他
方向盤──給陽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
典型在夙昔──悼念顧獻樑教授
弘毅致遠──馬廷英教授重病有感
這樣的典型──病中的韓偉先生
初春懷友

生涯卷

童年瑣憶
艱困求學
歸根復命
陽明與我
北京講學
像我這樣一個平凡的人
人生舞台的參考劇本

附錄卷

附錄一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王正中教授
附錄二 通識教育是現代大學永遠的鄉愁──祝賀武光東教授榮退/黃俊傑教授
附錄三 武光東教授與陽明遺傳所/蔡世峰教授
附錄四 北京從師小記/許漫山博士
附錄五 師者的身影/卜怡文醫師
附錄六 感謝恩師/陳萱同學

剪影卷
三十五張照片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自序

開啟記憶之窗


  這本小書的文字內容包括三部份:第一部份〈學思卷〉,是過去四五十年來在報刊所發表的雜文,其中有科學史、科學知識、人物感念和旅遊雜記等。發表的載體多為中央日報副刊(「中副」)。回想一九六○年代在加拿大留學時,中央日報航空版是我們留學生最主要的精神食糧。每天查看信箱,若有信就會精神百倍;沒有信但有中央日報也聊堪自慰。就怕信箱裡空無一物,悵然若失之情就會油然而生。此情此景,終生難忘。

  在加拿大以航空信向「中副」投稿並蒙立即採用,〈孟德爾主義百年慶〉一文首開其端。該文所述實乃古典遺傳學史的精華,其中有許多鮮為人知的趣事,可以供社會大眾賞閱,而與發表的年代遠近無關。彼時「中副」的主編為孫如陵先生。我和他素昧平生,而且在年齡上比他年輕一大截。他對我的稿件似有偏愛,不但投稿幾乎必登,而且隔著太平洋,只要航空信一到就會立刻見報,再藉中央日報航空版,我在美、加兩地在投稿兩週後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面世。他的這一份知遇之情令我十分感念。很可惜我們二人始終緣慳一面,終其生都未能向他當面請益過。

  由於這些雜文發表的年代已很久遠,難免予人明日黃花之感。我挑選了其中有關科學史的(如〈科學、工藝、文明〉和〈戴波克──分子生物學的先驅者〉)、教育的(如〈遺傳學之旅〉和〈母校與師恩〉)、嘉言懿行的(如〈金恩之言〉和〈夢想與呼喚〉)等文字納入〈學思卷〉,希望它們並未因歲月的推移而失去「真」和「美」的特色。

  本書第二部份〈生涯卷〉,是作者一個簡略的自傳。我們這一代人(八、九○歲),歷經抗日、剿匪和逃亡的戰亂歲月,都在生命中留下難以磨滅的烙痕。當代許多知名作家都已先後為歷史留下見證。諸如齊邦媛教授的《巨流河》、王鼎鈞先生的《回憶錄四部曲》是其中的大手筆,已經為我們這一代人留下了血淚交織、史詩般的不朽篇章。許多同時代的知名作家、詩人,如王鼎鈞、瘂弦和管管等人都是在大時代中身不由己的先當大兵,而後逐漸自我修練,成為日後的文壇巨擘。連聖嚴法師也有類似的遭際。我在建國中學從初二讀到高三畢業,就同時兼具了軍人和學生的雙重身份。在本書的〈艱困求學〉一文中曾有詳盡的描述。返觀當今社會的青年人,無論在求學期間或離開校門以後,都缺少刻苦奮發的志氣。今昔對比,哪一個時代才是青年人安身立命更佳的所在?思之惘然!

  我在四十三歲時到陽明醫學院(後改大學)任教,歷時廿五年。由於身不由己的偶然,把一個遺傳學家放到共同學科內,不但與教授國文、英文、國父思想乃至體育等課程的老師們朝夕相處,而且負責推動其後的通識教育改革直至退休。這是一段意想外的生命之旅,走得很艱辛,也乏善可陳。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始有我所謂的「在科學與人文之間」。這裡所指的「科學」與「人文」,是指我身為一個科學家,卻負責推動人文教育的這一事實。

  在陽明的校史上,我並非創校元老,但也早在創校後第二年即歸隊。期間有若干作為頗有點教育與社會意義,在本書中有的已詳加敘述,有的則略而未提,現在擇其要者,簡述如下:

  一、一九七九年受命出任訓導主任,在短短一年中,我力行自由、民主、法治的教育理念,對外力抗黨化和威權對校園的不當干預,對內則對校方管理學生生活的保守作風實施全面改革。這些作為與成效已在本書〈歸根復命〉一文中有詳盡的論述,不再贅言。

  二、在陽明我曾先後兩次有「讓賢」的舉動。第一次是在一九八八年為陽明所籌辦的「遺傳學研究所」成立前夕。因為有一位我所敬重的好友陳文盛教授願意加入團隊,我覺得由他來領導這個新單位將來會有更好的發展。於是我就當面商請由他出任創所所長,懇談後雖已獲得首肯,但臨時發生了一點意外的插曲而未能如願。第二個讓賢而未成功的例子發生在一九九六年。當時我是「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為了替陽明羅致更適任的人才來領導這個單位,我力邀台大歷史系的黃俊傑教授來取代我,並勞動當時的張心湜校長陪我前往黃教授在溫州街的書齋勸駕,但最終仍未能如願。

  三、第一屆的一二○名醫科學生,是創院院長韓偉先生眼中的一二○顆珍珠,也是張曉風老師名作〈唸你們的名字〉一文中的主角。對於這些在學業上出類拔萃的青年人,做師長的怎會不加以愛護培育?但不幸的是在我擔任訓導主任期間,由於少數幾位同學在校外聚賭,而牽連了二十位左右的同學受到處分。有幾位處分得很嚴重,包括開除學籍、勒令退學和休學,這是一件令我很痛心的事。在學校的處分定案以後,我寫了一篇短文〈哭泣的日子〉刊登在校園報紙《橘井》上。因為這一不幸事件,當年若干受處分的同學一輩子對我餘恨難消。我常捫心自問,當年可曾有一分一毫的動念,要減弱或毀損這些珍珠的光彩? 答案只有「痛心」二字。

  四、因陽明地處市郊,在台北市還沒有捷運的時代,在晚間請兼任老師上課或演講,常因鐘點費或演講費太低而困難重重。有兩次在晚間請台大的兩位名教授來演講,一位來自哲學系,一位來自中文系,他們的條件是必須派車接送,這兩次都是由我親自來達成任務。又由於演講費太少,他們若坐計程車來往就會所剩無幾,做主人的也很感過意不去。於是我就在校園報紙呼籲校友捐款,結果有兩位校友響應,各捐二萬元和五千元。我就拿這筆錢請了三位講者,前二者的演講費各壹萬元,第三位就只有五千元。我還記得第一位講員是歷史學家許倬雲院士,他剛自美來台住在旅館裡,該晚勞動黃俊傑教授陪我親赴旅館,接他來陽明。本節所述顯示我這個遺傳學家,是如何為陽明學生的人文教育在努力。

  本書第三部份〈附錄卷〉,則是在我二○○一年退休前後,幾位友好與學生所寫的紀念性文字。趁此次出版本書的機會,一併收錄在這裡;除了為自己的平凡人生增添幾分光彩外,也要特別感謝作者們的美意。

  今年適逢八十虛度,在體力和心智上同有衰頹之兆。整理舊作成冊,聊作憂患平生的一點紀念。

  承蒙陽明昔日同事洪蘭教授在百忙中為本書作序,隆情厚誼,感念至深。詩人陳義芝教授和林煥彰先生古道熱腸,不但為本書的內容和編排提供卓見,更為本書的出版投注心力。沒有他們的熱心相助,此書很可能沒有和讀者見面的機會,在此謹向他們二位致上最大的謝意。


武光東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ISBN:9789863262022
規格:平裝/292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其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人生舞台的參考劇本
 
一九七六年返國在陽明任教,不久應一位鄭世伯的午宴之邀,黨國元老張岳軍老先生亦赫然在座。張老說,他每天生活很規律,注意飲食和運動,其目的不是為了多活幾年,而是希望能少累及家人。這幾句金玉良言我一直銘記在心,成為指導我老年生活的明燈。
 
我有兩位已過世的好友,他們在面臨死亡時所展現的勇氣和豁達,也成了我告別人生舞台前最佳的參考劇本。只是演員不同,各人所展現的功力自有高低之別。
 
這兩位亡友就是沈力揚醫師和張繼高先生,他們兩位彼此也是知交。力揚兄去世在前,繼高先生在後。力揚生前遺囑,吩咐死後要把遺體捐給陽明醫學院的學生作解剖之用,這件事讓他的夫人和所有的朋友都覺得情何以堪。下面是繼高先生在他的〈青囊壽世沈力揚〉一文的一段話:
 
他死的那天下午,彭芳谷兄就已告訴我力揚兄的血壓已量不出,隨時可危。武光東教授在電話裡和我商量如何替深深愛著力揚的沈太太分擔一份心理上的壓力,而不忍把力揚的遺體再用來供實驗解剖之用。雖然力揚兄生前遺囑,說要把這遺體捐給陽明學生,可是師生們到事況臨頭,才都表示下不了手。最後的決定是作了病理的解剖,也算完成了他的遺志。
 
我與繼高兄相識,始於一九八四年他擔任民生報總主筆時期。經由故友林今開先生的介紹,我也成為「民生論壇」主筆團的眾主筆之一;此一工作一直持續到一九八八年九月止。期間常常應召赴宴,參加的客人多為學界先進或媒體名人,但主導整晚飯局談話者泰半是繼高兄。由於他博學多聞,談吐溫文儒雅,也成為聽者的一種享受。在那段時間,我們常在晚間互通電話;有時某一新聞事件需要評論,而又是我的專業能力所及者,他就會在電話裡交待任務,限時派人來取稿。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ISBN:9789863262022
規格:平裝/292頁/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其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武光東文集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616621?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如果你願意,讓我為你上一堂課:從牢房到教室,一個用人文教育讓弱勢找回自我的故事 寫給年輕人的文藝復興:超圖解西洋美術史I 大眾傳播理論:文化與社會的面觀 華人社會與文化 社會主義還是社會民主主義?─中國改革中的「民主社會主義」思潮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熱門暢銷書籍 的頭像
    熱門暢銷書籍

    【熱門暢銷書單】~新書介紹。好書推薦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