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BOOKS - 2017國際書展 一年一度「折扣最大、品項最多」線上書展。

博客來BOOKS - 2017國際書展 (一年一度「折扣最大、品項最多」線上書展。包含中文、外文、簡體、雜誌、MOOK、CD/DVD,史上最強,6萬種參展商品3折起!滿999再現折100元!)

目前分類:社會科學 (15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精裝)[2017 Nian , Qi Lai Zhong Guo : Ku Xing Xia De Wei Quan Lv Shi...]~推薦!

作者:高智晟
出版社:臺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
出版日期:2016/06/17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600元

ISBN:9789869328005
規格:精裝/456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精裝)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高智晟


  1964年生於陝西。家貧失學。通過自學,30歲成為律師。2000年,到北京成立事務所。他經常為窮人弱勢免費打官司,成為著名的人權律師,也因此觸犯中共當局的禁忌,而開始遭到打壓。在2006年8月遭綁架,從此失去自由。被判刑三年,緩刑五年,緩刑期間屢遭綁架失蹤酷刑,緩刑期滿前,又被撤銷緩刑入獄,三年屆滿,仍被監控在榆林老家。他的妻子與兩個兒女都在友人的協助下逃離中國,高律師則在困厄中繼續堅持正道。
  
出版企畫團體
 
臺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
Taiwan Association for China Human Rights


  今天關懷別人,就是保衛明天的自己。這是人權意識的基石。「臺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的初心就是從這樣的助人利己的思考萌芽壯大。
  
美國對華援助協會
CHINA aid


  針對中國人權議題,美國基督教團體「對華援助協會」會長傅希秋認為,中國大陸境內針對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迫害,是文化大革命以後最嚴重的,這些真相需要被曝光,引起國際社會關注。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精裝)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中共來去匆匆,而中國人民將永存!
  沒有了共產黨的新中國,將成為人類文明的和諧力量!
    
  中共酷刑下,中國維權律師高智晟如何堅守做為人的原則?這是什麼樣的囚禁?行刑者卻覺悟,作為絕對弱小的一方卻反而掌握著主動權,是完全主動權;合不合作,什麼時候開始合作,以什麼形式合作?這主動權都完全在弱者一方的手上,沒有一樣在強方手上。  
   
聯手誠意推薦

  楊憲宏 中央電臺節目主持人臺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創會理事長
  傅希秋 牧師美國對華援助協會主席
  何俊仁 律師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主席 
   
  何俊仁律師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主席
  高智晟在2001年被司法部評為十大律師之一,他本可以名成利就,過著安逸的生活。受刑期間他承受身心痛楚,冷對施虐者,頑強地拒絕屈服。這是認識現今中國的一本重要的書,當中有大量可信的第一手資料,我全意推薦這本書。
    
  楊憲宏臺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創會理事長
  從2005年起,在臺灣中央廣播電臺,應當時的總統陳水扁的邀請,開了一個對中國廣播的短波中波共構節目,「為人民服務:楊憲宏時間」。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在被抓捕之前,這個節目訪問過他35次;另一位更常接受訪問,批評中共最烈的是維權律師高智晟,他在被捕之前,接受臺灣央廣的訪問55次。
  高智晟現年52歲,曾被中國司法部評為「中國十佳律師」之一,被譽為「中國良心」。法學學者滕彪稱他為「中國維權律師的領軍人物和先行者」。借著他的書在臺灣出版,寫下序言祝福,這本書的出版,算是他心中的「新中國」走向實現的第一步。
   
  傅希秋牧師美國對華援助協會主席
  高智晟是當代中國最為傑出的人權律師。毫無疑問,他也是數十年來中國大陸維權運動的先行者。高智晟律師無畏地以一己之力挑戰極權,像二戰末期挑戰希特勒的德國認信教會朋霍菲爾牧師(潘霍華)一樣,戰勝了那些難以置信的對他的酷刑和折磨,他對未來抱有無比堅定的信心。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精裝)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推薦序 何俊仁律師序
推薦序 楊憲宏序:他心中所存藏的山河與日月
推薦序 傅希秋牧師序:出版者的話
緒言
自 序 中國共產黨將在2017年敗亡!
  
第壹部  真相:綁架、囚禁、酷刑
第一章 2004年11月份左右的首次暴力綁架
第二章 2006年8月15日後的幾次綁架
第三章 2009年2月3日的綁架
第四章 2009年9月25日的綁架
第五章 2010年4月8日的綁架及其後的酷刑和囚禁
第六章 走向掛牌地獄
 
第貳部  神的普遍啟示和特別見證
第一章 神對共產主義政權,在中國壽命的啟示見證
第二章 神賜予我及我家庭的特別引導和看見
第三章 我領受的其他部分美好見證
 
第參部  2017年後對中國的展望
第一章 在當破當立中蹣跚起步
  
後記:罷筆後意猶未盡的漫談
致謝
寫書中和寫書後的漫談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精裝)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節錄自〈自序〉

  我有近十年的非人間經歷,身受了許多傳說中是冥界地獄裡才能有的苦楚。我在短暫的律師執業中見證了這個體制製造的太多血腥與苦難:國企下崗職工的無助與絕望,以及他們中間和平抗爭者遭致中國黑惡勢力冷酷打壓的悲慘命運;野蠻強拆造成的大批大批的失居居民及失地農民的悲苦與絕望;上訪人員無助的眼神;「法輪功」修學者遭受的血腥壓迫情形;反動司法體制下呼天喚地怨民的哭訴……。我從未獲得忘卻了他們的能力,這大致上可以算得上是我感情世界裡的不幸,但這究竟還是一個旁觀者感情。由於無力放棄對上述苦難群體的關注,也終於成了他們之中的一個具體被打壓者。

  在這個特殊角色過程中,我認識了神,成了基督徒,感恩神的特別恩予,得以使我成為2017年中國命運改變奇妙啟示的見證人。僅此,無論如何評估我的幸運亦不為過。記述神的奇妙啟示引導和領受是本書的第一價值,更是本書無與倫比的光榮。

  這十年的特殊經歷,我親眼目睹、親身經歷了數述不盡的公權力的兇悍及冷酷,中共祕密警察世界無法無天的恐怖與血腥;中共軍隊裡令人目瞪口呆的頹敗現狀;中共監獄系統對人道、人權的冷血踐踏……。記述這些目睹、這些經歷的文字,是病態中國社會的一個病理截面,將之赫然展現在國人眼前,實在不是為了訴述所受到的苦難。一個沒有憲政政治的社會,無法無天的權力究竟會對人權、人道及人類文明造成怎樣慘烈的禍害!他究竟有多麼兇殘、多麼恐怖,非是親身經歷,很難使人信以為真。在記述這些文字時,我痛感文字功能本身的限度──相較權力真實的猙獰面目。這樣局面的繼續維持,是繼續著一個民族不名譽的歷史;繼續著我們每個正常人屈辱的紀錄;同時,他無疑將繼續著我們每個個體的苦難和現實的危險。而必須遠離這黑暗政治,是我們徹底根絕這些苦難和危險的唯一出路;不再相信謊言,堅決捍衛個體的人格尊嚴及人身權利,不再主動做惡勢力的幫兇,理解他人的痛苦、予受迫害者以能給的幫助,是我這本書的一點願望。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精裝)


ISBN:9789869328005
規格:精裝/456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精裝)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節錄自〈2009年2月3日的綁架〉

你給我們製造了一步死棋


天不亮,我被人推醒,孫荻、張雪等五名祕密警察趕到。

究竟是來自首善之區北京的黑幫悍將,一來就表現出不一樣的素質:進來就將我壓倒在床上,兩個人從頭到腳捏拍了一遍,然後把我給架起站著,強制脫了我的鞋和襪子讓我站在冰涼的地上,煞有介事地與那一目了然的鞋、襪子辦理起了交涉,反覆地勘驗、檢查,然後壓我坐下,將一件足夠厚的保暖內衣當頭套套到了我的頭上。

孫荻開始跟我談話:「老高,你把耿和她們娘仨送出國,政府的棋局完全成了一目了然的死棋了。你給我們製造了一步死棋,你逼我們再次出手,咱回北京再慢慢解決問題。」

「置死地而後生,在孩子上學的問題上,我此前五個月裡不也身置死局嗎?」我回答他。

後來我才得知,就是與孫談話時,另一幫人趕到大哥家進行了地毯式的搜查,大哥家被翻得雞飛蛋打。而大哥和四弟則在天不亮時即趕到縣城到處找我,終於勞而無得。至天亮,兩人找到了公安部門。佳縣乃蕞爾小城,是個熟人的社會,兄弟倆找到了公安部門的熟人,祈願能見上我一面。雖終於為孫荻拒絕,究竟還是知道了我被關押的處所。大門裡不讓進,兄弟倆就一直守在大門外,巴望著能在押離時透過車窗再看上我一眼。但他們不能知道的是,押運我的車從來都是用的深墨色玻璃窗,且在車裡掛覆著黑簾,而我會被套上黑頭套。後來,聽佳縣公安上的人講,當押運我的車離開時,大哥、四弟各守在大門的一面,終於絕望得像孩子一樣大哭。

汽車不知開了多長時間,到了一處高速路服務點,我的頭套被取掉,歇在那裡,他們開始吃東西,一吃完又上了路。車至河北界,孫荻又將保暖內衣給我套在頭上,而我在北京的祕密關押地從來都是在北京山區,穿越北京城後仍需兩到三小時,由於保暖內衣太厚致嚴重缺氧,五、六個小時裡,我的頭痛難耐。由於我的頭夾在兩膝之間,感到雙眼向外暴脹迸擠,我規律性地遮罩了思維,但那生理痛苦也實在難熬得可以。每次遭遇綁架,在運往囚禁地過程的煎熬,足算得上是一場不小的災難。我必告誡自己:老兔子(我屬兔子,孩子們給我起的綽號「高智兔」。大部分情形下,姐弟倆就叫我「高老兔」),又一個困難的過程實在已開始,既是個過程,就會有結束的時候,你當感謝神,感恩他給你的是個困難過程而不是災難結果。

 

ISBN:9789869328005
規格:精裝/456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精裝)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9455?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平裝) 天庭小子小乾坤 弟子規3D動畫 DVD 樂之本事 流 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平裝)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 探討政治的哲學之路 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 戰爭論:不朽的普魯士軍事聖經(3冊套書)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習李之爭[Xi Li Zhi Zheng]~推薦!

作者:鍾必仁
出版社:外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17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56元

ISBN:9781936895731
規格:平裝/336頁/14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李之爭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不具名“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上對當前一些經濟政策的連番開“炮”,讓有的學者發出“堪稱是新時代的炮打司令部”的感慨,直接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之間自十八大以來積壓了多年的怨恨和矛盾揭開了蓋子。
  
  這看似反映習李對經濟的看法矛盾,實則揭示的是兩人之間鬥爭已經到了決裂邊緣,也更是中共高層治國方略發生嚴重分歧的標誌,它是兩位最高領導人為2017年中共十九大最高層換屆所進行的一場政治攻防戰,是1989年“六四”以來最嚴重激烈的中共高層權力鬥爭,或會引發中共新危機。
  
  中國正處在一個極為敏感的時期。在經濟上,經濟增速下滑對人民生活、企業生存、青年就業和國家財政等方面都形成了越來越大的壓力;在政治層面,則處在高層領導人換屆前夜,關於下一屆領導班子人選的幕後交易正在緊鑼密鼓進行。
  
  在這個節骨眼上,習、李之間出現的任何裂痕都將給中國未來的走向帶來重大影響。
  
  人人都在期待著最終鹿死誰手?人人也更明白,習李兩人爭鬥的結局遠不僅僅關乎這兩人的權力得失,更對中共未來的走向有著強烈且不可替代的預示。
  
本書特色    
  
  習近平李克強公開翻臉
  30年最嚴重的府院之爭
  
  習近平李克強遭遇暗殺?
  中共內部撲朔迷離
  習李藉由媒體發聲鬥爭升級
  權威人士談的不是經濟
  權威人士文章三個不正常
  習近平獨霸經濟決策
  目光轉向劉鶴三大政策思考
  高層對經濟改革分歧嚴重
  學周恩來是不二之路?
  李克強檢討檢討再檢討
  李克強相忍為國,國務院反擊
  李克強可能成為雙重替罪羊
  站錯隊會造成巨大損失
  習近平的下一個新頭銜
  面臨險境的習近平
  沒有退路的習近平
  大規模政治暴力在中國的可能性
  保增長還是調結構:中國陷入兩難
  穆迪為何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
  中國經濟的另一個泡沫:期貨
  中國缺乏全面解決債務危機方案
  魏則西之死揭開中國醫療驚天黑幕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李之爭


ISBN:9781936895731
規格:平裝/336頁/14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李之爭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李之爭

ISBN:9781936895731
規格:平裝/336頁/14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習李之爭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9030?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毛澤東勾結日軍的真相:來自日諜的回憶與檔案 百瀨,看我一眼 蝴蝶的心事 挺不錯餐館推理事件簿︰來一份翻轉蘋果塔 魔女遊戲 走向荒野 青春之上 守望者(《梅岡城故事》作者震撼世界的第一本書) 中醫調理聖經:黑補腎,青調肝,白潤肺,黃健脾,紅養心, 全方位調理食物速查表,正確食療、輕鬆調五臟 披薩聖經 《中共不想說的文革》習總面前的大坑 殘酷日本 毛澤東勾結日軍的真相:來自日諜的回憶與檔案 習近平大棋局:後極權轉型的極限 走向「十三五」:中國經濟新開局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平裝)[2017 Nian , Qi Lai Zhong Guo : Ku Xing Xia De Wei Quan Lv Shi...]~推薦!

作者:高智晟
出版社:臺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
出版日期:2016/06/17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80元

ISBN:9789869328012
規格:平裝/456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平裝)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高智晟


  1964年生於陝西。家貧失學。通過自學,30歲成為律師。2000年,到北京成立事務所。他經常為窮人弱勢免費打官司,成為著名的人權律師,也因此觸犯中共當局的禁忌,而開始遭到打壓。在2006年8月遭綁架,從此失去自由。被判刑三年,緩刑五年,緩刑期間屢遭綁架失蹤酷刑,緩刑期滿前,又被撤銷緩刑入獄,三年屆滿,仍被監控在榆林老家。他的妻子與兩個兒女都在友人的協助下逃離中國,高律師則在困厄中繼續堅持正道。
  
出版企畫團體

 
臺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
Taiwan Association for China Human Rights


  今天關懷別人,就是保衛明天的自己。這是人權意識的基石。「臺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的初心就是從這樣的助人利己的思考萌芽壯大。
  
美國對華援助協會
CHINA aid


  針對中國人權議題,美國基督教團體「對華援助協會」會長傅希秋認為,中國大陸境內針對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迫害,是文化大革命以後最嚴重的,這些真相需要被曝光,引起國際社會關注。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平裝)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中共來去匆匆,而中國人民將永存!
  沒有了共產黨的新中國,將成為人類文明的和諧力量!
    
  中共酷刑下,中國維權律師高智晟如何堅守做為人的原則?這是什麼樣的囚禁?行刑者卻覺悟,作為絕對弱小的一方卻反而掌握著主動權,是完全主動權;合不合作,什麼時候開始合作,以什麼形式合作?這主動權都完全在弱者一方的手上,沒有一樣在強方手上。 
   
聯手誠意推薦
  
  楊憲宏 中央電臺節目主持人臺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創會理事長
  傅希秋 牧師美國對華援助協會主席
  何俊仁 律師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主席 
   
  何俊仁律師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主席
  高智晟在2001年被司法部評為十大律師之一,他本可以名成利就,過著安逸的生活。受刑期間他承受身心痛楚,冷對施虐者,頑強地拒絕屈服。這是認識現今中國的一本重要的書,當中有大量可信的第一手資料,我全意推薦這本書。
    
  楊憲宏臺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創會理事長
  從2005年起,在臺灣中央廣播電臺,應當時的總統陳水扁的邀請,開了一個對中國廣播的短波中波共構節目,「為人民服務:楊憲宏時間」。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在被抓捕之前,這個節目訪問過他35次;另一位更常接受訪問,批評中共最烈的是維權律師高智晟,他在被捕之前,接受臺灣央廣的訪問55次。
  高智晟現年52歲,曾被中國司法部評為「中國十佳律師」之一,被譽為「中國良心」。法學學者滕彪稱他為「中國維權律師的領軍人物和先行者」。借著他的書在臺灣出版,寫下序言祝福,這本書的出版,算是他心中的「新中國」走向實現的第一步。
   
  傅希秋牧師美國對華援助協會主席
  高智晟是當代中國最為傑出的人權律師。毫無疑問,他也是數十年來中國大陸維權運動的先行者。高智晟律師無畏地以一己之力挑戰極權,像二戰末期挑戰希特勒的德國認信教會朋霍菲爾牧師(潘霍華)一樣,戰勝了那些難以置信的對他的酷刑和折磨,他對未來抱有無比堅定的信心。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平裝)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推薦序 何俊仁律師序
推薦序 楊憲宏序:他心中所存藏的山河與日月
推薦序 傅希秋牧師序:出版者的話
緒言
自 序 中國共產黨將在2017年敗亡!

第壹部  真相:綁架、囚禁、酷刑
第一章 2004年11月份左右的首次暴力綁架
第二章 2006年8月15日後的幾次綁架
第三章 2009年2月3日的綁架
第四章 2009年9月25日的綁架
第五章 2010年4月8日的綁架及其後的酷刑和囚禁
第六章 走向掛牌地獄

第貳部  神的普遍啟示和特別見證
第一章 神對共產主義政權,在中國壽命的啟示見證
第二章 神賜予我及我家庭的特別引導和看見
第三章 我領受的其他部分美好見證

第參部  2017年後對中國的展望
第一章 在當破當立中蹣跚起步

後記:罷筆後意猶未盡的漫談
致謝
寫書中和寫書後的漫談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平裝)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節錄自〈自序〉

  我有近十年的非人間經歷,身受了許多傳說中是冥界地獄裡才能有的苦楚。我在短暫的律師執業中見證了這個體制製造的太多血腥與苦難:國企下崗職工的無助與絕望,以及他們中間和平抗爭者遭致中國黑惡勢力冷酷打壓的悲慘命運;野蠻強拆造成的大批大批的失居居民及失地農民的悲苦與絕望;上訪人員無助的眼神;「法輪功」修學者遭受的血腥壓迫情形;反動司法體制下呼天喚地怨民的哭訴……。我從未獲得忘卻了他們的能力,這大致上可以算得上是我感情世界裡的不幸,但這究竟還是一個旁觀者感情。由於無力放棄對上述苦難群體的關注,也終於成了他們之中的一個具體被打壓者。
  
  在這個特殊角色過程中,我認識了神,成了基督徒,感恩神的特別恩予,得以使我成為2017年中國命運改變奇妙啟示的見證人。僅此,無論如何評估我的幸運亦不為過。記述神的奇妙啟示引導和領受是本書的第一價值,更是本書無與倫比的光榮。
  
  這十年的特殊經歷,我親眼目睹、親身經歷了數述不盡的公權力的兇悍及冷酷,中共祕密警察世界無法無天的恐怖與血腥;中共軍隊裡令人目瞪口呆的頹敗現狀;中共監獄系統對人道、人權的冷血踐踏……。記述這些目睹、這些經歷的文字,是病態中國社會的一個病理截面,將之赫然展現在國人眼前,實在不是為了訴述所受到的苦難。一個沒有憲政政治的社會,無法無天的權力究竟會對人權、人道及人類文明造成怎樣慘烈的禍害!他究竟有多麼兇殘、多麼恐怖,非是親身經歷,很難使人信以為真。在記述這些文字時,我痛感文字功能本身的限度──相較權力真實的猙獰面目。這樣局面的繼續維持,是繼續著一個民族不名譽的歷史;繼續著我們每個正常人屈辱的紀錄;同時,他無疑將繼續著我們每個個體的苦難和現實的危險。而必須遠離這黑暗政治,是我們徹底根絕這些苦難和危險的唯一出路;不再相信謊言,堅決捍衛個體的人格尊嚴及人身權利,不再主動做惡勢力的幫兇,理解他人的痛苦、予受迫害者以能給的幫助,是我這本書的一點願望。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平裝)


ISBN:9789869328012
規格:平裝/456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平裝)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節錄自〈2009年2月3日的綁架〉
 

你給我們製造了一步死棋
 

天不亮,我被人推醒,孫荻、張雪等五名祕密警察趕到。
 
究竟是來自首善之區北京的黑幫悍將,一來就表現出不一樣的素質:進來就將我壓倒在床上,兩個人從頭到腳捏拍了一遍,然後把我給架起站著,強制脫了我的鞋和襪子讓我站在冰涼的地上,煞有介事地與那一目了然的鞋、襪子辦理起了交涉,反覆地勘驗、檢查,然後壓我坐下,將一件足夠厚的保暖內衣當頭套套到了我的頭上。
 
孫荻開始跟我談話:「老高,你把耿和她們娘仨送出國,政府的棋局完全成了一目了然的死棋了。你給我們製造了一步死棋,你逼我們再次出手,咱回北京再慢慢解決問題。」
 
「置死地而後生,在孩子上學的問題上,我此前五個月裡不也身置死局嗎?」我回答他。
 
後來我才得知,就是與孫談話時,另一幫人趕到大哥家進行了地毯式的搜查,大哥家被翻得雞飛蛋打。而大哥和四弟則在天不亮時即趕到縣城到處找我,終於勞而無得。至天亮,兩人找到了公安部門。佳縣乃蕞爾小城,是個熟人的社會,兄弟倆找到了公安部門的熟人,祈願能見上我一面。雖終於為孫荻拒絕,究竟還是知道了我被關押的處所。大門裡不讓進,兄弟倆就一直守在大門外,巴望著能在押離時透過車窗再看上我一眼。但他們不能知道的是,押運我的車從來都是用的深墨色玻璃窗,且在車裡掛覆著黑簾,而我會被套上黑頭套。後來,聽佳縣公安上的人講,當押運我的車離開時,大哥、四弟各守在大門的一面,終於絕望得像孩子一樣大哭。
 
汽車不知開了多長時間,到了一處高速路服務點,我的頭套被取掉,歇在那裡,他們開始吃東西,一吃完又上了路。車至河北界,孫荻又將保暖內衣給我套在頭上,而我在北京的祕密關押地從來都是在北京山區,穿越北京城後仍需兩到三小時,由於保暖內衣太厚致嚴重缺氧,五、六個小時裡,我的頭痛難耐。由於我的頭夾在兩膝之間,感到雙眼向外暴脹迸擠,我規律性地遮罩了思維,但那生理痛苦也實在難熬得可以。每次遭遇綁架,在運往囚禁地過程的煎熬,足算得上是一場不小的災難。我必告誡自己:老兔子(我屬兔子,孩子們給我起的綽號「高智兔」。大部分情形下,姐弟倆就叫我「高老兔」),又一個困難的過程實在已開始,既是個過程,就會有結束的時候,你當感謝神,感恩他給你的是個困難過程而不是災難結果。
 
 

ISBN:9789869328012
規格:平裝/456頁/17x23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平裝)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9448?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流 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精裝) 龍頭鳳尾 中國民企維權第一案 史上最完整魚類海鮮圖鑑:嚴選百種餐桌上的海鮮食材,從挑選、保存、處理到料理,一本全收錄! 守望者(《梅岡城故事》作者震撼世界的第一本書) 追夢漫畫60年:藤子不二雄A自述 Burt’s bees 神奇紫草霜 15g UdiLife 疊疊樂/旅行衣類壓縮袋3件式 火花【日本藝術家創作書衣款】 2017年,起來中國:酷刑下的維權律師高智晟自述(精裝) 流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 探討政治的哲學之路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一位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 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殘酷日本[Can Ku Ri Ben]~推薦!

作者:湯禎兆
出版社: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6/16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20元

ISBN:9789869272049
叢書系列:緣社會
規格:平裝/248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殘酷日本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湯禎兆


  香港作家。

  專研日本文化研究及電影評論,前者相關著作有《整形日本》、《命名日本》、《日本中毒》、《日本進化》、《人間開眼》及《亂世張瞳》等;後者有《日本映畫驚奇》、《香港電影血與骨》及《香港電影夜與霧》等。2013年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組別)。

  湯禎兆臺灣繁體版書目
  1. 日本電影研究《感官世界──游於日本映畫》,臺灣:萬象出版社,1996年。
  2. 日本流行文化研究《俗物圖鑑》(又名拜物圖鑑),臺灣:商周出版社,1999年。
  3. 日劇研究《日劇最前線》,臺灣:商周出版社,2000年。
  4. 香港電影研究《香港電影血與骨》,臺灣:書林,2008年。
  5. 日本文化研究《整形日本》,臺灣:博雅書屋,2010年。
  6. 日本文化研究《命名日本》,臺灣:博雅書屋,2012年。
  7. 日本文化研究《悶騷日本》,臺灣:奇異果文創,2015年。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殘酷日本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在憑藉一支手機就能知天下事的時代,
我們卻無力去改變現狀,
彷彿習慣了絕望,只能在絕望中自得其樂……

  殘酷,來自日常生活的易碎與不穩定,
  後311日本,流行文化中潛藏的社會真實,洞見表象背後的真相,
  ──台灣的日本觀察,缺的就是這一塊!


  殘酷不只是天災──
  泡沫經濟後,富裕社會的幻夢卻不敵發達資本主義中殘酷的生存競爭。
  迷戀青春,卻無法給予新世代更好的生活條件。

  殘酷日本,集體療癒之必要!
  人生不是以殘酷終結,而是以希望作為下一個階段的開端。

  殘酷日本,進擊的隱喻!
  圍牆內的人,面對威脅時,是被動的自我防衛,還是積極向外拓展?
  災難讓日常生活的安全感備受挑戰,但也可以是「走出去」的契機。

  →反戰一輩子的宮崎駿,最後一部《風起》其實在歌詠軍國主義?

  →圖書館戰爭,進擊的巨人,該主動出擊還是被動防衛?

  →村上春樹的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以及角田光代的泡沫女性們,反映日本社會中的哪種現實?

  →單身寄生蟲、援助交際、禁室培育、無差別殺人、繭居族、御宅族(宮崎勤事件)、個別駭人聽聞的變態凶案(酒鬼薔薇聖斗事件)……

  →青春的迷戀,就業困難,貧富差距大,明天沒希望;泡沫經濟後的鬱悶,在災難過後,會不會產生想要復原的動力和希望?

名人推薦

  南台科技大學教授、台灣石川啄木學會會長、台灣芥川龍之介學會會長 林水福
  日本文化觀察家 銀色快手   
  ~專文推薦~

  「台灣對於日本通俗流行文化,始終少人耕耘,或雖有些許成果,然而由於絕大部分的報告或論文使用日文發表,反而在學界與社會之間築起一到高牆。湯禎兆這本《殘酷日本》正好稍可滿足或者說填補這方面的不足與缺陷。他的『觀察』,是主觀的,甚或是『偏見』,反而洞見表象背後的『真相』。」~林水福

  「當社會結構出現巨大轉變的同時,帶著排斥基因的反社會人格分子成不定時炸彈卻無從防範,迫使人們重新思考生命的無常與隨機殺人的潛在威䝱,而我們也只能依賴『小海女』式的熱情來擁抱充滿無常的人生。」~銀色快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殘酷日本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推薦序】
揭開AKB48與村上春樹的另一面相──讀殘酷日本有感  林水幅 
獻給焦慮不安世代的未來啟示錄  銀色快手
 
【災難之後】
‧種族滅絕──災難時勢下的潮流小說
‧AKB48的紀錄現象學
‧現金或土地?三一一的復興問題
‧從日夜世界的秩序看日本社會內部的錯位邏輯
 
【青春迷戀】
‧女優裸形之發展
‧宮藤官九郎編劇日常
‧村上春樹的殘務整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由兩個村上到輕小說
‧西尾維新的語言魔法
‧圖書館戰爭的平行世界
‧融入青春時代背景
‧御宅族的正名運動

【月的暗面】
‧攤販夜食文化史
‧深夜食堂中的國族料理精神
‧流行文化的鄉村想像
‧吉田修一的都市空間
‧由商店街到便利店
‧市郊房地產逆向下流
‧角田光代的泡沫女性
‧情報世界下的伊坂幸太郎
‧學校階級制與成長的荒謬
‧零戰想像

【就活百相】
‧由半澤直樹談起
‧大學生就職活動的日本小說
‧日本人的工作時數
‧美麗又殘酷的上京夢

【動漫內核】
‧風起之日式解讀
‧宮崎駿回顧
‧怪物的孩子細田守
‧言葉之庭的職人脈絡與風景角色觀
‧浮世想像百日紅
‧透過EVA回應歷史
‧魔女少女小圓──叛逆的物語
‧巨人進撃的議題
‧水木茂的鬼太郎人生
 
【後記】
後三一一的日本夢心路重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殘酷日本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

●〈揭開AKB48與村上春樹的另一面相──讀殘酷日本有感〉         
林水福/南台科技大學教授、台灣石川啄木學會會長、台灣芥川龍之介學會會長


  0 台灣的日本觀察缺的就是這一塊
   
  台灣與日本的歷史淵源或者說糾葛,姑且不談。僅就地理位置與產業經濟的相互依存而言,類似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
   
  這無關藍綠,且與傾中、傾日或媚美的意識形態無涉。
   
  儘管台灣有幾十所日文系,8個日本研究中心,對於日本通俗流行文化,始終少人耕耘,或雖有些許成果,然而由於絕大部分的報告或論文使用日文發表,反而在學界與社會之間築起一道高牆。社會欣賞不到高牆內的繁花綠葉,高牆內的學界也不知社會今夕是何夕?語言本是溝通的橋樑,現在反而變成溝通的阻礙!
   
  湯禎兆這本《殘酷日本》正好稍可滿足或者說填補這方面的不足與缺陷。

  為什麼我的標題是「日本觀察缺的就是這一塊」,使用「觀察」而非「研究」呢?因為它不是學術論文或報告,沒有艱深難懂的專業術語;而且他的「觀察」,是主觀的,甚或是「偏見」,反而洞見表象背後的「真相」。

  一、AKB48的成功術與殘酷面
   
  AKB48現象非但未衰退,還向海外如台灣、韓國等地招募人才,注入新血。其主要用意當然是企圖擴大影響力。AKB48「成功」的主要原因當然是操盤手秋元康。秋元康從2009年至2012年為止擔任日本作家協會會長,2020年的東京奧林匹克組織委員會理事,看來秋元康的影響力還會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AKB48的成員,如果個別看待,實在沒什麼特色,就跟鄰家你我熟識的女孩沒什麼兩樣。不錯!秋元康本來的意圖就是你我一起打造「偶像」;而這對象就是本來並不特別出眾的鄰家女孩。
   
  但這樣的女孩如果置於1980年代,她們肯定沒有機會。
   
  1980年的偶像,如松田聖子、河合奈保子、柏原芳惠、松本伊代、小泉今日子、堀ちえみ、三田寬子、早見優、中森明菜、藥師丸ひろ子、原田知世、菊池桃子、工藤夕貴等雖非絕世美女,但歌藝出色,面貌不俗,一眼就可認出脽是誰。她們之中除了中森明菜因夫婿關係有些負面評價,其餘都評價良好。有些現在還活躍於電視節目上如柏原芳惠等;松本伊代成立媒體經紀公司,幹得有聲有色;松田聖子還出現最近的紅白節目裡,有時跟她的女兒一起在電視裡亮相。至於藥師丸ひろ子和菊池桃子拍過多部電影,小泉今日子活躍於影視圈,讀者應該不陌生。
   
  她們離開原來的經紀公司,不但可以存活下來,相當多人還發展得有聲有色,其主要理由是她們各有各的特色、才藝,具備「獨立」的條件。
   
  反觀現在的AKB48,雖有48人,除了少數幾個,認得出幾人?身高差不多,面貌屬於大眾臉。少數票選擠到前頭的,其相貌只能用「平凡」兩字形容。如果不是掛上AKB48的招牌,誰理?基本上她們是沒有辦法獨立的「團體分子」,只能附屬於團體,一離開團體,能存活下來的少之又少。
   
  這麼說她們又如何能闖下一片天呢?因素非一,除了秋元康靈活運用多元而豐富的媒體關係之外,與行銷策略有莫大的關係。內部方面,要能闖出頭,需要從層層的競爭中勝出始有機會,自然形成一種自我督促的向上力量。

  利用票選方式,是一種來自外界的壓力,也測試成員的外援(緣)關係。而粉絲們感覺自己也參與了「栽培」或「製造」偶像的活動,不但拉近了與偶像之間的距離,也產生了「一體感」。有了「一體感」之後,愛護之心油然而生。

  與偶像的握手活動,當然也是拉近粉絲與偶像的距離;而這些活動背後的另一目的,就是賺錢。
   
  《殘酷日本》裡的〈AKB48的紀錄現象學〉提到曾在日本及台灣放映的「AKB48夢想起飛」與「AKB48永遠在一起」二部紀錄片;開頭表演的「Heavy Rotation」是一首單戀歌曲,對單戀予以祝福,使用「僕」即(我)的的一人稱,「正式把歌者與聆聽者腳色位置重疊的構思,於是帶出攜手肯定世界的美好願景來。由此牽引出AKB48最明顯的現象學,就是經常把物我一體化。……」
   
  這裡所說的物我一體化,也就是一體感之意,被應用在種種相關活動中,緊緊拉住粉絲的心,也不斷讓粉絲掏出口袋裡的money。
   
  無論面貌或歌藝原本不是特別好(這該是秋元康的策略)的AKB48成員,她們如果中途被淘汰或畢業之後,離開這個團體,往往回不去未加入之前的平靜、沒沒無聞的生活,物質享受的差距也不容易適應,因此,已有不少人投入AV世界。
   
  「AKB是AV的養成班」,這種說法或許言過其實,但這樣的警訊值得有心往這方面發展的少女及家長們傾聽!

  二、從輕小說出發的村上春樹的變調
   
  這幾年每到諾貝爾文學獎公布的日子,最緊張的莫過於日本,其次該是台灣了。淡江大學成立世界唯一的村上春樹研究中心,每年舉辦村上春樹國際研討會,今年(2016)剛剛舉辦過第五屆研討會,發表論文人數之多應是近年來至少在日文學界是最大型的研討會。當然每年都邀請日美等國重要的村上研究專家,及多國村上翻譯家與會。
   
  臉書上不時看到臉有引用村上的句子,甚至不少廣告也借用村上的文句。「遇見百分之百的XXX」「小確幸」應是最常見的句子了。村上的台灣讀者很多,擁護者也不少。
這幾年,儘管諾貝爾文學獎公布之前村上往往是最被看好的熱門人物之一,但幸運之神總是與村上擦身而過。已有不少日本評論家針對村上文學的缺失發表文章,國內尚無人引介,知道的人應該不多。
   
  80年代村上龍和村上春樹兩個從大眾小說出發的小說家常被一起討論。那時候稱為大眾小說或流行小說,現在則稱為輕小說。猶記得村上春樹剛出道時風靡一時的《挪威的森林》,被歸類在大眾文學,已停刊的《國文學》雜誌未特別介紹村上春樹。如本書中說的「……村上春樹及村上龍等作家,已逐漸由日本原先冒頭的流行作家位置,逐步走向成為嚴肅作家的方向」《1Q84》之後接受訪問「直言要處理後冷戰的世界」但村上又表明:「現今世界是否就是現實的世界,我時常抱持懷疑的態度。」意即,村上春樹是在作品中探索另一重世界的存在狀況。換言之,並不一定是對現實的直接回應。如《1Q84》是「對現實情況的藝術回應」
   
  本書舉出春樹的幾個缺點,其一是剛出道時八零年代的小說,瀰漫輕逸散漫氛圍,讓作者、讀者、所有登場人物都感覺良好,誰也不會受到傷害,作者引用作家穗村弘的話:「這種疏離術正是他的巧妙技術。而回到現實」讓他「墮入過分敏感的歇斯底里症中」。《挪威的森林》正是這樣的寫法。
   
  其二情節的雷同或重複。舉《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為例,說明除〈木野〉一篇,其餘各篇情節設定大致相同。作者近一步舉《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對照說明,最後結論是《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是《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的「殘物處理」下的「新作」。

  本書還揭露宮崎駿的「自私本質」與內部問題等,也對日本年輕人憧憬東京所面臨的困境,迷失有所剖析;還有日本正流行的小說的「導覽」等。對於習慣正面看待日本的讀者,或許會有些不習慣,甚至抱不平也說不定。但提供對日本的另一種看法,值得肯定。

●〈獻給焦慮不安世代的未來啟示錄〉
銀色快手/日本文化觀察家


  無論小說的出版、影視作品、動漫與電玩,無不呈顯新世界的住民們內心嚮往的美好想像與關注的存在焦慮和情感需求。
   
  在《進擊的巨人》從殘酷的三次元世界轉化為二次元的生存戰鬥,同為動漫作品改編成電影的《要聽神明的話》和《暗殺教室》也清楚地揭示殘酷世界的救贖之道與自我解放的意志抉擇。
   
  本書作者透過伊坂幸太郎的作品群來解析此一現象。適者生存的終極原則,在訊息混亂情報社會下,必然產生適應不適者。自奧姆真理教乃至新宿無差別殺人攻擊,非日常與日常之間界線完全模糊,不僅僅是村上春樹在《1Q84》想要探討和處理的課題,也是台灣社會經歷鄭捷案和內湖殺童案所要追尋的社會病因。當社會結構出現巨大轉變的同時,帶著排斥基因的反社會人格份子成不定時炸彈卻無從防範,迫使人們重新思考生命的無常與隨機殺人的潛在威䝱,是否如湊佳苗在小說情節中一再提醒讀者,在冷漠疏離的時代氛圍下,惡意無所不在,而我們也只能依賴「小海女」式的熱情來擁抱充滿無常的人生,透過《孤獨的美食家》這種小確幸以及《深夜食堂》來療癒受創的心靈。
   
  這些作品背後是日本人最幽微的黑暗角落,說不出來的故事反而最想被聽見。這些蛛絲馬跡透過湯禎兆精準的解構分析,脈絡爬梳,如今交付在讀者面前,彷彿知識的火把在字裡行間傳遞著,但願這溫暖的火光也能如實在你心中點亮黑夜──人生不是以殘酷終結,而是以希望作為下一個階段的開端,看看日本,想想我們,未來的台灣將走向何種命運,那掌舵的心念與意志全靠我們國民全體的想像力,借鑑日本經驗只為贏得更多跟時間賽跑的籌碼。誠摯推薦這本好書,它是獻給次世代的未來備忘錄。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殘酷日本


ISBN:9789869272049
叢書系列:緣社會
規格:平裝/248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殘酷日本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後記:後311的日本夢心路重構〉湯禎兆
 
    就算作最保守的推量也有三十年了,我們這一代六十後的中年漢(也即是台灣慣稱的五年級生),對日本的興趣乃至熱情已持續了好一段歲月。嚴格來說,日本夢的勢頭也確實經歷起伏顛簸。我不下一次表明自己並非原教旨主義式的日本迷,七十年代雖然也有《錦繡前程》(即《俺たちの旅》)、《排球女將》(即《燃えろアタック》)、《幪面超人》(即《假面騎士》)、《鹹蛋超人》(即《Ultraman》)乃至《哥斯拉》等流行文化的致命誘惑,但我的中毒契機始於八十年代,而且亦與當年風靡一時的流行歌手如近藤真彥及澤田研二等無涉,反而是老掉牙的黑澤明及小津安二郎等巨匠導我上路。九十年代初往日本留學,我一直面無愧色向日本友人說乃因小津而來,那大抵就是個人的日本夢起點。
   
八、九十年代的而且確是日本洪流的黃金歲月,一浪接一接的日劇,由月九到野島伸司乃至野澤尚,令人看得目不暇給。不少人誤以為當年的日劇浪潮,與今天的韓流大同小異,以為《太陽的後裔》不過是《東京愛情故事》的異代同質產物。我認為不過屬一重美麗的誤會,日本流行文化的魔力從來在其異質多元化上,此所以一系列月九劇的影響力,其實與《跳躍大搜查線》乃至三谷幸喜筆下的《古畑任三郎》系列等不遑多讓,而我們的日本夢也一直在主流與邊緣兩端游走,即使主流中光譜也疆域遼闊,你我各取所需樂在其中。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殘酷日本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殘酷日本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殘酷日本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殘酷日本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殘酷日本

ISBN:9789869272049
叢書系列:緣社會
規格:平裝/248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殘酷日本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8564?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悶騷日本 亂世張瞳:愛恨日本流行文化 百瀨,看我一眼 婉君妳好嗎?:給覺醒鄉民的PTT進化史 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 奧運的詛咒:奧運、世足等全球運動賽會如何危害主辦城市的觀光、經濟與長期發展? 觸發警告(限量書衣版) 從此,不再複製父母婚姻:35種練習,揮別婚姻地雷,找回幸福 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 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 悶騷日本 亂世張瞳:愛恨日本流行文化 觸發警告(限量書衣版) 不平等的經濟學 撈月之人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跨性別前史:醫療、風俗誌與亞際遭逢[Tai Wan Kua Xing Bie Qian Shi : Yi Liao 、 Feng Su Zhi Yu Ya...]~推薦!

作者:陳薇真
出版社:跨性別倡議站
出版日期:2016/06/16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80元

ISBN:9789869311809
規格:平裝/256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性別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台灣跨性別前史:醫療、風俗誌與亞際遭逢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陳薇真


  1985年次,汐止人,現居台北中山區林森北路。東海大學哲學系畢,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肄業。在千禧後流行音樂、獨立音樂與網路都會愛情流行出版物下長大。曾為低收入戶、無業、約聘建檔人員等,以及如髒話般的非政府組織。曾於國內文化研究年會、女學會年會等投稿多篇相關研討會論文,並投入跨性別政策、社群組織與文化倡導。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台灣跨性別前史:醫療、風俗誌與亞際遭逢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台北市文化局藝文補助,首次跨性別台灣本地歷史研究

  跨性別往往被視作自美國二波婦運、同運後的後進。本書試圖拆解西方「gender」 「LGBT」「跨性別」的發生,並回來重新梳理台灣本地過往的歷史過程。

  晚近國際跨性別人權免手術換證火紅,但四十年前,變性手術是痛苦而受召喚的渴術主體、醫生和媒體,共同對話的曲折過程。紅頂藝人和第三性公關是上個世紀末九○年代性別學院讚盛和大眾的集體記憶,卻有源自至少起至七○年代中山北路周邊、八○年代經濟轉型的淵源流長。

  「人妖」在華文地區被聯想到新加坡、泰國和日本等地的性觀光表演印象,是七○年代以來跨國資本主義和國家階序下的產物,卻在千禧年後成 為台灣鄉村看秀文化的一部份,共同譜曲了台灣性的亞際構成。歷史化的取徑得以提醒當前「跨性別」日益主流和正典化的不足與補充,提供地方的、另類的開放與未來。

  本書是遲來少數由主體書寫的跨性別研究,重溯解嚴後台灣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之前的社會過程,挖掘被婦運和同志所遺忘的生命存在,也建立台灣複數跨性別眾們的歷史感與主體性。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台灣跨性別前史:醫療、風俗誌與亞際遭逢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致謝
前言

第一章
台灣變性醫療論述的性別維序現代性

 一、當前背景:歐美性科學與台灣
 二、理論概念
  (一)現代性
  (二)性/別正典型態學:規範性、歷史與日常性
  (三)生存性:幫助或傷害
 三、戰後台灣變性人的醫療浮現
  (一)1953-:陰陽人遭勸服矯正、生理正常卻無法動刀
  (二)1975-1987:原來我是變性人/診間遇見變性人-全球變性知識的引進與推促手術合法化
  (三)1988-:標準流程的完成
  (四)2000-:變性社群、性權治理、同志運動、國家婦運、法律與國際人權
 四、結語:邁向新/舊交替的對話
 參考文獻

第二章
世紀末鶯鶯燕燕-台灣三性公關(男扮女裝陪侍)的淵流與盛衰

  前言
  一、1950s-:萬華三水街賣淫和西門招遙過市
  二、mid 1970s-1980s:台北中山北路周邊
  三、mid 1980s-1995:流行文化與紅頂藝人
  四、1995-1998:三性公關的浮現與極盛
  五、1999-:衰退、網路援交、後三性店時期與細水
  結語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華語「人妖」的跨國觀光他者化:台灣與東(南)亞的表演勞動遷移初探

  前言
  一、以台灣為視點的勞動遷移多重路徑(1970s-1980s)
  二、非法跨越國境的跨國族親密
  三、仲介至台灣表演及鄉村看秀文化(1996-)
  四、台灣的性道德與國族歧視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LGBT」的美國脈絡與台灣移植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台灣跨性別前史:醫療、風俗誌與亞際遭逢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作者序

  現今是這麼說的:解嚴後台灣社會運動風起雲湧,1990年代早期婦女運動帶起學院、校園社團與讀書會,並於1997年進入國家體制;同志運動以零星事件帶起一連串媒體報導。早先跨性別雖然有變性醫療、聲色場所的存在,但遲至中央性/別研究室於2000年舉辦研討會、召集定期支持團體,才進入“性別運動”的視野內。2003年,同志運動部份取得台北市政府層級的成果,在首屆同志大遊行與該年度《認識同志手冊》中接軌國際語言──LGBT,便“自動”地將跨性別納入同志運動的一部份中,隔年2004年納入由婦運教育學者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法》的庇蔭中。

  這個主流史觀蘊含以下邏輯,即婦女→同志→跨性別是時間先後次序和資源多寡。早先的跨性別不存在,而婦女和同志運動“啟蒙”了跨性別的開展。然而,該說法忽略了學院和運動外的常民,亦反映大群體施恩小群體的同化觀點。事實上,早在學者與運動介入前,跨性別至少自1970年代中期以來的都市化過程中逐漸浮現,與早期婦運、同性戀同期,並寫下徑自獨特的歷史軌跡。本書不採取社會運動的觀點,即(跨)性別是個別運動者意志與能動的結果;而是放在更大脈絡的性別社會史當中。

  本書的三個主題,共同始自2014年夏天。我於女學會年會發表一文,探討跨性別「性別認同」在傳統形上學與當代西方知識系譜的論述型,經由全球化翻譯到中文台灣時的政治與文化糾葛後,留下這段伏筆:

  重新正確化gender identity固然重要,但仍受限於英語-美國-西方一系列的思考方式下。西方的邊界之外,相較於常被提及的印度hijra、菲律賓bakla、泰國kathoey、北美印第安two-spirits等,台灣的混種使得缺乏 “純種” 的本土台灣因素。然而,扣連於陳光興亞洲作為方法乃至於重構台灣性的問題,在「跨性別」之前與之外,亦有現代性之前或之外的歷史,即變性、不男不女、男扮女裝、女扮男裝、人妖、三性(san-hsing)、偽娘等。這些詞都有其不同的語意和淵源。除了來自中國古文、並歷經國民政府遷台後歷史以外,「人妖」扣連於聲色場所表演的印象來自於1980年代泰國政策發展性觀光後台灣與東南亞地區間的互動,「偽娘」來自2009年大陸對日本動漫文化閱聽群眾的中文創造。這個角度離開了總是以第一世界為參照坐標(即“西方美國如何如何,反觀台灣”)的觀點,轉向到以第三世界亞洲國家(台灣、大陸、香港、日本、南韓、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尼、越南等)彼此間的交流傳播。台灣作為多重淵源的海島,台灣性的主體性亦需不斷回到其多重摺疊綿延的歷史過程。

  這段話是本書的起點。以後殖民問題意識,但也來自我自學院當代歐陸哲學期間所學習的兩個概念或思考方法,即高達美(Hans-George Gadamer)的時效歷史──現今我們對事物的理解方式,就已經受到先前歷史的影響了──以及,從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到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的解構,拆解當前觀點的侷限、並還原或補充於事物的原初或多重意涵。愈不言自明、人云亦云的常識,往往愈是混沌未明的。這樣重溯歷史並拆解當前的旨趣,將諸如「同志」「跨性別」「LGBT」乃至二波女性主義的「鵑的」(gender)有意地置入括弧,遠離將其視作普世皆然、理所當然或線性進步論,而是視作特定歷史發生的偶然。對第三世界而言,這些全球(實際上多半只是美國)概念的引進,也必然發生文化權力不對等的強制知識域銘刻、到在地如何接引並加以轉化的創造性過程。從這裡出發,必得重新另外梳理這些概念接引至1990年代台灣學院論述的話語過程(那是尚未寫成的另一篇題目),以及必須更拉長時間範圍,回溯戰後國民政府時期、至少1970年代以降的都市化過程。這些40年以來的舊事,是1990年代蓬勃性別理論/運動的條件與前身,更可能提供當前「跨性別」的修正或補充。

  當我發展重構全球化跨性別發生的問題意識時,以下研究者對我的啟發很大。不同於後來版本──何春蕤主導了台灣「跨性別」的單一詮釋權(對於何氏版本跨性別在不同時期的轉變,是另一個需嚴肅貼近看待的旨題)──事實上,台灣「跨性別」的翻譯與再創造,確實與1990年代當時婦女和同志社群/運動的內部張力有關。在1998年前後,許多論者也參與了當時「跨性別」不同的內涵和想像,如踢/婆角色成問題性和sissy男同志的女性主義政治(不)正確、帶出了跨性別視野,後來卻指涉限縮為變性和變裝(transsexual and cross-dressing)。在這重新梳理中,趙彥寧是少數俱備跨性別觀點,特別敏感於性別自我感和階級差異,將台灣1990年代以降全球性別學院翻譯效應置入有待探問的問題中,也拋出了跨性別公民權的蘊含。朱偉誠也將台灣同志運動仿如美國的現象加以問題化,勾勒了「台灣跨性別」的全球與當時在地提問,並反省同志公民權的兩面性。黃道明鮮明地鬆動國家婦運和1990年代中期「同陣」以來的同性戀運動正典化現象,經由脈絡重探,挖掘了男男同性行為曾經與「人妖」扣連的男扮女裝和賣淫──混合的歷史過程,卻在同志運動日益茁壯的過程中消失於記憶之外。桑梓蘭也點明了性認同符碼全球化的效應對第三世界而言並不是理所當然,將翻譯性少數(從西方醫療化到運動語言)置於特定的在地時空,並提醒了1990年代後性少數運動遍地浮現的背景──大都市、大眾媒體與市場化。而在西方英文世界,自1990年代跨性別運動,如Richard Ekins and Dave King(1996)、Patrick Califia(1997)、Joanne Meyerowitz(2002)到《跨性別研究讀本》(The Transgender Studies Reader, 2006)等,填滿了對19世紀末歐洲至美國20世紀50年代以降過程的理解背景;自2000年代中期至晚近,隨著跨性別社群主體性醞釀能量的成熟、相關政策改革,跨性別研究的質與量皆據增。然而,在西方世界之外,第三世界在近代化過程中遭逢殖民主義、民族主義、戰爭和資本主義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動盪。作為後進地域的我們,在每每嫁接與西方進程接軌之外、必須重新脈絡化自身地域的特殊歷史過程。泰國研究者Peter A. Jackson、菲律賓研究者J. Neil C. Garcia和Roy Tan編彙新加坡LGBT史的詳盡梳理,給了我重要的激勵和參照,也提醒繳交一份台灣研究的迫切性。這些前人的致力將跨性別研究的理論與歷史層面提升不同的高度;作為後進的如是主體,我也有幸得以跟隨前人的道路上。

  「前跨性別」來自對“LGBT”、跨性別化(transgendering)之「全球-在地象徵交換結構」(趙彥寧 2001:86)加以有意識地正題化(而非視為理所當然、普遍與進步),把它視為全球化酷兒(global queering)與當時台灣在地學院/運動爭論之地景雜揉的結果,轉向於重溯跨性別運動發生前的前跨性別(pre-transgender)特殊時空下存在的後殖民“台灣性”歷史研究。這裡定義下的重構台灣性,拒絕於全球化=美國化的重覆,也迴避於尋找本土的台灣跨性別起源本質的幻象陷阱,也非放在華文-中國主義架構,而是脈絡化其殖民性、國族、資本主義的現代化過程(尤其1970年代中期以降),並將其亞際性構成的地理定位轉移至與東南亞間的經濟依存與文化流動。

  第一篇〈台灣變性醫療論述的性別維序現代性〉,研究動機來自回應當前全球化人權的政策議題,試圖從台灣原由的過程中,尋找對當前的指引與解答。該文重新追溯西方「變性」發明的過程、關鍵轉折點及其特定的概念指向,由此參照、並更加細部地呈現台灣自1978年以降接收變性醫療知識的社會過程。我們認為跨性別是1990年代末自美國空運來台的產物,但實際是,台灣變性或性少數醫療化自1970年代中期起就已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及其當時台灣進入世界的慾望),並且有其一段曲折綿延的過程。在性別理論或運動者(advocator)尚未介入前,因性別痛苦而想變性的人、人道而進步接引西方的醫生和大眾媒體,共同催生了國內施行變性手術的合法化,卻隨即造成制度的慣例與僵化。變性作為科技的時髦事物,挑戰了華人性別體制(Chinese sex/gender system),卻被醫生實做、行政部門和社會大眾幾乎順利地所接受了。其原因為何,我欲提出變性知識域召喚、生產並重新正常化了主體,這同是西方邏輯,但也有其來自華人性別-家族觀、特殊的中介轉化。

  第二篇〈世紀末鶯鶯燕燕-台灣三性公關(男扮女裝陪侍)的淵流與盛衰〉,出自反轉階級和性汙名的旨趣、介入性少數史觀、反省當前跨性別公民權侷限、也來自私人關懷,有必要對世紀末台灣的公眾記憶「第三性公關」重新脈絡化。不同於日治以降的萬華沿街賣淫,自1970年代中期起,男扮女裝陪侍首次出現於中山區一帶室內消費空間,與男公關「午夜牛郎」和男同酒吧同期(女同酒吧晚於1980年代中期),側寫了台灣的都市發展。歷經1980年代經濟發展的重組,1995年5月起由反串劇團「紅頂藝人」揭幕序曲,同年底於高雄業者首次創造「第三性公關」風潮,才成為世紀末的公共記憶。2000年後因經濟衰退和都市失去新鮮感,風潮瞬息衰退,只留下細水低流直至今日。這些生命紀錄了台灣的快速變遷,性少數在都市化過程中面臨的兩面命運,「成為真正的女人」和「認同男同性戀」逐漸分離的過程。學院和白天的性別社群,應當拾起這些過往生命,並重新掮起對「這個世界」的責任。

  第三篇〈華語「人妖」的跨國觀光他者化:台灣與東(南)亞的表演勞動遷移初探〉,試圖追溯跨國反串表演的多重遷移。台灣自1970年代有著新加坡人妖街印象,1988年解嚴後赴泰國人妖秀旅遊,由近代化過程的歷史梳理可以看到彼此間的牽連;台灣變性女或男同志也曾遠赴至性產業先進的日本從事陪侍。自1996年台南某遊樂中心引入仲介來台表演、未引起社會爭議後,外籍反串表演融入台灣鄉村看秀文化的一部份,卻又偶被充作道德攻訐的對象。本文將全球化大都會、西方觀點的LGBT運動進行轉移,以跨國跨性女表演勞動,突顯其國界、表演勞動與文化品味階序鬥爭,連結東(南)亞性少數在新自由主義下的相似命運。

  這三篇切入的主題,有其相互關連或對照。變性醫療的軸線,呈現了「白天」的再現世界,變性手術多半是來自擁有都市職業的求診者、不然就是底層晉升主流社會、翻身的投射渴望與手段。三性公關的軸線,對照出「夜晚」的世界,其因出生條件和階級,在都市化過程中有著迥異又相同的命運。迥異的是,夜晚承受著學生或白天跨性別所不會遭遇到的階級、文化與性(sexuality)的歧視;相同的是,日常生活的樸實質地,朋友間的離合意義,對自我性別與親密情感的追求與受挫,以及追求更好的生活。亞際「人妖」的軸線,呈現了台灣性跨性別的跨國構成,並非只受西方影響,而是與鄰近的鄰居發生關連、相互影響。白天與夜晚、本國與跨國、都會與鄉村,多重切面構築了立體化的生命面貌。另外,書名「風俗」一詞,在日文同時具庶民日常(daily)與後來衍伸聲色場所的雙重意思,本書樂見這樣的言外之意,並由此曖昧來省思情色究竟是人類社會的特殊或眾相。

  後殖民性:婦女運動與同志運動的內部殖民

  自從小時候偶然被《破報》上刊載的法農《黑皮膚,白面具》書介像被磚頭敲到一樣地吸引,受後殖民吸引有兩個因素。其一,作為性/別主體,由精神分析探討被殖民者對殖民母國間的內化傾羡糾葛,相當對比於我的生存處境,即對於客體或作為我是的女性投射,始終困惑於我的此有(da-sein)中,又同時作為我對世界敞開的意義方式。其二,史碧華克的後殖民批判,深刻地說明了台灣「跨性別」的處境,深深受著女性主義論辯、同志或酷兒的施恩治理,卻也帶來消音與歪曲。跨性別不是被看作婦女運動、「性別平等」或「多元性別」推進的母性同化,就是被看作挑戰保守婦女或國家女性主義的戰略地點;不是被包括在「同志」或「LGBT」施恩、啟蒙或包容的拯救客體,就是被酷兒理論視作挑戰同性戀正典的政治位置。當然,這些都是跨性別,但又都不是。跨性別的概念發生和政治構成有其歧義和多樣性。不論西方或台灣,跨性別也並非在婦運→同運後的先後進程,而是同時的、獨立的淵流、社會過程和生命存在。

  身為一個分離主義的跨性別立足論者(separatist stand-point on transgender),不可否認,宣稱以跨性別中心視角重溯歷史,也可能來自個人的懷鄉主義,企圖編織一個台灣未受汙染「起源」的人為神話;也恐重蹈認同政治的危險,將其重新物化為單一的封閉整體。我並不熟讀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倒退天使和晚近的酷兒時間性。以現象學而言,我將時間性理解為當今與過去的相互統攝(對過去的理解,必定已包括當今的視野);而海德格式的日常性是描述今日的起點與解構開端。援引德希達的延異和多重意義、哈洛維的部份觀點與巴特勒的時間性,我建議將跨性別視作暫時的論述-政治場域,與諸如「女性主義」「同志」「酷兒」呈現相互獨立又部份關連的互換視角,並保持空白與開放。我也無意召喚前人壓迫苦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將時間放進情感動員的線性進步觀;相反,進步往往是不斷的遮蔽,梳理歷史追索蹤跡,以被掩蓋的過往敞開多重的想像與可能。本書的工作也不希望(又)被無斷轉載作汲營跨性別政策倡導或善意、正義感記者報導的素材,而是希望謙卑地學習前人歷史的深刻與貢獻,並且將當前問題的解答回到與社群、社會的並肩對話上。

  多重怪胎:作為學院外的他者弔詭與另類出路

  作為如是主體,有其多重的飄流經驗,並從邊緣重新對中心進行闡連。在同志社群,跨性別有其孤獨;在婦女運動或稱作女性主義,跨性別有其孤獨;在學科之間,(西方)哲學在台灣也作為被不可辨識的怪胎(queer),使我在歷史系、中文系與社會學系內課堂上、羡慕地又外人般地飄泊而尋找歸屬。自幼時期間,對學習西方的興趣,和來自性/別的生命質地探求,是同源於一的。在被《存有與時間》前半部所吸引而著迷時,找到了我性/別生命困頓的重新解釋方式(如果想起台灣許多憂鬱性少數皆曾尋求寄託存在主義哲學的系譜)。也樂見晚近有愈來愈多來自人文或性別學界對歐陸哲學有更多的跨學科興趣。

  歐陸哲學與跨性別,使我賴以呼吸的語語和思路有其怪誕,但同時也和我們這一代的世代處境有關。當然,私人層面上,青春歲月我耗費了過多時間在性別探索的哭泣上,以至沒有汲營於累積更多的跨國移動條件。不同於上個世代,作為七年級生,面臨教育擴張和高教全球化-新自由主義管理主義的結果,交織著個人原生家庭及跨性別社會處境,我們這代是看不見未來的一代。但作為如是怪胎,不論未來際遇起伏,當下的位置是有所可能的另類意義。缺少學院內(和鄰國相比不太多的)物質支持,但也逃逸於體制、升等點數和權力關係的規訓,以及批判學者其社會地位對跨性別作為報導人研究對象的權力宰制。本書選擇並未經過學術同儕期刊審查,躲避單一敘線的字數限制,也因為期刊點數IF(impact factor)之於目前我的物質或名利並無意義。相反,我欲尋求院外的另一種暫時位置,作為得以賴以為濟的管道,以及和社群與社會的對話。援引小時候青春時期我是台灣2000年後獨立樂團的樂迷經驗,獨立音樂(indie)的意義之一,即自己經手過程,使作品得以心中的樣貌呈現,而不受外在市場機制所限制。

  歷史研究是豐富的研究取徑,許多豐富題材尚待未來挖掘,如監獄議題、親密關係的「欺騙」、藝術表演的深化與犯罪史的階級呈現。本書並未討論女跨男或女扮男裝,在史料中,女扮男裝和女裝男性相較、有其大不相同的社會意義。如同同類理解同類的共鳴,我更期待是由未來的跨性男或陽剛女性主體,來進行這項跨越時空卻性別經驗相仿的詮釋工作。

  最後,感謝容忍我或像我們這類人的自我中心與任性,長出長得亂七八糟卻綺異的花。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台灣跨性別前史:醫療、風俗誌與亞際遭逢


ISBN:9789869311809
規格:平裝/256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性別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台灣跨性別前史:醫療、風俗誌與亞際遭逢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台灣跨性別前史:醫療、風俗誌與亞際遭逢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台灣跨性別前史:醫療、風俗誌與亞際遭逢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台灣跨性別前史:醫療、風俗誌與亞際遭逢

ISBN:9789869311809
規格:平裝/256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性別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台灣跨性別前史:醫療、風俗誌與亞際遭逢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8847?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少女革命:時尚與文化的百年進化史 護家盟不萌? 殘酷日本 巴斯德的實驗室:細菌的戰爭與和平 如果可以選擇,我願意出世便是...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女革命:時尚與文化的百年進化史[Shao Nv Ge Ming : Shi Shang Yu Wen Hua De Bai Nian Jin Hua Shi...]~推薦!

作者:施舜翔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6/06/1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50元

ISBN:9789865842925
叢書系列:八旗人文
規格:平裝/240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性別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少女革命:時尚與文化的百年進化史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施舜翔 Paris Shih


  台灣台北人。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國文學研究所,曾於美國威廉與瑪莉學院交換研究一年,並分別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英國劍橋大學進行短期研究。研究興趣為莎士比亞,珍奧斯汀,女性主義理論,後女性主義,時尚史與流行文化政治。多年來致力於挖掘流行文化史中的女性情慾與陰性圖像,試圖建構女性主義的陰性史觀。
 
  2010年起在部落格「後女性的魔鏡夢遊」上大量書寫好萊塢電影中的性別再現,點閱率已超過百萬人次。2015年創立「流行文化學院」。現為「流行文化學院」總編輯,「女人迷」專欄名家。著有《惡女力:後女性主義的流行文化解剖學》。
 
  Blog∣後女性的魔鏡夢遊
  Facebook∣Paris Shih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少女革命:時尚與文化的百年進化史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她們是不被女性主義論述的歷史遺忘者,
  以身體、以情慾、以陰性,走出不同於正統女性主義的革命之路。
  她們是藝術文化與時尚生活的最佳演繹者,
  以解放、以逃逸、以衝突,緊貼社會脈動,為百年流行史現身說法。


  當女性主義風起雲湧、抵抗傳統父權之際,少女們早已亮麗轉身,早一步走入社會與文化交融的大眾生活――這是一部少女掀起性別革命的百年史,也是有始以來第一次,少女成為推動性別革命真正的主角。

  二○年代摩登女子現身,宣告了第一波少女革命的誕生。第一位摩登女子潔妲.費茲傑羅,第一位It Girl克拉拉.鮑兒,從紐約到巴黎,從鄉村舞會到城市派對,少女在咆哮的二○年代,抽煙喝酒、跳舞調情,重奪男人主導的城市空間與藝術場景。

  六○年代的少女點燃單身革命之火。《柯夢波丹》傳奇總編海倫.葛莉.布朗以一本《慾望單身女子》,帶起第二波少女革命。《第凡內早餐》中的奧黛麗.赫本、來自搖擺倫敦的超級名模珍.辛普頓與披頭四的少女粉絲,攜手海倫.葛莉.布朗,共同掀起翻天覆地的單身情慾革命。

  九○年代少女力爆發。咆哮女孩以龐克樂重新發明少女,成為少女力的始祖,揭開第三波少女革命的序幕;辣妹合唱團在九○年代末接續咆哮女孩,成為少女力的流行代表。從凱蒂.洛菲到《慾望單身女子們》,少女為何在九○年代推翻前一波女性主義的受害者神話,化身女性主義的壞女兒?

  從摩登女子到單身革命,從單身革命到少女力,且看一百年來的少女進化是如何與三波女性主義緊密結合,掀起一場二十世紀的時尚與文化革命。

推薦

  曾幾何時,女性主義已然失去邪魔歪道的狂野能量,
  而施舜翔的《少女革命》則是來自域外的風暴,
  蘊蓄著飽滿充沛的想像力與新修辭――一觸即發!――張小虹 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作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少女革命:時尚與文化的百年進化史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序_少女革命一百年

Ⅰ_1920摩登女子
摩登女子與第一波少女革命
費茲傑羅、潔妲與摩登女子文學
克拉拉鮑兒與銀幕上的It Girl浪潮
口紅小姐的慾望城市
藍碧嘉的裝飾藝術與女女愛慾

Ⅱ_1960單身革命
在《慾望城市》之前的單身女郎傳奇
海倫葛莉布朗與「柯夢女孩」的誕生
奧黛麗赫本的交際年代
珍辛普頓與六○年代時尚攝影
性、少女與披頭四熱

Ⅲ_1990少女力
咆哮女孩的地下龐克
後瑪丹娜的少女時代:辣妹合唱團
《莎騷》帶領的少女雜誌新浪潮
凱蒂落菲的少女世代叛逆
第三波女性主義的情慾書寫
結語_少女革命一百年之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少女革命:時尚與文化的百年進化史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少女革命一百年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想寫《少女革命》?我每次都說,因為我想寫一本自己也想看的書。

  從二○○九年正式接觸女性主義理論開始,我發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居然不是《陰性迷思》(The Feminine Mystique),不是葛洛莉亞.史坦能(Gloria Steinem),不是那些早就被視為女性主義經典的論述,而是《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是《金法尤物》(Legally Blonde)、是瑪丹娜(Madonna)。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她們被視為「後女性主義」(postfeminism)的代表,因為情慾的解放與陰性的復興,象徵了九○年代女性主體的重塑與轉向。這個時期的研究,成為我的第一本書,《惡女力》。

  當時的我還不知道,原來早在《慾望城市》以前,就有《慾望單身女子》(Sex and the Single Girl);原來《金法尤物》艾兒(Elle)口中的「柯夢女孩」(Cosmo Girl),出自《柯夢波丹》(Cosmopolitan)傳奇總編輯海倫.葛莉.布朗(Helen Gurley Brown);原來瑪丹娜在自己音樂錄影帶與演唱會中多次引用的畫家藍碧嘉(Tamara de Lempicka),在咆哮的二○年代,也是一個擁有雙性情慾,戲擬陰性特質的摩登女子(flapper)――藍碧嘉簡直就是一百年前的瑪丹娜。

  原來在九○年代引發女性主義學界持續至今論戰的「後」女性主義,早在「前」女性主義的時期,就有了自己的祖師奶奶。原來,這些祖師奶奶們都和她們未來的分身一樣,在過去一百年的歷史中,被排擠在女性主義大論述之外。原來,不管是二○年代的摩登女子,六○年代的柯夢女孩還是九○年代的金法尤物,都有一個共通點――她們都是「少女」。

  那一刻,我決定替一百年來不被書寫、不被記憶的少女們,寫下一部少女革命史。

  《少女革命》是一部以少女出發的百年史,寫的不只是少女的傳奇故事,更嘗試建立少女的另翼史觀。

  七○年代的女性主義者說,女人是女人,不是少女。少女幾乎是從一開始便註定被排除在女性主義大論述之外。可是,如果女性主義有三波,那麼,少女革命也該有三波。少女革命的三波逃逸於女性主義的大歷史之外,以身體、以情慾、以陰性,開創一條不同於正統女性主義的革命之路。

  二○年代的摩登女子是第一波少女革命。沒有人說得清到底「新女性」(New Woman)指的是街頭上那些爭取投票權(suffrage)的女權份子,還是在舞會中展演性叛逆的摩登女子。如果說,街頭的女權份子是二十世紀初第一波女性主義的縮影,那麼,摩登女子就是溢出了女權框架,以身體與性作為逃逸路線的第一波少女革命。

  一九一三年,美國的「性時刻」(Sex O’Clock in America)敲響,摩登女子穿上短裙,剪著鮑伯頭,在舞會派對中與男人曖昧調情,引領美國少女,掀起二十世紀第一場性革命。女權份子對摩登女子搖頭嘆息,她們畢竟要的是「心」的革命,而非「身」的革命。可是,摩登女子卻擾亂了身心二元對立,就如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那本《摩登女子與哲學家》(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所暗示的,摩登女子既與傳統哲學家相對,又是代表咆哮二○年代的新興哲學家。摩登女子在第一波女性主義之旁,挖掘出一條屬於身體與情慾的女「性」主義革命,預言了往後一百年的少女革命走向。

  六○年代的單身女孩是第二波少女革命。那時候,第二波女性主義風起雲湧,帶領女人走出家庭,燒掉胸罩。一九六三年,傅里丹(Betty Friedan)以一本《陰性迷思》,化為第二波女性主義教母。可是,早在《陰性迷思》出版的前一年,海倫.葛莉.布朗便以一本《慾望單身女子》,引領女人解放情慾,享受單身,寫下屬於單身女孩的女「性」主義,掀起美國第一波單身女孩革命。

  布朗逆轉了單身女孩與已婚婦女的高下位階,使得單身女孩成為六○年代嶄新的時尚代表;她也解構了父權社會的貞潔迷思,使得單身女孩成為六○年代性解放的革命英雄。一時間,單身女孩成為六○年代最鮮明的文化代言人。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在《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Breakfast)中隨意擺設、恆常流動的房間,成為單身女孩公寓的經典象徵。就連來自「搖擺倫敦」(Swinging London)的時尚情侶檔大衛.貝利(David Bailey)與珍.辛普頓(Jean Shrimpton),都忍不住跑到曼哈頓街頭漫遊,創造出時尚攝影史中最傳奇的單身女孩代表。延續二○年代摩登女子逃逸於第一波女性主義之外的情慾革命,單身女孩同樣在第二波女性主義之外,以單身身份與情慾解放,挑戰了父權社會的雙重污名,打造出不同於政治權益的少女革命路線。

  九○年代的少女力是第三波少女革命。來自西岸華盛頓奧林匹亞的龐克少女,與東岸華盛頓首府的龐克少女互相串聯,共同掀起九○年代流行音樂史中最驚天動地的一場少女運動:咆哮女孩(Riot Grrrls)。

  那時,她們改寫女孩拼法,重組女孩身份,使得女孩終於成為力量象徵,也創造出九○年代最矛盾的文化關鍵字:「少女力」(girl power)。一九九六年,英國的辣妹合唱團(Spice Girls)以一曲〈我想要〉(Wannabe)崛起,延續了來自美國的「少女力」革命。辣妹合唱團雖然不是少女力的原始創作者,卻絕對是少女力的流行推廣者。九○年代的少女不只創造出少女力革命,更創造出第三波女性主義。

  不同於摩登女子與單身女孩從前兩波女性主義運動中逃逸,少女力本身即是第三波女性主義的一部分。第三波女性主義是反認同,是世代衝突,是革白人母親的命。所以,這同時也是少女挑戰母親的時刻。一九九四年,凱蒂.洛菲(Katie Roiphe)以一本《宿醉之晨》(The Morning After),化為女性主義的頭號公敵,也成為女性主義的壞女兒代表。千禧年以後,第三波女性主義的情慾書寫鬆綁了前一波女性主義的禁慾教條。在前兩波女性主義大歷史中銷聲匿跡的摩登女子與單身女孩,原來早在幾十年前就預言了第三波女性主義的誕生。於是九○年代的叛逆少女,在創造出第三波女性主義時,也串聯起一百年來的三波少女革命,寫下了一百年來的女性主義少女史。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想寫《少女革命》,也問我怎麼寫出《少女革命》。少女革命不像走入學院、最終成為經典的女性主義大論述,它是散落在一百年的歷史洪流中的。所以,《少女革命》是我在這片洪流中,一點一滴打撈起來、一片一片拼湊出來的小歷史。這段百年史擾亂了女性主義大論述的義正詞嚴,解構了女性主義線性史的理所當然。這部百年史的位置是邊緣,結構是零碎,敘事非線性,史觀非進步,可這正是這部百年史真正顛覆之處。它顛覆的同時是貶抑少女的父權社會,忽略少女的女性主義。

  《少女革命》完成之際,我突然想起一件小事。大四時,我修了伍軒宏老師的「文化研究」。我想要在期末報告中分析經典男同志偶像,研究瑪丹娜與女神卡卡(Lady Gaga)之間的關係。瑪丹娜早在九○年代學術圈形成「瑪丹娜學」,資料很好找;可是,女神卡卡才剛崛起,文獻很有限。那時我問伍軒宏,女神卡卡的資料很少,怎麼辦?伍軒宏說,很少,那就自己寫啊。

  一直到很後來我才發現,伍軒宏的那句話,成為支撐我往後研究的一股力量。沒有人寫,那就自己寫,親手寫一本自己想看的書。而《少女革命》就是憑著這股理直氣壯,所寫出來的女性主義邊緣史、陰性史、少女史。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少女革命:時尚與文化的百年進化史


ISBN:9789865842925
叢書系列:八旗人文
規格:平裝/240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性別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少女革命:時尚與文化的百年進化史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摩登女子與第一波少女革命
 
一九一五年,年方十九的紐約名媛尤金妮亞.凱莉(Eugenia Kelly) 因為沈迷舞廳徹夜不歸,被自己的母親告上法院。
 
尤金妮亞出生在富有的銀行世家,即將繼承大筆財產。可是,尤金妮亞嚮往的卻不是傳統的上流生活,而是狂野的夜生活。她在紐約的舞廳認識艾爾.戴維斯(Al Davis),這個已婚的「探戈海盜」(tango pirate) 不只帶著尤金妮亞跳探戈,也帶著她逃離家庭。她每天晚上都逃出家門,溜到百老匯的舞廳,然後,抽煙,喝酒,與男人徹夜舞蹈。
 
尤金妮亞的名聲就快要毀了。別忘了,那還是二十世紀初。
 
她的母親海倫.凱莉(Helen Kelly) 決定要阻止這一切。既然鎖上家門都沒有用,她決心用司法體制把自己叛逆的女兒帶回家。最後,尤金妮亞在賓州車站被逮捕了。這個狂野不羈的紐約名媛,被自己的媽媽帶上了法院。
 
在法官面前,尤金妮亞保證自己絕對會改過自新,服從母親。「我錯了,媽媽才是對的。」她說。想當然爾,這只是一場表演。不久之後,尤金妮亞就跟艾爾私奔了。他們逃到馬里蘭。他們偷偷結婚。尤金妮亞粉碎了當年大眾對名媛的甜美想像。
 
尤金妮亞最後還是跟艾爾離婚了。可是,她的叛逆並不僅止於此。尤金妮亞的叛逆由下一個年代的少女替她接續完成。二○年代,一波叛逆少女浮現─她們剪著鮑柏頭,抽著煙,喝著酒,和尤金妮亞一樣,在舞廳酒館跳舞調情,徹夜不歸。後來有人說,那個年代叫做咆哮的二○年代。後來有人說,那些少女叫做摩登女子。
 
原來,尤金妮亞是咆哮二○年代摩登女子的預言。
 
摩登女子什麼時候走入大眾意識,似乎沒人可以說得清楚。
 
不過,一九二○年,摩登女子一詞就先登上好萊塢大銀幕─《摩登女子》(The Flapper) 這部電影不只開創了摩登女子電影,更捧紅了女星奧莉芙.湯瑪斯(Olive Thomas)。可惜,奧莉芙才剛靠著電影走紅,就在同年去世,註定無法成為咆哮二○年代的代言人。

ISBN:9789865842925
叢書系列:八旗人文
規格:平裝/240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性別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少女革命:時尚與文化的百年進化史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6394?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惡女力:後女性主義的流行電影解剖學 KOKUYO Campus東大生點線活頁紙(B5)-行高6m藍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 探討政治的哲學之路 全球化的故事:商人、傳教士、探險家與戰士如何形塑今日世界 虛構的海(十週年版本) 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 閣樓裡的小花 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 不平等的經濟學 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 惡女力:後女性主義的流行電影解剖學 超可愛圖文隨手畫10000例大全:萌翻你的手帳&生活無極限 全球化的故事:商人、傳教士、探險家與戰士如何形塑今日世界 新手素描完全指南:人物、靜物、動物、場景、寫實&奇幻手繪神技 童話奇緣(超過1,400萬人次點閱的超人氣插畫家著色書,獨家附贈台灣限定版小紅帽著色海報)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岸關係問與答(增訂本)[Liang An Guan Xi Wen Yu Da ( Zeng Ding Ben )]~推薦!

作者:紀欣
出版社:觀察雜誌社
出版日期:2016/06/1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100元

ISBN:9789869229210
規格:平裝/144頁/15x21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兩岸關係問與答(增訂本)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紀欣

 
  美國加州執業律師
  論衡國際法律事務所涉外部負責人
  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
  觀察雜誌社發行人、總編輯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兩岸關係問與答(增訂本)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依據問題的性質,本書分成四大類逐一回答:
  兩岸為何同屬一中、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起源及歷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內涵、大陸當代政治體制;
  並附有大陸新時期(1979-2016)對台方針政策重要文獻,
  值得所有關心兩岸關係者參考。

本書特色

  為回應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的各種疑問,本書分成四大主題逐一回答,
  並附有大陸新時期對台政策重要文獻,值得所有關心兩岸關係者參考。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兩岸關係問與答(增訂本)


ISBN:9789869229210
規格:平裝/144頁/15x21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兩岸關係問與答(增訂本)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兩岸關係問與答(增訂本)

ISBN:9789869229210
規格:平裝/144頁/15x21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兩岸關係問與答(增訂本)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8574?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圖解兩岸關係 不平等的經濟學 《中共不想說的文革》習總面前的大坑 兩岸關係研究(第三版) 夢想,出發!空服員輕鬆考取計畫:60天黃金特訓,躋身全球風行的熱門航空業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平等的經濟學(L’économie des inégalités)~推薦!

作者:托瑪.皮凱提
原文作者:Thomas Piketty
譯者:陳郁雯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6/06/1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60元

ISBN:9789869211376
叢書系列:藍書系
規格:平裝/16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經濟/趨勢>觀念/趨勢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經濟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不平等的經濟學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托瑪.皮凱提 Thomas Piketty


  巴黎經濟學院(PSE)、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EHESS)教授。二十二歲便獲得倫敦政經學院及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隨後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任教,一九九五年返回巴黎,陸續擔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研究員、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教授、巴黎經濟學院教授。經常替《解放報》撰寫專欄,偶爾替《世界報》撰寫社論。對經濟發展以及所得與財富分配之間的相互關係有重要的歷史與理論研究成果,針對高所得群體占國民所得份額的長期演變,他也是文獻累積的主要推手,如今都收在「全球高所得資料庫」(WTID)。二○○二年獲得法國最佳青年經濟學家獎,二○一三年獲得葉留揚森獎(Yrjö Jahnsson Award),是專門表彰對經濟學研究有重大貢獻的四十五歲以下歐洲經濟學家的重要獎項。二○一三年出版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在全球造成罕見的搶讀與討論浪潮,將日益嚴重的貧富不均議題推上公共論辯的高點。

譯者簡介

陳郁雯


  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基礎法學組碩士,曾就讀巴黎第四大學古典語文系碩士班,現從事文字工作。譯有《關於稅,你知道多少?》。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不平等的經濟學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是皮凱提目前為止對經濟不平等長期演變的研究總結,《不平等的經濟學》則是他為瞭解這個主題的概念與事實背景提供的入門指引。

  皮凱提從經濟學家如何衡量貧富不均的程度開始,一步步介紹相關的概念工具,指出許多需要留心的關鍵細節,以及用來減少不均的各種政策手段。他用清晰精確的語言,介紹勞動與資本之間的關係、不同稅制的效果、教育與技術變革的影響、資本市場的性質、工會的角色,以及追求效率與追求公平之間的緊張關係。

  這本小書最早於一九九七年出版,由於內容簡潔、權威而且容易掌握,在法國早已是學生與一般讀者不可或缺的指南,同時也持續不斷更新與增訂,繁體中文版根據的是二○一四年底最新的第七版。想進一步瞭解當前政治與經濟最重大問題的核心,此書是相當理想的起點。

推薦記錄    

  皮凱提的《不平等的經濟學》是一部傑出的作品,也是《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絕佳搭檔。這本書結合了廣泛的資料、對理論的重視,以及對政策的關注。──葛羅塞利(Axel Grosseries),科學研究基金(FRS-FNRS)及魯汶大學(University of Louvain)

  如果皮凱提是對的,貧富不均正逐漸擴大而且無法透過自由市場加以矯正,那麼我們必須瞭解問題所在,才能知道該怎麼處理。每一個在乎此事的公民都應該要讀這本書。──《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對於經濟不平等,這本書提供了格外清楚、令人信服且連貫一致的討論。──庫柏(Richard N. Cooper),《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皮凱提的《不平等的經濟學》是一本入門手冊,為廣大讀者提供有用的起點。──希利(Tom Healy),《愛爾蘭時報》(The Irish Times)

  皮凱提檢視了貧富不均的結構性因素……是值得探討的議題和值得一讀的書。──《科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即便只是一份對皮凱提研究領域基本概念的簡短指南,都可以讓你看出全球經濟體系當中有什麼樣重大的事情在持續發展。書中的資料(尤其是近幾十年的資料)並不會讓你看不清事實的整體樣貌……。貪婪與掠奪在經濟學的語言當中毫無份量,但它們也是皮凱提筆下現象的肇因與後果。就某些方面來說,他的作品是對現今被當作經濟與政治分析的狂熱教派思考的攻擊。──貝爾(Ian Bell),《格拉斯哥前鋒報》(The Glasgow Herald)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不平等的經濟學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致讀者

引言
1 如何衡量不平等的程度與變遷
2 資本所得與勞務所得的不均等
3 勞務所得的不均等
4 重分配的工具

參考書目
章節細目
詞彙對照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不平等的經濟學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前言

  政治衝突總是環繞著不平等與重分配的問題。如果簡化一點,可以說歷來政治衝突的核心不脫以下兩種立場的對立。

  一方面,強調自由的右派立場告訴我們長期來看只有市場的力量、個人的行動、生產力的成長才能確實改善所得與生活條件,對那些最底層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因此政府的重分配措施不僅應該限於一定的範圍,更重要的是必須盡量使用對市場機制的良好運作干涉最少的手段。傅利曼(Milton Friedman,1962)提出的稅收與移轉性支付制度(負所得稅)便屬此類。

  另一方面,傳統的左派立場繼承了十九世紀社會主義者的理論以及工會的操作經驗,主張只有社會與政治的抗爭能夠使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下的弱勢者減輕負擔,關於政府的重分配措施也與右派相反,主張要直搗生產過程的核心,重新檢討市場力量如何決定了資本家能獲得的利潤,以及如何造成受薪階級內部的不平等。可能的做法包括生產工具的國有化,或設立一套法定薪資標準,而不是收收稅、發發社會福利金就滿足。

  首先,左右派的對立讓我們看到,兩方之所以對合宜的政府重分配措施及其具體形式有不同意見,並不必然是因為彼此的社會正義原則相矛盾,而是因為兩方對造成不平等的政治、經濟機制分析的結果是對立的。對於一些社會正義的基本原則,兩方其實有一定的共識:如果不平等是(或部份是)出自個人無法控制的因素,例如因家族繼承或得到某筆鉅額餽贈,造成期初資本的不平等,此時個人不需要對這個情形負責任,而應該由政府設法找到最有效的方式,改善條件最差之人的處境,所謂條件最差便是指那些人所面對最不利的條件是他們無法控制的。此一論點在當代正義理論中便是所謂「最大化最小值原則」(maximin principle),亦即在理想的社會中,社會制度應該致力於最低生活條件及機會的最大化。正式提出這個原則的是科爾姆(Serge-Christophe Kolm,1971)及羅爾斯(John Rawls,1972),不過在更早之前,類似的概念已經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例如一個學界普遍接受的傳統概念,便是應該儘量保障所有人都能擁有同等的權利。真正的爭執往往在於如何能最有效地使最弱勢者的條件真正改善,以及每個人能擁有的權利範圍有多大,而不在抽象的社會正義原則。

  只有對造成不平等的社會經濟機制予以詳細分析,才能正確理解這兩種關於重分配的對立觀點,也才可能更進一步勾勒出最為公平且有效的重分配制度。本書的宗旨即在介紹相關研究的現狀,希望能有助達成此一目的。

  前面舉左右派之爭為例,主要是想說明不同類型的重分配以及不同的重分配工具之間的差異,可至背道而馳的程度。究竟是應該讓市場和價格機制自由運作,只要透過稅和稅所支應的移轉性支付來進行重分配就好,還是應該整體性的改變市場力量造成不平等的方式呢?在經濟學家的語彙中,這種對立代表著單純重分配(redistribution pure)與有效重分配(redistribution efficace)的不同。單純重分配適用在市場均衡達到柏瑞圖效率的情境下,此時對所有人都是最有利的,因此生產和資源配置不能再調整,但為了達成基本的社會正義,必須在處境最好的人和最差的人之間進行重分配。有效重分配則適用於市場不完全競爭的情境,此時我們可以直接介入生產過程,設法改善資源分配的柏瑞圖效率之同時,亦追求公平的資源重分配。

  在今日實際的政治爭議中,單純重分配與有效重分配的對立經常和另一組概念混淆,也就是小幅度的重分配對上較積極的重分配。不過,傳統的左右對立隨著時間也變得更為複雜。例如,一些左派的人主張建立「公民基本所得」(revenu minimum de citoyenneté),這個制度適用於所有人,由稅金支付,因此不直接影響市場運作,與傅利曼的負所得稅只有範圍上的差別。所以大致說來,重分配工具未必和重分配範圍屬於同一種問題。本書希望能說明,這兩個問題應以不同的方式討論,因為各自的考量和回應都大不相同。

  為了進行討論,我們首先要了解當代不平等現象的歷史變化及一些數值,如此才能清楚知道重分配與不平等的相關理論關心的主要事實為何(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將介紹對製造不平等之機制的重要分析,我們一方面會著重不同理論的思想之爭背後的政治因素,另一方面也指出是哪些已知或可知的事實造成理論的分野。第二章首先要處理的是勞資不均的問題,這個基本的不平等代表著十九世紀以來社會問題研究最核心的關懷。接著第三章將討論勞務所得不均,這可說已成為當代不平等研究的核心,至少過去我們並未如此重視它。將上述研究的結果匯整之後,就可以回到最重要的課題,也就是重分配的工具及條件的課題,並提出更深入的思考(第四章)。我們會特別討論法國的不均現象與重分配政策,但是既有的研究和資料並不多,尤其是一九九○年代法國社會對失業與社會分裂等問題有相當多的公共討論,相較之下在這個課題上的資訊與研究都十分匱乏,因此有些地方只能勉強借助針對其它國家(例如美國)的研究,以說明、確認、或否證所提及的理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不平等的經濟學


ISBN:9789869211376
叢書系列:藍書系
規格:平裝/16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經濟/趨勢>觀念/趨勢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經濟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不平等的經濟學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摘錄自第一章「如何衡量不平等的程度與演變」】

就業不均

從更廣泛的層面來說,如果用所得與薪資的P90/P10指數頗為穩定來總結一九七○年代以來一個國家(如法國)不均程度的演變,顯然是錯誤的。如果家庭可支配所得的差距在不少國家都相對穩定(例如在法國),這不過是因為在失業者不斷增加的同時,移轉性支付制度成功補足了大部分的就業所得損失。如果沒有這些移轉性支付(失業救濟金、最低生活救濟金等),所得不均的演變就會和英美國家一樣,即使薪資差距看起來一樣穩定:例如法國自一九七○年代末期以後,勞動年齡的人口內部(而非實際受雇勞工之間)的所得不均便顯著增加,幅度與英美國家相同(Bourguignon與Matinez,1996)。勞務所得不均的真實程度,不論是以就業不均或薪資不均的形式呈現,對所有西方國家而言,從一九七○年代之後都出現差距日漸擴大的情形。

我們是否真的可以這樣劃分,說英美國家經濟不平等的現象主要是薪資不均的擴大,而其他國家主要是就業不均的擴大?官方數字給了我們這樣的想法,因為根據政府提供的資料,一九九六年美國的失業率是5.6%,英國是7.5%,之後明顯下降,而德國的失業率為10.3%、義大利為12.1%、法國為12.2%(亦即約二千五百萬勞動年齡人口﹝包含受雇者、自營作業者與失業者﹞當中,有三百萬失業人口。見OECD,1996,A24)。一九九○年代末經濟的大幅成長,使得各國失業率都明顯下降,也使國與國之間的差距未曾得到檢討:二○○○年,美國的失業率是4%,法國是10%(OECD,2000)。斯堪地納維亞國家倒是得以不落入這樣的區分,他們的薪資不均並未增加多少,失業率也始終有限(瑞典在一九九六年是7.6%,二○○○年為6%)。

ISBN:9789869211376
叢書系列:藍書系
規格:平裝/16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經濟/趨勢>觀念/趨勢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經濟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不平等的經濟學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8135?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 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 探討政治的哲學之路 大鴻溝:從貿易協定到伊波拉病毒,撕裂的階級擴大衝擊全球社會公平 虛擬貨幣革命:區塊鏈科技,物聯網經濟,顛覆性的支付系統挑戰全球經濟秩序 全球化的故事:商人、傳教士、探險家與戰士如何形塑今日世界 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 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戰敗者的觀點:德軍將領談希特勒與二戰時德國的興衰 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 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 探討政治的哲學之路 思辨賽局:看穿局勢、創造優勢的策略智慧 希臘悲劇:政治與民主治理下的債務殘局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Tu Jie Tai Wan Miao Yu Chuan Qi Gu Shi : Ting ! Guo Lao Shi...]~推薦!

作者:郭喜斌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16/06/14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80元

ISBN:9789864431366
叢書系列:圖解台灣
規格:平裝/304頁/17x23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民族學/風土民俗
本書分類:宗教命理>民間信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郭喜斌


  台灣雲林縣人,一九六三年生,現居台北。對於人文古蹟藝術戲曲一直有著濃烈的好奇與探索的衝動,以人文書寫的角度看待這塊土地。一九九○年開始拿起筆和相機記錄屬於這塊土地上眾多廟宇的故事。不論是旅遊、生活、民俗、古蹟、文化等,都化成個人探索地方人文族群生活的題材。

  著有《拱範宮傳統建築藝術》(與林敏雄合著)、《追隨媽祖的足跡》(與黃晨淳合著)、《聽!台灣廟宇說故事》(貓頭鷹出版社)、《再聽台灣廟宇說故事》(四刷後絶版,貓頭鷹出版社)、《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圖解升級版](晨星出版)。

  以推動台灣各地庄境文化自信與認同做為人生志業,宣導庄境公廟就是在地的藝術館的理念。正視台灣廟宇裝飾藝術作品諸多現象,從中汲取善良風氣的結晶,邁向「有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理想境界。

  臉書:郭喜斌
  臉書社團:台灣廟宇裝飾藝術研習學會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台灣廟口說書第一人郭老師
  
  台灣廟宇集民俗工藝之大成,裝飾藝術鋪陳的歷史演義或章回故事豐富多元,卻並非人人可解。有鑑於此,作者長年收集廟宇工藝中的經典故事,透過生動淺白的賞析,讓人人都能深入了解其中衍生的意義。本書引領讀者如何從鑑賞裝飾藝術美感的角度,遍覽廟宇工藝文化,讓走入廟宇殿堂的人都能平易的接近工藝欣賞,是提供一般讀者親近廟宇民俗藝術的最佳指南。
  
  本書涵蓋面廣泛,包括神話與神仙故事、封神演義、春秋戰國群雄、楚漢爭霸戰、大漢展天威、三國亂世英雄傳、唐宋歷史演義、西遊記、佛的故事、台灣神明傳說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如果不能親臨台灣各地廟宇,那麼就讓郭老師的說書,帶你一起紙上閱讀,遨遊歷史典故中的傳奇故事。
  
  ◎一百二十四則歷史典故與傳奇神話故事,超過三百幅廟宇與工藝照片,不出門便知廟宇精彩故事
  ◎台灣廟宇說書第一人,以生動淺白的文字,賞析匠師精彩的畢生創作
  ◎特寫廟宇裝飾藝術,集圖鑑之優點,不落俗套的圖解故事重點,人人皆可輕鬆閱聽
  
本書特色
  
  1.台灣廟宇說書第一人,長期收集廟宇建築與工藝裝飾所乘載的歷史故事內涵,從神仙故事到傳奇故事,以生動淺白的文字,帶領讀者賞析工藝價值與故事符號的意義。走入社區的廟宇生活圈,貼近一般大眾生活,鑑賞台灣廟宇故事之美。
  
  2.廟宇生活圈是在地最為活絡、也最有生氣的文化與經濟命脈,讀懂在地廟宇就能明白生活在這社區內人們的所想所賴,透過廟宇故事說書人之口,將民間故事靈活靈現的呈現在世人眼前,讓參與廟宇活動的讀者更能體會廟宇文化的深度與廣度。
  
  3.作者接受各地廟宇邀約,不計酬勞,或公益或交友,展現在台灣生活最基層及最庶民的豪氣,與廟宇精神與文化相契合,更因此擁有廣大的讀者群與網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推薦序一]用說故事來喚醒對土地的關心  嘉義縣政府綜合規劃處處長  李明岳
[推薦序二]聽看台灣廟宇說故事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主任  劉淑音
[自序] 再和你說說台灣廟宇裡面的故事  郭喜斌  

一覽就懂:廟宇傳統裝飾藝術
導言:台灣廟宇裝飾藝術說故事
從工藝類型入門欣賞廟宇裝飾戲文作品
深入淺出話說傳統裝飾藝術專有名詞
傳統裝飾藝術的表現主題

神話與神仙故事
女媧補天、后羿射日、蟠桃大會、八仙大鬧東海、八仙打牌、李鐵拐、寶蓮燈、牛郎織女七夕天河鵲橋會、西河少女、張羽煮海、鍾馗嫁妹、鍾馗迎妹回娘家

封神演義
冀州侯蘇護題詩反商、燃燈道人伏哪吒、伯邑考進寶、文王拖車、四聖西岐會子牙、聞太師奉旨西征、姜子牙劫營破聞仲、土行孫出世、羅宣火焚西岐城、洪錦伐西岐、老君一氣化三清

春秋戰國群雄
蘇秦嫂前倨後恭、伯樂相馬、董狐直筆、誅岸賈趙武復興、百里奚會老妻、夾谷之會、蹶由不畏釁鼓、伍尚勉弟復仇、贈劍漁父被拒、一槳退兵、伯贏守節、勸弟從君、卧薪嚐膽、西施入吳宮、鑄像思賢

楚漢爭霸戰
漂母飯信、韓信問路殺樵夫、登台拜降、蒯通說韓信、九里山十面埋伏、霸王別姬、未央宮呂后斬韓信

大漢展天威
商山四皓、昭君出塞、孝感赤眉、馬援老邁報國、觸金磚

三國亂世英雄傳
文姬歸漢、李肅說呂布、謀董卓曹操獻刀、王允獻計、屯土山約三事、秉燭達旦、掛印封金、千里尋兄、孔明初用兵、井邊糜夫人託孤、趙子龍救阿斗見劉備、群英會孔明舌戰群儒、周瑜與蔣幹、華容道捉放曹、義釋嚴顏、金雁橋、逍遙津、左慈戲曹、張飛智取瓦口隘、水淹七軍、刮骨療傷、玉泉山關公顯聖、臥冰求鯉、以身質羊、東山捷報

唐宋歷史演義
秦叔寶救李淵、神槍暗傳、秦叔寶倒銅旗、羅通秦懷玉比武奪帥、白袍將解虎厄救國公、丁山射雁、樊梨花掛帥、丁山射虎、單騎退敵、四望亭、五郎六郎相會、楊宗保取木棍、摸痣認包、包公審郭槐、包公打龍袍、九更天、蔡襄建洛陽橋、景陽崗武松打虎

西遊記
花果山美猴王、悟空龍宮借寶、孫行者敗走南天門、李世民遊地府、流沙河、悟空大戰鐵扇公主、悟空大戰牛魔王、盤絲洞

台灣神明傳說
默娘化草為木海上救人、媽祖機上救親、媽祖收千順二將軍、媽祖白日昇天、媽祖廣州救三保、媽祖助鄭成功、廣澤尊王成仙、保生大帝助戰朱元璋、唐山過台灣、林爽文事變義民爺赴義、萬善爺捨舟救人、觀音助戰水將軍

佛的故事
佛降生七步生蓮、牧女獻糜、魔女迷如來、拈花微笑、志公渡梁武、磨坊傳禪、觀音少室山現金剛法像退敵、孫中山普陀奇遇

附錄
聽郭老師說故事之台灣廟宇一覽
參考資料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作者序
  
再和你說說台灣廟宇裡面的故事
  

  《聽!台灣廟宇說故事》出版之後受到大家熱情的支持,雖然有一份掩不住的喜悅,但心裡卻有一種尚未完成任務的感覺。每當聽到或眼見某地又拆了一座古廟,內心就產生一種無名的焦慮。
  
  如果說《聽!台灣廟宇說故事》介紹的故事是一道道台灣到處可吃到的大菜,那麼本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原書名《再聽台灣廟宇說故事》,今由晨星出版重編新版發行)則希望是各種風味獨具的地方小吃;你不走近它,就沒辦法品嚐它──那是唯有在地風土才種得出來的食材,也只有在地廚房才煮得出來的料理。
  
  上一本書介紹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典故,諸如「虎牢關三英戰呂布」、「薛仁貴征東之摩天嶺」、「四愛」、「四聘」、「四不足」之類的通俗菜餚。但在這本圖解新書中,雖然還是選擇大家熟悉的故事,可是內容題材卻不是匠師在主視覺裝飾上會常用的戲文。
  
  能夠在廟宇內見到這些作品,匠師或許應該有著想和業主交心做朋友的意思;又或是匠師想留點作品當成自已創業的招牌,如大家熟悉的「八仙聚會」變裝「八仙打麻將」,或是「鍾馗嫁妺」再延伸的「鍾馗迎妹回娘家」。至今仍沒人說得出為什麼潘麗水和陳玉峰兩位畫師,會畫出鍾小妹在結婚多年之後,哥哥鍾馗竟然前來迎送鍾小妹與姪子們回娘家?更在多年以後,因為撰寫各地廟宇戲文故事,我才以親情的角度為它說一段奇幻故事,試著拉近人與藝術的距離。
  
  本書內容編寫的方式,以類似連環圖的形式處理。我將每件傳統裝飾藝術寫成繪本書的樣子,作品雖然不是我手所畫所作的,但以各地拍下的圖像,按劇情排序,加上深入典故精髓而寫下的文字,故事也是精采可期。
  
  如果您手邊剛好有上一本《聽!台灣廟宇說故事》也可以交叉閱讀,增添趣味性。像「漂母飯信」,雖然說的還是韓信落魄時的故事,但這次的書寫更偏重於描述漂母的個性,透過一個受顧於人的洗衣婦,對一個前途茫茫不知所去的年輕人的激勵……最後寫到未央宮斬韓信。
  
  本書的每一篇敘述都可以當作一則獨立的故事,再配合圖解的標註欣賞,找出主角比對故事高潮點加深角色的印象。有時內文也會以簡單的旁白敘事,或出現人物對話生動情節;有時則以講古的口氣加強戲劇張力,最後往往在緊要關頭故事嘎然而止。
  
  如果因此出現讓人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那也是在章回小說或廣播戲劇常賣的關子,所謂欲知下回如何?聽眾(觀眾)明日請早的手法。如果你也喜歡講故事,可以召來三、五孩童,不論場面條件,就地即可讓一齣齣精彩的好戲,不擇時間與地點講演出來。
  
  本書也特別加入「台灣神明傳說」篇章,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台灣風俗信仰中,也有屬於自己的在地故事。並藉此小小期待,引發更多人加入尋找家鄉的傳奇,讓這塊土地的故事得以永久留傳。
  
  本書選錄的作品也許不是最美的,很有可能讓讀者產生一種「我們村裡土地公廟裡畫的都還比這個好」的心聲,果真如此的話,本書的功能就完成了。「在地的故事還是要在地人來講才夠味」,如此希望更多人進入「廟口說書」的世界,也讓一些不被鄉人重視的老廟,能夠因為「被地方的人自己看見」而受到重視,即是本書最大的功德。更希望遺憾之事不再繼續發生,某些地方的老舊古廟,不因少數人的決定就隨意拆去四、五十年在地本庄人的記憶與歷史。
  
  在這裡說「搶救古蹟」太沉重,只希望台灣每座大大小小由前人起蓋,雖經歷過那麼多的天災,以及在時代巨輪的轉動之下依然屹立存在的「公廟」,能夠因為有人在廟口說故事,重新被鄉親疼惜與照顧。
  
  當然,我本身並不是文人也不是學有專精的學者,只是一個喜歡講故事,喜歡拍拍照,喜歡看戲、看廟的平凡人。出書,其實也是為自己的生命找出路。攝影與文筆技巧都須再磨鍊,更需要大家的指教和鼓勵。
  
  感謝
  
  能夠完成此書,要感謝的人很多,像是為典故諮詢校對的台灣藝術大學古蹟修復系劉淑音老師;我的好朋友、好伙伴高振宏老師;興直堡文史工作室曾素月老師。還有熱情支持幫忙校對的侄子信宏、倩宇、晉嘉,也一併感謝你們。有了家人的支持與肯定,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朋友謝明書先生、陳敦仁老師、許貝如小姐、黃冠綜先生、陳磅礡先生、蕭易玄先生、李世澤先生、宜蘭陳俊明先生、台南王士豪先生、雲林沈沐蒼先生等人,在個人拍攝書寫的過程當中對喜斌的協助,在此一併致謝。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ISBN:9789864431366
叢書系列:圖解台灣
規格:平裝/304頁/17x23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民族學/風土民俗
本書分類:宗教命理>民間信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ISBN:9789864431366
叢書系列:圖解台灣
規格:平裝/304頁/17x23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民族學/風土民俗
本書分類:宗教命理>民間信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8275?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聽!台灣廟宇說故事 台灣古建築裝飾深度導覽 台灣門神圖錄(全新增訂古風通行版) 神靈的殿堂(巨匠神工平裝分冊之一) 臺灣 沒說你不知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你可以拿來說嘴的七十則冷知識 台灣門神圖錄(全新增訂專業典藏書盒版) 台灣民俗藝陣大觀:熱鬧滾滾的台灣行動劇場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 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鑑 圖解台灣神明圖鑑:第一本360度環繞特寫視野賞析、解說台灣神明像之圖鑑書 聽!台灣廟宇說故事 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鑑 台灣古建築裝飾深度導覽 圖解台灣神明圖鑑:第一本360度環繞特寫視野賞析、解說台灣神明像之圖鑑書 馬上了解中東與伊斯蘭世界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控的心理學:心理學如何成為賺錢的產業、當代的信仰?(Der Tanz ums Ich: Risiken und Nebenwirkungen der Psychologie)~推薦!

作者:彥斯‧柏格曼
原文作者:Jens Bergmann
譯者:鄭秀慧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6/06/09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60元

ISBN:9789864770168
叢書系列:商周其他系列
規格:平裝/304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心理學>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失控的心理學:心理學如何成為賺錢的產業、當代的信仰?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彥斯‧柏格曼 Jens Bergmann


  1964年生,畢業於漢堡大學(Universität Hamburg)心理學及新聞學研究,並曾於亨利‧南能新聞學校(Henri-Nannen-Journalistenschule)就學。他曾是《第一品牌》(Brand Eins)雜誌、《鏡報》(Spiegel Reporter)及《學術畫報》(Bild der Wissenschaft)的作者。
  
  自2001年起,柏格曼擔任《第一品牌》雜誌主編,並於2008年起擔任執行總編輯。他任教於不同高中及新聞學校,並已出版多本著作。現居漢堡。

譯者簡介

鄭秀慧


  成功大學外文系畢,德國萊比錫大學碩肄,喜愛學習語言,通曉德、英、日文;喜愛閱讀翻譯文學,透過對語言及文化的理解,深入體會翻譯的哲學。目前從事對外華語教學工作,業餘時間並以沉浸於翻譯中為樂。譯有《食品黑手黨》(合譯)。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失控的心理學:心理學如何成為賺錢的產業、當代的信仰?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心理學能測量IQ、人格特質,
教我們如何溝通、經營婚姻、教養子女,
甚至能判斷我們是否「正常」……
心理學無所不能、不容質疑,
真的嗎?

  ★德國Amazon讀者5顆星滿分推薦

  IQ被濫用了?

  發明IQ計算方式的心理學家威廉‧史丹恩再三強調,IQ只是瞬間的紀錄而已,人會成長、改變、吸收經驗,人類整體也會變得更聰明,這些因素都會影響IQ數字。有心理學教授認為,IQ凸顯的根本是社會背景,因為IQ比較偏向白種中產階級,這個概念其實不適合用在對事業成就的預測上。
  
  在美國,這個仍有待商榷的IQ,甚至還能決定生死。在2002年美國最高法院決議,對智能障礙人士做出死刑判決違反憲法規定之後,一些州政府將IQ分數低於70的人定義為智能障礙。

  MBTI職業性格測驗不可信?

  9成美國大企業都在用的MBTI職業性格測驗,源自於1970年代初期一位費城的家庭主婦,起因是她想了解女兒的男朋友。她和女兒便以榮格的類型學為基礎,發展出MBTI測驗,能將受試者區分為16種不同的類別。但MBTI測驗並不被學術心理學家認可,有心理學教授認為MBTI測驗連可信度都存疑,因有75%的受試者再次進行測驗之後的性格類型變得不同。

  要「當個正常人」變得越來越困難

  心理疾病的概念被不斷擴大,要「當個健康人」變得更加困難。人們沒有變,但診斷的標準卻變得太有彈性。

  德國社會精神病學的創始人之一克勞斯‧多爾納認為:「今天被視為患有精神病的人,當中有80%在30年前還被所有專業人士認為是正常的。」他花了兩年時間蒐集兩份日報中的科學研究報導,這些研究都用以宣傳需要治療的心理疾病,例如憂鬱症、飲食障礙或是成癮症。結果是:211%的大眾都符合這些病症,也就是說,每個德國人「應該」都至少患有兩種需要治療的精神疾病。

  心理學如何成為當代的信仰?

  心理學家主張能測知智商,同時能得知個人特質及創造力;他們闡述情感,說明如何成功地溝通及自我管理;他們建構出測試法,號稱能在網路上找出最佳的伴侶;他們告訴我們如何經營婚姻、如何教養子女,以及我們該在職場上爭取何種目標。心理學能診斷出我們是否正常、為我們的苦難命名,從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一直到職業倦怠症。心理學一方面提供安慰,另一方面卻又嚴密地控制著我們。作者在書中描繪了心理學如何深具感染力,及其所帶來的種種現象,為讀者澄清了這門現今最受歡迎學科的風險與副作用。

好評推薦

  「針對心理產業的風險及副作用提出精闢且早令人引頸期盼的剖析。」——《週日快訊》(Kurier am Sonntag)

  「非常值得推薦……。我已經很久都沒閱讀過如此睿智……又能夠同時具有訊息性和評論的觀點及文化歷史了。」——蓋特‧斯高博(Gert Scobel),德語區無線三台電視網(3sat)

  「詳盡的研究、銳利的觀察意見和尖銳的筆鋒等利器,使得這『照鏡反思』成為一種樂趣。」——法爾特(Falter)出版社

  「對於自我成長的探索而言,這是一本饒富趣味的輔助讀本。」——《維也納日報》電子版(Wiener Zeitung Online)

  「百分之百值得推薦!」——布爾諮詢顧問網(buhl-coaching.de)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失控的心理學:心理學如何成為賺錢的產業、當代的信仰?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前言
當代人的信仰

1互相厭惡的兩位心理學先驅
1909年8月,兩位心理學家搭上同一艘船,準備到同一所大學接受名譽博士學位。一位是佛洛伊德,開創了精神分析與談話療法;一位是發明IQ的史丹恩,致力於建立心理學的科學方法。這兩人彼此互看不順眼,卻沒料到,他們的理論將彼此交會……

2心理學如何賣向全世界:誰不想擁有美麗的人生?
心理學宣稱能透視人類內心深處,成了它的獨特賣點,大舉侵入職場及私人生活。然而, IQ其實不適合用以預測未來的事業成就;各大企業熱中使用的MBTI測驗,75%的受試者每次做都會得到不同的結果;NLP則受到江湖騙子的喜愛;而企業 也不必再改善自己,只要把問題歸給員工,再派個「教練」去「治療」他。最後,心理產業不斷創造出新的心理疾病,要當個正常人都越來越難。想擁有美麗的人 生?沒問題,只要有錢做診療就可以了!

3盲目的心理學:靈魂怎能用數據解釋?
某些心理學家不談「意識」,將人降格為實驗動物(老鼠),只會機械性地對刺激做出反應。有些心理學家則將靈魂視為電腦,使用程式語言來處理資訊。最近心理學 界則興起腦研究熱潮,但始終無法破解人類的精神活動。這些心理學家產出許多數據,視心理學如物理學(「測量—解讀」的科學),然而若嚴肅看待,人們不會把 數據和研究對象相提並論。

4心理學的風險與副作用
「繞著自己打轉」成為 人們的主要活動,社群媒體(臉書、推特、Instagram)上可以看到十幾億人不斷忙於展示自己有多棒,從未有如此多人著迷於表達對「自我」的看法。此 外, EQ之所以被創造出來,是為了征服市場,果然也生意興隆。如同情緒並非一種能力,復原力也不是,因此若有人帶著完美的課程來到你面前,就該提高警覺。

5總結:傲慢自大又劣質
心理市場如同資本市場,都提供不可信的建議。一個做足宣傳卻鮮少自省的學科,就具備了宗教特質,心理學的教義是:這支圍繞著「我」而跳的舞將讓人得到救贖。但這只是個錯覺。

後記
注釋
參考書目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失控的心理學:心理學如何成為賺錢的產業、當代的信仰?


ISBN:9789864770168
叢書系列:商周其他系列
規格:平裝/304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心理學>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失控的心理學:心理學如何成為賺錢的產業、當代的信仰?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正常」的範圍大幅萎縮
 
如同之前的神經衰弱症,今日人們也為職業倦怠症而辯論,究竟這種特殊現象是否真正存在?心理醫師們,如曼弗雷德‧呂茲(Manfred Lütz),他是位於科隆波茲區的亞歷山大醫院的院長同時也是成功的非小說類書籍作家,也都否定了這個症狀。「在職業倦怠症這個表面名詞之下,」呂茲在《時代》週報中寫道,「能夠辨識出憂鬱症,但也有只不過是情緒障礙的情形,這些都不需要接受治療;最後是生存危機,這種情況就不是心理治療能幫得了的,因為生存危機並非一種疾病」。然而,醫生及治療師們卻都樂於只專注在這種受苦痛而使健康受損的疾病,因為這門生意有了這個疾病,比起其他真正的心理疾病,如抑鬱症、情感障礙或是精神分裂症,所得更豐厚。人們並不需要被遊說,不用像媒體上出現的那許多已燃燒殆盡的人,也不需要將太多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呂茲很準確地描述出心理市場的特徵,不過他只是將真正的心理疾病與假設的區別開來。這其實並不容易做到,因為不同於身體上的疾病大部分能證明某個特定標的,例如結膜發炎、大腿骨折、心律不整,但在心理疾病上卻大不相同。直到目前,所有試圖要找出與精神疾病有關的生物性肇因,或是可能的腦部病變,或特定基因的改變等等的嘗試,都失敗了。這些嘗試想必也不可能成功,因為頭腦是一個再複雜不過的器官。同時也是因為心理的健康與疾病間的轉變很難分得清楚。更因為精神上的疾病到底只能被理解為人類感知世界和與之共存的許多可能性之一而已。
 
心理疾病無法毫無疑慮地做出診斷的情形,在古斯托‧莫拉特(Gustl Mollath)的犯罪事件中展露無遺。2006年他因涉嫌虐待妻子並刺破她的汽車輪胎而遭到紐倫堡─福爾特雙子城的地方法院起訴。評估專家克勞斯‧萊普茲格(Klaus Leipziger)是拜律特地區醫院法醫精神病學科主治醫生,他所下的結論是莫拉特患有精神病,因此無行為責任能力且具危險性。莫拉特患有「妄想症」(delusional disorder),並且將持續具有危險性。他因此而在一個封閉的精神病院度過了七年的時間。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失控的心理學:心理學如何成為賺錢的產業、當代的信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失控的心理學:心理學如何成為賺錢的產業、當代的信仰?

ISBN:9789864770168
叢書系列:商周其他系列
規格:平裝/304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心理學>概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失控的心理學:心理學如何成為賺錢的產業、當代的信仰?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7527?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中年的意義:一個生物學家的觀點 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 謬論時代:看當代經濟理論如何毀了這世界 思辨賽局:看穿局勢、創造優勢的策略智慧 像史家一般閱讀:在課堂裡教歷史閱讀素養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 探討政治的哲學之路 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 【Seoul Show】腳底按摩教學自己來  趣味足療五指襪   (一雙入)                              五指襪  腳底按 不平等的經濟學 腦與宗教(雙冊套書) 中年的意義:一個生物學家的觀點 傷心農場:從印尼到墨西哥,一段直擊動物生活實況的震撼之旅 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 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 跟莎士比亞學創作:連好萊塢金牌編劇都搶著學的20個說故事密技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心農場:從印尼到墨西哥,一段直擊動物生活實況的震撼之旅(Project Animal Farm: An Accidental Journey into the Secret World of Farming and the Truth About Our Food)~推薦!

作者:索妮亞‧法樂琪
原文作者:Sonia Faruqi
譯者:范堯寬,曹嬿恆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6/06/09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50元

ISBN:9789864770380
叢書系列:商周其他系列
規格:平裝/416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報導文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傷心農場:從印尼到墨西哥,一段直擊動物生活實況的震撼之旅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索妮亞‧法樂琪(Sonia Faruqi)


  在美國常春藤名校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主修經濟學、副修政府學,2007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學期間獲獎無數。畢業後曾在華爾街一間投資銀行任職併購分析師,但現在致力於改善農場動物的生活。經常四處演講畜牧產業相關主題,她在《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網站發表的第一篇文章〈農業需要更多女性〉(Agriculture Needs More Women)引發熱烈迴響與分享。現居安大略。個人網站:www.soniafaruqi.com

譯者簡介

范堯寬


  台大外文系、台師大翻譯所。自由口、筆譯者,第五屆海峽兩岸口譯大賽一等獎得主,譯作包括《允許自己不快樂》、《我們這樣改變世界》。他相信口譯是最深層的聆聽,筆譯是最親密的閱讀,而翻譯乃大時代中不可多得的、謙卑的快樂。
parkerfann@gmail.com

曹嬿恆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曾從事經濟研究、市場拓展與行銷企劃、ERP顧問、知識管理等工作,並持有國際專案管理師(PMP)及國際內部稽核師(CIA)證照。譯有《追債人》、《這樣吃水最有效》、《沒預算照樣有勝算的行銷創意術》、《實戰麥肯錫》、《幽靈財富的真相》、《Google關鍵字行銷》、《跟著廉價資源走》、《改善再生》、《領導維新》等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傷心農場:從印尼到墨西哥,一段直擊動物生活實況的震撼之旅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Amazon當月最佳商業選書◆
兩週的農場志工假期,
竟開啟一段直擊全球畜牧業最晦暗角落的探索!
一本令人心碎與坐立難安的深刻紀實

  牠們的人生特別需要考驗,
  牠們的存活特別需要勇氣,
  而牠們的命運,更特別需要你我的關注……

  真相是一顆很難摘下,也很難拋出的蘋果。

  一位前華爾街分析師,從明亮的辦公室踏入陰暗的農場,
  從蹬著高跟鞋走過大理石地板,變為穿著橡膠鞋陷於一地便溺,
  從此,她看見了眾多我們不忍卒睹的現實:
  遭到電擊限制行動的乳牛、彼此自殺殘殺的雞、遭到殘忍閹割的小豬……
  諸多荒誕與扭曲的農場處境,在充滿血淚的文字之間悄然流洩。

  於是,她做了一個人生最大膽的決定,
  開啟了一段直探國際畜牧產業最黑暗角落的探索之旅,
  深入加拿大的雞蛋倉庫、馬來西亞的養豬設施,甚至墨西哥的養雞工廠,
  試圖從更廣泛的角度,尋求一個改善動物處境的可能。

  幽暗不會獨立永存,只是因為缺少了光。
  當我們試著從大自然汲取所需,
  我們是否曾經想過,能不能有對這世界更溫柔、更友善的可能?
  從你我心底燃起的微小善意,將會是這些動物短暫生命裡最美好的明光。

名人推薦

  李取中(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雜誌總編輯)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林憶珊(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
  費昌勇(台灣大學獸醫學院教授)
  黃宗慧(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裴家騏(東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心痛推薦

  「警告:這本書可能會改變您的一生!」――哈爾.賀佐格(Hal Herzog),《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Some We Love, Some We Hate, Some We Eat)一書作者

  「在讀者彷彿身歷其境的敘事中,這位生長在都市的年輕人展開了一系列工廠型農場的冒險,並成功蒐集到了許多實用――且令人坐立難安的資訊,揭開了全球產業中最為神祕的一道面紗。」――約翰.馬克斯維爾.庫切(J. M. Coetzee),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這本著作既勇敢、令人著迷又深具啟發性,讀了就停不下來。書中的真實故事反覆推敲、揣度著人們的想法與感受,並揭發了工業型農業的荒誕與扭曲。在這方面,本書獨樹一幟,再無二者。」――法蘭西斯.摩爾.拉佩(Frances Moore Lappé),《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Diet for a Small Planet)一書作者

  「這本書以最生動的方式書寫,令讀者身歷其境。任何人只要關心自己的食物從哪裡來,都應該一讀這本精彩的著作。」――菲利浦.林柏里(Philip Lymbery),世界關懷農業組織(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執行長暨《壞農業》(Farmageddon)一書作者

  「這是一本極為成功的非文學敘事著作……一本優異的調查報導文學類作品。」――大衛.柯爾比(David Kirby),《動物工廠》(Animal Factory)一書作者

  「這是一本哀傷的作品,飽含深度、思路清晰。對我們的食品體系而言,這是一份容易理解且具有教育意涵的檢視。我十分推薦。」――基恩.波爾(Gene Baur),農場動物救援庇護組織(Farm Sanctuary)會長

  「本書充滿了義無反顧的熱情,是一本相當知性且令人信服的著作。」――羅傑.哈爾利(Roger Harley),農民

  「本書太棒了。敘事書寫精彩,並且充滿了富有渲染力的熱情。」――卡比爾.塞加爾(Kabir Sehgal),《錢的歷史》(Coined)一書作者

  「這本書令人大開眼界,讀者得以一覽工業型動物農業的面貌,以及它對農場動物和對消費者所產生的影響。這是一本令人信服、思慮縝密的作品,像是響亮的號角聲一樣,必將獲得讚許。」――韋恩.帕歇爾(Wayne Pacelle),美國人道協會(The 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會長

  「本書裡充滿了深刻的個人故事與諸多食品生產業界的現況,這無疑將是一本改變遊戲規則之作。」――馬克.比科夫(Marc Bekoff),動物行為學家暨《動物的情感世界》(The Emotional Lives of Animals)一書作者

  「本書是一場引人入勝的歷險,不僅揭露了動物的苦難,同時更顯示工廠型農場已經帶來了迫切的公共衛生威脅。」――艾莎.阿赫塔爾(Aysha Akhtar),《動物與公共衛生》(Animals and Public Health)一書作者

  「索妮亞.法魯奇照耀出一道勇敢的光芒,直射當代許多人認為最為迫切的議題。只要是會吃東西的人都應該要讀這本書。」――強納森.巴爾科姆(Jonathan Balcombe),《愉悅的國度》(Pleasurable Kingdom)一書作者

  「這本書富有智慧、令人身歷其境又充滿人道關懷。作者引領著讀者檢視了這項高度爭議性的話題――農場動物的生活,並挑戰我們既有的想法,呈現這道議題的複雜性,進而激發新的思考。」――洛琳.強森(Lorraine Johnson),《城市農民》(City Farmer)一書作者

  「本書令人驚艷又信服,賦予了讀者力量與希望。這本書將永遠改變您看待農場動物的眼光,同時也號召著一場姍姍來遲的大幅變革,並幫助您成為這場變革的一份子。」――羅伯.萊德勞(Rob Laidlaw),生物學家暨童書作家

  「這本書完美結合了優異的寫作與深刻的理解。」――韋恩.羅伯茲(Wayne Roberts),《全球糧食認真指南》(The No-Nonsense Guide to World Food)一書作者

  「作者勇敢無畏且敢於批判,而她內心抱持著終極的樂觀與希望,一路追尋理想的動物農業。這點提醒了我們,人類如何對待其他動物其實是一項根本的道德議題。」――托瓦爾.伽路里(Tovar Cerulli),《肉食者意識》(The Mindful Carnivore)一書作者

  「這是一場引人入勝、穿透性強烈的旅程,深刻而精闢。」――凱薩琳.古斯塔夫森(Katherine Gustafson),《不一樣的晚餐》(Change Comes to Dinner)一書作者

  「一本巨著的問世時常帶著改變歷史進程的力量,而本書正擁有這股強大的力量。這本著作是如此感人且具有啟發性,一方面充滿深刻的個人故事,卻又同時飽藏深刻的文化意涵,每一位讀者的生命都將為之有所改變。人們將持續談論這本作品數十年之久。」――約翰.羅賓斯(John Robbins),《危險年代的求生飲食》(The Food Revolution)一書作者

  「任何人只要關心食品政策與動物福利議題都應該讀這本書。本書將讓您陷入深長的思考,重新檢視酪農場與雞蛋業者密集生產的問題。」――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科學家暨《傾聽動物心語》(Animals in Translation)一書作者

  「就讓作者引領您踏上她勇敢的發現之旅吧!我原先以為,關於當代動物農業生產,我所有該知道的事情都已經知道了,但是在這本讀起來津津有味的作品裡,我學到了許多新的東西,而我相信您也會和我一樣。」――彼得.辛哲(Peter Singer),哲學家暨《動物解放》(Animals Liberation)一書作者

  「這本書的主角,是那些為我們生產食品以維持自我生計的食品業者。在故事裡,您會看到有些業者辛苦經營,而有些業者十分樂於把工作做到最好,因為這麼做能幫助他們在未來的市場上取得領先位置。您也會很高興將能以索妮亞.法魯奇的眼光閱覽這些業者的故事。」――丹尼爾.奎因(Daniel Quinn),《以實瑪利》(Ishmael)一書作者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傷心農場:從印尼到墨西哥,一段直擊動物生活實況的震撼之旅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序言 從華爾街到乳牛牧場的奇幻之旅

I 籠裡的永夜
但是,牠們無處可逃,牠們一生就只能待在這個由柵欄、牆壁和格網構成的生鏽金屬箱子。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在那裡就像是一隻怪獸……
01 嚮往奔跑的牛群──用鎖鏈圈出的世界
02 蛋的悲歌──自相殘殺的紅頭冠
03 豬肉工廠──泡沫與火焰的危機
04 顫聲的火雞──自由放養的謊言
05 怪胎雞──一段開始的結束
06 動物天堂──不靠抗生素的成長歷程
07 小牛肉農場的冒險──一次參訪,一次救贖
08 恐怖屠宰場──未解而無謂的苦難

II 另一個世界的曙光
仲夏時分,日正當中,是生命中最易感、最美麗,也最有價值的時刻,無論對人類與動物都是如此。可是今天,農場動物都剝奪了這樣基本的滿足和這樣的「物質享受」,牠們遭到限制、囚禁與控制,再也看不到太陽、天空或綠地。
09 飛往峇里島的單程機票──滿足二%人口的鬥雞賽
10 速食王國馬來西亞──有空調的大型雞舍
11 最不快樂的獅城新加坡──找不到蔬食的菜單
12 墨西哥野獸──和獸醫的一場對談
13 赤足踩在美麗的貝里斯──與門諾教徒一起生活的日子
14 在美國深入虎穴──熠熠生輝的綠色山脈
15 美國山地草原──放牧與工業化的戰役

結語 緊緊相繫的未來
後記 幽暗不會獨立永存,只是因為缺少了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傷心農場:從印尼到墨西哥,一段直擊動物生活實況的震撼之旅


ISBN:9789864770380
叢書系列:商周其他系列
規格:平裝/416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報導文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傷心農場:從印尼到墨西哥,一段直擊動物生活實況的震撼之旅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超乎想像的真相

我之前很少近看過乳牛,所以在米勒農場的一個早晨,我就迫不及待地造訪牛舍。

牛舍裡住了六十五頭乳牛,牠們像是拼貼圖案一般,彷彿黑底上潑灑了白色顏料。牠們非常巨大,一頭平均重達一千三百磅,站著將近有六英尺高,牛蹄後端高舉著,造成像是穿著高跟鞋的效果。牠們粉紅色的乳房看起來像是球根形狀的氣球,沉甸甸地布滿血管。就連牠們的睫毛也都很大,長達一英寸,環繞在烏黑眼睛上呈現扇形。

當我走進牛舍時,一頭接著一頭的乳牛站了起來,彷彿士兵在敬禮一樣。我把手伸向牠們,有的乳牛以為是枯萎的乾草,噴了一口氣後就別過頭;有的以為是沾了露水的草,快速聞了一下就舔了起來;有的乳牛則是把我的手當作一隻大蒼蠅,晃動身體想要驅趕;還有許多乳牛以為我的手是一個可怕的武器,於是牠們笨重地跳起身來試著反擊,但是牠們無法反擊:因為牠們被頸部的鎖鏈拴在牛欄裡。我還是可以碰觸這些乳牛,拍打牠們或是戳牠們的眼睛,而這些鎖鏈讓牠們動彈不得,完全無法反抗。

每一頭乳牛都塞在小小的牛欄裡,像是一隻大腳塞進一隻小鞋子。在所有的時間裡,這些乳牛就只會做四件事。牠們會吃東西,嘴巴緩慢、循環式地動著,咀嚼著每天堆放在眼前的玉米和乾草。牠們會喝水,而喝水的容器是一個湯盅般大小的藍碗,只要牠們的嘴巴一觸碰,就會自動從頭頂上有如迷宮般的管線中把水注滿藍碗。乳牛們會彼此依偎,兩頭乳牛之間有一道柵欄阻隔,但是牠們會把頭從柵欄底下伸到隔壁,用舌頭舔舐著隔壁的夥伴,或是把頭靠在對方的脖子上。最後,這些乳牛也會自我清潔,或者應該說牠們會「試著」自我清潔。

雖然每一頭乳牛的後腿及臀部都有一層硬脆的糞便結塊,但是牠們卻無能為力,無法把自己弄乾淨,因為頸部的鎖鏈把牠們固定在原地。除此之外,就在牠們的後蹄再往後一點的地方有一條「糞溝」,這是一條下挖的溝渠,對齊每一頭乳牛的牛欄後方,而且乳牛很怕會掉進這條溝渠裡。如果這條糞溝還不足以限制乳牛活動的話,在乳牛的肩膀正上方還懸掛著另一個裝置,麥可把這個裝置稱為「排便訓練器」。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傷心農場:從印尼到墨西哥,一段直擊動物生活實況的震撼之旅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傷心農場:從印尼到墨西哥,一段直擊動物生活實況的震撼之旅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傷心農場:從印尼到墨西哥,一段直擊動物生活實況的震撼之旅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傷心農場:從印尼到墨西哥,一段直擊動物生活實況的震撼之旅

ISBN:9789864770380
叢書系列:商周其他系列
規格:平裝/416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報導文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傷心農場:從印尼到墨西哥,一段直擊動物生活實況的震撼之旅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7563?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植物比你想的更聰明:植物智能的探索之旅 中年的意義:一個生物學家的觀點 圖解教育行政理論 希臘悲劇:政治與民主治理下的債務殘局 失控的心理學:心理學如何成為賺錢的產業、當代的信仰? 走一條人少的路:獨立記者寫給共同生活在這個島嶼的你我──空氣、水和土地 地圖之外:47個被地圖遺忘的地方,真實世界的另一個面貌 愛因斯坦自選集:對於這個世界,我這樣想 流 失控的心理學:心理學如何成為賺錢的產業、當代的信仰? 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中年的意義:一個生物學家的觀點 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 跟莎士比亞學創作:連好萊塢金牌編劇都搶著學的20個說故事密技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public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show business, 20th Anniversary Edition)~推薦!

作者:波茲曼
原文作者:Neil Postman
譯者:蔡承志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16/06/09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60元

ISBN:9789862622988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規格:精裝/304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大眾傳播/新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波茲曼Neil Postman


  波茲曼是美國最前線的社會評論家和教育、媒體理論學家。他曾就讀於紐約大學佛瑞當尼校區以及哥倫比亞大學,擔任過紐約大學傳播藝術系主任,首創媒體生態學課程。他的想法平易近人使他在國際間頗富聲望,有其跟隨者。他也是一個具影響力及令人崇敬的教師,生而擁有無遠弗屆的智識。
  
  波茲曼約有二十多本著作。在教育方面的重要著作為《教育做為顛覆性活動》、《教育的終結》;童年方面為《童年的消逝》;語言方面為《瘋言蠢語》;新聞方面為《如何看電視》(與史蒂芬.鮑爾斯合著);關於科技對於文化衝擊相關著作為《科技奴隸》。《娛樂至死》始終都是波茲曼最受迴響與最為廣泛閱讀的一本書,迄今已有十多個外文譯本。逝世於二○○三年十月,享壽七十二歲。

譯者簡介

蔡承志


  第七屆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得獎者。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碩士,全職科普類書譯者。一九九四年起業餘投入翻譯,一九九九年轉任全職迄今,累計作品出版者近七十本。
  
  相關作品包括《如何幫地球量體重》(貓頭鷹出版)、《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好奇號帶你上火星》、《無中生有的宇宙》、《時空旅行的夢想家:史蒂芬.霍金》、《一本就通:宇宙史》、《無限大的祕密》、《約翰.惠勒自傳》、《穿梭超時空》、《致命伊波拉:它藏在哪裡?下一次大爆發會在何時?我們能遏止它嗎?》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嚴肅的思考已成過去,迎向娛樂與激情的我們,是否將毀於自身所愛。

  ◎亞馬遜讀者強力推薦媒體批判經典
  ◎波茲曼之子安德魯撰寫二十周年版序
  ◎政大新聞系馮建三教授2016新版專文推薦


  在《一九八四》中歐威爾害怕禁書,害怕我們受到文化箝制,但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則害怕沒有禁書的理由,因為再也沒有人想讀書了。今日看來,歐威爾的預言錯了,赫胥黎的預言卻正在發生……

  資訊發達的今日,政治人物訴求的不是富有邏輯的政見,而是個人魅力;新聞訴求的不是專業與真相,而是悲情與娛樂。自從電報、新聞、電視、網路等傳播媒介出現,數千年習以為常的知識承載方式在百年間被打破。

  改變的不僅是獲取訊息的媒介,也改變了知識結構,使得人類思考方法與行為舉止產生變化。長篇大論變得沒人想看,標語式的短句或誇張的警句才能勾動人心,這並非因為網路和臉書的誕生而來的後果,而是百年來新聞標題、電視節目教會我們的。

  拋棄過去書寫文字所呈現的邏輯思辨,我們變得更容易決定,但也更為輕率。我們接觸的資訊更多,但資訊無用的比重卻是更高。那是一種沒有質疑,照單全收的求知方式且無人倖免。然後,電腦與網路社群在二十一世紀更沒日沒夜地吸引我們的目光,從思考方式到生活習慣。當無處不媒體、也無處不娛樂,於是,我們或將毀於自身所愛。

各界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石世豪(NCC主任委員)
  胡幼偉(師大大傳所教授)
  胡忠信(政治評論家)
  趙少康(中廣董事長)
  劉幼琍(政大廣電系研發長)
  蔡念中(世新廣電系教授)
  羅智成(文化評論者)
  羅曉南(世新新聞系教授)

國際好評

  身為好萊塢時代狂熱的宣揚者,我曾公開反對波茲曼對於未來的暗黑描述,那是一個飽受媒體轟炸的未來。但是,時間已經證明了波茲曼的觀點是對的。他精確地預測到年輕人將會繼承一個狂熱耗盡一切的媒體文化,裏頭充斥著浮華、八卦與貪婪。──卡蜜兒.帕葛莉亞

  精彩卓越、論述有力的重要著作。書中盡是波茲曼的指控,也是目前所見過最無可反駁的。──強納森.亞德里 華盛頓郵報書報周刊

  波茲曼承接了麥克魯漢理論未及的部分並建立起自己的論述,內容同時具有學者的智識以及說故事的人的機智。──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這本書出現的正是時候……現在我們必須面對波茲曼預見景象所帶來的挑戰。──強納森.寇卓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二〇一六年再版推薦序 「數位匯流」時代,讓波茲曼更重要了
二〇〇七年初版推薦序 媒體時代,我們更需要聽聽波茲曼的意見

二十周年版序
一九八五……
前言 我們會毀於自身所愛

第一篇

第一章 媒體即隱喻
 現代社會,在媒體上的形象已變得非常重要,我們很難想像,像美國第二十七任總統塔虎脫一百三十五公斤的超重體重以及多層下巴的這種外形,現今還可能被推出來競選總統職位

第二章 媒體也是知識論
 我不反對電視播出垃圾節目。電視螢光幕上最棒的就是垃圾節目,其內容不會嚴重威脅到任何人、任何事……但是當電視抱持遠大志向,自詡為傳達重要文化對話的載體,這時它的價值最淺薄,也最危險

第三章 印刷與公共論述
 印刷機不只是種機器,還是種論述結構,它會排除、鞏固某些內容,而且肯定會篩選讀者類別

第四章 印刷式思想
 受電視文化薰陶的民眾只懂「樸實白話」,不論語言、影像都要淺顯才行,甚至還必須立法規定,某些場合只准平鋪直敘

第五章 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的世界
如今我們都住在「地球村」裡,只要自問以下問題,或許你就能夠理解失去語境的資訊是什麼意思了:晨間廣播、電視節目或早報所報導的新聞,有多少次讓你變更當日行程,或促使你進行原本不打算從事的活動,或提供洞見來幫你處理必須解決的問題?

第二篇

第六章 給我娛樂,其餘免談
 電視機讓我們隨時都和世界保持密切聯繫,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電視卻一成不變始終笑臉迎人。問題不在於電視為我們帶來娛樂「題材」,而是在於它把所有「題材」全都當成娛樂來表現,這就是全然不同的課題

第七章 「好……現在我們來看……」
 廣播、電視新聞播報員經常使用「好……現在我們來看……」,表示你剛才聽到、見到的和底下要聽到、見到的毫無關連,而且和你聽過、見過的一切說不定都完全無關

第八章 上帝只是配角
 不管是宗教或其他任何東西,上了電視都順理成章變成娛樂……節目中沒有儀式、沒有教義、沒有傳統、沒有神學,更重要的是,完全不談精神提升。在這些節目中,傳教士主持人的地位最高,上帝只擔任配角

第九章 塑造情感的想像世界
 電視廣告完全不談消費品的特色,它談的是產品消費者的特質……電視廣告讓企業不再以製造優質產品為目的,卻只想讓消費者感覺產品有價值,這就表示如今的企業事務已經成為假性療法;消費者則是由心理劇獲得撫慰的病患

第十章 教學就是娛樂
 「芝蔴街」和從它衍生出來的「電力公司」節目引人發笑,笑聲從傳統課堂銷聲匿跡;如果現今課堂的學習環境開始顯得枯燥乏味,那麼該怪罪的是發明電視的人

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語
 赫胥黎告訴我們,在先進科技時代,荼毒人性的敵人不再是滿臉可疑、可恨的神情,反而往往是面帶微笑……當整個民族變成一群觀眾,公共事務則成為雜耍表演,這個國家就要陷入危機;他們的文化也難逃死亡命運

作者注
參考書目
中英文對照及索引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

「數位匯流」時代,讓波茲曼更重要了
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馮建三


  「臉書」(Facebook)一年斥資一億三千萬台幣,保護董事長祖克柏,陪他跑步;但臉書在英國賺數十億近百億,交稅比一般受薪者,還要少一些,僅有二十二萬。這個對比沒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那麼強烈,但也足夠怵目。它提醒世人,一九七九年啟動,從英國開始而後美國強化與放大,再對外蔓延的「時代精神」,歷經本書出版的一九八五年,持續至今,表現為不公平與不平等的差距仍在擴大,不是減少。
  
  這個「精神」展現在傳播領域,就是造成《娛樂至死》現象的動力,已從電視延伸到了新興約有十年的新技術形式,波茲曼的觀察、反省與批判,因此不但持續、並且是更為社會所需要。
  
  「谷歌」(Google)在二○○六年買下 YouTube、「微軟」在二○○七年投資臉書、「蘋果」同年推出 iPhone,二○○八年第一代 Android 手機問世,然後有線與無線(行動)寬頻逐漸普及、速度加快,二○一一年「連我」(Line)誕生並在次年入台,4G滲透至若干國家七成或更多人口不到兩年(台灣的4G在二○一四年六月開台),善搞「奇技淫巧」的資本邏輯就又開始說,5G即將問世!
  
  一百六十多年前的《共產黨宣言》,何其早熟,只消替換幾個字眼,說的就是現在:「一切新形成的產品等不到汰舊換新,就已經過時了。一切新形成的使用方式等不到成為習慣就陳舊了。一切先進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
  
  在這個過程,先前與網路不相干的影視光碟郵寄公司「網飛」(Netflix),以及從未涉及電視內容製作的網路書商「亞馬遜」(Amazon),先後開始利用自擁的著名發行平台投資製作電視劇,它們有樣學樣,完成了影音製作與發行的垂直整合。如今,它們已是大型的影音頻道與製作公司,特別是網飛,進入了一百三十多個國家、今年號稱要投資六十億美金製作節目,不讓「家庭票房」(HBO)或「葫蘆」(「互錄」,Hulu)專美於前,YouTube 也得跟著緊張。在華人市場,愛奇藝、優酷土豆、騰訊與樂視既然已經統整對岸的市場,也就陸續(想)要擴張,包括進入台灣,與中華電信、台哥大、遠傳、威望國際等公司的影音部門,捉對廝殺、合縱連橫。
  
  顯然,除了傳統的居家、在客廳觀賞電視之外,收看視訊的場合與時間也增多了。前者還是很重要,國人平均一周大約收看十八小時,但後者的使用時間,也在增加,網路影音頻道與手機使用,大約各是八小時,平板電腦再有九小時。假使再加上瀏覽或駐足各種網站、部落客及社交媒體的時間,那麼,國人如同海外許多國家的人,在工作與睡眠以外,會有半數或更多的清醒時間,與大小螢幕為伍。這應該不是離譜的推估,即便這些接觸或收看時間也許局部重疊,亦即人們即便在客廳開著電視,很有可能一心兩用、多用,也會同時講電話、滑著手機或平板電腦。
  
  不過,通過這些管道,接觸這麼多視訊的行為,「數量」雖然相去無幾,但由於各國「傳統電視財政」來源不同,這些行為的「品質」,差異可以很大。財政比較單一,大致僅依靠廣告的是美國、中國大陸與台灣,算是A類。歐洲、日、韓、加拿大與澳洲是B類,除了廣告收入,往往擁有額度可能更多的非廣告收入,包括政府預算,也包括政府依法強制個人、家庭、收視戶、各種無線或有線平台、商業電視公司,乃至於消費電子科技廠商,繳交額度不等的電視捐。B類國家至今仍然擁有強大的公共服務媒體(public service media, PSM),並且從廣播電視延伸進入網路,它的公有產權形式及服務宗旨,很有可能是「聖之時者」,最能在數位匯流的年代,為國民提供最有效與便捷的影音圖文之服務。近日,有人分析四十五個國家的PSM財政,指出一九九四至二○一四年間,若以英國為例,則BBC的非廣告收入增加百分之五十八,與其競爭、依賴廣告的ITV與C4,相同時期僅增加百分之二十八。
  
  A類的觀眾,其大部分接觸影音的時間,都變成了商品,賣給了廣告商,這就是「閱聽人商品」的意思。最早提出這個概念,並給予命名的人是史麥塞(Dallas Smythe)。他曾經在美國政府服務十多年,內有五年擔任「聯邦傳播委員會」首席經濟分析師;離開政界轉往大學後,在加拿大退休、辭世前,教學、研究及活躍社會將近四十年。在他看來,私人電視公司製作節目吸引觀眾,就是要製作「閱聽人」這個商品,將他們的收視時間賣給廣告商,從中得到收入;若是能夠讓觀眾娛樂至死,黏住螢幕不放,就是其最高目標的達成。一九九五年,網路商業化之後,這個概念又比僅有傳統電視的年代,顯得更有道理了。不是嗎?以前,收視率公司只能抽樣調查,取得我們的有限資料,現在,任何人在網路的一舉一動,同步轉作詳細的資料,等於是普查且即時的所得,剛好做為各種商家進行買賣、政治投票動員的訴求依據。
  
  愈多觀眾的收視時間變成商品,後果之一,可以對比A類(美國)與B類(歐洲)的差別。美國人的公共知識質量,因為教育、所得、性別、年齡的不同,會有相當明顯的高低落差。歐洲國家因為PSM的存在,「更能將公共知識帶給弱勢群體……社會包容的成效較佳」。歐洲國家的公共服務績效,也在他處另有展現。比如,英國的網路影音頻道雖然比台灣發達,但人們更多的收視時間,仍然放在傳統電視:他們收看五家無線電視機構的頻道,一周約有二十七小時;用來看網飛與亞馬遜,僅有七十七分鐘;另有八十五分鐘看 YouTube。
  
  反觀台灣,有個獨步全球的怪異景觀。每周七天,一日播放二十四小時的7/24新聞頻道,一九九七年我們有三家,現在是七家(另兩家財經新聞,不列入計算),占有的收視分額從二○○三年的百分之十點二五,倍增到了去(二○一五)年的二十點五。但是,如同癮君子知道菸草無益,反而是有害身體;電視觀眾也會明白,這種新聞癮對於他們,也是傷害,不是福利。高中生在教育部主辦的座談會,對官員說,為何電視播出的新聞都「不重要」。觀眾不滿,電視業者沒有自欺,他們也是心知肚明,於是在報紙刊登啟事,控訴「台灣的電視節目很難看,幾乎已成為全民共識」。這是二○一六年的春天吶喊,但並非空谷跫音,這是回聲,十七年前,中視董事長鄭淑敏就已登高一呼,她說,為了競逐收視率背後的廣告收入,「所有的電視人變成……笨蛋……白癡……神經質」。
  
  台灣欠缺PSM;台灣不是美國,不是影視帝國;台灣也不是中國,政府及國民很少想到,強力規範外來影視作品,才能建立文化信心,才能厚實認同的內涵,維護國人的權益。這就致使業者與觀眾,雙雙不滿傳統及新的電視之外,國人打開電視與電腦,滑動手機的時候,等於是「捨己為人」,將自己有限的影視資源,不是投入本國貧瘠田地的耕耘,而是替人錦上添花,用來購買海外的內容。對岸、香港、歐日韓等國的電視劇,少則八成,多則九成以上來自本國,我們呢?二○○三年僅百分之四十三點七,二○○四年再跌至百分之三十二點○六;電視頻道分級付費之外,最受青睞的十個影音頻道,有七個是境外衛星頻道。
  
  波茲曼書末引用赫胥黎,再次強調教育的重要,我們需要學習「媒體政治和媒體知識論」,才能明白「自己為什麼發笑、為什麼自己不再思考」。若是讓波茲曼與赫胥黎現在拿起麥克風,他們應該會將「媒體政策」引入教育的新內涵,順此進境,人們可以細緻掌握A類與B類電視財政的意義,也能明白,何以阿多諾(Theodor Adorno)曾經在一九六○年代說,若在戰後的德國寫作《啟蒙的辯證》而不是在一九四○年代的美國,並且是「分析電視,那麼,他的判斷就會比較不是那麼悲觀,也不會那麼激進」。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


ISBN:9789862622988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規格:精裝/304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大眾傳播/新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前言

我們會毀於自身所愛
 
我們翹首凝望一九八四年逼近。那年來了,預言並沒有成真,心懷憂思的美國人輕聲歌詠讚美自己;自由民主的根基屹立不搖。不論歐威爾《一九八四》的恐怖夢魘是否在別處成真,起碼美國這裡倖免於難。
  
然而我們忘了,除了歐威爾的陰鬱想像,還有一種年代稍早,略少人知,卻同樣令人膽寒的預言: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就連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也誤以為赫胥黎和歐威爾的預言是同樣一回事。事實不然!歐威爾擔心我們屈從於外力才提出警告;而赫胥黎的觀點則是,不必有老大哥監看,民眾也會失去自主、成熟,歷史也要淪喪。就他所見,民眾會愛上壓迫力量,崇拜剝奪他們思考能力的科技。
  
歐威爾害怕禁書,赫胥黎害怕沒有理由可禁書,因為再沒有人想讀書。歐威爾擔心會有人奪走我們知的權利;赫胥黎害怕有人給得太多,讓我們變得消極、自大。歐威爾擔心真理被隱瞞;赫胥黎害怕真理被繁瑣小事淹沒。歐威爾擔心我們受文化箝制;赫胥黎害怕我們會造就膚淺文化,滿腦子遲滯、糜爛和愚癡的念頭。猶如赫胥黎在《再訪美麗新世界》書中所述,隨時戒慎反抗暴政的公民自由論和理性論人士「忽視人類對消遣的無止境欲望。」赫胥黎又說,在《一九八四》一書中,民眾遭受痛苦荼毒的控制;在《美麗新世界》中,他們則因耽溺享樂而為人掌控。總之,歐威爾擔心我們會毀於自身所惡,赫胥黎害怕我們會毀於自身所愛。
  
本書的觀點是,歐威爾的預言成空,赫胥黎所言有可能成真。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

ISBN:9789862622988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規格:精裝/304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大眾傳播/新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7522?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媒體失效的年代 思辨賽局:看穿局勢、創造優勢的策略智慧 隱形帝國:誰控制大數據,誰就控制你的世界 自由主義:從理念到實踐 系統思考:克服盲點、面對複雜性、見樹又見林的整體思考 社群媒體前兩千年 人的條件 閒散的藝術與科學: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看放空為什麼會讓我們更有創意 德意志意識型態 Ⅰ. 費爾巴哈原始手稿 梅岡城故事+守望者 美國文學大師哈波‧李珍藏經典套書(唯一授權全新中譯本) 失控的心理學:心理學如何成為賺錢的產業、當代的信仰? 傷心農場:從印尼到墨西哥,一段直擊動物生活實況的震撼之旅 媒體失效的年代 中年的意義:一個生物學家的觀點 新手素描完全指南:人物、靜物、動物、場景、寫實&奇幻手繪神技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通向蒼穹之巔:翻越喜馬拉雅[Tong Xiang Cang Qiong Zhi Dian : Fan Yue Xi Ma La Ya]~推薦!

作者:袁紅冰
出版社:亞太政治哲學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6/04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60元

ISBN:9789869173964
叢書系列:袁紅冰作品
規格:平裝/320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報導文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通向蒼穹之巔:翻越喜馬拉雅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本書藏文版乃藏人女作家白瑪曲珍(Pema Choedon)看完中文版原著後,感動之餘,著手翻譯成藏文,並徵得作者袁紅冰同意,在達蘭薩拉出版。這是唯一一本藏人自發從中文翻譯成藏文的中文版文學/哲學書籍。           
                             
  半個世紀來,藏人踏著虛幻的時間和深深的白雪,行進在流亡之路上。流亡者有像高原上的草木花石一樣自然的普通牧人,也有尊貴的法王和袈裟似火的僧人;有高級知識分子、剛畢業的大學生,也有只能聽懂風的歌聲、讀懂蒼天啟示的文盲;有雙眸如星的少年、花季的少女、剛毅的男子漢,也有衰朽的老人和朝霞般的兒童。社會背景和生理狀態如此不同的人群,竟會走上同一條命運之路……                               

  從達賴喇嘛尊者引領八萬藏人,翻越喜馬拉雅走上流亡之路為線索,從哲學、文學、歷史學、政治學、宗教學等多角度,對西藏問題進行了全景性的探討……       
      
  作者對數百位藏人採訪的基礎上,完成此書的創作。受訪的藏人既包括達賴喇嘛尊者、大寶法王,以及著名政治活動者、詩人、學者,也包括普通僧人、牧民。受訪者社會階層的立體性分佈,極其深刻而真實地反映了藏人心底裡的願望……          
       
  沒有達賴喇嘛開拓的精神流亡之路,就沒有藏人今日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沒有達賴喇嘛引導藏人逐漸走出歷史的陰影,就沒有藏人未來的希望;傷害達賴喇嘛的聲譽,就是傷害西藏的自由命運。然而,有些人似乎對此並不理解……                 
      
  大寶法王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的精神領袖。在達賴喇嘛引領藏人走上流亡之路數十年後,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也追隨達賴喇嘛半個世紀的暴風雪都不能掩埋的精神足跡,翻越喜馬拉雅大雪山,來到達蘭薩拉。當時,他還只是十五歲的少年……       
      
  即使一個漢人同情支援西藏的自由和文化存在,也會受到中共的迫害,甚至監禁和屠殺;即使一個藏人,只要背叛民族文化傳統,支援在西藏實施共產黨文化的政治殖民統治,也會被中共暴政視為「同志」,並獲得高官厚祿的賞賜……              
       
  中共的政治意圖,並不是像希特勒滅絕猶太人那樣,從生物學的意義上滅絕藏人,而是要滅絕藏人的文化存在……     
                                              
  從達蘭薩拉開始,流亡藏人歷史上踏出的艱難足跡伸展向印度次大陸南方,伸展向歐洲、美洲、澳洲,終於走進時代的聚焦點。流亡藏人並不是表述弱小民族遭受鐵血強權踐踏的苦難故事,而是表述一個古老而偉大的文化之魂面臨被滅絕的心靈劫難。 

  政大國發所所長李酉潭認為:《通向蒼穹之巔-翻越喜馬拉雅》應該要被拍成電影,相信會得到最高的榮譽獎項。  
                                                 
鄭重推薦

  台大國發所教授邱榮舉 
  西藏流亡政府駐台代表達瓦才仁 
  中華大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曾建元 
  前台大歷史系教授鄭欽仁 
  名詩人李敏勇 
  台大經濟學教授張清溪 
  政大國發所所長李酉潭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通向蒼穹之巔:翻越喜馬拉雅


ISBN:9789869173964
叢書系列:袁紅冰作品
規格:平裝/320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報導文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通向蒼穹之巔:翻越喜馬拉雅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通向蒼穹之巔:翻越喜馬拉雅

ISBN:9789869173964
叢書系列:袁紅冰作品
規格:平裝/320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報導文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通向蒼穹之巔:翻越喜馬拉雅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7660?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龍頭鳳尾 大寶法王.千年一願(新版) 藏傳佛教各宗派傳承整理表 1959:拉薩!─ 達賴喇嘛如何出走 達賴生死書 傷心農場:從印尼到墨西哥,一段直擊動物生活實況的震撼之旅 金融霸權的誘惑:買下全世界後,中國夢的下一步會往哪裡去? 總統的人馬:2名記者、700天追蹤 水門案調查報導經典原著 失控的心理學:心理學如何成為賺錢的產業、當代的信仰? 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岐山急救》內部講話:最擔心挑戰來自黨的內部[《 Wang Qi Shan Ji Jiu 》 Nei Bu Jiang Hua : Zui Dan Xin Tiao...]~推薦!

作者:程偉君
出版社:哈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4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59元

ISBN:9781630320362
規格:平裝/352頁/14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王岐山急救》內部講話:最擔心挑戰來自黨的內部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王岐山到底能幹多久呢?是北京政壇最大的謎團之一。在2016年之前,特別是在2月份的任志強事件和3月份的倒習公開信出現之前,沒有多少人會覺得到了2017年召開的十九大時,年齡69歲的王岐山會是一個主角。按照常規思維,十九大時,王岐山已經過了68歲,他會像其他五位現任政治局常委一樣,到點下車。而現任的政治局常委中,只有習近平和李克強能夠繼續保住常委的位置。
   
  一種意見認為王岐山無法連任。其原因是,習近平與王岐山之間是潛在政敵關係,習近平不會支持王岐山連任。王岐山可能坐大、自成一派的風險,決定了習近平不可能再用他,亦決定了他在十九大時必然退下來的命運。
   
  亦有人認為王岐山有連任機會,除了王岐山自己就想連任的企圖心之外,習近平要改變黨內“七上八下”在內的潛規則,需要王岐山配合反貪腐的執行。其次,王岐山這個玩命救黨派使命未盡,內心也未必想下。
   
  瞭解北京高層內情的人士說,站在王岐山後面是,不僅有黨內大佬江澤民、朱鎔基,還有對李克強失望的中國商界精英,這些人都希望王岐山能夠在中共十九大上連任常委,取代李克強任總理,挽救中國經濟。
   
  王岐山並不是自由派人士預期的改治開明人士,而是鐵桿毛粉。本書收錄的一篇內部講話,可以了解王岐山真實的價值觀和學識。

本書特色

  取代李克強,挽救經濟
  聯手習近平,挽救中共
  他被認為是薄熙來式人物
  可能成為習近平潛在政敵
 
  “七上八下”的“幫規”
  王岐山,以退為進?
  向黨內一些人隔空表態
  王岐山指數的意義
  王岐山有當總理的實力
  常委之爭改變高層政治板塊
  短命習核心之戰
  任志強事件,習近平再輸一局
  習近平妥協搶人心
  中南海借勢打李克強
  習近平劉雲山互“黑”
  王岐山的金融系崛起
  王岐山思想極度危險
  王岐山的執政“合法性”
  美國調查王岐山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王岐山急救》內部講話:最擔心挑戰來自黨的內部


ISBN:9781630320362
規格:平裝/352頁/14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王岐山急救》內部講話:最擔心挑戰來自黨的內部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王岐山急救》內部講話:最擔心挑戰來自黨的內部

ISBN:9781630320362
規格:平裝/352頁/14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王岐山急救》內部講話:最擔心挑戰來自黨的內部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7617?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金融霸權的誘惑:買下全世界後,中國夢的下一步會往哪裡去? 通向蒼穹之巔:翻越喜馬拉雅 希臘悲劇:政治與民主治理下的債務殘局 新亞遺鐸(二版) p53:破解癌症密碼的基因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Just Mercy: A Story of Justice and Redemption)~推薦!

作者:布萊恩.史蒂文森
原文作者:Bryan Stevenson
譯者:王秋月
繪者:王志弘/裝幀設計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6/06/04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50元

ISBN:9789863443483
叢書系列:不分類
規格:平裝/432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布萊恩.史蒂文森Bryan Stevenson


  畢業於哈佛法學院,現為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

  致力實現司法正義精神──試著挑戰不正義、幫助被誤判的罪犯、對抗刑法審判時的偏見和歧視、終結對小孩判終身不得假釋的審判;並試著處理死刑這個議題;試著降低監獄人數,結束大量判刑的情況。已成功讓數十位死囚獲釋,多次在美國最高法院辯論。由於堅持不懈為有色人種、貧窮階級的差別待遇奮戰,而獲得廣泛的美譽。

  曾獲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這個獎通常肯定以活躍、激勵人心的方式追求公平正義、力求更和平社會之人。他也是平等司法倡議小組(Equal Justice Initiative)創辦人,現任執行總監。2012年曾獲美國著名雜誌《史密森尼》頒發美國創造力獎(American Ingenuity Award)社會進步獎。

  ○●作者於TED的演講:「我們需要談談不正義」(We Need to Talk About an Injustice)累積超過340萬點閱人次,《紐約客》將這場演講評選為TED最了不起的演講TOP5。

  影片網址 goo.gl/FTRMYl

譯者簡介

王秋月


  台大經濟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譯有《用安靜改變世界》。
  歡迎來信賜教:entomosandra@gmail.com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TED演講340萬人次感動點擊!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戴斯蒙.屠圖、兩屆普立茲獎得主紀司道盛讚「美國的曼德拉」
「談論正義的時候,我們認為自己所指的是什麼?」
這本書裡的故事,可能使你改變答案──
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用我們所做過最糟的事來定義。

  ★《紐約時報》暢銷書
  ★《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西雅圖時報》、《君子》雜誌年度最佳選書
  ★《洛杉磯時報》圖書獎、《柯克斯》圖書獎決選入圍作品
  ★芝加哥大學法學院2014年度推薦書目
  ★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圖書
  ★卡內基獎章非文學類傑出作品
  ★美好人生書獎


  如果你保持著距離,
  就無法理解到最重要的東西──

  「我們用來衡量正義的真正標準,這足以象徵我們的社會、法律、公平與平等原則的指標,並不是我們如何對待在我們當中有錢、有權力、享有特權與備受敬重的人。真正能夠衡量我們社會品格的方式,在於我們如何對待那些貧窮、不受喜愛、遭到起訴、被定罪和被判處死刑的人。」──布萊恩.史蒂文森

  我們所處時代中最優秀且影響力最大的律師之一,用令人印象深刻的真實故事對我們述說仁慈的補救潛力。成立司法平等倡議會時,布萊恩.史蒂文森還是個聰慧的年輕律師,這個法律單位致力於為窮困的人、遭誤判的人,以及遭我們的刑事司法系統困於最難觸碰到的人辯護。他最剛開始承接的案例之一是華特.麥可米利安,一名為不是自己犯下的罪遭判死刑的男子。這起案件將史蒂文森捲入一場政治陰謀與法律邊緣策略的騷亂之中,自此永遠改變了他對於仁慈與正義的理解。

  在這世界的大多數地方,
  貧窮的對立面並不是富有,
  而是「正義」。

  那起案件發生在阿拉巴馬州門羅維爾,一個因《梅岡城故事》聞名的小鎮。1986年,該地最繁榮的城區發生了一起搶劫謀殺案,一名年僅18歲的白人女性被發現陳屍在洗衣店內,震撼了整個小鎮。

  冤案主角華特.麥可米利安是非裔美國人,他的婚外情對象是名白人女性,此舉完全違反了當時美國南方對於跨種族戀情的禁忌,以致儘管沒有案底,卻為他招來巨大且致命的麻煩。案發後沒多久,他旋即遭警方以另一假託的指控逮捕,盤問少女命案的細節。在遲未偵破的時間和輿論的壓力下,警方刻意忽視對華特有利的證據,並設計捏造完全不足採信的證詞,草率地將謀殺罪名加諸其身,將他送入死牢。

  甫踏入法律行業的布萊恩.史蒂文森協助這起案件時,受到來自執法人員的諸多刁難,甚至是來自法官的嚇阻,讓他見識到我們所以為的正義,原來也有不完美之處⋯⋯

本書特色

  ◎媲美小說的真實故事!

  「每個片段都跟《梅岡城故事》一樣動人,在某些面向上甚至更為突出……為弱勢而戰有時會使人屈從,這本書給予這種拯救作為一份令人內心翻騰的證明。」——《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全書共有17章,分為兩條故事線:
  單數章以被錯誤定罪的「華特案」故事為主軸,雙數章則是穿插作者在過去30年間,曾為許多受虐或遭忽視的未成年犯罪者、弱勢者、精神異常者等的辯護案例;除了爬梳當事人的過往經歷,也談論不論是在過去或現行社會,我們輕易就能將一個人定罪,甚至允許自己在恐懼、憤怒、保持距離的情況下建立準則,,而這些準則又創造了多少不正義。

  ※作者於TED的演講:「我們需要談談不正義」(We Need to Talk About an Injustice)累積超過340萬點閱人次、《紐約客》將這場演講評選為TED最了不起的演講TOP5。

各界讚譽

  ◎張娟芬(作家)、羅秉成(台灣冤獄平反協會理事長)——專文推薦

  ◎李茂生(台大法律學院教授)、李崇建(作家)、林明傑(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諮商心理師)、高榮志(司改會執行長)、邱顯智(人權律師)、馬躍.比吼(紀錄片導演)、劉櫂豪(台東縣立法委員)、蔡慶樺(天下獨立評論作者)——齊聲讚譽

  ◎《華盛頓郵報》、《柯克斯書評》、《金融時報》、《紐約時報書評》、《費城詢問者報》、《西雅圖時報》、《書單》、《君子》等各大媒體一致強力推薦!!

  ★「啟迪人心⋯⋯一部風格獨特、重要且清楚易懂的作品⋯⋯史蒂文森不只是一名優秀的律師,也是才華洋溢的寫作者跟善於說故事的人。」——《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這是個由一名傑出的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暨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獲獎者所提供的精采故事,描寫他創設了捍衛美國社會中邊緣人權利的法律實踐故事⋯⋯資金不足又長期因幫助上門請求協助的人而疲憊不堪,他的組織為了替男人、女人及孩童發聲而不辭辛勞地工作。同時,史蒂文森也遭遇了自己的個人危機。『你不可能有效地打擊權力濫用、貧窮、不平等、疾病、迫害或不公正,同時還能讓使自己維持完好無缺。』他這麼寫道。但是,他從絕望中走出,相信唯有體認到破損,個體才能開始理解用仁慈和同理心去鍛造不完美的正義的重要性。相當感人,必定要讀。」——《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關於死刑,這本書寫得如此深刻動人、淒美又充滿力量,或許是能把這個主題寫得最好的一本書。」——《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

  ★「司法系統內的不公是我們時代的一大課題⋯⋯這本書將史蒂文森畢生的努力以及在美國因種族不公造成的重度傷害放進故事中,這兩項影響為故事帶來新面貌。你不用讀太多內容,就會開始為這男人喝采。史蒂文森力抗萬難,在最高法院前爭論了五次之多,讓數十名因為誤判或刑期過重的人得以回復自由身⋯⋯這本書頌揚的不是他的高尚,但正因他的情操,閱讀此書時,也提醒著我們該為了所有尚待完成的事而採取行動。這本書用戲劇化的例子清晰呈現一名男子如何拒絕靜靜坐看著夢魘成真,它告訴我們,魔鬼終將被征服,我們真的可以造成改變。《不完美的正義》一書會讓你很沮喪,但也會讓你充滿希望⋯⋯布萊恩.史蒂文森長年來對於『刑事司法系統』感到憤怒,而我們都因此受惠。」——泰德.柯諾瓦(Ted Conover),《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一個吸睛甚至令人震驚的故事⋯⋯自始至終,史蒂文森都在那些片刻裡維持著優雅、寬容、鼓舞人心且充滿善意的態度。」——《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精采絕倫⋯⋯(史蒂文森)分享的經驗具有普世價值。」——《費城詢問者報》(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很有價值且令人懾服⋯⋯應該要列進法學院的必讀清單中。」——《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

  ★「一場針對我們國家妨礙貧窮及弱勢者申張正義,且對他們進行不人道處罰的種種方式的激情控訴。」——《書單》(Booklist)

  ★「和許多律師的寫作一樣,布萊恩‧史蒂文森筆下這些涉入重大刑案的人,令人嘆息、揪心,但很難令人痛恨。因為他的近距離接觸,使得他筆下的罪犯,首先是一個「壞掉了的人」,然後才做出某些傷人的事。……本書藉著一個一個故事所呈現的視野,卻是一個重要提醒:唯有探求犯罪的原因,才能減少犯罪。」──張娟芬(作家)

  ★如果無辜的人被判有罪,沒有人是自由人。史蒂文森的愛與不忍有關,「眼睜睜地看著其他人遭受不公平的對待時,每一個人都脫不了責任」,這恰恰應照了馬丁‧路德‧金恩所說的「任何地方的不公正,都會威脅到其他地方的公正」。──羅秉成(台灣冤獄平反協會理事長)

  ★「身為人權律師的作者在本書中闡述他如何為那些在美國的警察、法庭和監獄等司法體系下遭受忽視的男女,以及非裔族群長期在美國歷史上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極力抗爭。雖然歐巴馬成為美國建國以來的第一位非裔總統,但情況仍是極為險惡。作者極力呼籲司法須以愛為動機而以正義是工具,並要求死刑的執行須顧慮到少數民族與幼年者,倘若司法的死刑誤判率是九分之一,那麼我們是否還要繼續這個高機率的錯誤?
  「國內近年對於捷運隨機殺人、犯案後聲稱具精神患疾、與砍殺女童等案件而引起對死刑的熱烈討論,每次民調均有八成國人不贊成廢除死刑。個人身為犯罪學者常感於這類問題極難在單一學門中有所定論,好比犯重罪者的身心與環境致因孰輕孰重可能就存在著個別差異,最好的周全顧慮則是國人須釐清人本價值與人身安全何者重要,加害人權益與被害人權益何者重要,若均非單項選擇,那麼適當的比重考量應可經共識後遵循再來遵循。
  「雖然國內比起美國較無嚴重種族歧視問題,犯罪率也相對較低,對於本書所提的呼籲仍是值得仔細思考的。」──林明傑(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諮商心理師)

  ★「在芬奇.阿提克斯之後,美國南方就沒出現過如此無畏、意志堅定且造成深遠影響的律師了。儘管傳奇,芬奇終究只存在於小說之中,然而布萊恩.史蒂文森卻是活生生的人物,他執行著上帝的工作,為窮困、受壓迫、無法發聲、脆弱、被社會遺棄,以及失去希望的人挺身而戰。《不完美的正義》是他啟迪人心又充滿力量的故事。」——約翰.葛里遜(John Grisham),知名懸疑小說家

  ★「布萊恩.史蒂文森是我個人心目中的英雄之一,他也許也是當今在世的人中最具啟發性和影響力的正義鬥士,而《不完美的正義》是一部非凡脫俗的作品。談論正義的時候,我們認為自己所指的是什麼?這本書裡的故事,可能使你改變答案。」——蜜雪兒.亞歷山大(Michelle Alexander),《新黑人》(The New Jim Crow)作者

  ★「這是一本炙熱、感人又令人氣憤的回憶錄⋯⋯布萊恩.史蒂文森真的可說是美國的曼德拉。數十年來,他向法官、檢察官與警方提出挑戰,為那些貧困、黑皮膚或兩者兼具的人發聲⋯⋯當不公義發生在與我們截然不同的人身上時,我們很難察覺;這本書清楚解釋了我們的世代正在發生的不平等。我們得覺醒,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這個國家需要一位曼德拉。」——紀司道(Nicholas Kristof),兩屆普立茲獎得主

  ★「布萊恩.史蒂文森是美國的年輕版尼爾森.曼德拉,帶著勇氣與信念為人人捍衛正義的優異律師。」——戴斯蒙.屠圖(Desmond Tutu),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從社會正義的前線捎來我們這個時代最急迫的聲音之一。布萊恩.史蒂文森是現代世界裡真實生活中的芬奇.阿提克斯,透過致力於拯救無辜卻被判處死刑的人,也企圖拯救這個國家本身。這是一本充滿力量與勇氣之書,勵志且懸疑。一部啟示錄。」——伊莎貝爾.威克遜(Isabel Wilkerson),《他鄉暖陽》(The Warmth of Other Suns)作者

  ★「我們美國的刑事司法系統已經成為惡魔的工具。布萊恩.史蒂文森艱困且辛勤地努力多年,帶著卓越技巧與適度的情緒把事情做好。像是『重要』或是『有說服力』這樣的形容因為過度使用而失去了它們原有的力量,但閱讀這本書會使人找回它們的意義,也找回對人性的希望。」——崔西.季德(Tracy Kidder),《愛無國界》(Mountains Beyond Mountains)作者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推薦序1 張娟芬(作家)
推薦序2 羅秉成(台灣冤獄平反協會理事長)

序章 往高處行
第一章  梅岡城的禱告者
第二章  挺身而出
第三章  審判與苦難
第四章  古舊十架
第五章  約翰的歸來
第六章 注定如此
第七章  被剝奪的正義
第八章 上帝的孩子們
第九章  我在這裡
第十章 緩刑
第十一章 我將遠行
第十二章 母親啊母親
第十三章 恢復
第十四章 殘忍與不尋常
第十五章 破碎
第十六章 石塊捕手的悲傷之歌
尾聲
後記
致謝
作者註
附註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1

破損的正義


  「這是我第一次明白到我的生活裡充滿了破損。我在一個破損的正義系統中工作;我的委託人因為精神疾病、貧窮及種族主義的襲擊而破損,他們因疾病、毒品和酒精,傲慢、恐懼與憤怒而四分五裂。」

  布萊恩‧史蒂文森的書裡充滿了故事。在他的諸多當事人中,華特是本書最重要的主角。在華特案的處理過程裡,穿插著他的其他當事人,那是一個又一個殘破不忍卒睹的故事。好的公益律師身上都有磁鐵,那些請不起律師的、窮的、病的、弱勢的,從四面八方湧上來。

  和許多律師的寫作一樣,布萊恩‧史蒂文森筆下這些涉入重大刑案的人,令人嘆息、揪心,但很難令人痛恨。因為他的近距離接觸,使得他筆下的罪犯,首先是一個「壞掉了的人」,然後才做出某些傷人的事。這和台灣主流媒體所呈現出來的重大刑案,看起來完全不一樣。台灣主流媒體在政治立場上還有若干差異,但在報導重大犯罪的時候,已經完全看不出差別了:案件剛發生的時候,只要有嫌疑犯,媒體便徹底漠視無罪推定原則,檢警放出什麼訊息,他們就照單全收,沒有一家媒體會質疑與查證。等到判決出爐,如果判死刑就一片叫好,只要不是判死刑,一律下標題:「免死」,「輕判」。

  關鍵在於,台灣主流媒體所寫的犯罪是沒有前因後果的,犯罪故事的起點,就是這個殺人魔殺了人。布萊恩‧史蒂文森所說的故事,卻有許多是破碎的社會裡破碎的家庭裡破碎的人,層層疊疊,最後,殺了人。兩者的差別是:在台灣主流媒體,犯罪殺人是原因;但布萊恩‧史蒂文森看到,犯罪殺人是結果,在這個結果出現之前,有別的原因。

  人人痛恨犯罪,人人害怕成為犯罪被害人,但是不斷複製恐懼的台灣主流媒體,不曾思考如何減少犯罪。判死刑是方便的解答,執行死刑是痛快的發洩,可是引起社會恐慌的隨機殺人案件為何發生,他們並沒有興趣知道。本書藉著一個一個故事所呈現的視野,卻是一個重要提醒:唯有探求犯罪的原因,才能減少犯罪。

  閱讀此書的時候,對於華特案難免提心吊膽,不知道最後是否有個快樂結局。終卷之時,平行時空裡,台灣發生的大新聞卻是鄭捷被槍決了。我不禁想到卡謬,「總有一天,這個死得太早的犯人就不再顯得這麼壞了。但如今為時已晚,我們對這件事只能選擇懊悔或是遺忘。」極惡之人的名單,每隔幾年就添上新的名字,在鄭捷受到痛恨的此刻,陳進興已經被遺忘了;當陳進興被痛恨的時候,徐東志已經被淡忘了。好奇的讀者讀到此處,可能要去拜谷歌大神,才知道誰是徐東志。其實匆匆槍決鄭捷,正是為了遺忘。把鄭捷與他做的事情一起掃進歷史的灰燼裡,我們不做任何改變,直到下一次又發生殺人案件,然後整個循環再來一次。

  讀布萊恩‧史蒂文森的書,在一個故事與一個故事之間,你會感覺到無論那個人有沒有殺人、在什麼狀況下殺人,其實都並不重要了。雖然他寫的是美國,但是台灣的司法,同樣也是「破損的正義系統」。書裡許多段落讀起來如此熟悉,就是法律雖然規定了「應然」,可是「實然」卻是另外一回事:

  「我仍懷抱希望,認為法院會因現有罪證明顯不足以支持原判決,翻轉定罪與審判結果。州法律規定,在謀殺案件中,除了共犯提供的證詞之外,還需要可信的佐證。顯然華特的案件沒有任何佐證。我相信法院在證據如此缺乏的情況下,讓一項罪行成立會非常掙扎。我錯了。」

  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毋枉毋縱,是應然。實然是:冤案是死刑制度裡無法分割的一部分,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有死刑的國度皆然,只要你凝視那些被判死刑的人,裡面就是有無辜者的身影。問題在於,我們經常無法分辨此人是無辜的這一類,還是有罪的那一類;在新聞的鋒頭上,此人看起來史無前例罪大惡極,但是當時間拉出距離,此人卻可能「不再顯得這麼壞」,因此不必要殺他了。令人嘆息的或許是,殺戮的慾望往往壓過理智,因此上述的問題,對於社會裡許多人來說,竟然不是問題。


張娟芬(作家)

推薦序2

天地不仁,人間有愛


  在美國,大多數的州直到二○○八年才立法允許服刑中的孕婦,可以在生產時卸下手銬腳鐐;有超過三千名兒少,因非殺人罪的犯行而遭判處終身監禁不得假釋,二○一○年五月十七日聯邦最高法院方宣告違憲;每十五個人中就有一人坐牢,政府花在監獄的支出每年高達八百億美元,然時至今日有將近一半的州別(二十三個)尚未有賠償冤獄受刑人的制度。本書作者布萊恩‧史蒂文森律師筆下的司法一點也不美,在日趨嚴烈的重刑文化影響下,竟造成美國社會上帶罪的新種性制度,而這種現代賤民大多數又窮又黑,史蒂文森嘆道:「貧窮的對立面並不是富有,貧窮的反義詞是正義」。

  一九四四年六月十六日,一名才十四歲、家境窮苦的黑人男孩喬治‧史汀尼(George Stinney)被送上「黃色媽媽」(執行死刑用的電椅)時,手上拿著一本《聖經》,身高不到一百六十公分、體重約莫才四十公斤的小喬治不得不坐在書上,否則他瘦小的身軀無法對應到電極……多年後,一名家世顯赫的白人男性在臨終前承認自己才是那起殺害兩名小女孩的凶手。近來,開始有人為小喬治案的平反而奔走……
「這般黑暗處也有光亮。」

  作者史蒂文森在過去三十年間在暗處覓光,哈佛法學院畢業後,他便回到美國南方去當那些窮人、被監禁的人和死刑犯的律師代表。這本書以講述救援一名無辜死刑犯華特‧麥可米利安的平反過程為主線,再跳章穿插他投身幫助弱勢婦女、兒少的多個真實故事。從某個角度來看,他正是那在暗處兀自閃發的光。史蒂文森的祖母是黑奴之女,老喜歡緊緊地擁抱他到幾乎無法呼吸的地步,然後問:「布萊恩,你有感覺到我在抱你嗎?」這種不斷想「保持親密」的態度深深影響著史蒂文森(他在TED上的著名演說有非常鮮活的描述)。他是光,但不是神,並非每件救援都能成功。在本書第四章〈古舊十字架〉中,死刑犯赫柏‧理查森最終還是被送上電椅,他說,在行刑前「我給了赫柏最後一次擁抱,我抱得很久,一邊想著他說過的話」,當然史蒂文森早已知悉他的當事人執行死刑的時間,在行刑的前一週,赫柏提出一個奇特的請求,希望史蒂文森替他爭取走上電椅時能播放〈古舊十字架〉這首讚美詩,史蒂文森為他完成遺願,也在場「見證死刑」。我猜想,史蒂文森在〈古舊十字架〉樂音揚起的那一刻,應該隱約看到小喬治孤獨的坐在電椅上,沒有家人,沒有律師,沒有半個認識的人;或許也同時聽見老祖母的伴吟:「布萊恩,如果你保持著距離,就無法理解到最重要的東西,你要靠近一點」。正因史蒂文森能「靠近」死刑多一點,才得以體會到「死刑的抽象概念是一回事,但按部就班地執行每項細節,以殺掉一個已不具任何威脅性的人,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華特在史蒂文森和他的義務律師團隊的奔走下最後終能平反成功,華特離開監獄大門走向車子時,張開手臂緩緩地上下拍動,像是準備好起飛一般,在失去六年自由之後的此刻,他看著史蒂文森說:「我覺得我好像一隻鳥,我覺得我好像一隻鳥」(自由的感覺真好)。史蒂文森在反覆的救援挫敗間,日漸培養出成熟的體認,「理解到在成就正義的過程中,保有希望是多麼重要的事」。但如何能夠?又如何堅持?卷首引述「愛是動機,而正義是工具」這句話似乎暗示了什麼。又或許真切的回答是在祖母緊緊的擁抱裡。

  如果無辜的人被判有罪,沒有人是自由人。

  史蒂文森的愛與不忍有關,「眼睜睜地看著其他人遭受不公平的對待時,每一個人都脫不了責任」,這恰恰應照了馬丁‧路德‧金恩所說的「任何地方的不公正,都會威脅到其他地方的公正」。史蒂文森歷經三十年與不義案件的近身搏鬥,才漸漸相信我們用來衡量正義的真正標準,以及真正能夠衡量社會品格的方式,「在於我們如何對待那些貧窮、不受喜愛、遭到起訴、被定罪和被判處死刑的人」,而檢測一個社會品格的尺標正是同理心。「同理心的喪失,足以摧毀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尊嚴;恐懼、憤怒讓我們變得好鬥、殘暴、不公和不義。」我們拿什麼對抗社會品格的日趨淪喪?眼見「推定有罪、貧窮、種族偏見,和其他數不清的社會性、結構性、政治性的因素交互作用後,創造了一個錯誤百出的系統,迫使數千名無辜的人至今承受著牢獄之災」,還能坐漠不視,袖手旁觀嗎?史蒂文森無力催動,只能低眉勸謂:「若失去仁慈之心,我們終將因此備受折磨」。

  在本書的後記,史蒂文森提到:「在一個溫暖的耶穌受難日早晨,我與一名因冤獄在阿拉巴馬州死牢裡關了近三十年的男子一同走出位於伯明罕的監所。安東尼‧雷‧辛頓三十年來,都被單獨監禁在五乘七呎的囚籠裡」,這名無辜者是美國第一百五十名因錯誤定罪遭判死刑,最後證明清白而獲釋的人。約莫在讀完本書後記之際,鄭性澤再審成功獲釋,二○一六年五月三日這一天的下午,我站在台中看守所鐵門外,要求所方人員讓我進去陪我的當事人鄭性澤一起走出監所,被委婉拒絕。七天後的五月十日,鄭捷被法務部長羅瑩雪火速執行槍決,當然循例不通知他的家人,他的律師也不可以知道。

  作家張娟芬在鄭性澤獲釋時有感而發:「司法人員必須深深把這件事刻進靈魂裡:人民,在你面前,會變得多麼卑微。秋霜化去是連一點聲響也無的,人民在司法面前就是這樣」,原來我們不只無光無影,還無聲無息。

  在雙「鄭」之間,我們遺失的何止是「仁慈」。

羅秉成(台灣冤獄平反協會理事長)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ISBN:9789863443483
叢書系列:不分類
規格:平裝/432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阿拉巴馬州排定吉米‧狄爾(Jimmy Dill)死刑執行日期之際,司法平等倡議會的成員皆已疲憊不堪,這執刑日期的時間實在不能再糟了。我們之前沒有參與到狄爾先生的案子,所以得在他死刑執行前的三十天內快速消化所有資料。這起犯罪案不太尋常,狄爾先生在一起毒品交易爆發口角後朝某人開槍,因而遭到起訴。槍擊被害人沒有死;狄爾先生則遭到逮捕,以重度企圖傷害罪罪名起訴。等待審判前,他在監所裡待了九個月,在這段期間,被害人出院且復原狀態良好。不過,被害人的妻子在照顧他幾個月後棄他而去,隨後他又陷入重病。他過世後,州檢察官把對狄爾先生的指控從重度企圖傷害罪改為蓄意謀殺。

吉米‧狄爾是一名智能遲緩者,他的童年在性侵和肢體暴力中度過,而且直到他被逮捕時都無法擺脫毒癮。他的公派律師在審判前沒有做太多準備,幾乎沒有調查那名被害人受到的醫療照護有多差,而照護的情況才是造成他死亡的主要原因。公訴方向狄爾先生求刑二十年,但從未與他充分溝通,他走向審判庭,一認罪就被判處死刑。上訴法院也認可了他的定罪與量刑。他沒能找到願意擔任他定罪後上訴代表的志願律師,這導致大多法律請求的程序都因為錯過遞交期限而無法適用。

我們第一次看到狄爾先生的案件,是在排定死刑執行日的幾週之前,法院並未針對此案檢查重要檢核點,例如定罪與量刑的可靠性。蓄意謀殺的成立要件需要包括殺人意圖,而在此案中,我們足以充分說明他沒有殺害他人的意圖,而造成被害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醫療照護的匱乏。大多數槍擊被害人不會在槍傷九個月後死亡,因此公訴方在這起案件中求處死刑令人震驚。聯邦最高法院此前即停止對心智遲緩者執行死刑,因此有智能障礙的狄爾先生應可免除死刑,然而並沒有人進行調查或提出證據,以支持這項主張。

除了智能障礙,狄爾先生還有許多其他方面障礙,像是嚴重言語障礙造成的口吃,尤其在興奮或激動時,他口吃特別嚴重。之前從未有律師探訪過狄爾先生,他也沒有與律師交談的經驗,使得他將我們的介入視作奇蹟。我們介入後,我請我們最年輕的律師定期探訪狄爾先生,他也經常與我通電話。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ISBN:9789863443483
叢書系列:不分類
規格:平裝/432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7499?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流 梅岡城故事+守望者 美國文學大師哈波‧李珍藏經典套書(唯一授權全新中譯本) 地圖之外:47個被地圖遺忘的地方,真實世界的另一個面貌 死亡有百萬張臉 火花【日本藝術家創作書衣款】 守望者(《梅岡城故事》作者震撼世界的第一本書) 傷心農場:從印尼到墨西哥,一段直擊動物生活實況的震撼之旅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 探討政治的哲學之路 閣樓裡的小花2:風中的花朵 把他們關起來,然後呢? 死亡有百萬張臉 流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 探討政治的哲學之路 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 梅岡城故事+守望者 美國文學大師哈波‧李珍藏經典套書(唯一授權全新中譯本)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1946: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推薦!

作者:維克托.謝別斯琛
原文作者:Victor Sebestyen
譯者:黃中憲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6/06/02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560元

ISBN:9789865722920
叢書系列:EUREKA文庫版
規格:平裝/504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國際關係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維克托.謝別斯琛Victor Sebestyen


  生於布達佩斯。家人以難民身分離開匈牙利時,他年紀還很小。投入新聞工作以來,在許多報社工作過,包括《泰晤士報》、《每日郵報》、《紐約時報》。目前為美國《新聞周刊》副主筆。一九八九年共產主義垮台時,他從東歐各地發出報導,也報導過前南斯拉夫境內的戰爭。曾在倫敦的《旗幟晚報》擔任外事主編、媒體主編、首席社論主筆。他的第一部著作《十二日》(Twelve Days),以一九五六年匈牙利起義為主題,是備受肯定的歷史書。第二部著作《一九八九革命》(Revolution 1989)描述蘇聯帝國的傾覆,佳評如潮。

  個人網站:victorsebestyen.com/about/

譯者簡介

黃中憲


  政治大學外交系畢,專職翻譯,譯有《明代宦官》、《維梅爾的帽子》、《大探險家》、《帖木兒之後》、《成吉思汗》、《劍橋伊斯蘭史》、《非典型法國》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1946年對許多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
  .冷戰開打,美蘇雙方不斷彼此猜疑。
  .在聯合國介入下,以色列得以建國,至今以、巴雙方仍衝突不斷。
  .印度爆發大規模罷工與示威,獨立運動風起雲湧。
  .馬歇爾調停,使得國共內戰結果大不同。
  .麥克阿瑟將軍的決斷改變日本現代史的發展。
  
  二戰結束,世界步入新局。結束這場戰爭的和平協議,不只形塑了二十世紀後半葉的世界格局,還繼續影響今日的世界,影響世界的未來。一九四六年,冷戰開始,東歐地圖重劃,中國共產黨在國共爭霸戰中占上風,以色列建國構想出爐,印度獨立已幾乎獲批准。那是現代史上的一個關鍵年,數個國家在這年重生,國界和意識形態分界線在這年重劃,全球各地的人在這年開始重建生活。
  
  在這部不同凡響的歷史著作中,維克托.謝別斯琛運用眾多檔案資料和個人證詞,探討1946年的時局如何影響世界上數代人的生活。作者將帶領讀者從柏林到華府,從倫敦到莫斯科,從德里到上海,筆下既有權力掮客,也有平凡男女,全書敘述生動且內容包羅廣泛。讀完本書,你會更理解這個現代世界如何誕生,以及未來我們將往何處前進。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導讀:既沒有和平也沒有戰爭的年代(蔣竹山)
推薦文:由零走向未知的第一步(陳思宇)
地圖
前言

1.「我受夠了把蘇聯人當嬰兒般呵護」
2.美國世紀
3.俄羅斯人:「一個信奉沙皇專制統治的民族」
4.Stunde Null (零時)
5.奧地利忘了它的過去
6.古琴科事件
7.力行撙節的英國
8.波修瓦劇院的一場演出
9.冷戰宣言
10.退位危機
11.姦淫劫掠
12.大難臨頭,德意志人大驅逐
13.「願意去任何地方,就是不要回鄉」
14.「這個中國泥沼」
15.鐵幕
16.難以捉摸的情勢
17.英國對印度的統治日暮途窮
18.難民
19.嘗試與錯誤
20.一場希臘悲劇
21.倖存者
22.「一樁猶太人與布爾什維克聯手的計謀」──血祭誹謗
23.反恐戰爭
24.「世人聽著,這是關鍵時刻」
25.法國的榮光:「心裡的抵抗」
26.史達林對土耳其的虛張聲勢
27.加爾各答的大屠殺
28.「半修女、半妓女」
29.國王歸來
30.「把沙灌進鼠洞裡」
31.通用規則──民主
32.大寒

後記
誌謝
插圖一覽表
參考書目
注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導讀

既沒有和平也沒有戰爭的年代
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蔣竹山


  著名歷史學者杰里.本特利(Jerry Bentley)在他那本著名的全球史著作《新全球史》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這樣描述二戰的結束,他的標題是:既沒有和平也沒有戰爭。他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製造了和平的景象:蘇聯和美國士兵在易北河密切合作,慶祝他們對德軍的勝利;維克托.托利與一個日本男孩和他的家人靜靜地喝著茶;盟軍轟炸機成為仁慈之機,正在為德國和日本人運送糧食和藥品。共同的人性即使在這場最致命的戰爭中也拒絕死亡,儘管在戰後,還等待著人性的進一步考驗。」雖然這樣的描述過於簡單,但也許道出了二戰在一九四五年結束時,全世界要面對的新問題才正要開始。

  由於去年正值二戰結束七十週年,各家出版社都卯起來出版有關二戰的書。像是半藤一利的《日本最漫長的一天》、小熊英二的《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茉莉.曼寧(Molly Manning)的《書本也參戰:看一億四千萬本平裝書如何戰勝砲火,引起世界第一波平民閱讀風潮》、卜正民(Timothy Brook)的《通敵:二戰中國的日本特務與地方菁英》、約翰.托蘭(John Toland)的《帝國落日:大日本帝國的衰亡》。這些書有的是談帝國,或是談中日戰爭時淪陷區的合作,以及描述日本投降的那一天,比較少涉及二戰之後的衝擊。

  若以廣義的角度來看,二戰的書當然不該只談戰爭期,有的重點則是放在戰後結束之後的世界發展。其中,就以維克托.謝別斯琛(Victor Sebestyen)於二○一四年出版的《一九四六: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1946: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以下簡稱《一九四六》)最受矚目。作者謝別斯琛是位英國記者,曾著有《十二日:一九五六年革命》、《一九八九年革命:蘇聯帝國的衰頹》。從這兩本書可看出,謝別斯琛特別著重在變動的關鍵那一年,所談的主題都是以年代當做是書籍的標題。

  身為記者的謝別斯琛,多年來報導過許多重大事件,從柏林圍牆倒塌到前蘇聯瓦解,一直到以色列、巴勒斯坦存在問題引發的冤冤相報的報復行動。當他以史家的角度試圖找出這些事件和故事的根源時,都會回到一個時間點,那就是「一九四六」,戰後的那一年。就是這一年,為當代世界奠立了基礎。

  在這一年,冷戰開始,歐洲開始以「鐵幕」為界,開始受意識形態主導,劃分為兩半。那是大英帝國聲望開始走下坡,印度獨立,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多人口的民主國家的一年;那一年也是猶太人創建家園的那年;一九四六年更是中國共產黨為打贏內戰,發動最後攻勢的一年,此後開始以大國姿態重現世界舞台的那一年。從這些現象來看,本書的主要觀點在探討一九四六年所做的決定的那些人,如何形塑了我們今日所處的世界。本書的研究區域雖然以歐洲為主,但研究方法卻帶有全球史的視角,因此同時也探討了一九四六年的情勢如何影響到亞洲及中東的未來。

  在這些故事中,冷戰帶來的持續四十年的文明衝突,以歐洲最為激烈,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新的軍事衝突。二次大戰時為了要阻止德國掠奪歐洲,雖然平息了攻勢,卻迎來蘇聯將德國取而代之的危險。有的國家在戰爭結束後漁翁得利,變得超級強大。美國就是在一九四六年之後,開始以世界性經濟、金融、軍事強權的身分稱霸世界。而亞洲大多處地方如東印度群島、越南、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紛紛開始脫離歐洲傳統帝國的殖民統治。對於一九四六年的大多數人來說,最害怕的事,除了挨餓與生病外,就屬擔心全球性戰爭再度捲土而來。

  在這樣的問題意識與書寫脈絡下,作者用三十二則或長或短的故事,呈現出一九四六年的時代特色。在這些篇章中,他談論許多課題,像是:美國人世紀的到來;史達林與俄羅斯;德國的「零時」;成為冷戰重要舞台的奧地利;美加境內的俄羅斯間諜網;瀕臨破產的英國;史達林的莫斯科演說;冷戰宣言與圍堵蘇聯擴張的觀念;日本天皇的退位危機;戰後復仇與姦淫劫掠;驅逐德意志人;戰俘問題;美國人的國共調停;鐵幕的開始;伊朗危機;英國的印度難題;聯合國救濟總署與難民;去納粹化的審判;希臘的代理人戰役;猶太人建國;波蘭的反猶屠殺事件;耶路撒冷的大衛王飯店炸彈事件;美國的第一次水下核子彈試爆;巴黎和會與法國;美蘇與土耳其問題;加爾各答大屠殺;馬歇爾的使華調停失敗;裕仁天皇與日本新憲法;歐洲最冷的一天與絕望。每一則故事都將事件、人物、時代緊密地串連在一起。

  本書的結構相當特別,許多事件看似亂無章法的書寫,但仔細閱讀,你會發現每則故事的先後是刻意安排的結果。雖然這些文章並不完全有很明確的前後文關係,但是作者還是相當細膩地以時序來呈現這些故事。從第一篇一月的〈我受夠了把蘇聯人當嬰兒般呵護〉到十二月二十九日的〈大寒〉,這期間的大大小小事件,謝別斯琛都盡量以時間先後出現。在寫作技巧上,謝別斯琛和以往類似主題著作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具有記者追查新聞的敏感度及犀利的文筆,往往在書寫一個事件時,能夠透過不同人物所說過的話來烘托出當時人的看法。

  就我而言,本書雖然是為一般讀者而寫的非虛構寫作,卻能充分利用各種文獻,將時代發展的脈動,深入淺出地呈現。基本上,本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全球史取向:雖然本書的書寫是以歐洲為主,但還是兼顧到中東、南亞、及中國、日本與台灣。雖然三十二個故事篇篇都能單獨閱讀,各自有各自微觀的故事重點,但若將觀看鏡頭拉遠,放到更大的時空脈絡來看,這些故事都與美國及蘇聯兩大強國有關,尤其是美國。在〈後記〉裡,謝別斯琛特別強調這一點。他借用美國總統杜魯門的話:「一九四六年是『決定之年』,美國決意將其影響力、意識形態和軍力擴及到全世界的一年。」蘇聯拜希特勒及美國之賜,赫然成為世界第二大強國,緊跟在美國之後。若不是納粹入侵蘇聯,二戰結束時,就不會有蘇聯占領東歐、中歐大部分地方,也不會具有能對西方的自由民主理想構成挑戰的帝國姿態。在戰爭時,給予蘇聯武器、糧食,以及工業實力者,正是美國。正如同謝別斯琛所說的:「布爾什維克始終具有輸出『革命的意志』,美國則提供他們輸出『革命』的工具」。

  同樣的情況也可套用在中國身上,共黨一九四九年在中國的勝利,雖然與蘇聯的援助毛澤東有關,卻不如美國人不願無限援助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的關係來得大。中共之所以可以贏得內戰,這與美國的杜魯門及馬歇爾於一九四六年的決議有密切關係。

  二、資料的豐富性:作者雖非專業史家,卻能蒐集各式各樣的史料與當代研究來呈現故事的多元性。在檔案方面,已經利用「蘇聯領導人檔案」、「波蘭流亡政府檔案」、「蘇聯外交政策檔案」、「德國聯邦檔案」、「CNN冷戰系列檔案」、「冷戰國家歷史計畫檔案」、「哥倫比亞大學口述史計畫」、「猶太人歷史博物館與檔案」及「匈牙利國家檔案」等等。除了檔案,還大量運用已公開的文件,像是「德國一九四四至一九四五年文件」。他所使用的資料當中,最多的還是歷來學者們的專著,像是東尼.賈德(Tony Judt)的名著《戰後歐洲六十年》一至三卷,以及跟《一九四六》的寫作手法很相似的著作,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的《零年:一九四五現代世界誕生的時刻》。

  三、鋪梗高手:作者的每一篇事件都是以說故事的方式在進行,既有敘事,也有析論。尤其是每篇文章的第一段,他會先來一段微觀的現場報導式前言,以一則小故事帶入整章要談論的核心,這種方式容易讓讀者有種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像是第三章〈俄羅斯人〉,他寫道:「一九四六年一月二十五日晚上九點左右,一個神情緊張,長長山羊鬍梳理得很整齊的男子,由人引進克里姆林宮的史達林辦公室」;第四章〈零時〉:「事故發生一個月後,他們仍在煤礦截面附近找到屍體。元旦三天前,在漢諾威東邊不算太遠的派內一地的煤礦場,下午班就要結束時,搭載礦工回地面的升降籠,在礦坑豎井裡墜落數百呎深,造成四十六名礦工死亡。」在〈古琴科事件〉這章,他說:「二月三日星期日晚上,美國記者德魯.皮爾森在其NBC電台廣播節目上,播出一則轟動的獨家新聞。他說,有個蘇聯間諜已向渥太華的皇家加拿大騎警自首,並揭露『美國和加拿大境內一龐大的俄羅斯間諜網』。」

  四、以人寫事:作者雖然以事為核心,但相當擅長用人物的對話來呈現事情本身或是對事情的看法,文中充斥著大大小小人物所說的話。像是〈零時〉這章,主要談的是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午夜納粹投降生效開始俗稱「零時」之後的德國發展。作者在描述戰後德國柏林城市的毛骨悚然的氣氛時,引用了一位在戰前住過柏林的軍人的回憶錄,這人說:「最叫人難忘的印象,不是視覺上的,而是聽覺上的印象。」又或是〈退位危機〉中天皇退位這章,麥克阿瑟提醒艾森豪,如果起訴天皇:「日本會陷入極大的騷動,……會引發報復心態……冤冤相報的循環可能要數百年才會結束……毀了他,這個國家會解體。」

  五、以數字呈現歷史:要呈現戰爭所造成的影響,除了文字的敘述與人物的感覺書寫外,另外就是以數字來呈現對國家、社會造成的傷害程度。有關這點,我覺得多少有受到戰後歐洲史專家賈德著作《戰後歐洲六十年》的影響。譬如賈德書中提到:在蘇聯所占領的德國區域,出生了十五萬至二十萬「俄羅斯寶寶」;光是柏林一地,一九四五年結束時,就有約五萬三千名無家可歸的小孩;在德國的美國占領區,一九四五年時,官方給一般德國消費者的每日配給僅有八百六十大卡,這和戰前的兩千多卡有極大的差距。

  《一九四六》中也可處處見到以數字來呈現戰爭帶來的各種影響與生活變化。這場戰爭造成德國有形的東西幾乎全毀。超過五百五十萬德國人死於戰爭,戰後一千五百萬德國人無家可歸。德國的民宅近二分之一遭摧毀,比一九四○年納粹德國空襲倫敦期間的傷害還要大。此外,戰後的德國馬克一文不值,大家所認定每日使用真正的貨幣竟然是香菸,而且是美國牌子Lucky Strkie。一九四六年初時,一包這個牌子香菸可換四盎司麵包,到了夏天卻買不到兩盎司麵包。

  在難民方面:一九四六年春天,歐洲仍有四百萬流離失所的難民。這些人包括有集中營裡倖存的猶太人、來自十二個國家的戰俘、納粹送到德國的奴工。在收容營內,也可以見到一種奇特的現象,就是超高的出生率。一九四六年中,美國占領區的收容營,一個月誕生七百五十名新生兒。十八至四十五歲的猶太女人,三分之一已經生產或懷孕。當時有位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的法國醫生解釋說:「無聊是原因之一,在收容所不做這個,還能做什麼?」

  姦淫和劫掠的數字也讓人看的觸目驚心。除了強暴德國女人外,蘇聯占領下引發最大的民怨是要求龐大的戰爭賠款,這數目是一千兩百八十億美元。從勝利那一刻起,俄羅斯人就派「賠款小組」拆除德東的基礎設施和工業設施運回蘇聯。據估計,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東德工業產能被奪走。美國人則估計在占領區內的前十五個月,蘇聯就拆走近八成的機器。蘇聯軍官的非正式劫掠也很讓人訝異,才占領不到一年,軍人就從德東運回了六千台鋼琴、四十九萬五千架收音機、十八萬張地毯、一百萬件家具、二十六萬多個壁鐘、十萬個火車車廂的各種建材及家用品、三百三十萬雙鞋、一百二十萬件大衣、一百萬頂帽子。對蘇聯而言,德國根本就像是一座巨型商場,隨他們任意收刮。

  人員的跨國移動的數字也值得關注,最受注目的是德國人被驅離的數字。戰爭結束兩年後,有兩百五十多萬德意志人被驅離出捷克斯洛伐克。這些人有許多是先被關在集中營,再遭驅離,其遭遇就像戰時猶太人的處境一樣,所有德裔人都得在衣服上繡上大大的字母N。這些人不得進入公園,若想進入商店,只有在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買完東西後才能進去購買。從一九四六到一九四七年間,共有一百四十萬左右的德國人抵達美國及英國的德國占領區,以及有七十八萬多人抵達蘇聯占領區。這過程中,死亡人數說法不一,本書作者推估約有二十一萬左右,大多死於飢餓、疾病、監禁、毆打、虐殺等等。

  有意思的是,在《一九四六》書中,作者還點出不只是德國人被驅離,有許多地方都將非我族群者驅離出境。這之後,德國的人口比戰前還要多,一九四六年底時已經有六千六百萬。這情況相當特別,歐洲人口組合上的族群同質性,比以往高出很多。弔詭地是,希特勒曾夢想建立一個單一族群的歐洲,但到了一九四六年底時,拜德國戰敗之賜,這夢想似乎已經達成。
  儘管《一九四六》有上述這些特色,但仍有一些論點值得進一步商榷。

  像是在〈這個中國泥沼〉這章,作者提到:「日本的占領手段非常殘暴,很少讓戰俘活命。日本人炸毀黃河堤防,展現其惡意破壞的心態,殘忍程度罕有匹敵。一百五十萬公頃的中國良田瞬間沒入水裡,使數百萬人陷入嚴重饑荒。」關於這段日軍炸毀黃河河堤的說法完全錯誤。

  事實上,一九三八年造成花園口黃河決堤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國人自己。這在芮納.米德(Rana Mitter)的《被遺忘的盟友》中有清楚的交代。米德提到:「抗戰期間,國民政府從來沒有承認是他們,而非日本人幹下決堤。但是真相很快就廣為人知。」由於決堤造成約五十萬人的死亡及三百多萬的難民,雖然戰術上短期阻擋了日軍的進攻,但蔣介石政府深知內情曝光會嚴重傷害政府聲譽,因此決定推卸責任,對外宣稱黃河是在日本人的空襲下才決堤的。就連外國媒體也沒能分辨事情真偽,當時的《時代》週刊特派記者白修德的報導也誤認為這是日本人幹的壞事。

  此外,台灣讀者若想要在這本書中找到二戰後台灣在一九四六年歷史的話,可能會有點失望,作者僅在〈「把沙灌進鼠洞裡」〉簡單用不到兩頁的篇幅提到一九四六年十月二十一日,蔣介石首度踏上台灣島,一來是要準備後路,找尋新的據點進行軍事部署;另外也是要測試一下台灣人的忠誠度。事實上,有關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台灣島上發生的事,除了二二八事件有比較多的歷史書寫外,仍有一大片空白值得史家好好研究。

  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是先讀了二○一五年山西人民出版社的簡體版,才知道有《一九四六》這本書。很高興馬可孛羅出版社請到翻譯好手黃中憲重新翻譯,讓我們有個新的翻譯本可看。兩個譯本一比,立刻可以看出台版的優勢是什麼。首先,簡體版的英文題目有誤,封面寫的是The formation of the modern world,正確的寫法是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其次,譯文的精確性,除了小部分的瑕疵外,還是黃中憲的譯筆較佳。而在內容的刪節上,原書〈這個中國泥沼〉提到毛澤東幾乎未出力抗日,共黨種植鴉片來賺取暴利來武裝軍隊、餵飽人民及支持高幹的豪奢生活的部分,礙於意識形態,簡體版悉數刪除,光是這章的字數就少了三頁的篇幅,這做法明顯剝奪讀者知的權益。

  如果你讀了這本《一九四六: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對二戰後的世界發展還意猶未盡的話,建議可以再去找伊恩.布魯瑪在二○一三年出版的《零年:一九四五現代世界誕生的時刻》來看,一個是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一個是現代世界誕生的時刻,兩者有許多重疊的地方。相較於謝別斯琛著重於各種事件的發生,布魯瑪則透過「歡騰」、「飢餓」、「復仇」、「回家」、「法治」、「教化」等主題來認識一九四五年所締造的世界。

  這兩位作者不約而同地都在關懷一個大的命題,那就是戰爭真的結束於一九四五年嗎?還是如有些史家所說,全世界的對抗要一直到一九八九年才走向終結?或許這些都不是,而是「這是個既沒有和平也沒有戰爭的年代」。然而,不管結束了沒,一九四六都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推薦文

由零走向未知的第一步
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內容力」營運企劃長陳思宇
  

  許多讀者可能都如我一般,曾經在片刻間思考過這樣的問題:「我們生活的當代世界以及種種制度是源起於何時?又是如何形成?」而回答上述的問題就如同說明「一個人為何誕生?又如何一步步成長為當下的『自己』?」同樣困難!對於歷史學家而言,此種牽涉到「歷史分期」的問題,尤其棘手,研究者基於不同的理論、史觀,甚至意識形態的分歧,而可能有各式各樣的答案。例如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史家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就認為:現代世界的形成應該遠溯至十八世紀末期,源起於西歐的「雙元革命」(The Dual Revolution)──工業革命與法國大革命,交錯互動形成一股巨大的變革力量,並且由西歐擴展至全球,形塑了現代世界的整體面貌。

  不少歷史學家則認為重大歷史事件或短期間的鉅變,往往造成歷史的「斷裂」,並且成為影響歷史走向的關鍵因素,因此傾向以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點劃分「歷史階段」。例如,二十世紀的歷史,經常以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二次世界大戰停止為界線,劃分為「戰前」(pre-war)、「戰後」(post-war)兩個階段,而所謂「戰後」,也被不少人視為是當代世界的開端。

  前些時候,我恰好閱讀了荷蘭作家也是大眾史家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的近作《零年:一九四五現代世界誕生的時刻》(Year Zero: A History of 1945),他在這本著作中,便將一九四五年視為是現代史肇始的新紀元,也是「現代世界誕生的時刻」。在伊恩.布魯瑪筆下,現代史的開端,並不因二戰結束而瞬間和平並充滿光明,反而是混亂且混沌不明。在同盟國占領下的歐洲與日本,人們面臨的是既有秩序全面崩潰的狀態:飢餓與報復成為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戰勝國原有的政策構想與現實出現極大落差;曾經被壓迫的人們效法極權統治者的清洗策略;大量的難民人口離開熟悉的故鄉而被迫遷徙。「解放」帶來的並非多元及融合,反而是更為分裂與壁壘分明的疆界。由歐洲擴及到中東、印度、東南亞、東亞等權力真空或重組的地帶,相較於合作,對抗與鬥爭才是推動歷史的主要力量!伊恩.布魯瑪竭盡所能為我們描繪了創世初始的荒蕪圖像。

  本書作者維克托.謝別斯琛(Victor Sebestyen),同樣是一位著名的記者與大眾史家,不但在東歐、中東、印度等地擁有豐富的採訪經驗,而且擅長以歷史視角分析當代問題。相較於伊恩.布魯瑪,作者在這本歷史取向的非虛構著作中,展現了更強的企圖心,由本書的副標題: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便可了解,他不僅嘗試說明現代世界何時誕生,更希望進一步探討「現代世界是如何形成?」而作者在本書中也給了不同的答案。作者認為,終戰固然造成歷史的「斷裂」,但一九四五年的狀態混沌,並未顯現出形成當前世界的各種跡象,當代世界實際上源起於一九四六年發生的種種歷史事件。更準確地說,應該是人們為了克服戰後混亂局勢而採取的各種策略行動,進而引發了一連串事件,而這一連串的行動與事件最終匯聚成一股巨大的變遷力量,進而形塑了歷史發展的走向。

  維克托.謝別斯琛在本書中指出,「冷戰」正是前述塑造現代世界面貌的最重要力量,而「冷戰」源起於一九四六年。他一方面運用「倒溯研究」的方式,說明現代世界的種種制度與現象,實際上都根源於「冷戰」的長期對抗;另方面,卻又能跳出「套套邏輯」的陷阱,進一步指出,「冷戰」並非歷史發展的必然軌跡,也不是偉大人物天縱英明的策略規劃,而是一九四六年的各種主客觀因素導致世界一步步走向「冷戰」。簡言之,是處於歷史情境中的人們,在前途不明的狀況下,透過一次次行動,最終「創造」出「冷戰」與現代世界。

  如同伊恩.布魯瑪,維克托.謝別斯琛也著力描寫終戰後的「零年景觀」:完全崩解的社會秩序、勝者對敗者(甚至是敗者對敗者)間所採取的報復行動、難以容忍的飢餓狀態、大規模遷徙的難民,以及各地紛起的動亂與鬥爭,不但是現代世界誕生時的圖像,也是人們生活的客觀條件與必須克服的困局。另方面,重要歷史人物的主觀認知也促使他們採取行動,希望能克服混亂的局勢。然而,無論是邱吉爾、杜魯門或史達林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們的行動都受限於大國政治的現實考量、對於未來充滿恐懼的安全需求,以及意識形態的思維框架等因素,因此並無法綜覽全局。這些偉大領袖們希望採取行動,帶領自己的國家甚至世界脫出「零年」的狀態步上軌道,但實際上卻是一腳踏進無法預料的未來。

  作者認為,偉大人物的行動與其說是出於種種謀略,更多是基於安全的需求。以史達林為例,他無法接受蘇聯再一次遭到周邊國家的圍堵,甚至面臨來自西方的威脅,因此,不惜運用各種力量控制占領的地區;英國與美國則是恐懼歐洲的混亂擴散至全球,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覆轍。然而,意識形態的框架卻也造成領導者採取不同策略,對於史達林而言,輸出革命並非主要的策略目標,但若能在蘇聯周邊創造同樣體制的政權,或許更能確保安全。因此在東歐、中東、中國、東亞支援革命內戰,便成為融合兩種目標的重要行動。相形之下,英、美領導者一方面希望剷除德國與日本的納粹與法西斯體制,但卻難以解決大規模清算行動造成的權力真空狀態,尤其更恐懼新興社會力量走向無法預料的變革道路,因此採取了輸出援助、重建既有秩序的策略。「冷戰」實際上就是前述對抗策略,由歐洲擴及全球的歷史過程。

  值得讀者們注意的是,作者在本書中採取的寫作視野與方法別具新意。本書採取全球範圍的寫作視野,以一九四六年全年為敘事時間軸,順次敘述當時發生在全球不同角落的歷史現象與事件;另方面,有別於一般歷史學者慣用的敘事史手法,作者並未試圖以一個情節結構完整的歷史故事,印證全書的論點;反而是透過類似新聞報導的筆法,在各章節中勾勒當時的種種歷史現象或敘述歷史事件的過程,在作者精心裁剪下,每個章節都可獨立閱讀,但串聯起來,卻又給於讀者相當鮮明的歷史圖像。如果說,一般的敘事史作品類似小說寫作,試圖透過情節的安排,向讀者解釋過去的歷史事件;作者的創作方式則類似紀實寫作或紀錄片手法,除了透過影像感十足的場景描寫,帶領讀者親臨歷史現場,並且能適時安插史料說明,發揮類似旁白的效果,此種手法都能激發讀者進一步探究各種歷史事件的相關性,最終理解作者希望傳達的論述內涵。

  閱讀過後,我認為《一九四六: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一書,有幾點值得讀者、歷史研究者甚至非虛構題材的寫作者參考。首先,作者在本書中採取的全球視野敘事角度,十分符合當前歷史學界湧現的「全球史」研究潮流,並且能使讀者理解在地發生的歷史事件並非孤立現象,更可能是宏觀歷史發展的一環。但本書作者之所以能採取此種創作視角,一方面自然是因為他擁有遊歷各國豐富的採訪經驗,並且以強勢的英語寫作,享有論述上的優勢。當前,我們很難想像華文世界的作者敢於挑戰類似題材並且在出版市場上取得成功。另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西方學界、媒體、出版界在此項題材上已有豐碩的成果,足以支持作者在既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別具新意的觀點。關於此點。我們應該學習並且急起直追。

  其次,由於近來參加了幾項歷史紀錄片的製作工作,引發了我對文字資料與影像紀錄相互轉換問題的興趣。據我個人粗淺的觀察,除了如何運用文字史料塑造歷史場景的問題外,目前國內的史學作品,受限於歷史寫作固有的敘事邏輯,在情節安排上尚有可觀之處,但較欠缺勾勒具體歷史場景及圖像的能力,很難順利轉化為影像語言。相較之下,雖然無法確認本書作者是否擁有影像製作的相關經驗,但卻能發現,在他筆下,畫面生動,具有十足的臨場感,因此由文字轉換為影像的門檻降低許多。雖然我本身接受的是傳統歷史學專業訓練,但強烈感受影像魅力在普及歷史知識方面具有的效果,並且認為未來的史家應該勇於嘗試以影像說故事,而如何著手?或許可以參考《一九四六: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一書的寫作手法做為起點。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ISBN:9789865722920
叢書系列:EUREKA文庫版
規格:平裝/504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國際關係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6.古琴科事件

二月三日星期日晚上,美國記者德魯.皮爾森(Drew Pearson)在其NBC電台廣播節目上,播出一則轟動的獨家新聞。他說,有個蘇聯間諜已向渥太華的皇家加拿大騎警自首,並揭露「美國和加拿大境內一龐大的俄羅斯間諜網」。皮爾森是美國最受敬重與歡迎的廣播人之一,他每週一播的節目「德魯.皮爾森評論」,常吸引超過兩千五百萬人聆聽。這個晚上,他說:「這個俄羅斯人告訴加拿大當局,有多位為蘇聯做事的特務,安插在美加政府內部。」這整件事極為複雜,皮爾森只知道其中一部分。他不知道這人在將近六個月前就已變節投誠,不知道美英加三國政府一直壓著此事不曝光。但皮爾森的確說到加拿大總理麥肯錫.金恩(Mackenzie King),不久前「特地去了華府一趟」,以讓杜魯門總統了解全部詳情。
  
這個消息的播送,標誌著古琴科事件(Gouzenko affair)的開端。該事件是戰後第一樁重大間諜醜聞,其中複雜的密謀和反制活動,將催生出無數諜報小說和電影。一如皮爾森的主要消息來源所希望的,這樁醜聞激起一波對間諜活動的歇斯底里心態,深深改變了美英兩國和西方許多地區民眾對蘇聯的看法。
  
聯邦調查局長埃德加.胡佛(J. Edgar Hoover)給了皮爾森整件事的梗概。他估算那將有助於刺激杜魯門政府,以更強硬手段對付國內外的「顛覆活動」和共產主義。多年以後,胡佛和皮爾森都死了許久以後,世人才知道胡佛本人就是那個「深喉嚨」,在播出這個消息之前的幾個星期裡,與皮爾森通過多次電話,透露了局部細節。在播出那天的早上,兩人甚至還談過。
  
伊格爾.古琴科(Igor Guzenko)是蘇聯軍情局低階的密碼員,任職於蘇聯駐渥太華的大使館。二十六歲的他,已婚,育有一女,還有個小孩已在老婆肚子裡。他喜愛西方的生活,擔心因為一些安全上的小疏失受懲,被送回莫斯科,於是在一九四五年九月五日晚間帶著一百零九份祕密文件離開大使館。他始終很想多賺點錢,於是先找報紙兜售。他來到《渥太華新聞報》(Ottawa Journal)報社,該報把他打發走,從而與一樁超級轟動的獨家新聞失之交臂。加拿大司法部官員認為他是個騙子,把他趕走。最後,他找上某個騎警局,該局警員把他的話當一回事。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ISBN:9789865722920
叢書系列:EUREKA文庫版
規格:平裝/504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國際關係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6809?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我們是誰?大數據下的人類行為觀察 全球化的故事:商人、傳教士、探險家與戰士如何形塑今日世界 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 戰敗者的觀點:德軍將領談希特勒與二戰時德國的興衰 餐桌上的語言學家:從菜單看全球飲食文化史 漫遊歐洲一千年:從11世紀到20世紀,改變人類生活的10個人與50件大事 中國幻象:美國亞洲劫難的歷史和真相 中年的意義:一個生物學家的觀點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 探討政治的哲學之路 總統的人馬:2名記者、700天追蹤 水門案調查報導經典原著 全球化的故事:商人、傳教士、探險家與戰士如何形塑今日世界 餐桌上的語言學家:從菜單看全球飲食文化史 我們是誰?大數據下的人類行為觀察 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總統的人馬:2名記者、700天追蹤 水門案調查報導經典原著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融霸權的誘惑:買下全世界後,中國夢的下一步會往哪裡去?(CHINE, BANQUIER DU MONDE)~推薦!

作者:克洛德‧梅耶
原文作者:Claude Meyer
譯者:林俊安,詹文碩
出版社:今周刊
出版日期:2016/06/02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80元

ISBN:9789869137164
叢書系列:Future
規格:平裝/36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金融霸權的誘惑:買下全世界後,中國夢的下一步會往哪裡去?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克洛德.梅耶(Claude Meyer)


  經濟學博士、前銀行負責人。目前任教於巴黎政治學院,並在法國資訊研究與教育中心(CERI)以及全球經濟研究中心(GEM)擔任研究員。出版過許多亞洲相關的書籍與專文。著有《誰是亞洲領袖:中國還是日本?》,二○一二年由巴黎政治學院出版(已譯成英文、簡體中文和日文等版本)。

譯者簡介

林俊安


  文藻外語大學法文系畢業,熱愛法國文化,現任出版社商管書編輯、譯者。

詹文碩

  一九七九年生於台灣,台北。法國國立電訊管理學院策略管理碩士、巴黎經濟戰爭學院畢業。留學法國十六年,悠游於台法兩國的文化之間。從小愛閱讀,中英法文都看,走路看、坐車看,洗澡也看!回台當兵後創業,從事貿易、法語教學、口筆譯。有幸參與太陽花國際部翻譯組,被起訴。希望藉由翻譯,把法文的精彩著作,分享給可愛的台灣人!譯有《鐵骨柔情》、《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關於稅,你知道多少?》、《明天還是好朋友?》、《富稅時代》等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金融霸權的誘惑:買下全世界後,中國夢的下一步會往哪裡去?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法國杜爾哥金融經濟書籍獎
《回聲報》《國際選項季刊》《十字架報》《世界報年度特輯》《朝聖者週刊》一致好評

  看到書名,你或許會認為,這只是.又一本.關於中國強權再起的書,或又是一本講述歐洲影響力下滑、美國苦持霸權的書。

  這樣你就錯了!

  ★終於在一本書裡,可以看到中國目前遭遇到的問題與阻礙!
  不同坊間其他中國議題的書,曾任銀行高階主管的巴黎大學政治科學院教授---克洛德.梅耶,以中立的角度出發,優劣分析中國的金融實力,及中國共產黨在策略上所面臨的挑戰與阻礙,並分析當前狀況與預測未來的經濟,向我們描述,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提出「中國夢」構想之後,世界將會有什麼變化。

  ★第一本「第三方觀點」的中國經濟評論,透析中國金融擴張的全貌!
  本書提供全方位的視野來解讀中國的崛起。中國的崛起,可分為三個方向,第一是經濟崛起,再發展成金融擴張;第二是和平崛起,發展成軍事擴張;第三是亞洲崛起,發展成全球擴張。本書指出,照這三個方向發展下去,自然浮現一個更深層的問題,那就是中國會繼續壓抑自己的野心,還是終究會挑戰美國的霸權,尤其是金融霸權?也就是說,中國會滿足於當多極世界中的一個霸權,還是會難以抗拒獨霸的誘惑?本書以歐洲人在美中兩極中的「第三方觀點」來看中國經濟,這對台灣來說,全新且中立態度的觀點,對將來處理兩岸關係,極具參考價值,可降低來自意識型態不必要的干擾,得到更全面、且更抽離的視野。

  ★中國夢的終點就是全球金融強權的制霸?一場即將開打的人民幣與美元對決?
  繼世界工廠的身分之後,中國正在全球掀起一波財務金融巨浪。這個新興金權會取代美元嗎?中國會成為世界金融霸權嗎?在商業統治與金融擴張下,中國能抵禦稱霸的誘惑嗎?作者以論證的方式,為上述問題提供強而有力的回應,沒有武斷的批判,更沒有揶揄奉承。

  ★中國資金在全球配置的最佳指南!
  本書將中國資金在全球的配置做最完備的整理分類,並對許多大資金案例的前因後果,詳加說明與檢視成敗,可說是一本研究了解中國資金全球化的最佳指南與參考書籍!

本書特色

  ◆從海外擴張來理解中國結構轉型。
  ◆中國成為金融強權的兩大重要觀察方向。
  ◆中國不曾公開的海外投資數據。
  ◆人民幣全球布局比重。
  ◆第三方觀點分析下的中國弱點。

國內外推薦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吳中書 掛名推薦

  「作者克洛德.梅耶所呈現出來的,是歐洲人在美中兩極中的『第三方觀點』。對台灣來說,見識這種方法論上的中立態度的美麗與哀愁,對台灣將來處理兩岸關係是極具參考價值的,因為這種冷靜與深刻足以降低來自意識型態的不必要的干擾,讓台灣人得到更全面、也更抽離的視野。」─AIA Wealth財富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吳嘉隆

  「這本書是中國資金在全球配置的最佳指南!」─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中心 首席研究員 陳清文

  「這是一本介紹中國財政金融現況的傑出著作。」─《世界報年度特輯》書評

  「克洛德.梅耶不但清楚指出,中國明確地將經濟重點放在取得世界金融主導權上;也進一步指出、分析中國地方財政的脆弱。」-《回聲報》書評

  「克洛德.梅耶指出,習近平的中國夢是中國對世界其他地區影響的潛在可能性。」-《國際選項季刊》書評

  「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正慢慢地改變這個事實,成為主導全球金融的世界銀行家?克洛德.梅耶丟出這個問題,並向讀者提出了暗示的答案」-《十字架報》書評

  「中國想要什麼?克洛德.梅耶向我們宣示,中國想得回他在二十世紀失去的,他應有的地位--位居世界經濟之首。」-《朝聖者週刊》書評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金融霸權的誘惑:買下全世界後,中國夢的下一步會往哪裡去?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推薦序
導讀中國海外擴張戰略的「第三方觀點」
序言中國夢-重返帝國富國強兵的榮耀

第一部當務之急的金融擴張
第一章海外投資是必要的戰略
脆弱的經濟,企業國際化程度低
複雜多樣的資本流動
黨國體系是策略制定者、管控者也是執行者
國營企業是金融進攻的矛頭
中國兩大主權基金的奧援
資本雄厚的國營銀行與四大商銀
中國各銀行家由黨令來任命
周小川:改革派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蔣超良:善於危機處理而崛起的平民百姓
王洪章:半個銀行家、半個黨工
肖鋼:足智多謀的政治家
姜建清:一流的銀行家、平庸的政治家
中國海外投資戰略的內情
 
第二章 缺乏天然資源的巨龍
暴飲暴食的巨龍
對天然資源供不應求的恐慌
黨國體系在資源爭奪戰中所扮演的角色
爭奪戰略資源
經濟成長的燃料
大舉收購海外稀有金屬礦業
掠奪森林與耕地?
 
第二部目標明確的全球策略
第三章優先尋找天然資源
快馬加鞭執行全球性任務
北美:從失敗中記取教訓
亞洲和俄羅斯:對中亞的賭注
拉丁美洲:征服者與金主
澳洲:受保護的天堂
非洲:北京的雙贏模式
歐洲:各有不同的機會
中東:由西方大型石油公司把持不放的禁區
北極:新黃金樂園的夢想
中國是掠奪者?
 
第四章消弭科技落差,引導企業國際化
歐洲:投資策略尚未明朗化
各式各樣的投資動機
投資的國家與各項產業
美國:日本式的投資策略
中國海外投資對當地的影響仍不大
 
第五章中國作為金主的全球影響力
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主
小心翼翼經營歐洲市場
第二家世界銀行
 
第三部金融擴張的源頭
第六章 中國巨額的儲蓄
儲蓄是最好的保險
一個中階主管的焦慮
幸運的暴發戶一族
家庭儲蓄率飆升
蓬勃發展的企業
中央政府累積儲蓄,地方財政搖搖欲墜
 
第七章 不斷攀升的貿易順差
不可抗拒的商業擴張
外商位居第一線
節奏快慢不一的二○○○年代
不對等的貿易關係
竊取科技與山寨仿冒品
中國,世界第二大債權國
 
第四部綁手綁腳的金融實力
第八章 遭黨國壓制的金融體系
國家機器蔓延的陰影
不符合需求的金融體系
日本的教訓
經濟持續成長的必要條件
銀行體系國際化的必要性
 
第九章 人民幣被抑制的力量
人民幣,發展貿易霸權的次要武器
一九八○年代日本的前例
人民幣走強,也可以為中國帶來利益
人民幣慢步朝國際化邁進
人民幣在亞洲:地區性的商業運用
人民幣:未來的主要儲備貨幣之一
一場人民幣與美元的對決?
 
結語霸權的誘惑
中國的金融實力能否持續?
中國,未來會成為全球金融超級強國嗎?
歐洲如何面對中國的挑戰?
中國能成為世界領袖?
 
附錄
附錄A 中國海外投資概述
附錄B 中國海外直接投資(FDI)與海外契約的統計數據
附錄C 二○○五至二○一二年中國主要投資交易
附錄D 如何蒐集中國經濟的資訊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金融霸權的誘惑:買下全世界後,中國夢的下一步會往哪裡去?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作者序

  自從本書法文版在二○一四年付梓,中國在經濟與金融層面上,又有了許多重大的發展。
  
  首先,中國啟動了三項巨大工程: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俗稱金磚銀行,以及簡稱亞投行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第一項計畫,亦即「一帶一路」,是要在中亞以及俄羅斯等國進行巨額的投資,以連結亞洲和歐洲地區。除了陸路,這項計畫還擴及海洋航線,所謂「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要經由穿越東南亞、南亞等地的航線,然後經過蘇伊士運河,達成與歐洲大陸的聯繫。二○一四年,北京當局更成立了一個規模達四百億美元的「絲路基金」,以投資該計畫必要的基礎建設。第一筆投資,已經選定落在巴基斯坦,以建立其與中國之間的「經濟走廊」,而巴基斯坦正是中國一向的盟國,也是其南亞戰略的重要支柱。
  
  第二項計畫是二○一四年七月成立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又稱「新開發銀行」。其建立的目的是為新興發展中國家提供基礎建設融資,讓上述「南方」國家擁有除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以外的其他融資選項,總部設在上海。
  
  或許更重要的是第三項計畫,也就是中國推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該計畫儘管受到美國的排斥,施壓要求歐洲和其他盟國不要加入,但仍然得到相當程度的支持,吸引全球五十七個國家加入成為創始會員國,可說是北京當局在外交場域的成功。如此一來,中國也在二○一五年順利站上全球國際治理的舞台上。事實上,在不斷叩關布列敦森林體系機構,期望其經濟地位獲得重視未果後,中國遂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家多邊開發銀行,希望能與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互別苗頭,或至少補其不足。亞投行設立的宗旨,是要提供亞洲各國進行運輸、能源和電信等基礎建設的必要融資,儘管的確有助於亞洲的發展,但北京當局更期望收割的是重大的經濟與戰略成果。該行的資本額為一千億美元,其中七十五%由亞洲成員國出資,二十五%由其他成員國補足,而各國之出資額則依其國內生產毛額來決定,如此一來,中國將出資三十%,並享有總投票權的二十六%:可以想見,中國將在該行的治理政策上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更何況亞投行的總部設在北京。
  
  實則,亞洲地區在基礎建設方面的需求,估計每年約為八千億美元,而世界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所提供的融資,卻只占其中一小部分。中國既然握有大量的金融儲備,的確可以藉由亞投行為上述基礎建設需求提供融資,同時也為中國營建廠商開啓廣大的市場。然而,亞投行所象徵的,其實是中國在與美國角力的戰場上,獲得了一場區域性甚至是全球性的勝利。事實上,中國從不諱言其在亞洲的戰略目標是要遏止日本成為區域性強權,並且減弱美國在當地的影響力。自從華府宣布將戰略重心調整回亞洲地區,中國和美國的角力甚至有越演越烈的趨勢。對於中國來說,亞洲開發銀行由於由美、日各持有十六%的資本,所以幾乎等於是美、日在亞洲的霸權象徵。因此,中國推動亞投行與其互別苗頭,等於宣示要在亞洲重建對其有利的經濟與金融秩序。然而,中國的企圖心決不僅止於成為區域性強權,其野心是要成為全球強權,並且重回其「應有的地位」,這當然包括金融層面。中國在國際關係領域所主張的多邊主義,使其不斷抨擊美國在金融上的霸權,不管是美元的地位、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享有否決權等都是。中國始終認為自己在國際性金融組織當中,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無怪乎其欲以創立新國際性金融組織的方法來進行對抗,如金磚銀行或者亞投行等。雖然如此,但單就亞投行的個別案例來看,該行應該會與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密切合作,例如共同進行各種投資案。如此一來,既可以利用世界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長年累積下來的經驗,又可以善用中國雄厚的資本,將使得亞投行成為協助亞洲發展的一項利器。此外,無論上述功能發揮得如何,亞投行的創建都象徵著中國重新回到世界秩序當中。
  
  除此之外,還有兩項元素有利於中國融入世界金融秩序之中,亦即人民幣在全球的運用增加,以及國際貨幣基金本身的改革。的確,自從二○一○年以來,人民幣作為貿易交易工具的使用量已經大幅增加:舉例來說,二○一一年中國貿易額有五%以人民幣計價,二○一三年已來到一三%,而二○一五年更已達二三%。以全球貿易來看,人民幣作為貿易交易工具的排名也已經從二○一三年的第十名,來到二○一五年的第五名,占全球貿易額的二‧五%。更重要的是,二○一五年十一月國際貨幣基金已經決定將人民幣列為特別提款權的「一籃子貨幣」當中的第五種貨幣。如此一來,等於國際貨幣基金認可了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分量,也承認其在金融自由化方面所做的努力。這樣的一個決定,具有重大的象徵意義,對於中國的國際地位如此,也會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化,讓中國的貨幣逐步成為各國中央銀行的儲備貨幣。
  
  另一項重大的決定幾乎在同一時間發生。二○一○年,G20決議改變各國的資本和投票權份額,讓中國成為第三大出資國,出資比率從原本的三‧八一%來到六‧○七%。然而,是項改革卻由於沒有經過美國國會通過,而遲遲無法落實,直到二○一五年十二月美國國會才終於批准。這樣一來,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國的投票權,將比較符合近幾十年來全球經濟的演變。
  
  以上金融發展對於中國可以說是有利的,然而中國自己的經濟情勢卻在相當程度地下滑當中,尤以二○一四~二○一五年最為嚴重。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一路從二○一二年的七‧七%下降到二○一三年的七‧四%,二○一五年更跌到六‧九%,來到極富象徵意義的七%之下。在此同時,中國股市也接連出現動盪,人民幣也再度貶值不受中國央行的控制。
  
  中國當前的主要經濟指標皆呈現萎縮狀態(外銷、進口、投資、工業產出等),而經濟成長的下滑也造成北京當局沉重的壓力,擔憂會產生社會動盪。即便是在其他國家,中國的經濟成長趨緩也造成相當的擔憂,主要是因為中國在全球生產中的分量。國外分析師一般來說抱持較為悲觀的看法:他們憂心中國經濟的硬著陸,並且認為近年來中國的經濟成長是藉由過度借貸來支撐過度的投資;此外,他們也懷疑實質的經濟成長率低於官方數據,因為電力的消耗等數據根本不符合。
  
  雖然如此,對中國經濟仍須抱持寬廣的視野,因為經濟成長趨緩本來就可以預期。首先,經濟「追趕效應」已經減緩,一方面是投資的邊際效益自然遞減,二是離鄉背井從鄉下來到都會區的人口遷移趨緩(中國工人的生產率不到中國農民的四分之一)。此外,人口結構的演變也逐漸變得不利。最後,中國經濟的競爭力正大幅流失,原因是近十年來的薪資幾乎成長了三倍。根據當局者的期望,中國經濟正在朝新的發展模式前進,不再像過去是由投資和外銷帶動,而是藉著內需、服務與創新成長。為了提高消費,必須要降低儲蓄率,如此一來又需要健全的社會福利制度,才能讓中國一般老百姓釋出儲蓄,安心消費。當然,無可避免的中國政府也必須減少對各個產業的干預,特別是針對國有企業的營運方面,才能讓市場機制扮演決定性的角色,就如同二○一三年十一月所決定的那樣。
  
  橫跨二○一六~二○二○年間的第十三個五年計畫,已於二○一六年三月通過,確立了前一個計畫中設定要在二○一○~二○二○年間將國民所得翻倍的目標,如此一來,中國勢必得在接下來五年維持至少六‧五%的經濟成長率。以二○一六年為例,中國總理便指示要將經濟成長率維持在六‧五~七%之間。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其實有一定的難度,必須要有短期措施,也得要進行結構性的改革。舉例來說,要達到二○一六年的經濟成長目標,中國政府將得啟動各種財務和貨幣政策,並付出預算赤字達三%的代價,這比往年都要來得高,勢必也將加重財政負擔。在此同時,中國必須要降低其產能過剩的情形,尤其是在煤礦與鋼鐵工業方面,並且關閉一些長期虧損,靠著銀行支撐才能存活的「殭屍企業」。此外,中國也必須繼續進行產業科技升級,尤其要支持在這一方面往往一馬當先的私有企業,才能讓其產出的品質提高。
  
  在金融產業方面,歷經二○一五年八月和二○一六年一月的兩次股災,中國投資人可以說是餘悸猶存。從二○一四年十月到二○一五年六月,上海與深圳股市的證券指數雙雙翻倍,然而從去年六月開始一直到八月,中國股市的市值蒸發了四○%,在短暫回穩後,二○一六年一月又再度崩盤。這樣的發展有好幾個原因:首先是經濟基本面的指標轉壞,讓接近八○%是散戶的中國股市心生恐懼,但不可諱言,中國有關當局的危機處理能力也同時出現問題。同樣在二○一五年八月,人民幣無預警地貶值三%也讓市場戒慎恐懼:投資人擔心中國以人民幣貶值發動貨幣戰爭,試圖讓中國外銷得利。雖然事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中國央行只是想順應市場的趨勢來界定人民幣的匯率,但有關其決策的說明卻是失敗的。事實上,當時人民幣匯率確實承受多股向下貶值的壓力,包括過度的放貸,以及流出中國尋求更高報酬率的資本。因此,中國人民銀行當時非但沒有想要讓人民幣貶值,相反地還進場賣出美元以購買人民幣,試圖穩定匯率。正因為這樣的舉措和資金流出中國,使得中國的外匯存底一下子從二○一四年十二月的三‧八四兆美元降到二○一六年二月的三‧二兆美元。中國負債的持續擴大,尤其是企業的負債,但也包括中央政府與一般百姓的負債,是另一項令人憂心的趨勢,已經從二○○八年金融風暴前相當於其國內生產毛額的一五五%,來到如今的二四○%。除了本書後續會提到的其他問題,像是地方政府的負債和「影子銀行」等,企業的負債可能導致部分企業隨著經濟成長趨緩而倒閉,使得呆帳與壞帳率飆升,直接影響到中國銀行體系的健全。
  
  鑒於以上難題,北京當局要達成第十三項五年計畫所面對的挑戰,可以說是相當嚴峻。因為一方面要在這段過渡時期繼續維持經濟成長,又要繼續進行深度的經濟與金融改革,以便讓中國經濟轉型為消費與創新取向。
  
  二○一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寫於巴黎
  
  註:該多邊金融機構是以世界銀行為範本,成立於一九六六年,一共有六十七個成員國,而中國僅持有其資本額的六‧五%。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金融霸權的誘惑:買下全世界後,中國夢的下一步會往哪裡去?


ISBN:9789869137164
叢書系列:Future
規格:平裝/36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金融霸權的誘惑:買下全世界後,中國夢的下一步會往哪裡去?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竊取科技與山寨仿冒品
 
讓西方工業罵聲連連的還有中國違反智慧財產權的行為。儘管中國政府自認為有在管制,但中國仍然充斥著一大堆山寨仿冒品。也許是國家太大而各省自治的狀況又不同,使得中國難以嚴厲執法取締山寨。但感覺上,中國其實可以做得更好,只是當局並沒有把重點放在嚴格取締山寨仿冒品,因為¦b¬Y¨Ç¨ä¥L»â¢X줤¢Xꪺ¬ÝºÞ¥i»¡¬O無孔不入。更廣泛地說,製造山寨仿冒品等¤j³W¼Ò的非法活動,只是特定中國企業¦b¸gÀÙ¡Ó¡¸êªº®Ø¬[下進行的部分活動。
 
先前提過,中國的經濟擴張相當程度上得歸功於外國科技的貢獻。有些科技是從專利授權、合資或收購海外企業等合法取得的,但也有許多不管是民間或軍事的科技,是竊取得來的。中國因此能夠以更低的成本,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加速科技的發展。許多美國和歐洲的報告,譴責中國竊取工業科技的規模,已經造成外商企業的嚴重損失。違反智慧財產權的情形也常在中國企業間出現,例如:二○一二年,法院受理的八萬三千八百五十件申訴中(相較於二○○八年只有二萬七千件),只有二%和西方企業有關。但西方企業遭受的損失仍然相當可觀。一些中國企業竊取專利、商標、商業機密等,並大量生產山寨仿冒品來供應國內市場,甚至出口。在歐洲被海關查獲的山寨仿冒品,有八七%都來自於中國。根據美國官方報告指出,美國每年遭海外集團竊取的科技成本高達三千億美元,其中有五○~八○%應歸咎於中國。
 
二○一三年,在美國曾發生一起可再生能源的案例,鬧得沸沸揚揚。六月二十七日,中國的華銳風電科技公司(Sinovel)與旗下三名員工,¾D¨ì¬ü¢Xêªk¢X|³­¼f¹Îªº¢X_¶D¡A¸o¦W¬O竊取美國超導公司(AMSC)的科技。華銳風電是中國最大也是世界第二大的風力發電機製造商;而美國超導公司是一家中型的高科技公司,販賣電流控制與´õ½üµo¹q¾¡Ò¥Í²£³ÌÀu¤Æµ¥先進系統。

ISBN:9789869137164
叢書系列:Future
規格:平裝/36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政治>中國研究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金融霸權的誘惑:買下全世界後,中國夢的下一步會往哪裡去?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2520?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未來產業 你不敢正視的超級中國:看13億人口、中國錢如何吞下全世界 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 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強國不強?:中國國力與經濟成長的極限 大鴻溝:從貿易協定到伊波拉病毒,撕裂的階級擴大衝擊全球社會公平 下流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虛擬貨幣革命:區塊鏈科技,物聯網經濟,顛覆性的支付系統挑戰全球經濟秩序 戰敗者的觀點:德軍將領談希特勒與二戰時德國的興衰 不平等的經濟學 你不敢正視的超級中國:看13億人口、中國錢如何吞下全世界 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謬論時代:看當代經濟理論如何毀了這世界 西方金融如何改寫中國現代史:從萬曆皇帝開始,白銀、黃金、貨幣、財政如何形成今天的我們? 希臘悲劇:政治與民主治理下的債務殘局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統的人馬:2名記者、700天追蹤 水門案調查報導經典原著(All The President’s Men)~推薦!

作者:巴柏.伍德華,卡爾.伯恩斯坦
原文作者:Bob Woodward,Carl Berstein
譯者:楊芩雯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6/06/02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20元

ISBN:9789863443445
叢書系列:不分類
規格:平裝/368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翻譯文學>美國文學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報導文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總統的人馬:2名記者、700天追蹤 水門案調查報導經典原著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巴柏.伍德華(Bob Woodward)


  一九四三年生,美國耶魯大學畢業,任職《華盛頓郵報》四十四年。以《華盛頓郵報》水門案與九一一恐怖攻擊的合作報導,兩度榮獲普立茲獎。一九七三年獲普立茲獎後,伍德華和伯恩斯坦合著《總統的人馬》與《最後的日子》(The Final Days),依時序記錄尼克森政府的末日。本書改編電影《驚天大陰謀》裡,伍德華的角色由影星勞柏.瑞福飾演。

  他的作品曾多次拿下曾獲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包括以最高法院為題的《法官們》(The Brethren)、描寫中情局的《帷幕》(Veil)、柯林頓政府的《待議事項》(The Agenda),以及美國出兵伊拉克的三部曲:《布希在打仗》(Bush at War)、《攻擊計畫》(Plan of Attack)、《否認》(State of Denial),歐巴馬政府出兵伊拉克與阿富汗的《歐巴馬的戰爭》(Obama’s War)。伍德華出版過三本水門案的後續書籍:《陰影》(Shadow)、深喉嚨身分曝光後寫的《祕密的人》(The Secret Man),以及二〇一五年最新出版的《總統的最後人馬》(The Last of President’s Men),描寫總統助理巴特菲爾德,他是揭發白宮錄音系統的關鍵人物。

卡爾.伯恩斯坦(Carl Berstein)

  一九四四年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一九六六年進入《華盛頓郵報》跑法院和警政新聞。一九七三年,與伍德華聯手撰寫《華盛頓郵報》的水門案報導獲得普立茲獎。他於一九七六年離開《郵報》成為獨立撰稿人,擔任《浮華世界》雜誌特約編輯,以及多本書籍的作者。本書改編電影《驚天大陰謀》裡,伯恩斯坦由影星達斯汀.霍夫曼飾演。

  伯恩斯坦與伍德華合著過三本書:《總統的人馬》、《最後的日子》和《祕密的人》,並有其他著作:以共產黨父母為題的《忠貞》(Loyalties)、描寫教宗保羅二世的《教皇陛下》(His Holiness)和希拉蕊傳記《掌權的女人》(A Woman in Charge)。

譯者簡介

楊芩雯


  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做過記者和編輯,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強尼上戰場》(麥田)、《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聯經)、《蝗蟲效應》(馬可孛羅)。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總統的人馬:2名記者、700天追蹤 水門案調查報導經典原著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這才是真正有骨氣的新聞!」
  讓總統下台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調查行動
  
  非法監聽、金流醜聞、洩密風暴、政治力干預媒體…
  當政壇與媒體相繼淪陷,面對真相的偉大勇氣打造史上最經典、最驚人的政治偵查報導!  
  
  那年,《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華二十九歲、伯恩斯坦二十八歲,從未合寫過一篇報導的他們,解構了全球最高的權力中心……
  
  一次闖空門案件,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警察抓獲五名潛入民主黨水門大廈的嫌犯,其中一名主嫌曾任職於中情局,與白宮幕僚有所關聯。伍德華開始探聽白宮的反應──原來五名嫌犯的帳戶收到一筆費用,都是來自共和黨尼克森的「總統競選連任委員會」。
  
  美國聯邦政府開始著手調查,但重要的文件已遭銷毀。此時,號稱「深喉」的線人出現,開始向《華盛頓郵報》提供線索……然而,尼克森仍然順利連任。當水門案事發已逾兩年,白宮才對《華盛頓郵報》公開致歉,尼克森也面臨彈劾的危機。
  
  從一則闖空門的報導開始,延續為轟動全世界的頭條新聞:總統的人馬因自己的權力無限上綱,不再是民主的守衛者;在政治壓力的阻撓下,記者與政界一次又一次的攻防,最終挖出了全球最高權力核心的腐臭。
  
  這是一次對真相的告發,直指權力核心的良心行動──何謂有意義的新聞、如何抵擋當權者的壓迫、媒體與國家政府的中立、公民知曉真相的權力……等相關議題都在本書詳盡的紀錄中,一再提醒手中握有權力的人,關於真相與民主的最後底線。

本書特色

  ◎名列《時代》非文學類百大經典
  ◎《紐約時報》暢銷榜第一名
  ◎改編電影《驚天大陰謀》 達斯汀霍夫曼和勞勃瑞福主演 榮獲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改編劇本、最佳音效、最佳男配角

名人推薦

  林照真 (臺大新聞研究所教授)專文導讀
  李志德(媒體工作者)
  李惠仁(紀錄片《不能戳的祕密》系列導演)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羅世宏(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鄭重推薦

  ◎魔鬼總是藏在不起眼的細節裡,然而,穿越迷霧之後,你究竟該怎麼面對祂?
  身為一個調查記者,這是一部絕不能錯過的作品。──紀錄片《不能戳的祕密》系列導演 李惠仁

  ◎在民主政體下,記者被稱為「第四權」,被期待站在其它權力,特別是行政權的對立面上。「水門事件」的揭露,是調查報導的經典之作。「揭露不法」、「監督政府」知難行易,從發掘線索、尋求可靠消息到堆砌出信而有徵的報導,其間多少水磨功夫,非常值得對歷史和新聞有與趣的人士細細品味、學習。

  ◎如果把採訪新聞看成練武功,調查報導可說是至尊武學;《總統的人馬》就是傳授這門武學的祕笈心法。──李志德(媒體工作者)

  ◎公認調查報導經典的《總統的人馬》一書中譯本的出版,深具時代意義。「水門案」發生至今超過四十載,調查記者仍是捍衛正義與追求真相的先鋒。在《驚爆焦點》(Spotlight)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以及跨國記者聯合協作調查「巴拿馬文件」之際,重讀《華盛頓郵報》兩位新聞前輩伍德華與伯恩斯坦的經典名著,可以從中吸取智慧、熱情,以及勇氣。追求真相的調查報導,以及不畏權勢的媒體不能消失,因為他們是民主社會不可崩壞的基礎。 ──羅世宏(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書評

  ◎情節緊湊的推理劇,信手拈來的偵探小說……一本不同凡響的書。──《紐約時報》

  ◎貨真價實的驚悚片。──丹.拉瑟(Dan Rather),美國著名新聞主播,《六十分鐘》新聞節目主持人

  ◎令人振奮且坦率……重磅報導。──《出版人週報》

  ◎引人入勝、深具啟發……躋身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偵探故事。──《丹佛郵報》

  ◎不只是「話題書」,一本絕佳的讀物……擁有重大價值……一個充滿人性的故事。──《新共和》雜誌

  ◎使一任總統垮台的作品……也許是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新聞篇章。──《時代》雜誌,「史上100本最佳非虛構書籍」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報導傑作。──《紐約時報》前編輯主任金.羅柏茲(Gene Roberts)

  ◎「讀完書中故事,會覺得新聞報導是全世界最刺激的工作。」──讀者Patrick

  ◎「讀起來像是一部虛構的懸疑驚悚小說——真是引人入勝,叫人愛不釋手。」──讀者Jennifer

  ◎「這是美國歷史的轉捩點。」──讀者Donna

  ◎「沒想到這麼誇張的事竟然發生在白宮裡,真是太可怕了!」──讀者Katie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總統的人馬:2名記者、700天追蹤 水門案調查報導經典原著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導讀 水門案:驚動世界的新聞傳奇/臺大新聞研究所教授 林照真

第一章 有人闖進水門大廈
第二章 竊賊口袋裡有尼克森的錢
第三章 是政治端的人下的手
第四章 深喉嚨現身
第五章 槓上約翰.米契爾
第六章 逼問深喉嚨
第七章 水門汙點滲入白宮
第八章 白宮反擊
第九章 華盛頓郵報跌落谷底
第十章 尼克森連任美國總統
第十一章 水門案開庭
第十二章 參議院發動水門案調查
第十三章 調查局長葛瑞:郵報的報導正確無誤
第十四章 尼克森的手在顫抖
第十五章 約翰.迪恩叛離尼克森
第十六章 可以起訴總統嗎?
第十七章 尼克森:我不是騙子

水門案人物介紹
水門案大事紀 
譯者謝辭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總統的人馬:2名記者、700天追蹤 水門案調查報導經典原著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導讀

水門案:驚動世界的新聞傳奇 臺大新聞研究所教授 林照真
  

  美國水門案發生至今超過四十年,因為新聞媒體鍥而不捨地追蹤報導,最終導致總統下台,使得「水門案」幾乎成為新聞調查報導的代表性案例。世人終於意識到,窮追不捨的新聞記者,所能發揮的新聞力量著實驚人。水門案的兩名記者伍德華與伯恩斯坦,也因此成為名人。一時間,新聞記者薪水上升,有志青年勇於從事新聞工作,與現在新聞行業受到貶抑的情形大不相同。
  
  然而,水門案給後世新聞界的啟示,並非僅止於此。《華盛頓郵報》兩名記者所著的《總統的人馬》一書,以說故事的方式呈現新聞記者追逐新聞真相的全部過程。雖然不是每一個新聞記者都能遇到水門案這樣的大案,本書卻提示記者該有的新聞靈感,與如何突破新聞瓶頸等真實故事。水門案絕非偶然,想做一個好記者,本書提供了重要的指南。
  
  懷疑,再懷疑
  
  水門案一開始只是個竊案,但是,《郵報》發現該案不同於一般竊案的種種疑點,並決定繼續追蹤,才有最後的豐碩成果。他們首先發現詭譎的是,竊賊闖入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位於以名人住戶聞名的水門大廈。《郵報》記者懷疑,如果真要找民主黨人,為何不到當地的民主黨辦公室?
  
  接著記者把注意力轉往竊賊身上。發現竊賊中有人名列激進分子名單,並具有軍人身分;有人曾在中情局任職;有兩個竊賊的電話簿上,都有同一個白宮人士的電話;有個竊賊的電話本裡,有民主黨某參議員的總部草圖;還有竊賊身上有未郵寄的支票等。《郵報》記者了然於心,此案不能輕放。
  
  跟著金錢走
  
  雖然疑點重重,但萬事起頭難。新聞記者容易懷疑,卻必須講求證據。《郵報》兩名記者不明白,為何「總統競選連任委員會」的預算裡,會有至少十萬元的保安預算?為何有些錢用在水門案件的司法程序中?還有幾張支票的去向呢?尤其《郵報》記者後來發現,為何有一張原是撥款給總統尼克森競選總部的兩萬五千元本票,竟然存入其中一名竊賊的銀行戶頭?又為何銀行戶頭的錢竟然來自墨西哥?
  
  新聞記者跟著金錢線索追新聞,幾乎是調查報導中不得不然的苦工夫。《郵報》兩名記者得知有疑點的金錢愈來愈多筆,種種事證都像是碎片一樣,需要記者細心拼出全貌。
  
  這些證據對執政當局相當不利。記者好不容易調查到、側面打聽的資料,在水門案進入偵查階段時,竟然都未在起訴書中出現。顯然新聞記者必須有更直接的證據,才可能讓事情水落石出,這時候就需要關鍵的消息來源。
  
  找到關鍵來源
  
  和水門案齊名的「深喉嚨」,是新聞學上所謂的「重要消息來源」。在他的身分未揭露前,深喉嚨是《郵報》記者解惑、確定案件追查方向的重要關係人。「深喉嚨」和《郵報》記者多次接頭,即使《郵報》記者不曾放棄追查,「深喉嚨」更是水門案持續維持新聞溫度的關鍵入物。
  
  深喉嚨和記者伍德華間有約定的見面暗號,並且經常更換見面地點,深喉嚨還協助直指白宮和該案的關係。可見如果沒有深喉嚨,水門案很可能只是個疑點重重的報導,不可能為人傳頌至今。因此,本書有兩章描述深喉嚨的角色,兩名記者也不諱言其重要性。
  
  自然,深喉嚨的評價自在人心,他的角色也不是完全沒有爭議。但深喉嚨從未提供錯誤的資料,這讓記者不自主地增加對他的依賴。深喉嚨甚至認為《郵報》記者過於溫和,應該直接報導所有無法證明的經費,就是用來資助水門大廈的監聽與其他情蒐活動。
  
  閱讀本書時,會發現《郵報》記者在追查新聞時,心中有太多無法釐清的疑點。若想發現真相,既不能只信一人,就得多方打聽。所以,《郵報》兩名記者不但要學習真心合作,還要合作尋找不同的線人(新聞來源),交叉比對來自各方的情報。
  
  記者要有硬頸精神
  
  水門案雖然成為新聞傳奇,但政治敏感度如此高的新聞,不可能沒有政治壓力,這也是媒體與權力互動的必修課程。本書也提到白宮與《郵報》的緊張關係,白宮也會假借電視等其他媒體進行反擊。《郵報》也擔心,因為搞壞了新聞關係,《郵報》的華府新聞必將大大折損。
  
  然而,新聞講求證據,有證據的報導就不會被擊倒。最後陪審團宣判水門案的七名被告全部「有罪」,記者圈也體會到檢察單位承受來自白宮和司法部門的沉重壓力。接著參議院也發動調查,白宮與竊聽案的關係愈來愈受到質疑。開始有相關官員辭職下台,政治權力高度動盪,焦點更指向當選連任的美國總統尼克森。白宮監聽錄音帶也接著曝光,事實真相似已無法掩蓋。
  
  新聞情節發展已快到終點。本書完整交待「總統人馬」祕密情蒐的所有過程;出版時,尼克森尚未辭職。出版社在最後一頁下方的譯注,則寫下本書最重要的注解。尼克森最後辭職下台,紛擾兩年多的水門案終於落幕。
  
  回溯本書呈現的新聞追查過程,會發現如果沒有《郵報》總編輯布萊德利的支持,可能也不會造就後來的水門案傳奇。本書也多次提到《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並肩作戰,兩報的公信力更提升報導的可信度。由此可知,媒體間不該只有市場競爭,有時更可以合作,為新聞真實一起奮鬥。
  
  如今,深喉嚨與布萊德利已經過世。兩名記者雖同因水門案聞名,在美國新聞界則評價不一。二十一世紀的新聞記者仍繼續報導史諾登案、巴拿馬文件等令政客顫抖的新聞。即使如此,水門案曾經創造的新聞傳奇,依然鮮明地印刻在世人心中。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總統的人馬:2名記者、700天追蹤 水門案調查報導經典原著


ISBN:9789863443445
叢書系列:不分類
規格:平裝/368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翻譯文學>美國文學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報導文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總統的人馬:2名記者、700天追蹤 水門案調查報導經典原著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這幅白宮圖像,截然不同於伯恩斯坦慣常在報上讀到的順暢運轉組織—那群行事謹慎、守紀律、外貌相似的宮殿護衛,始終被稱為「總統的人馬」。
 

 
「好吧,我告訴你。在一場(競選)委員會的華府會議上,我要不是把支票交給委員會的出納(休.W.史隆二世﹝Hugh W. Sloan, Jr.﹞),就是交給莫里斯.史坦斯本人。」
 
伍德華等不及要掛斷電話。史坦斯是尼克森的頭號募款人,也是總統競選連任委員會的財政主席。
 
現在是九點三十分,距離第二次版截稿只剩一小時。伍德華開始打字:
 
一張兩萬五千元的本票,顯然是撥款給總統尼克森的競選金庫,在四月存入柏納.巴爾克的銀行戶頭。巴爾克是六月十七日闖入本地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被捕、且涉嫌企圖竊聽的五人之一。
 
最後一張稿子剛剛好在截稿前傳給瑟斯曼。瑟斯曼拿著筆在桌前安靜下來,他轉向伍德華。「我們沒有過像這樣的報導。」他說:「從來沒有。」
 

 
直到八月一日關於達爾柏格支票的報導刊出前,伯恩斯坦與伍德華間的工作競爭關係無比緊張。雙方都擔心另一個人可能背棄自己,獨自追蹤其後的新聞。假如其中一人利用晚上或週末去追一條線索,另一個會覺得自己也必須這麼做。八月一日的報導刊出兩人的聯合署名,隔天伍德華問瑟斯曼,伯恩斯坦的名字能不能跟他的一起掛在後續新聞上—即使伯恩斯坦仍在邁阿密,並未參與其中。從那時開始,任何水門事件報導都會掛上兩個名字。報社同事把兩個名字結合為一,促狹地把他們的署名命名為伍德斯坦(Woodstein)。
 
伯恩斯坦與伍德華的相互不信任和懷疑心逐漸消逝。他們了解合作的優勢,尤其因為兩人的個性如此南轅北轍。報導涵蓋的層面、潛在風險與需警惕的地方,全部經由至少兩位致力於此的記者辯證過。藉著分頭出擊再共享資訊,他們擴增了聯繫門路。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總統的人馬:2名記者、700天追蹤 水門案調查報導經典原著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總統的人馬:2名記者、700天追蹤 水門案調查報導經典原著

ISBN:9789863443445
叢書系列:不分類
規格:平裝/368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翻譯文學>美國文學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報導文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總統的人馬:2名記者、700天追蹤 水門案調查報導經典原著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6781?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巴拿馬文件 流 火花【日本藝術家創作書衣款】 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 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希臘悲劇:政治與民主治理下的債務殘局 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全球化的故事:商人、傳教士、探險家與戰士如何形塑今日世界 中國幻象:美國亞洲劫難的歷史和真相 謬論時代:看當代經濟理論如何毀了這世界 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 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巴拿馬文件 餐桌上的語言學家:從菜單看全球飲食文化史 全球化的故事:商人、傳教士、探險家與戰士如何形塑今日世界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Bai Gong Li De Ren Lei Xue Jia : Dai Ni Wa Jue 「 Hou Shu...]~推薦!

作者:宋世祥
出版社:果力文化
出版日期:2016/06/02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20元

ISBN:9789869299404
叢書系列:考現學
規格:平裝/232頁/17x23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經濟/趨勢>觀念/趨勢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宋世祥


  美國匹茲堡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專案助理教授,「百工裡的人類學家」臉書粉絲頁發起人、Taipei Times專題報導撰稿人,是台灣首位進入商學院並從事社會企業發展工作的人類學家。輿台灣各地舉辦數十場「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工作坊,透過田野調查、實際操作,培育社會與職場最需要的人才。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迎接「厚數據」時代的來臨!
「人」比數據更重要!
有了大數據,我們更需要人類學的解讀!
品牌創新、體驗經濟、服務設計、醫療照護、地方營造
都需要「以人為本」的厚數據!

  鍛鍊你的人類學之眼,挖掘厚數據!
  讓你洞悉人性需求、掌握創新契機
  你,就是現在最需要的人才!

  ★第一本全面剖析「人類學跨領域創新」之國際趨勢與實戰書寫
  ★教你善用「厚數據創新」5 種心法,提出有效的創意方案
  ★深入國際、台灣最具創新活力的社會現場,人類學就在你身邊!

  ●人類學邁向行動主義,成為商業創新、社會改造的動力
  知名設計公司IDEO總裁湯姆‧凱利(Tom Kelly)在《決定未來的十種人》中,第一個點名人類學家;實境田野調查現在成為商管學院最熱門的課程;中國頂尖的青年趨勢調查公司設有人類學背景的「民族誌師」……

  全世界都注意到,善用人類學的眼光挖掘「厚數據」(thick data),將能獲取深刻的洞察力、破解表象行為的祕密,導出嶄新的創意見解,進而改造社會、創造商機!

     DEO總裁湯姆‧凱利以親身經驗證明,人類學家擁有的以下特質,正是團隊創新、設計思考時最有效的觸媒:

  ✓人類學家擁有禪理中的「初心」(beginner’s mind),不帶成見
  ✓人類學家熱愛所有人類行為中的新鮮事
  ✓人類學家會相信他們自己的直覺
  ✓人類學家見不怪而怪,在Vuja De(未曾相識)中尋求頓悟
  ✓人類學家會隨身帶著「錯誤表」或是「構想庫」
  ✓人類學家願意在垃圾桶裡尋找線索
      恰恰是這些特質,讓人類學家從跨界創新中脫穎而出!

  ●挖掘「厚數據」,讓創新更成功
  本書分析國際案例,證明「鍛鍊人類學之眼」將能幫你有效掌握問題的脈絡;運用人類學田野調查方法進行消費行為的研究,則有助於把冰冷的科學方法人性化,因為貼近人性、洞悉行為背後的深層意義,解決問題時,更容易找出捷徑與新方向。

  人類學家藉由觀察累積的訊息,稱之為「厚數據」,是創新團隊合作時的重要依據,更能精準引導整個創新方向。相較於「大數據」(big data),透過人類學情境式觀察、深度訪談所得到的厚數據,

  不同於冰冷的數字,更能具體分析社會互動、生活場景、使用脈絡、語言認知以及人的真實需要,不僅可讓設計師與研發人員據以開發讓人驚艷的設計,也能幫助企業提升整體的創新與服務能力:

  ‧企業可運用田野觀察,快速開發原型測試,加速創新。
  ‧知名服務設計公司,採用人類學式的田野觀察來發展「使用者旅程」,將之轉換為具體的商業建議,發展出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與服務。
  ‧美國實境節目「臥底老闆」(Undercover Boss)、商管暢銷書《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善用人類學式的「深潛法」(deep dive),提出改善企業管理的有效策略。
      
  ●以人為本的創新力量: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本書作者宋世祥,是台灣首位進入商學院並從事社會企業發展工作的人類學家,以自身多年田野調查的實戰經驗,引介人類學最新應用趨勢,直擊台灣最具活力的社會現場,透過生動的民族誌手法分析十三位「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一窺「人類學之眼」在五大領域所創造的驚人成果:

  ✓商業創新的人類學:吳漢中、張安定、林承毅
  ✓社會設計的人類學:邱星崴、蔡適任、余宛如
  ✓小地方的人類學:邱承漢、許赫
  ✓餐桌上的人類學:洪震宇、黃婉玲、莊祖宜
  ✓民族誌創作的人類學:Akru、阿潑

  從一個人的書房寫作、廚房料理,到一群人的風土旅行、文創設計、社區營造;從協助企業以人類學方法改善體質、創新服務,到以人類學調查為「創業」基礎去解決社會問題,書中每一位「百工裡的人類學家」,都發揮了改變社會的正向能量。      

  讓我們帶著新鮮的眼光重新看世界,像人類學家一樣去體驗、去改變、去創造,將來自人類學「厚數據」觀察的洞見,轉化為成功的創新方案!

暖心推薦

  胡台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人類學家
  吳靜吉|政治大學創造力講座主持人、名譽教授
  陳東升|台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及研究所副教授、都市偵探
  周育如|水越設計創辦人
  李惠貞|Shopping Design總編輯
  林以涵|社企流執行長
  楊力州|紀錄片導演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導論】我們都需要人類學!
●邁向行動主義:人類學的跨界創新
●人類學三大核心能力:觀察力、詮釋力、全貌觀
●從「厚描法」轉化為推動創新的「厚數據」

【第一部】挖掘厚數據,打造以人為本的創新
●第一章  人類學創新現場
●第二章  發揮「厚數據」的力量
●第三章  【圖解】厚數據創新 5 種心法

【第二部】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引言:人類學,開枝散葉在百工
★之一|商業創新的人類學
挖掘厚數據,將洞察轉換為創新的商業力量!

●第四章
人類學關鍵字|朝聖•交融
吳漢中:重新定義工作,提升設計創新能力

●第五章
人類學關鍵字|文化震驚•原生觀點
張安定:青年志,以民族誌調查橋接青年與商業

●第六章
人類學關鍵字|通過儀式•中介
林承毅:參與式觀察洞悉需求,創新服務設計

★之二|社會設計的人類學
實踐社會關懷,打造以人為本的創新!

●第七章
人類學關鍵字|交換•相互關係
邱星崴:打造青年旅社,翻轉農村新經濟

●第八章
人類學關鍵字|體現•表演
蔡適任:為東方舞文化、沙漠生態發聲

●第九章
人類學關鍵字|道義經濟•倫理消費
余宛如:推動公平貿易、社會企業的正向力量

★之三|小地方的人類學
透過田野深入在地脈絡、連結地方與人!

●第十章
人類學關鍵字|物質性•經濟行為
邱承漢:民宿、地方什貨變身幸福博物館

●第十一章
人類學關鍵字|地方知識•口述歷史
許赫:開一家書店,詩人快樂做田野

★之四|餐桌上的人類學
一餐一食,展現飲食風景與風土特色!

●第十二章
人類學關鍵字|共食•家社會
洪震宇:用小旅行、風土飲食說故事

●第十三章
人類學關鍵字|民族誌田野調查•參與觀察
黃婉玲:追尋台灣辦桌文化、道地古早味

●第十四章
人類學關鍵字|厚描•詮釋
莊祖宜:廚房裡的飲食人類學

★之五|民族誌創作的人類學
帶著人類學的眼光,重新偵察這世界!

●第十五章
人類學關鍵字|神話•象徵
Akru:揮灑神話和想像,穿越時空與邉界

●第十六章
人類學關鍵字|反身性•換位思考
阿潑:跨界書寫,以筆為劍

【實戰篇】人類學好好玩!鍛鍊你的人類學之眼
●民族誌練習:透過訪談設計,培養「轉譯」能力
●遊戲引導:掌握人類學的關鍵概念
●現場直擊:手搖飲料店的人類學考察
●跨界創新:將人類學的眼光和方法導入不同專業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導論

我們都需要人類學!


  二○一一年十一月,當時的美國佛羅里達州州長瑞克‧史考特(Rick Scott)對媒體記者說了這麼一段話:「我們州內不需要更多的人類學家。如果有人想要拿到這個學位,那很好,但我們不需要他們在這兒。我希望我們將更多的預算,給投身於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的人,這些學位才是我們所需要的,也需要花時間與心力投入,當他們離開學校時,就能得到一份工作。」

  此話一出,立刻引起全美人類學界的軒然大波。全美的社會科學界、人文學界都站出來相挺人類學,佛羅里達州更是掀起一波「挺人類學運動」,醫療從業人員、社會工作者、記者、各級學校教師、工程師、博物館員、藝術家、企業主管等都跳出來說:「我學過人類學,我們需要人類學家!」

  一位在西佛羅里達大學的生物人類學家克里斯汀娜‧柯爾葛若浮(Kristina Killgrove)也回應這則新聞:

  「我絕大部分的學生,特別是來人類學大型演講課修課的學生,未來將會進入三個主要的工作領域:健康與醫療(醫生、護士、基因研究、應用醫療)、商業與經濟管理,以及教育領域。人類學對他們大大有用!」

  ★人類學是最熱門的大學課程

  在美國,人類學是大學「通識教育」中最重要的課程之一。

  以我求學的匹茲堡大學為例,每學期人類學系要為大學生開設三門三百人大班的「文化人類學」或是「考古學」課程,另外更有「性別與文化」、「飲食人類學」等小班課程;換言之,每學期就約有一千人次以上的學生修過人類學課程,而其中人類學系的學生約只占0.5%,其餘都是來自外系。以我擔任助教的「文化人類學」通識課來說,我教過的學生除了來自社會科學領域,還有來自醫學院、文學院、理工學院、藝術學院等學生,甚至還有NCAA的籃球選手。

  這反映出一個事實:「人類學」與心理學、社會學一樣,早已成為美國高等教育的核心學門之一,也被視為美國大學生的重要素養,是啟發未來社會菁英發展深刻人文反思的機會,期待為他們往後的人生與職涯帶來正面影響,引領他們做出對於人類社會整體有益的抉擇──可以說,人類學通識課,就是在為美國社會培養「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這是由於人類學所主張的「質性研究」,特別是「民族誌式田野調查」方法,能讓我們更貼近社會的現實更,加上人類學強調的基本態度「全貌觀」、「尊重多元文化」、「為研究對象發聲」,孕育出人類學家獨特的反思能力,使得人類學不單是學界需要,還能幫助業界發展出更貼近市井的服務與商品,成為各行各業最重要的新研究取徑之一。曾受過人類學訓練的人,不管來自學院內或外,因為懷抱人文關懷精神,又具有與人群實際接觸的閱歷,畢業後都能順利找到工作。

  ★人類學邁向行動主義

  二〇〇八年我在美國博士班的新生訓練上,聽到同班同學們自我介紹時稱自己是文化人類學家(culture anthropologist)、生物人類學家(biological anthropologist )、考古人類學家(archeologist),讓我相當驚喜──原來對於美國人而言,要成為人類學家,不一定要等到念完博士學位,而是當你投入這個專業,或是以某種人類學專業能力工作,就能算得上是「人類學家」了!

  換言之,「受過人類學訓練」而在學界以外運用人類學能力的人,以及「沒受過人類學訓練」卻在做和人類學家一樣工作的人,都可稱之為「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人類學培養的人材相當多元,例如,阿富汗現任總統阿什拉夫‧加尼(Mohammad Ashraf Ghani),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文化人類學碩士。現任世界銀行總裁金墉,於哈佛大學獲得文化人類學博士。而知名度最高的是大提琴家馬友友,他也是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的畢業生。這些人都在各自的專業上運用了人類學的方法或態度,也都曾在不同訪談中表示,人類學教育對他們職涯的重要性。

  此外,更可看到許多人類學家直接在商業、非商業領域發揮人類學的專業能力。晶片大廠Intel聘請了人類學家吉尼薇芙‧貝爾(Genevieve Bell)擔任研究院院士,調查世界各地對於數位科技的潛在需求。詹恩‧奇普切斯(Jan Chipchase)協助手機大廠諾基亞調查中國、烏干達各地的手機市場,進而協助發展出適合當地的服務系統。芙萊莉‧歐森(Valerie Olson)與其他人類學家,攜手協助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展太空人與宇宙航空科技的民族誌研究。

  這些例子都顯示出,人類學早已擺脫憂鬱沉重的包袱,邁向行動主義,在各領域被充分應用、發揮影響力。

  ★跨領域的應用與創新

  反觀台灣,「文化人類學」至今尚未普遍成為各大學通識課程之一,在社會上提及「人類學」,也大多還停留在《印第安納瓊斯》、《神鬼傳奇》電影中探險、考古的刻板印象,顯示社會大眾對於今日人類學的認識仍有相當大大的不足與落差。

  雖然近年台灣的人類學者們在學術領域中大力鼓吹人類學的重要,也累積了卓越的研究成果,但是對於人類學知識與方法在教育體制內的「大眾化」,卻力有未逮。而台灣人類學系所畢業生往往只能朝學術專業發展,學術工作出現僧多粥少的窘境,卻忽略了若能善用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態度,其實在各行各業都可以開創新局、發揮力量。而台灣的民間企業界,對於人類學這學門也只有模糊的認識,不清楚這些受過人類學訓練的畢業生們,究竟在自己的企業體中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唸人類學是否一定要成為「人類學者」在學界服務?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錯誤的假設。將「人類學家」等同於要在學術界服務的「人類學者」,只會讓這個學門更加狹隘、失去生命力。

 本書將嘗試重新定義「人類學家」,並透過國際趨勢與台灣個案,呈現人類學核心能力的應用,如何在各領域驅動令人驚喜的創新,帶來正向改變。

  ★人類學家是現在最需要的人才

  當今全世界都已注意到人類學的價值,並發展出人類學應用在產業、職場的趨勢。

  全球知名設計公司IDEO總裁湯姆‧凱利(Tom Kelly)在《決定未來的十種人》一書中,第一個點名要招募的人才便是「人類學家」,因為人類學家善於在第一線直接接觸被研究對象,對之做出全方位觀察,並對現象背後的意義提出深刻解釋,這正是企業創新與設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湯姆‧凱利並列舉出人類學家擁有的特質,使他們足以勝任引領創新的重要推手:

  1.人類學家修習禪理中的「初心」(beginner’s mind)。

  2.人類學家熱愛所有人類行為中的新鮮事。

  3.人類學家會參考他們自己的直覺。

  4.人類學家在「Vuja De」(未曾相識)中尋求頓悟。

  5.人類學家會隨身帶著「錯誤表」或是「構想庫」。

  6.人類學家願意在垃圾桶裡尋找線索。

  這些特質究竟是怎麼來的?

  問題的答案要從人類學訓練的過程講起。以一個人類學系大學生來說,他必須要修習「人類學導論」、「生物人類學」、「考古學」、「語言人類學」以及「文化人類學」的基礎知識。學生們不僅從生物學、語言學的角度學習到人何以為人,更從考古學習得了物質文化分析的基礎,從文化人類學學習到全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文化人類學」的訓練大致上又分成三塊:「民族誌」、「文化人類學理論」與「田野調查」,三者之間是不可分割的。

  ● 民族誌:首先,人類學必須閱讀大量民族誌,包括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亞洲等地民族文化都是學習的範圍,這有助於學生養成真正的「世界觀」。

  ● 文化人類學理論:又分為「典範理論」與「主題理論」。「典範理論」包括演化論、功能論、物質論、結構主義、詮釋論、應用論等,這是伴隨著西方整體社會科學哲思潮流的發展而產生。「主題理論」則包含政治、經濟、親屬、宗教、醫療、性別,物質文化、生態、發展、飲食、感官、情緒、文化、法律、數位科技等,這些都是人類文化基本可見的主題類型。理論的學習必需佐以大量民族誌的閱讀,用以識別同樣的文化主題在世界各民族社會之中有何不同的實踐方式。

  ● 田野調查:最後,文化人類學最重要的訓練就是「田野調查」研究的能力。這包含了對於研究議題的發想與準備、研究過程的實際執行,以及研究過後的分析與書寫。很多人以為只要做「田野調查」就算是人類學家,但常忽略了人類學家在做田野調查之前必要的準備功夫,例如研究對象資料的收集、研究問題的設計、研究倫理困境的預想等,都是在實際進行田野調查之前不可缺少的準備工作。

  ★人類學三大核心能力:觀察力、全貌觀、反思詮釋力

  透過上述的人類學訓練,可以培養出以下三種的核心能力:

  ● 觀察力:是人類學田野調查訓練之後會獲得的重要能力。人類學有著「冒險」的基因,總是把眼前的文化現象當做新鮮事,不是見怪不怪,而是要「見不怪而怪」。對於人類學家而言,眼前任何文化現象都需要解釋,與其他現象可能有隱而未見的關連,所以必需透過更深入、更全面的觀察掌握蛛絲馬跡,以得到脈絡化的全景。人類學家的觀察力,也來自於大量閱讀民族誌的訓練,嘗試提出另類觀點,這對於如何在觀察過程中轉換視角相當有幫助。

  ● 全貌觀:是人類學知識的特徵,也能用來形容受過人類學訓練的人看世界的方式。當你已學會掌握人類的生物特徵,擁有獨一無二的語言能力,更有機會以全世界的尺度來思考,任何眼前的文化現象都不再只是單一個案,而可以與各種事物連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廣大的「意義網絡」。

  ● 反思詮釋力:指人類學家善於反思眼前文化現象的成因,並進一步詮釋這些現象背後的意義。人類學家在對文化現象提出解釋與詮釋時,會要求能反映出「原生觀點」(native point of view),呈現當地人的文化思維邏輯,同時也會與全世界相關的現象進行比較與對話;透過各種文化主題的反思,對整體人類文化的共通性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觀察力」、「全貌觀」、「反思詮釋力」,是受過人類學訓練之後獲得的三項核心能力與特質,面對市場變化與創新挑戰,愈來愈多的企業或是非營利組織都看見這樣的人才特質,紛紛表示「我們都需要人類學」!在田野調查的過程中,人類學家必需離開他所熟悉的原生環境,盡其所能地進入他所要研究的社會之中,嘗試成為其社會團體成員的一分子,並且忠實地記錄下他的所見所聞。人類學家必需透過「參與觀察」,實際參與各項社會活動之中,同時需要透過「深度訪談」,挖掘研究對象在現象背後的思考邏輯。

  田野調查結束之後,這些收集而來的資料還需要經過分析,與其他相關的民族誌資料進行比較,並對之做出理論性的詮釋,才能對所研究的文化現象提出合理的解釋。這些經過分析的田調資料被編寫為「民族誌」,便成為之後研究相同族群、課題的學者的重要參考資料。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本書探討的「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可能是直接或間接學過人類學,或者是自學人類學,或甚至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其實在做類似人類學家所做的工作,但他們都凸顯了人類學方法與態度的價值,證明善用人類學的能力與特質,將能在各領域積極創新,帶來正向的社會影響力。

  本書的第一部,將為讀者引介人類學在國際間最新的應用趨勢,分析如何運用「厚描法」(thick description)挖掘「厚數據」(thick data),打造以人為本的創新。

  本書的第二部,將直擊台灣最具活力的社會現場,透過生動的民族誌手法,分析十三位「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如何鍛鍊他們的「人類學之眼」,在商業創新、社會設計、地方營造、飲食、民族誌創作等五大領域帶來令人驚艷的創新。

  從一個人的書房寫作、廚房料理,到一群人的風土旅行、文創設計、社區營造;從協助企業以人類學方法改善體質、創新服務,到以人類學調查為「創業」基礎去解決社會問題,每一位「百工裡的人類學家」都發揮了改變社會的正向能量。      

  讓我們帶著新鮮的眼光重新看世界,像人類學家一樣去體驗、去改變、去創造,將來自人類學「厚數據」觀察的洞見,轉化為成功的創新方案!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ISBN:9789869299404
叢書系列:考現學
規格:平裝/232頁/17x23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經濟/趨勢>觀念/趨勢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第一章】人類學創新現場
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創新,絕對不單只是技術的突破或行銷的標新立異。
 
人類學家以人為本、抱持社會關懷投入創新行列,不僅帶來解決問題的新產品或新服務,也促成了社會的變革與人文精神的提升。
 
創新(innovation)是人類文明與世界進步的動力,但創新並不只是創意點子的曇花一現,也不只是生產模式的效率提升,而是要能找出人們未被滿足的需求,也要積極回應社會對於人文價值的期待。真正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創新,絕對不單只是技術的突破、或行銷手法的標新立異而已,而是立基於對當下整體社會脈絡的觀照,進而反思:「人們等待被解決的問題為何?」「人們期待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在今日,人類學早已不再是「在荒煙蔓草中挖掘考古遺址」的學問,或只能「在遙遠部落與原住民一起生活」,人類學家與人類學方法正在努力回答上述這些新的問題、新的需求,並成為各領域重要的創新動力。
 
傳統上,人類學家參與的創新,與其所進行的田野調查計畫有密切關係。許多在第三世界或是相對低度開發地區作研究的人類學家,往往成為帶領當地民眾推動發展與創新的重要推手。
 
例如,印尼政府在一九七〇年代於岜里島推動「綠色革命」,想透過品種改良、農藥與肥料提升當地梯田的稻米產量,卻因為忽略了地方宗教組織對於農業與自然環境的影響力,最終以失敗收場。人類學家史蒂夫.蘭辛(Steven Lansing)透過在岜里島的長期調查,解開當地宗教對於維護農業產量與自然生態的祕密,成為後來印尼政府對該地農業政策革新上的重要參考。
 
★人類學家「以人為本」的創新
 
當前,人類學家對於世界所遭遇的問題更加敏感,更願意投入創新的行列,這不僅帶來了許多解決重要問題的新產品或新服務,也促成了社會整體的革新與人文精神的提升。
 
例如,人類學家辛西亞.寇恩(Cynthia Koenig)在印度鄉村田野調查時,看到婦女必需花大量時間離家取水,造成日常沉重的負擔,因此她發想將塑膠水桶側放並且加上把手,使之成為可以在地上滾動向前的「水輪桶」(Wello Waterwheel)。這樣一個小小的創新,讓印度婦女的取水過程變得省時省力,也讓她們從家務中得到更大的空間與自由。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ISBN:9789869299404
叢書系列:考現學
規格:平裝/232頁/17x23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經濟/趨勢>觀念/趨勢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6376?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從生活脈絡尋找改變的力量 引誘科學:在分心時代,如何抓住眾人注意力,讓世界聽你的、看你的,甚至願意掏錢買單? 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 全球化的故事:商人、傳教士、探險家與戰士如何形塑今日世界 流 時間地圖:畫給每個人的世界與歷史 思辨賽局:看穿局勢、創造優勢的策略智慧 文化人類學(第15版):領會文化多樣性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 探討政治的哲學之路 生活在廢墟:你所不知道的考古學家與他們的一百種生活 引誘科學:在分心時代,如何抓住眾人注意力,讓世界聽你的、看你的,甚至願意掏錢買單? 全球化的故事:商人、傳教士、探險家與戰士如何形塑今日世界 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 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從生活脈絡尋找改變的力量 未來產業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憤怒的數字:韓國隱藏的不平等報告書[Fen Nu De Shu Zi : Han Guo Yin Cang De Bu Ping Deng Bao Gao...]~推薦!

作者:新社會研究院
原文作者:Corea Institute for a New Society
譯者:宋佩芬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16/06/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80元

ISBN:9789863612872
叢書系列:RICH致富館系列
規格:平裝/32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憤怒的數字:韓國隱藏的不平等報告書

【Author】作者/繪者/著者/譯者

作者簡介

  新社會研究院(簡稱「新社院」)

鄭泰仁

  新社院院長,完成經濟學博士課程。跳脫主流經濟學的侷限,全力研究社會經濟、公共經濟、生態經濟。負責本書的總檢查經濟領域部份。

陳南榮

  新社院副院長,不動產學博士。在新社院研究不動產和居住政策,負責撰寫本書的居住議題。

姜世振

  都市工程學博士,最近傾心於研究非營利住宅政策,以及活絡其社區的問題。負責撰寫本書的居住領域。

金秉權

  新社院副院長,非常關注整個經濟領域,不停地研究經濟民主化議題。負責撰寫本書的所得不均與經濟民主化部份。

金修賢

  完成經濟學博士課程,在新社院研究勞資關係與勞動經濟政策,負責撰寫本書的勞動領域主題。

呂炅勳

  完成經濟學博士課程,曾在新社院研究總體經濟學及金融政策,負責撰寫本書的家庭負債及經濟領域。現任國會全順玉議員辦公室的中小工商業者及中小企業政策負責人。

李秀姸

  經濟學碩士,在新社院研究經濟社會學。負責撰寫本書的所得不均和經濟領域。

李垠京

  中醫醫療產業學博士,也是中醫師。在新社院研究保健醫療、老人福利、照護服務、福利財政等社會政策。他是本書的總執筆人,負責撰寫健康、貧窮、老人領域。

林耿志

  行政學學士,負責本書的企劃及撰寫青年領域。現在在「無殼鍋牛聯盟」工作,為了保障青年居住權及改善居住不平等而四處奔波著。

崔貞恩

  地域學碩士,在新社院研究兒童、女性、老人等與家庭相關的社會政策,負責撰寫本書的兒童與女性部份。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憤怒的數字:韓國隱藏的不平等報告書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強勢的發展隱藏了危機,憤怒的數字背後是悲哀!
看見韓國,回望台灣:穿透韓國的社會實象,台灣也必須明白領悟。
不婚、不育、不養、不活,沒有未來的韓國與台灣。
對於韓國,你無需羨慕;憤怒是為了改變,吶喊是為了幸福。
在韓國,在冷血的競爭之間,不管你再怎麼努力,99%的人生活也不會變好。
在韓國,企業經營者和股東們霸占了大部份經濟市場果實──利潤。
在韓國,屋奴、薪貧族、教育奴、貧窮銀髮族、婚奴、孩奴才是社會常態。

  如果你認為韓國經濟比台灣強,只能說,你看到的只是金字塔頂端的1%。如果你認為韓國比台灣落後,只能說,你沒看到台灣的弱勢族群。那麼,你還能說你了解韓國嗎?你真的了解台灣嗎?到頭來,我們將明白,原來我們都只看到我們想看到的東西,不想面對那些會讓我們心痛的現實。「憤怒的數字」不再只是因為這些數字的無情而憤怒,但「憤怒的數字」也提醒我們,我們可以為守護自己的幸福而做些什麼,只要我們願意站出來。—政治大學韓文系系主任 郭秋雯

  旅遊只看見片面的韓國,韓劇呈現了美化的韓國;從三歲開始,韓國的不平等現象就滲透了全民。本書製作詳細的圖表,藉由具體的數據,直接展現韓國人民的生活品質。從小孩到老人,根據人生各階段來解釋:

  1.發生了什麼不平等事情。
  2.相關的具體原因為何。
  3.解決方法是什麼。

  35.1%的家庭體驗過貧窮,低收入戶家庭負債是年收入的2倍,家庭負債是OECD國家的 2倍,教育水準最棒,幸福指數最低,女性10人中4人為低薪勞工……這才是韓國。

  這本書細微觀察了一般韓國人的「生活」,並努力透過簡易的數字,傳達韓國人親身感受到的社會問題,更提出解方。使韓國社會「從搖籃到墳墓」的不是福利,而是不平等現象的壓榨。這本《憤怒的數字:國家隱藏的不平等報告書》,從數字揭露了韓國的真實:貧富不均、新階級分化、自殺率、社會安全網的破洞與各式的不平等。從出生到年老,絕大部分韓國人承受著各式巨大壓力,本書指出的韓國,也是台灣社會的縮影與借鏡。

  透過剖析韓國的經濟面、政策面及社會面,從男女老幼面臨的生活困境,本書揭露韓國進入新自由主義世界經濟秩序後的社會分化動盪。另外,在憂心忡忡之外,韓國的研究機構與社會觀察家依舊秉持「夢想著嶄新韓國」的強大意志力,不放棄「變強」,更期待社會能在強盛的路上,以追求「幸福」的可能性喚醒社會,以警言照亮並指向國家的未來,而這正是當前台灣最最需要的。

  ■救救衰亡消失的孩子
  沒錢就不得不放棄生育,孩子出生後到大學畢業為止,平均要花費超過3億韓元(約新台幣833萬元)。

  ■追求經濟第一,兒童及家庭福利卻最後一名
  韓國的兒童及家庭福利支出只占GDP的0.8%,屬於OECD國家中的後段班。2009年OECD國家的兒童及家庭福利支出水準平均占GDP的2.2%,高出韓國許多。

  ■選擇死亡的人們
  韓國正背負著自殺率世界第一的臭名,自殺率高到被公然稱為「中斷生命的社會」。

  ■朱門酒肉臭,1%股市富翁擁有81.8%的市價總值
  股票市價總額1,263兆韓元中,外國人持有32%,一般企業法人是24.5%、金融機關15.89%,占了總投資人98%的個人投資者持有剩下的24%市價總額。

  ■有龐大的收入,卻沒有龐大的稅金
  企業營業利益增加、稅金卻未增加的原因在於,政府實施有利於大企業的抵減稅額,或是下調法人稅率等減稅政策。

  ■大企業是剝奪人民幸福的巨獸,勞動者代價高
  大企業壟斷經濟成長利益的現象,主要往兩個大方向前進著:一個是減少了勞工薪資,另一個是霸占中小企業、包商、供應商的利潤。必須打破「大企業的神話」。

  ■居住正義何在?
  買了房子反而更窮。以2012年末為基準,首爾地區的公寓平均年租金達到2.7億韓元(約新台幣750萬元),是當時平均每人實質所得的18倍。

  ■醫療保障性低,嚴重的醫療商業化
  韓國發生的健康不平等現象中,最大的原因是健康保險的保障性太低。韓國人民連「健康」都不平等,儘管所有國民都有健保,但是連全部醫療費中的60%都無法保障,個人必須負擔的部分超過了40%。

  ■手術大國,癌症大國
  韓國女性甲狀腺癌症發生率是美國的5倍、日本的15倍之多。每年約兩萬名韓國人被診斷為甲狀腺癌。從2006年到2010年間,韓國手術件數成長率最高的依序是甲狀腺手術、膝關節置換手術、一般脊椎手術。例如手術成長率最高的甲狀腺手術,從2006年的23,119件,到2011年44,234件,五年之間增加了91.3%。

  ■生而為奴,不同世代的多重壓力
  因房屋貸款和住宅費用而過得很貧窮的叫「屋奴」,不管做什麼工作都很難脫離貧窮的叫「薪貧族」,為了支付孩子大量教育費而生活拮据的是「教育奴」,無法準備晚年生活而老年很貧窮的叫「貧窮銀髮族」,因結婚花費而貸款的是「婚奴」,為了養孩子而背債的是「孩奴」,各種貧窮階層在韓國社會像傳染病那樣蔓延開來。

名人推薦

  彭明輝教授推薦序〈血淚交織的韓國奇蹟〉,郭秋雯教授〈憤怒是為了守護幸福〉導讀!


  「如果你認為韓國經濟比台灣強,只能說 你看到的只是金字塔頂端的1%。如果你認為韓國比台灣落後,只能說,你沒看到台灣的弱勢族群。那麼,你還能說你了解韓國嗎?你真的了解台灣嗎?到頭來,我們將明白,原來我們都只看到我們想看到的東西,不想面對那些會讓我們心痛的現實。『憤怒的數字』不再只是因為這些數字的無情而憤怒,但『憤怒的數字』也提醒我們,我們可以為守護自己的幸福而做些什麼的,只要我們願意站出來。」-〈憤怒是為了守護幸福〉政治大學韓文系系主任 郭秋雯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憤怒的數字:韓國隱藏的不平等報告書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推薦序 血淚交織的韓國奇蹟         彭明輝
導  讀 憤怒是為了守護幸福         郭秋雯
前 言 韓國社會的不平等和憤怒的數字    鄭泰仁

第1章 三歲開始的不平等
活在紅心女王的國家裡
出生率最低的社會
丟臉的最後一名
補習班王國
教育水準最高、幸福指數最低
三成青少年選擇死亡

第2章 青春殘酷史
媽,我沒能成功,對不起
用錢堆積出來的大學教育
年輕人成為居住貧民
遊手好閒的韓國人

第3章 勸人當薪貧族的社會
努力工作還是很窮
中小企業勞工的悲歌
連基本工資都拿不到的200萬勞工大軍
約聘制勞工比率名列世界前矛
憲法保障的工會、非法罷工的象徵
工時超長的韓國勞工

第4章 作為女性,妳幸福嗎?
韓國女性勞工的生活
兩性薪資差距是丟臉的世界第一
女性勞工低薪也是世界第一
婚姻是韓國女性職場的墳墓
蠟燭兩頭燒的韓國女性

第5章 家庭負債是定時炸彈
信用卡助長負債
不知何時會爆炸的炸彈──家庭負債
家庭負債是OECD國家的兩倍
50%家庭向金融中介機構借錢
社會底層被貸款行業狠狠剝了一層皮

第6章 餅愈來愈大,卻不分一杯羹
住家附近的店舖悲歌
有錢的企業、貧困的家庭
經濟危機的真正原因是所得不均
沒落的自營業者
1%股市富翁擁有81.8%的市價總值

第7章 大企業共和國
甲和乙的誕生
大企業金庫6年內增加3.5倍
國民繳稅金,大企業拿福利
韓國大企業的產品不在國內生產?
橫行無阻的大企業進攻巷弄商圈

第8章 夢遊仙境般的房價
墜入谷底的無殼蝸牛         
光存錢買房就要花27年      
飆升的公寓全額抵押式租金   
不停膨脹的家庭住宅費      

第9章 你健康嗎?
貧窮的你,連生病都沒資格   
沒錢請放棄治療?          
健康保險盈餘的秘密         
醫療過剩的國家             

第10章 被貧窮逼到盡頭的社會
自食其力的競爭社會        
35.1%的家庭體驗過貧窮     
極度危險的社會安全網       
韓國的社會福利是OECD倒數第一名
保費繳得多,給付卻領得少        
10人之中有7人不信任社會      

第11章 沒人照顧的晚年生活
這個國家並未替老人著想
勸人自殺的社會
老人貧窮率世界第一
女性老人的貧窮率是74.9%
老年年金倒退最致命

後記 2020年的大韓民國
作者群簡介 新社會研究院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憤怒的數字:韓國隱藏的不平等報告書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推薦序

血淚交織的韓國奇蹟:序《憤怒的數字》


  韓國人常說:「進了三星上天堂,不進三星下地獄。」三星亮麗的業績背後,是99%韓國人的血淚。對於那些主張要學習韓國經濟奇蹟,不惜代價地培植明星產業並猛推各種FTA的人而言,這本書讓我們看見韓國奇蹟背後「不可承受之重」的代價,以及「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真相。

  這本書用涵蓋各種社會面向的統計數據,無偏頗地完整呈現韓國經濟奇蹟背後的社會代價──經濟成長的果實盡歸極少數人,1%的股市富翁擁有市價總值的81.8%;經濟成果是所有人共同努力出來的,但絕大多數人卻只得到苦果;被韓國奇蹟犧牲的不是少數人,而是88%韓國人(無法進入大企業的上班族和人數可觀的自聘僱人員);在看似耀眼的GDP成長率下,是大財團對中小企業、中產階級與勞工的冷血剝削,令人髮指的所得不公平分配,以及大到讓人想自殺的升學壓力與社會壓力。

  這本書讓我們看到,除非能兼顧合理的所得分配與大小企業的均衡發展,否則經濟成長與社會成長的總目標將背道而馳,明星企業將變成社會的惡性腫瘤。

  1% 的天堂,99% 的煉獄

  韓國在2012 年成為全球第七個20-50(人均所得兩萬美元且總人口五千萬人)的國家,而且進口與出口總額皆達到全球前七名,成為全球七大經濟強國之一,以及台灣人錐心刺骨的嫉妒對象。另一方面,韓國卻有更多統計數字在34 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本書簡稱OECD)國家中敬陪末座(也就是說,比希臘、墨西哥、智利、捷克、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等國家更遜色):自殺率世界第一,老人自殺率全球最高,臨時工比率OECD 第一,所得差距OECD第二,社福支出OECD 最低,工會組織率最低(10%),工時第二長(僅次於墨西哥),兩性薪資差距全球第一,教育水準全世界最高而幸福指數卻最低,民間教育經費支出(補習與私立學校學費)為OECD 最高;在極端扭曲的升學、就業、生活壓力下,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韓國的出生率從原本OECD 最高變成了OECD 最低。

  跟這些痛苦的統計數字成對比的,是大企業資產的迅速暴漲。韓國十大財團的總資產在2003 年時僅值GDP 總值的48%,2012 年卻變成84% !

  明星企業乎?癌症腫瘤乎?

  大企業壟斷經濟成長利益的現象主要是仰賴兩大手段,一個是減少勞工薪資,另一個是掠奪中小企業、包商、供應商的利潤。

  拜各種FTA之賜,大企業的供應鏈與工作機會外移極其嚴重:每十支三星的智慧手機之中,只有一支是在韓國生產,使得大企業一邊擴張營業一邊裁減員工數。此舉間接導致失業人口上升,許多失業者淪為收入極低的自聘僱人員(佔總就業人口的29%),其中有五分之一的人年收入低於一萬美元,不到韓國人均所得(33,629美元)的三分之一。由於韓國物價約為台灣的一倍,這些人的實質收入大約只有台幣15萬元。

  另一方面,大企業又逼迫國內供應商降低價格(比照落後國家的水準),以致韓國許多中小企業必須採取低薪策略,才能勉強保持損益平衡。非典就業在韓國中小企業裡非常地普遍,5至10人的企業裡非正職員工的比重佔了58.3%,而未滿5人的企業裡更高達79.5%。結果,許多勞工(約佔總就業人口的50%)只能爭取到約聘僱的職缺,其工作內容跟正職一樣,但薪水卻只有正職的51%,而全國臨時工人數更高達就業總人口的24%。

  這種強欺弱、大欺小的惡劣競爭,跟新自由主義以及FTA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跟李明博執政時期(2008-2013)的各種措施有關。

  韓國的大財團是二次大戰以後就存在的,但是大財團擠壓中小企業和勞工的生存空間卻始於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在1985 至1997 年期間,韓國製造業在實質工資成長率為10.4%,比工業生產增加率(9.7%)還要高了0.7%。但是金融風暴之後的1997 至2011 年,實質工資成長率僅3.5%,比工業生產增加率(7.6%)低了4.1%。以2010 年為例,韓國家庭的實質所得只成長了3.2%,企業的實質所得卻增加了25% ──經濟成長的果實盡歸三星和現代等大財團的口袋。因此,即便歷經了2008 年的金融風暴,2012 年時韓國十大財團的總體流動資產仍高達123.7 兆韓元,足足是2006 年時的4.5 倍;而韓國四大企業三星、現代、LG、SK 的資產在2008 年佔了韓國總資產的18.5%,到了2012 年時大幅增加到了25.6%。

  大財團資產暴漲的另一個原因,是政府慷慨地對大企業減稅。2012 年韓國總減稅規模是9.5 兆韓元,其中一半由53 間大企業拿走,平均每家大企業獲得886 億韓元。為了捍衛政府各種偏袒大財團的政策,三星設立了45億美元的賄賂基金,用以買通行政、立法、司法部門的各種高層。韓國的大財團不再只是韓國人的榮耀,他們同時也已經變成韓國社會的惡性腫瘤,吸乾了經濟上的養分,讓其他中小企業和勞工無以為生。

  劫貧濟富的社會,飢寒交迫的中下階層

  在強凌弱、大欺小的叢林法則下,小企業所能付出的薪水遠低於大企業:員工300人以上的企業薪資是9人以下小公司的兩倍。然而大企業聘僱的人數卻在下降,1995年有18%的韓國人受雇於大型財閥企業,到2010年卻降為12%。對於那些沒有能力擠進前12%的上班族而言,生活簡直是一場看不到盡頭的惡夢。

  就家庭收入最低的20%家戶而言,他們在2010年的負債是年收入的1.43倍,到2011年時更擴大為2.02倍。此外,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的報告,韓國的家庭負債在2012年時已達到GDP的84%,高於意大利的46%、法國的50%、日本的66%、美國的81%與西班牙的82%。

  然而,大企業獨占經濟成果的同時,又買通政府對大企業減稅,其結果是社會安全網的大破洞。而低水準的社會安全網,則成為社會不安和競爭激烈的原因。

  由於政府對弱勢的福利嚴重不足,入不敷出的家庭只能靠高利貸過活:2010年上半期最高利率曾經高達49%的。2013年修改了「民間融資法」,將民間融資企業及金融機關的最高利率降到34.9%。受害的不僅僅只是所得最低的20%家戶,韓國家庭中體驗過貧窮的竟高達35%!

  代價高昂且複製階級的升學競爭

  在這種貧富差距兩極化的社會裡,人人為了生存而不惜一切代價地爭擠明星企業,或者至少擠進聘僱人數只佔總就業人數12% 的大企業裡。這股生存競爭更往下延燒成激烈的升學競爭,以及高不可攀的補習費、學費、大學生的房租與生活費。

  據保守估計,每個韓國人從出生到大學畢業要付的平均養育費超過了3 億韓元(約新台幣833 萬元),教育費支出甚至占了家庭收入的33.1%,其中光是補習費就高達教育總花費的58%。所得兩極化的現象更通過教育資源的兩極化而複製了階級,使韓國愈來愈像是世襲的社會:月均收入未達100 萬韓元的低收入家庭,補習費的支出是6.8 萬韓元;而月均收入在700 萬韓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補習費的支出是42.6 萬韓元,幾乎是前者的七倍。

  此外,韓國大部份的學校財團把經營大學當作賺錢的事業,並且以學生的學費作為事業的主要收入,因此私立大學的學費非常地昂貴,2011 年時高達938 萬韓元(約新台幣28 萬元)。

  除了學費之外,高昂的房租更是大學生承受不了的負擔。2013 年首都圈的大學宿舍人數總容納量只有13.5% 而已,而高麗大學、延世大學等十多間學校的單人房宿舍費用超過50 萬韓元(約新台幣1.4 萬元)。江南Tower Palace是一棟住商混合的高級摩天樓,其中的公寓租金卻只有大學周邊雅房的78%。面對高昂的學費和房租,有160萬名大學生被迫必須申請學貸,總額在10兆韓元以上(約新台幣2,777億元),其中9萬名大學生更承受每年20%以上的高利息學貸。

  然而繳完學貸後的大學畢業生卻不一定有能力償還貸款:2013年時,10名年輕人中只有6名找到工作(青年聘用率55.8%),而且大部份的工作不是低薪就是約聘僱。由於職缺太少,許多企業甚至以招募「青年實習生」為名,榨取免費的勞力。這是一個工作貧窮的社會,很多年輕人愈努力愈貧窮,再怎麼努力都看不見未來!

  不婚、不育、不養、不活,沒有未來的台灣與韓國

  雖然韓國的頂尖企業比台灣的頂尖企業更亮麗,但是兩國的上班族卻是命運同等悲慘的難兄難弟:同樣是以工時超長(超過日本)著稱,同樣是活在劫貧濟富的體制下,同樣是被迫過著「四不一沒有」的非典型人生。

  然而,有些地方台灣社會甚至比韓國更悲慘:我們的房價負擔比遠高於韓國,而政府的服務則遠低於韓國──2015年政府總支出僅佔GDP的13.9%,遠低於韓國的31.8%(2013年);其中中央政府的社福支出佔GDP的2.6%,遠低於韓國的9.8%。

  可悲的是,許多評論者迄今仍只看見韓國的金玉其表而看不見敗絮其中,主張要集中所有資源去發展少數明星產業,以便跟全球一較短長──好像大家都已經忘記兩兆雙星與五大產業如何變成「五大慘業」。媒體更以威脅、恐嚇的口吻勒索全部台灣人:除非不計一切代價地跟韓國拚FTA,否則台灣將會成為全球經濟圈的孤兒──好像媒體從來都不知道韓國社會為他們一系列的FTA 付出過多大的代價。

  嚴肅面對低度成長下的所得分配解嚴以來,台灣一向的經濟政策都是只求GDP 成長而不顧所得分配,甚至犧牲所得分配來成就GDP 成長率。在過去的高度經濟成長中,台灣的中低收入者還勉強可以分享到一點點經濟成長的果實。然而如果繼續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將會把台灣帶向動盪不安、甚至自我毀滅的途徑!

  由於全球經濟復甦無力,以及欠缺促進產業升級的策略,台灣的經濟將邁向零成長,甚至負成長。如果在這種局勢下還罔顧財富重分配的必要性,底層社會入不敷出的窘境將日益惡化,而年輕人更將會從「看不到未來」變成「放棄未來」。問題是,當年輕人紛紛放棄未來時,台灣社會還會有未來嗎?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系榮譽退休教授   彭明輝

前言

韓國社會的不平等和憤怒的數字


  新社會研究院(以下簡稱新社院)在2012年韓國總統大選之年時出版了《Reset Korea》,為了克服韓國社會的兩極化,我們在書中提出所得增加的政策、經濟民主化、社福普及化、打造東亞共同體、活絡社會經濟等。但是當選總統的朴槿惠總統丟掉了當初「經濟民主化」、「福利」等最重要的政見,並且進行著「公家機關民營化」、「大企業為主的經濟政策」等典型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她又再次回歸自己的「降放立稅制」(降低稅收、放寬規定、立法)拿手本領。這政策使拒絕生小孩、不論男女老少都選擇自殺的韓國社會更走向絕望的深淵之中。

  如果是上了年紀的獨居老人,應該會想到何時才能過得不錯、何時才能有希望等這些煩惱。韓國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中期,還算是過得不錯的時期。那時月薪上漲、工作機會變多,努力工作就可以買到房子,也可以供孩子上大學,人們甚至認為連退休生活都可以先準備妥當。之後,韓國加入了OECD,認為自己可以成為先進國家一員,那時真的充滿了希望。可是1990年中後期因為掀起金融危機和大規模解僱潮,韓國社會充斥著「只要我和我的家人活下來就行」 的氣氛。2002年曾流行一時的「請成為有錢人」、「誰都不會記得第二名」等廣告文案,我們可以透過這些了解當時的社會氣氛如何。但是在冷血的競爭之間,不管你再怎麼努力,99%2的人生活也不會變好。

  直到1990 年代中期為止,99% 的人收入占GDP 的75%,現在卻掉到60% 左右。現在朴槿惠政府的政策很有可能使99% 的人收入掉到GDP 的60% 以下。韓國社會的不平等現象惡化於1990 年代中後期的金融風暴。金泳三政府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帶來了金融開放,結合了大企業擴張的野心,因此掀起了前所未聞的金融風暴事件。金融風暴將韓國經濟轉型成「新自由主義」,完全朝向與之前不同的方向發展,為韓國經濟發展分水嶺。

  這樣的變化可以透過以計算國民所得不平等的「吉尼係數」來確認。吉尼係數愈低,表示國民收入分配愈平等,簡言之,數值是0的話,表示全國民收入平等。1990年代初,韓國的吉尼係數維持在0.250左右,但是金融危機之後1999年攀升到了0.288。 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時0.294、2009年0.295,韓國國民收入漸漸不平等。

  在工資與生產關係上也出現了類似的兩極化現象。韓國的製造業在金融風暴以前(1985至1997年)實質工資率(10.4%)比工業生產增加率(9.7%)還要高了0.7%。但是金融風暴之後(1997至2011年)實質工資率(3.5%)比工業生產增加率(7.6%)低了4.1%。生產上持續以過去相同的比率在增加,相較下,實質工資的成長反而更不顯眼。勞工們無法拿到同等勞動代價的薪水,是因為企業正霸占著那份錢。企業家逐漸變成有錢人的同時,許多人的家境也跟著變窮的根本原因就在此。

  企業必須擴大僱傭和對社會的投資,並將賺到的錢分配給勞工當工資與國家的稅金。可是在2014年韓國社會裡,企業經營者和股東們霸占了大部份的經濟市場果實,亦即「利潤」,所以無法有效地擴張利潤的投資與人資聘用。像現在這樣,企業堆積的財富如果不流向社會的話,大眾的消費能力會減少,造成經濟停滯不前。使這些內需市場問題直接影響國家輸出和金融泡沫的因素,就在於那陣子實行的政策。政府獎勵人民借錢買房、投資股市、增加消費,並且為了獎勵大企業的輸出,促進勞動市場彈性化和大企業減稅政策。如此主導輸出成長策略和資產泡沫的政策是綁在一起的「連體嬰」關係。

  大企業獨占利潤的同時又產生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福利的短縮」。企業的利潤一邊付給勞工當工資,另一邊為了建設國家的社會安全網而繳交稅金。不過韓國的企業卻不將利潤分配給勞工、國家當薪資與稅金,其結果造成社會安全網的破洞。勞動市場裡未能得到足夠薪水的人們,在面臨要繳交居住費用、醫療費、教育費等大筆費用時,容易墜落成貧窮階層。

  居住、醫療、教育、托育等是國家必須保障的社會安全網領域,與韓國經濟規模相似的國家,大多是通過稅金來保障公共的社會安全網。但是韓國的企業與高收入階層繳納太少稅金了,這是使得韓國社會安全網不得不成為最糟水準的核心原因。低水準的社會安全網正成為社會不安和競爭激烈的原因。

  本書製作詳細的圖表,藉由具體的數據直接展現韓國人民的生活品質。從小孩到老人,根據人生各階段來解釋發生了什麼不平等事情、相關的具體原因為何、解決方法是什麼。如果說前作《Reset Korea》以理論和總體統計數據為主,來提出新的發展模式,這本書就是細微地觀察了一般韓國人的生活,並努力透過簡易的數字來傳達韓國人親身感受到的社會問題。「從搖籃到墳墓」的不是福利,而是不平等現象在壓榨著韓國社會,從這本書裡可以領悟到這一事實。不平等阻礙了經濟成長,「市場萬能論」是指高收入階層過得好的話,多餘的錢也會流到下層,雖然鼓吹著可以讓99%的人也能過好日子的「下滲式經濟學」,但是在世界各地都無法找到這種現象出現。

  不平等現象不只壓垮了99%人的消費能力,企業的投資在對未來不樂觀的市場裡也無法獲得更大的利潤。無法期待內需和投資出現的情形下,現在經濟趨勢走向要放棄下滲式經濟學,並且必須重新分配財產和收入。只有韓國的政治人物和經濟學者一直在裝糊塗,不對,他們已經不是在裝傻,而是在逆向行駛,這就是現今韓國社會的模樣。

  韓國社會不改變的話,「憤怒的數字」搞不好會進化成「絕望的數字」。人們受不了更多的不平等和激烈的競爭,進而走上自殺一路,絕望的濃霧正籠罩著整個韓國社會。2012年,高齡的社會學者史蒂芬‧黑塞爾擠出最後的力氣大喊:「憤怒吧!」本書同樣也是在詢問大眾,看到這樣的不平等現象你能不生氣嗎?我們希望那怒火不只停在怒火的階段,如果你感受到憤怒的話,請必須馬上在你所在的位階上做出任何行動。已故的金大中總統曾說過:「即使對象是牆壁,至少也要罵罵髒話。」意指再膽小也要拿出勇氣做點事。希望這本書在各位做出選擇時能有所幫助。

  本書是新社院研究員花了兩年將發表的「憤怒的數字」系列文章編輯而成,並以出版為契機,補充最新的統計資料,也將字詞修飾得更簡單易懂。如果沒有新社研研究員平常的努力,可能無法提供這麼多具體的數據資料,特別是為了讓讀者感受到實際感覺,研究員費盡心思製作了每張圖表。多虧韓國東方出版社的編輯和字體排版設計師的細心、勤勞與耐心,才能使這本書發光發亮。如同某部人氣電視劇的經典台詞「大師的精神一針一線縫製而成」,再次向努力付出的東方出版社編輯和字體排版設計師表達謝意。

2014年春天
新社會研究院院長 鄭泰仁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憤怒的數字:韓國隱藏的不平等報告書


ISBN:9789863612872
叢書系列:RICH致富館系列
規格:平裝/32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憤怒的數字:韓國隱藏的不平等報告書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出生率最低的社會

從「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以及最後「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為止,這是所有國家在工業化時的必經歷程,韓國也不例外。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國家正遭到勞動人口比率驟減的問題,其中韓國的變動更為劇烈。和OECD主要國家的出生率變化做比較,可以發現韓國從出生率最高變成出生率最低的國家。1970年代的4.53個到1990年的1.57個,20年來都低於OECD的平均值,2005年更是達到最低紀錄1.07個。2010年1.23個到2012年1.3個, 2000年代以後一直維持在平均1.2個左右。

低出生率成為社會問題的原因是,在扶養人口逐漸增加的同時,勞動生產人口減少而加重扶養費的負擔。也就是出生率低的話,勞動人口會不足、扶養人口增加,使得勞動人口承受更多經濟負擔。但是即使馬上增加出生率,也無法解決隨著高齡人口增加而帶來的扶養費問題。因為,若試著提高出生率來增加勞動人口,至少需要花上30年。此外,因為勞動人口不足或扶養費問題,而主張必須拉高出生率是件不合理的事。雖然有點岔開話題,但是考量到地球的生態環境,無條件增加人口規模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地球有一定的人口負載量。而且,把女性當作生產道具,並要求她們必須生小孩的想法是不正確的。

想生也無法生的現實

那麼,韓國的低出生率為什麼會造成社會問題呢?大多數人不是因為不想生孩子,而是這環境下很難養孩子,所以被半強迫地放棄生小孩。根據首爾市女性家庭財團的研究,首爾市25 至44歲的已婚男女希望生下的孩子平均為2.01個,這數值與出生替代率相似。出生替代率是指維持人口均衡的出生率。但是現在韓國社會出現了放棄戀愛、結婚、生育的「三拋世代」,我們期望的子女人數與實際出生率差太大,現實是我們想生孩子也無法生育。

人們沒錢的話,就不得不放棄生育,因為生下小孩後要付一大堆養育費用。孩子出生後到大學畢業為止,平均要花超過三億韓元。政府表示會負擔養育費並勸人民生小孩,但是政府只補助一部份費用,並沒有因此減少父母的負擔。韓國的社會福利支出排在OECD國家裡後段班,意思是在幼教領域的補助並不多。2014年全部幼教領域的預算約5.3兆韓元(約新台幣1,472 億元),與2013年的4.1兆韓元(約新台幣1,139億元)比起來增加了27.5%,可是出生率仍原地踏步。

ISBN:9789863612872
叢書系列:RICH致富館系列
規格:平裝/320頁/25k正/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憤怒的數字:韓國隱藏的不平等報告書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717392?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希臘悲劇:政治與民主治理下的債務殘局 上一堂最好玩的韓國學:政大超人氣教授帶你從韓劇看韓國社會、政治、外交與兩韓關係 暴走社會:鄉民正義、網路霸凌與媒體亂象,我們如何面對反應過度的社會 不平等的經濟學 憤怒的菩薩 SM TOWN 世界巡迴寫真書(進口版) 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 中年的意義:一個生物學家的觀點 失控的心理學:心理學如何成為賺錢的產業、當代的信仰? 下流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上一堂最好玩的韓國學:政大超人氣教授帶你從韓劇看韓國社會、政治、外交與兩韓關係 不平等的經濟學 希臘悲劇:政治與民主治理下的債務殘局 奧運的詛咒:奧運、世足等全球運動賽會如何危害主辦城市的觀光、經濟與長期發展? 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 



文章標籤

熱門暢銷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