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不冷血:新世紀台灣公民行動事件簿[Gong Min Bu Leng Xue : Xin Shi Ji Tai Wan Gong Min Xing Dong Shi...]~推薦!
作者: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著、管中祥/主編 ISBN:9789868780965
|
【Introduction】簡介/書評/特色/摘要 |
最壞的年代,最強的公民力量。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絕對嚴選
──台灣公民行動的首部入門攻略。
羅世宏 X 劉靜怡 X 何明修
專序推薦
王小棣 X 李惠仁 X 吳朋奉 X 陳信聰 X 張茂桂
阿信(五月天) X 阿達(農村武裝青年)
手牽手挺身支持
向社運夢想家致敬,為台灣公民行動備忘──
你期待這片土地成為什麼樣子?
那些發生在生活之中,與你息息相關的生存議題:
如果你住的房子被納入都市更新徵收計畫?
如果你吃的稻米以科技園區所排廢水灌溉?
如果美麗的海岸線遭建商獨占,開始收費?
如果智慧型電子產品之製造依賴血汗勞動?
台灣重要社會議題,與新時代公民行動的紀錄專書。
選錄土地、環境、勞工、族群、性別等重要議題,
清楚陳述事件行動與年表紀事,
揭露主流媒體忽略之關鍵時刻。
新世紀台灣的公民覺醒運動,已經開始。
作者簡介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www.civilmedia.tw/
公民記者在公民行動現場以攝製、訪談的方式,記錄主流媒體所忽略或扭曲的社會行動,讓各個公民團體得以闡述行動理念與對社會的關懷。
從二○○七年起運作至今,已累積超過一千五百則影音紀錄,內容包括人權、司法、環境、文化、移民、移工、媒體、教育、社福、稅改、社區、民生消費、性別、勞工、兒少、醫療、和平、學運、族群、身心障礙、原住民、樂生、都更、政黨等多項主題與專題,以期呈現台灣社會的多元聲音,並作為各界查詢與理解社會事實的管道。
主編者簡介
管中祥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主持人
長期參與媒體改革運動,關注人權與文化議題。強調媒體改革運動的核心價值在「傳播公民權」,以此為基礎才能擴展出媒體改革的多樣路徑。 曾入圍第四屆、第六屆「卓越新聞獎」廣播類新聞節目主持人、獲頒二○○八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優秀論文獎,並發起多次抗議媒體行動與遊行。研究領域為文化行動主義、傳播公民權、另類媒體、媒體改革運動、地方媒體等。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公民不冷血:新世紀台灣公民行動事件簿
【Table of Contents】目錄/大綱/內容概要 |
序一:數位典藏的典範革命 ∕羅世宏
序二:永不止息的影音熱情 ∕劉靜怡
序三:當新社運遇到新媒體 ∕何明修
導論:即便消失了,我們仍舊存在 ∕管中祥
● 土地
都更與暴力迫遷
都更強拆大事記
科學園區與農地
土地正義大事記
樂生院的兩三事
樂生運動大事記
● 環境
反國光石化運動
環境生態大事記
● 勞工
高科技冷血運動
勞動權益大事記
● 族群
台灣原住民運動
原民運動大事記
● 性別
台灣同性戀運動
多元性別大事記
●公民在線:社運者速寫
施月英
徐世榮
廖本全
何欣潔
大暴龍
杜光宇
江一豪
Mayaw Biho 馬躍 比吼
鄭智偉
附錄:社會運動媒體、團體備忘錄
總編輯後記:讓我們繼續行動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公民不冷血:新世紀台灣公民行動事件簿
【Preface】序/前言/推薦/心得 |
序
即便消失了,我們仍舊存在 管中祥
幾年前,「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公庫)在鹿港辦影像培力工作坊,在一整天的影像製作課程及社會議題討論後,晚上邀請了當時還未發片的獨立樂團──農村武村青年演唱。那是個過年前的寒冷夜晚,聽著團員們青澀卻憤怒的歌聲,讓我想起二十年前的另一個夜裡。
那時剛解嚴,熱血青年們胸懷大志,希望改變社會。雖然四處參加社會運動,也看到許多底層社會的不公不義,但,在主流媒體卻看不到這些,因為媒體掌握在黨國政體的手中。還好,攝影機剛引進台灣,包括綠色小組、第三映像工作室等另類∕獨立媒體陸續出現,彷彿是街頭影像游擊隊,突破政治與主流媒體的限制,透過影像記錄社會運動風起雲湧。
許多當時的熱血中年辦起了影像游擊營隊, 希望有更多人「自己做媒體」,卯上主流。當時我正值青春年少,也參加了這樣的活動,那個晚上,熱血的我們不斷想像台灣會因為我們而改變。
只是,二十年過去了,我從學生成為教授,從熱血青年變成中年胖子,台灣在民間社會的衝撞下似乎越來越民主、越來越自由,但為什麼二十年後,社會運動仍然四處興起,而我們還在辦同樣營隊,希望有更多人自己做媒體,卯上主流?台灣,真的有改變嗎?
社會的進步不是來自執政者的恩澤,也未必是來自於在野黨的監督,反而和社會運動是否興盛密切相關。不同世代的行動者在各地奮起參與改革,社會運動代代相傳是再自然不過的事,雖然,彼此面對的問題有所不同,但要求通常不多,都是希望社會能少點壓迫,多點公平正義。
一九八○年代,長期被壓抑的社會對於黨國威權統治的不滿終於大爆發,除了要求政治民主,被壓抑的社會力量也同步解放。與此同時,跨國資本不斷向台灣叩關,要求國家退位,大開門戶,於是在兩股力量的交疊下,政府的控制力量日漸鬆動,原有的控制權力逐步轉移到民間社會及資本家手中。
黨國力量的消退,讓許多人一度以為正義和良善就要回來,再加上政黨輪替,也有人天真地認為變天之後好日子就會來臨。但,歡慶的背後卻暗藏危機。政治體制從黨國控制走向自由化,政府的管制越來越少,看起來似乎有了更多的自由,但資本主義式的發展卻為台灣帶來許多新的問題。
一九八○年代出生的年輕人和台灣的經濟自由化同步成長,他們雖未經歷過政治高壓的統治,但卻飽嚐資本主義社會帶來的惡果,而這也成了八○及九○後青年投入社會運動的重要背景。
伴隨自由化教育政策而來的是教育商品化:學費越來越高,教育資源更集中在少數國立大學的手上,考上大學卻未必繳得起學費,許多學生一入學就必須向銀行貸款,開始揹負債務。
念大學不但沒有二十年前的光榮感,就算畢了業,也是工作難求。當下的社會體制阻斷了年輕人的未來之路,傳統王永慶式,胼手胝足的勵志故事,已是遙不可及的神話。因為再怎麼努力,就算擁有第二、第三、第四專長,只要老闆無故裁員,政府兩手一攤,相應不理,武藝超高的年輕人,一個個都成了廢柴,青年貧窮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即使如此,大學生仍是社會的優勢階級,但他們舉目所見的不只有自己未來的迷惘,更是他人真實生活的愁苦。
發展主義的思維成了執政者腦中的主流價值,這幾年財團的影響力日益巨增,企業幾乎併購了國家。政府為了興建科學園區強搶農地、強占農用水源;為了都市更新,聽從地產大亨的指揮強拆民宅;為了讓業者可以在海岸興建觀光飯店,強入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雖然這些粗爆的作法一一遭到法院認定違法,要求停工,但政府卻不顧法院的判決,繼續違反法律,討好資本家。
這讓未曾經歷過威權政府壓迫的年輕人,輕易地感受到當下資本主義社會所帶來的不公不義。然而,在威權主義時期,只要掩面逃避、順從權威,或許還能讓自己過個幸福的小日子。但當代資本主義的壓力卻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即使是順從政商結盟的新威權體制,壓迫一樣鋪天蓋地,根本無處躲藏,到頭來只有起身抵抗,才有機會換來一絲喘息,也難怪上街抗議的人會越來越多。
於是這幾年各類社會運動又如同一九八○年代中期一樣在各地興起,對抗的不再是過去的黨國體制,而是政商結盟的資本主義政制,以及伴隨而生的主流價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入社會改革,不只是八○後,更多九○後的年輕朋友成為社會運動的主體,和不同世代的行動者為日益腦殘的政府帶來許多壓力。
他們聲援關廠工人,制止血汗工廠;他們走入農村,阻擋怪手入侵;他們陪伴弱者,對抗暴力拆遷;他們驅離怪獸,捍衛美麗海岸;他們主張性別多元,顛覆父權體制;他們要求自由民主,反對媒體壟斷;他們堅守傳統領域,保衛原鄉土地。
他們不分省籍、不分階級,不分性別,也不分年齡,從南到北,從左到右,在各地不斷衝撞體制,改革社會,但即使如此,現今的社會運動,仍同樣陷入八○年代窘境,主流媒體一樣很難看見行動者的身影,因為媒體已從黨國轉移到資本家之手。如果有,大多也是被汙名的「暴民」形象。
雖然,主流媒體對社會運動依然不睬不理,但這些年民間社會「另類之聲」卻從未停止。從早期的綠色小組、第三映像工作室,到網際網路興起後的《南方電子報》、《苦勞網》、《環境資訊電子報》、《莫拉克新聞網》、《上下游News & Market》,以及長期堅守另類發聲的《台灣立報》、《破週報》、《四方報》等,這些另類∕獨立媒體,不只是在彌補主流媒體的不足,在許多議題上,更率先引發社會關注,這些「沒聽過」的媒體反而成為近來年監督政府及財團的重要力量!而在二○○七年成立的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正是為了回應這樣的社會需要。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原本是國科會的數位典藏計畫,成立的目的是要報導主流媒體忽略或扭曲的社會運動, 讓公民團體的主張能清楚呈現,並且累積民間經驗,擴大社會動能。而我們也將拍攝的公民行動在網上傳播,並以創用CC授權條款(注:為打破傳統著作權法造成資訊流通與分享的限制,美國Creative Commons組織主張,在遵守授權條款的前提下, 不需再另行取得著作權人的同意 ,任何人皆可自由重製、散布與利用著作。目的在降低著作物流通或使用上的法律障礙,方便彼此運用著作。)方式,方便民眾觀看、查詢、下載與使用。
公庫不只是「資料庫」,也是「另類媒體」。五年來,已拍攝累積超過一千五百則影音紀錄,遠遠超過各新聞台報導社會運動的總和,每則報導,都盡可能呈現公民行動團體的完整論述。 我們拍攝的議題包括人權、司法、環境、文化、移民、移工、媒體、教育、社福、稅改、社區、民生消費、性別、勞工、兒少、醫療、和平、學運、族群、身心障礙、原住民、樂生、都更、政黨等多項主題。另外也針對重大的社會議題,如士林文林苑都更案、蘭嶼核廢料棄置、樂生保留運動、國光石化、都市河岸開發、科學園區與強搶農地等製作一系列專題報導。甚至用網路直播國光石化環評會議、七一七農民夜宿凱道等重大抗爭行動。
二○一二年底,國科會計畫結束,經費終止,我們一度猶豫公庫是不是就此和其它數典計畫一樣隨風而逝?但想了又想,這是台灣社會重要的工程,即使缺乏經費,仍決定盡力延續這項艱難的工作,向公眾集資,維持獨立運作,提供人民認識社會的另類管道,為台灣的民間社會留下歷史。
我們希望能做的不只這些。於是與獨立出版社「紅桌文化」合作,共同籌措經費、企劃製作,出版這本書,選擇以二○○七年到二○一三年間拍攝的影像紀錄,整理出重要的社會運動與大事記,寫成專文,讓讀者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並專訪參與社會改革甚深的行動者。目的很簡單, 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真實面貌,向這些年無私投入社會改革的行動者致敬,當然,更期待的是,當你讀完這本書後,不只湧現台灣會因為我們而改變的熱血,還有卯上主流,走入社會的實際行動。
或許有一天,公民行動影音紀錄料庫真的無法再繼續運作,也請不必覺得可惜,就如同我的老師成露茜教授曾經說過的:「另類媒體的存在是為了社會改革,而不『自我保存』,雖然經濟來源是另類媒體最大的問題,也是為什麼他們大多是短命的原因,但其與主流媒體最不同的是,即使自己不存在,也不重要,總有其他的另類媒體在各地繼續發聲。」是的,我們這些年的努力只是盡了作為公民的一點心力,更重要的是,我們拍攝的公民行動會在網上繼續流傳,也會是台灣民間社會進步力量的重要紀錄,「七俠和五義」的豪情義舉依然會「流傳在民間」,即便消失了,我們仍舊存在。
*限於篇幅,本書能選入的議題有限,仍有許多重要的公民行動未能列上,令人遺憾,但無論如何,我們要透過這本書向所有行動者致敬與致謝!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公民不冷血:新世紀台灣公民行動事件簿
ISBN:9789868780965
叢書系列:非文學
規格:平裝/256頁/32k/13x19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公民不冷血:新世紀台灣公民行動事件簿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
〈樂生院的兩三事〉
因為錯誤政策而被剝奪的人權、尊嚴與家園,你咁賠得起?/鄭名翔
民國四十年,正就讀建中二年級的湯祥明,在校內被抽驗出得到痲瘋病,當時政府的強制收容政策,迫使他必須放棄學業。他不想進入樂生院,但樂生院的宣傳車卻天天到他家的村鄰宣傳他得病的消息。在當時痲瘋病被稱為「苔疙病」或「癩病」,人們都害怕被傳染,村子裡容不下他,他不得不離開家鄉來到樂生院。受過日本教育的媽媽完全不能接受他得到這種病,於是對外宣稱湯家的二兒子已經死了。他的病也切斷他對未來的憧憬,原本就要論及婚嫁的青梅竹馬也為了這段看不到結果的感情黯然剃髮出家。他失去了青春、家人、愛情、自由,最後樂生院成為他唯一的小小世界。
許麗明,年輕時一場大病使他丟了工作,也種下痲瘋病根,原本打算病好後要志願入伍分擔家計,但卻在體檢時被驗出痲瘋病。一夕之間同袍不敢接近他,軍隊也不要他,當年的他就像現在的我們一樣,需要家庭、渴望愛情、憧憬未來,卻因為這場病使得一切成為泡影,他抱著最後一絲絲的希望自願來到樂生院,期盼接受治療後能夠回到故鄉迎接未來的美好人生。但戒備森嚴的樂生院,以圍牆、拒馬、鐵絲網禁錮了所有的病患;而社會上對痲瘋病患的汙名化使得病患終生被歧視、排擠。樂生院成為一座孤島,從踏進樂生院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將一生歲月埋葬在這裡。
許麗明感慨說道:「一旦進了樂生大門的痲瘋病人,就形同入監服刑。」不同的是,服刑總有期滿出獄的一天,在樂生,卻是終身監禁的折磨,自由,只成了奢求。類似湯祥明、許麗明的爺爺奶奶還有六十幾位,他們都在年輕時被迫帶來樂生院接受隔離治療,一同經歷發病、抵抗、歧視、孤單的生命,最後只能默默將自己的思念、夢想鎖在破舊的矮房之中,把社會對痲瘋病的歧視與誤解寫進他們的生命、寫進樂生院斑駁的建築裡。
●在惡魔的詛咒下倖存──痲瘋病人
四○年代左右曾經被視為不治之症,如今已可完全治癒並不再具傳染力的痲瘋病,醫界學名稱之為漢生病或韓森氏病(Hansen’sDisease)。這是一種由痲瘋桿菌所引起的慢性傳染病,患病的人在皮膚上會出現白斑或微紅的斑塊,而後逐漸在外貌上會產生巨大的變化,如鼻梁坍塌、眉毛脫落、指骨關節內縮、感官麻痺退化等。因為無法醫治且被認為具有高傳染性,因此痲瘋病在當時一直被視為是最可怕的傳染疾病之一。古今中外,人們都用隔離的方式處理麻瘋病患,在中古世紀的西方就曾發明「痲瘋船」,將所有麻瘋病患集中留在船上,隨河流漂蕩無法靠岸,對於一般人而言,這種「外貌巨變但卻活生生地存在」是惡魔的詛咒,這些病患沒有存在的權利,當然也不屬於任何國家、任何地方。
日據時期,日本政府認為痲瘋病是最不文明的疾病,甚至將病患視為是國恥,於是採取完全隔離的措施,興建「癩病療養所樂生院」(今址於新莊地區),將全島的痲瘋病患隔離於院內治療,使他們一輩子都不能與外界接觸,希望徹底根除這樣的疾病。同樣的隔離政策延續到國民政府時期,癩病療養所樂生院也正式更名為「台灣省立樂生療養院」。
ISBN:9789868780965
叢書系列:非文學
規格:平裝/256頁/32k/13x19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社會議題
►GO►最新優惠► [暢銷書]公民不冷血:新世紀台灣公民行動事件簿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93242?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發現不妥處請告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買的人,也買了... |